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问题

看完《东京贫困女子》,有一个场景我一直忘不掉。 一个20岁的女孩,站在池袋的山田电机门口,等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 她叫菅野舞,在私立大学夜间部读书。 没有父母,从小在儿童养护机构长大。 为了上大学,她在入学典礼之前,就成了风俗小姐。 她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就像在说今天吃了什么一样。 她每天白天打工录数据,时薪1000日元。 晚上上课。 没课的时候去风俗店,或者约这些给钱的中年男人。 一个月靠卖身能赚10万到12万日元,全部存起来交学费。 她说:“光是出勤1天在精神上都够呛。第二天,整个人会身心疲惫到连动都不想动。但为了赚钱没办法。” 这不是最极端的故事。 这本书里还有更“正常”的。 记者中村淳彦花三年时间采访了几十位东京贫困女性。 书里没有一个人是“活该”的,很多人甚至学历很高,家境也算正常。 有国立大学医学部的女生,成绩名列前茅。 只是因为要参加社团活动,超市打工(时薪920日元)一个月只能赚四五万,不够花,于是开始做风俗、征集干爹。 有东京大学的硕士,生病了付不起医疗费。 有名校毕业的单身母亲,被前夫抛弃,拿不到赡养费,最后不得不让孩子退学。 还有一个叫植草纪子的女人,55岁。 她的故事尤其让我难受。 植草毕业于东京顶尖的私立大学,英语流利,曾经是高级官僚的妻子,家庭年收入超过2000万日元。 40岁那年,她和丈夫离婚。 离婚之后,植草的生活,塌方式坠落 —— 她有漂亮的学历,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有语言能力。 但这些在55岁的求职市场上,全都变成了废纸。 她去应聘超市收银员、便利店夜班,所有工作都拒绝了她。 最后她只能在一家补习机构当临时工,年收入84万日元,不到5万人民币。 她住在补习机构屋顶的违法阁楼里,9平米,高度只有160厘米,冬天断电时裹着毛毯发抖等天明。 她给作者的信里写:“反正已经这副样子了,再落魄也不过如此了。人生是痛苦的,但仍要活下去。” 这话太平静了,平静到让人窒息。 这才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贫困从来不需要什么戏剧性的灾难。 就是一次离婚。 就是家里重男轻女,不愿供女儿读书。 就是日本国立大学学费,从1996年涨了44倍,而家庭收入在下降。 就是非正式雇佣越来越多,女性的工作越来越不稳定。 一个看起来很小的转折点,就能把人推下去。 而且再也爬不上来。 读这本书最让我不安的,不是那些极端的苦难,而是这种“正常”的滑落。 植草纪子有漂亮的学历,流利的英语,十几年职场经验。 但40岁离婚后,这些都变成了废纸。 年龄是硬伤。 性别是原罪。 非正式雇佣是陷阱。 她没有犯任何错误,但社会已经不需要她了。 这才是最深的绝望: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系统本身就没给你留位置。 中村淳彦在书里说得很清楚:卖身的行为是否正确,不是核心论点。 核心是:本应撑起国家未来的优秀学生,只能靠这种交易维持学业。 这个现实才是问题。 他采访过的那些从事风俗业的女大学生,很多人成绩名列前茅。 她们不是不知道风险。 不是不想体面。 但当教育成本高到离谱,当打工收入低到可笑,当国家的“助学金”本质是要连本带利偿还的债务——她们在做当时能做的“最理性选择”。 这是最残酷的地方。 贫困会剥夺人的选择权,让你只能在几个烂选项里选一个最不烂的。 而更可怕的是,日本社会会把结构性问题个人化。 你贫困? 一定是你不够努力。 你做风俗? 一定是你道德有问题。 你离婚后生活困顿? 谁让你当初选错人。 这种“责任自负论”让整个日本社会变得冷漠。 没人去问,为什么学费要涨44倍? 为什么女性的非正式雇佣比例这么高? 为什么单身母亲拿不到赡养费? 为什么福利制度形同虚设? 所有矛盾都被推给个人。 而真正的问题,被小心地隐藏起来。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贫困这个词太轻了。 它不只是缺钱。 它是缺选择,缺尊严,缺未来,缺一个相信明天会更好的理由。 它是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牢笼。 那些女性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被困在里面。 直到某一天,墙突然出现。
