Rainier
3天前
这个人的操作太骚了。大概率要吃牢饭。 这人对安全,对系统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稍微大一点公司电脑都是装了各种各样的*安全* 软件来进行安全审计的。而且有很多行业公司专门吃这碗饭的。 很多EDR 系统(CrowdStrike、Carbon Black、SentinelOne 等)通常在企业电脑上运行一个内核级或驱动级 agent,会记录文件访问、进程启动、USB 插拔、注册表改动等。这些日志会缓存到本地,即使暂时没联网,也会等到重新上线时统一上传。 任何大规模拷贝,压缩,上传,删除日志都是毫无卵用的。都是触发安全报警的。 一个比较低风险的办法是,直接关机,然后把硬盘取下来。然后到另外一台干净的电脑上,离线解锁硬盘。 然后再把文件拷贝出来,然后再分块加密。 然后再把硬盘装回公司laptop,然后重装系统。 这就让公司的安全系统很难检测到你具体做了什么。但是有的高安全级别的公司,会在硬盘的特定分区保留一些异常操作记录。所以,,, 要在干净的机器上低格。 当然有些三个字的一些机构的电脑,更加高安全等级的电脑,会把一些操作,写在特定的flash中。比如写在TPM,或者UEFI所在的存储中。 这种情况,即便低格也没有用。而且这些机构的电脑,甚至会在即使你断电的情况下,依然能记录你拆下硬盘这个操作。而且一开机,一连网,就上报。 所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Rainier
3周前
纽约时报有篇报道还算详细。 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不傻。他们高估了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低估了市场的调节能力。 当时他们试图用五年时间实现价格并轨。 1988年,8月19日的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会议新闻。虽然新闻中并没有具体讲从什么时候开始改革,也没有宣布出台价格改革的措施。但当天,全国各地就出现了抢购风潮,与抢购同时发生的还有银行的挤兑风潮。在这种情况下,赵紫阳果断提出,中止价格改革方案的执行。9月2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通过了赵紫阳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中止“闯关”的建议。 当时各种各样的抢购,囤积。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银行挤兑。 而且这是全国行为,无论哪个国家都经不起这么折腾。 有很多段子,相声,来讽刺那段时间的疯狂。 囤积酱油的,囤积火柴的。 万物皆可囤积。 我自己身边的历史是,那段时间,我家挣到钱后就全囤积了建筑材料。 没人敢把钱放在银行里面。 价格闯关在腐败丛生的大背景下,在没有完善的计划下,没有预案,没有小范围内试点,然后就草草公布,然后就草草收场。 造成全国范围的大混乱。 赵为此价格闯关失败承担了政治责任。 这一切,都是89动乱的大背景,大前提,以及民意基础。 所以,后面政府极少有一声令下,全国推广的事情,都是小范围试点,逐步推进的。 这几十年后,记性开始变差了。
Rainier
3周前
Rainier
3个月前
Rainier
4个月前
不必等待炬火,到边疆去 因为我们长期预期中美之间会冷战,会脱钩,所以中国供应链的产品只占我们5%的比例。 但是当中美脱钩真的带来之际,也认真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中美关系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很难好起来。 如果继续维持对美贸易 1. 继续留在本土,让客户自己消化关税的影响。这就需要有很强的技术壁垒,专利壁垒。比如大疆的产品,爱买买,不买滚。这就是楷模。那么就往这些方向去卷,把专利,把技术做到极致。偏执狂才能生存。 2. 去美国。 这个很产品非常相关,反而很多低技术,低门槛的产品,很容易转移到美国。 比如一台注塑机,就可以做很多东西。 沙发厂在美国已经有落脚成功的例子。 什么五金加工什么的,也可以落地。 甚至大包拆小包的很多业务都可以落地。 从劳动力成本角度,可能可以落地红州。 但是从靠近市场,以及政策友好性,等等最好还是落地蓝州。 我曾经考虑在TN建新的库房,但是最后没有去。那边地便宜,人力也便宜,供应链近,但是我朋友忠告我,那边是深红州,很难接受一个asian的boss。 所以,即便在美国建立工厂,去蓝州的内部区域都要比红州要强很多。 其次,到边疆区,去当开拓者 虽然美国市场是全球贸易的核心,最肥的一块,是一线城市。有很多朋友只做美国市场,甚至加墨都没有认真去做。 但是现在的环境变了,必须要去各个小市场去做。去深耕。 个人是不建议转口贸易,洗产地。 因为后续的对美贸易体系更多是类似配额的体制。转口贸易会引起中转国的反感和抵制。 但可以针对目标国家本土市场,通过并购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共生,立足本地市场。 然后再考虑出口出去。 中国最大的优势不是部分人所污蔑的低人权优势,而是超级完备的产业链,全球罕见的工作态度,work ethics,以及几千万高素质的工程师。中国出口的产品也已经是机电产品为主了。 疫情前期,有浙江的朋友,带着一些简单的注塑设备,去了非洲。真made in Africa。然后赶上疫情,供应链混乱,他们迅速成长为当地大型的塑料制品厂。 