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Bruce
3周前
纽约的帝国大厦晓得吧? 从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 搭最快的那部电梯只需要40秒 这就是选择行业和赛道的意义 新一代年轻人一定要All in AI 1️⃣AI 是人类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引擎 AI 不仅是科技升级,而是生产力的更替。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掌握机械力量, 第二次掌握电力, 第三次掌握信息, 第四次AI革命让人类掌握“智能”本身。 2️⃣AI 发展仍处于“第一阶段” 今天的 AI,就像90年代的互联网,2007 年的智能手机,2013年后的加密货币。 算力、算法、数据、应用场景都在同步迭代。 从 ChatGPT 到 Claude、从 Agent 到 Sora、从 LLM 到多模态, 这一切都只是 “0 到 1 的开端”。 接下来的十年,是智能体全面渗透各行各业的黄金窗口期。 抓住早期红利,就是抓住未来二十年的财富主线。 3️⃣AI 产业链远超互联网与房地产 AI 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条超级产业链: 上游是算力(GPU、芯片、数据中心、能源), 中游是模型与框架(大模型、Agent、操作系统), 下游是应用(金融、医疗、教育、娱乐、制造、军事)。 AI横跨所有产业,就像20世纪的电力 任何行业都将被AI重新定义,而非“被取代”。 AI的渗透性 =互联网 × 房地产 × 工业自动化。 未来二十年,所有行业都会变成“AI行业”。 4️⃣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将由 AI 驱动 互联网/房地产红利见顶。 未来新的增长引擎只有一个方向: “AI + 能源 + 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与落地” 美国的AI带动资本、科研与芯片生态; 中国的AI带动应用、制造与工程落地。 未来全球GDP的新增将主要来自AI驱动的生产率提升。 5️⃣AI是“国家战略”与“资本主线”的重叠点 美国将AI视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 中国将AI列为“新质生产力”核心; 谁能率先实现“AI生产力化”, 谁就掌握了下一轮全球经济话语权。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集“科技、能源、资本、国家战略” 四大Buff叠加的人类史诗级文明迭代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个人与企业最佳的机会窗口就是选择现在All in 坐进最快的这部电梯,直达顶层 没必要爬楼梯,更没人逼你跳下来。
Y11
1个月前
韩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为后发国家追赶先进水平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从全球产业竞争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产业要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往往需要经历长期的积累期,期间必然要忍受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阶段,最终依靠持续的资本投入突破技术壁垒。 这一过程中,资金的稳定供给是关键支撑。 韩国的经验中,“国家公司”这一发展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政府通过赋予三星、现代、LG等企业特殊的经营权限,包括政策倾斜、资源调配等,帮助它们突破了初期的资本瓶颈,得以在技术密集、投资周期长的领域持续投入,逐步具备了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集中资源培育少数具备潜力的龙头企业,使其能够在特定领域建立技术优势,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 当这些企业发展成为全球寡头后,又能凭借市场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再反哺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整合,形成良性循环。如今,韩国在半导体、显示面板等技术壁垒极高的产业中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在汽车、造船等领域也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正是这一发展路径的体现。 观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一类是像朝鲜那样的强政府主导型,经济活动几乎由国有企业包揽;另一类是部分欧美和拉美国家的弱干预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民营企业主导关键领域;而韩国模式则属于“中度干预”,其特点是政府通过金融管控、政策规划和资源倾斜,引导产业向特定方向发展。这种“有形的手”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为韩国产业升级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支持。 对于企业和产业发展而言,长期投入与战略耐心至关重要。无论是马云创立阿里巴巴,还是张一鸣创建字节跳动,其成功都离不开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企业要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足,需要具备长远眼光,敢于在不确定中押注未来,同时也需要政策环境的稳定与支持。韩国的经验表明,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能够为创新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