初码
10个月前
今天天气真好啊,来聊聊百度,百度这个公司,真的是那种少有的把把天胡开局,最终却一坨又一坨屎收尾的典范。搜索引擎红利,桌面产品红利,谷歌退出红利,桌面转移动红利,智能驾驶红利,AI红利,全部都是肉直接喂到嘴边,只嚼两口就吐出去,再喷出一口大粪来。其实吧,至始自终,百度都只有1个问题,就是他的结构性问题,这个问题从百度搜索业务的管理和运营结构确定的那一刻起,未来所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一、先随便回顾一下百度的作死史 搜索主业-互联网最大的时代红利,再叠加谷歌撤出的buff,按理说这应该是个业务和技术的双超级巨无霸,但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几个大的啥新玩意也没赶上。 贴吧-全球最大中文社区,高峰时流量上天,各个领域的拥趸前赴后继的给贴吧贡献流量和内容,也救不活这个傻屌产品 91助手-13年19亿美金重金收购91无线All In移动,17年死的时候连个行业波浪都记不起来。 百度云-看阿里云如日中天了眼红,2016年正式开始推百度云战略,背靠天然流量入口,啥也没搞起来。 智能驾驶-2013年就开始布局智能驾驶,2015年就成立了L4事业部,每年投入100亿研发,起了超级大早,赶了晚集的晚集,不仅在商业化上逐渐被后起新势力用弯道超车的研发所抛弃,战略投资威马汽车,把阿波罗智能驾驶的所有资源都倾尽其中,最后倒闭,然后又All In到极越汽车里,结果上个月闹出CEO逼宫原地解散的抽象笑话。 人工智能-14年吴恩达加入百度,17年就走人了,如今吴恩达已经是AI领域绝对的传道灵魂人物和旗帜。然后就是陆奇加盟,干了才1年多,就又走人了。讽刺的是,也就是这两年期间,“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横空出世,Transformer走向历史舞台,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谁最适合搞这些,那一定是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搜索引擎公司,从那时候起,哪怕像阿里云像素级模仿亚马逊云一样,你百度就紧跟谷歌的步伐就好了,他都懒得去弄。直到今天,远远地掉队于第一梯队,甚至第二梯队都不保。 AIPC-AI失败的负面效应会持续到来,这不,远端大模型,本地做推理的AIPC(Mobile)架构刚出来,苹果就选了百度作为国内的合作对象,奈何实在不争气,产品力实在太差,也不知道细节上发生了什么,但才半年不到,就忍无可忍要换成腾讯和字节。 二、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百度的问题,从始至终就2个 1是他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诸侯制的销售体系。各个区域的区域老大、加盟代理商占山为王,百度总部严重依赖过各个独立区域的销售贡献,时间久了后,从总部到地方,形成了无数的藩王集团,但凡有任何削藩的想法和动作,都会激起巨大反弹,就像砍了大动脉一样惨烈。 2是百度从一开始在竞价收入模式上,就走了歪门邪道的路子,医疗、烟酒、游戏赌博、社交,这么说吧,这些业务贡献的主力军领域,一大半以上涉及黄赌诈。莆田系医疗、棋牌游戏、擦边球社交等等。 也正是因为以上2个因素,导致各地的藩王全都是黑社会,注意,这里的黑社会不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而是真实的事实。而利益输送则从下至上,裹挟了整个百度集团的几乎所有业务管理层。 你说这种情况下,有追求的李彦宏、有理想的技术和产品管理层,能安心做事吗,骨子里的价值体系都出问题了,这个企业还能好吗。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的产品体系,是所有互联网大厂里面最垃圾、最烂的,没有之一。因为他的所有的产品和业务规划,但凡有一个愿意打持久战、用心用规律做事的Leader,都会被排挤走。就最简单的账户体系,你但凡用过百度的产品,你都能骂一句离谱。 一声叹息,要不李彦宏套现全部身家后重新搞个公司吧,百度别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