这些技术,这些产品,在大陆根本不够看的,但是在很多地方这就是高科技。 其实美国也没啥模具师傅。 所以,世界很大,年轻人,就该去到边疆去。中东、非洲、南美,东欧等国家去看看。 我有朋友早几年前就去了中美洲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国设了厂,专门去做南美市场。 新兴国家跟美国比就是荒原,是边疆,没必要区分线上线下。凭借国内领先版本的商业嗅觉和商业思维,以及强悍的执行力,到哪都是有竞争力的。 当然中国人最大的几个弊病是,内卷,以及不守规矩。在都市里,不守规矩,大不了被赶走。但是在边疆,如果不守规矩会被吃掉。毕竟边疆都是妖魔鬼怪。 中国人之间,没必要相互内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发展下去。在海外的华人,就该成立独立的商会,就该抱团。 还有,不要拘泥于中国供应链,大家一起共赢 作为华人,很多人惯性所有的都是华人供应链。这个思维定势是不对的。 在欧洲,在日韩,有大量的非常优秀的企业,它们非常擅长于传统的销售渠道,但是他们的线上贸易,以及国际贸易的水平是非常低的。那么国内的团队,完全可以去当雇佣军,和国外的供应链一起打市场。 别的不说,如何投站外广告,如何优化广告,就是一种竞争力。 这是一种服贸的思路。 有公司在这个领域里做的非常非常大。 所以, 朋友们,加油吧! good luck!
Rainier
4个月前
TLDR: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Trump 关税的impact进入第二天,又是大跌的一天。而欧洲的报复还在路上。 很多人都很困惑,为什么Trump政府要这么干?对等关税跟对等毫无关系。意欲何为? 一些人认为他可能是想故意搞垮经济,让他的亿万富翁朋友趁机抄底赚钱。虽然这可能是个副作用,但这远远不是他最主要的动机。 一些人认为,他想实现财长的3个3,这个很显然是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然而从利益的角度来看,他想做的是把三权分立约约束下的行政的总统变成美国的CEO。CEO在公司结构上是天然独裁的,只对董事会负责。 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这些关税手段,迫使企业接受他的直接控制(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法西斯式的接管)。 这是典型的黑帮老大式的“胡萝卜加大棒”手法,而且极其有效,令人恐惧。 通过按行业和国家设定不同的关税,并明确表示这些关税是否实施、何时取消,全都取决于他个人的意愿,特朗普可以立刻且大幅影响每家企业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短时间内(可能仅仅几周或几个月),这种财务上的控制将迫使哪怕是最大型的企业,也不得不屈服于他的要求,来换取关税的降低或取消。 不听话的公司,将被迫提高价格、利润减少,最终被那些“听话”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特朗普这次的行动,给美国企业的CEO和董事会们下达了一个非常清晰且残酷的选择题: 1.听他的话(长期看可能还包括:清除公司内部公开反对他的人;停止在那些允许反对声音的平台上做广告)、 2.公开称赞他 3.向他的“竞选基金”(第三个任期?)捐赠数百万美元, 那么,直接影响你公司营收的关税,可能会在一夜之间“神奇地”被取消。 反过来,如果你做了他不喜欢的事情,他就会重新征收、甚至提高关税。 他的算盘很简单: 他至少还有3年半的行政权力(要让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和三分之二的参议院一起把他罢免?别做梦了)。 即便真的罢免,副总统Vance也可能继续推行这些策略。他们都是project 2025的执行者。 而大多数CEO,在持续失去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撑不过一年, 董事会就会换人换成一个“更顺从”的人。aka 愿意跪舔Trump的人。 所以,到2026年中期选举前,大部分企业的反对声音都会被削弱;到2028年,他们就基本消失了。 有人觉得这不可能, 那你只要看看他最近通过行政命令打击大型律所的做法,就能知道这种策略有多么直接、有效。 一些曾经参与过对他(或其盟友)发起法律诉讼的律所,被点名禁止进入联邦大楼(这意味着无法打联邦官司), 他们的安全许可也被取消,联邦合同也被剥夺(这些都是数百万美元的生意)。 结果呢? 在短短几周内,所有这些律所都“跪下”了,不仅放弃了正在进行的案件, 还“捐赠”了数千万美元的免费法律服务,给特朗普喜欢的组织,换取他的命令撤销(而且真的成功了)。 为了避免遭殃,其他大型律所也宣布将预先向他提供超过1亿美元的免费服务(实质上的“贿赂”)。 这其实一直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早在做生意时他就靠权力和财富来欺压他人: •拖欠小承包商的账款; •对试图维权的人进行法律恐吓,直到对方破产、甚至自杀; •公开羞辱那些曾反对过他的共和党人,直到他们臣服为止。 这些行为完全符合独裁者的教科书操作。 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长期抵抗这种“精准打击式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