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科学家
关注
Kay Capital
5天前
人类社会发展螺旋上升,科学家和企业家负责上升,政治家负责螺旋。
#社会发展
#科学家
#企业家
#政治家
#螺旋上升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邓稼先给杨振宁信】 振宁: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 你。 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 你这次回来能看见祖国各方面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这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的这句话去做。我的世界观改得也很差,许多私心杂念随时冒出来,像在工作中,顺利时就沾沾自喜,不顺利时就气馁,怕负责任等等。但我愿意引用毛主席这句话,与振宁共勉。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 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不很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稼 先 8.13/71 (邓稼先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时年26岁。他的博士导师为弗雷德里克·贝林凡特,博士论文题目为《氘核的光致蜕变》(英语: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5]。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数天就搭乘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去中国大陆发展科学事业。)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63 条信息
#邓稼先
#杨振宁
#爱国情怀
#科学家
#深厚友谊
分享
评论 0
0
行进中的二诸葛
3周前
当伟大的科学家到了基层以后……
#科学家
#基层
#社会
#关注
#民生
分享
评论 0
0
Tony出海
3周前
纪念杨振宁先生
#杨振宁
#纪念
#科学家
#物理学
#贡献
分享
评论 0
0
日月小楚 |Building AI Agents
3周前
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 他是每个华人的骄傲,是华人科学家的顶峰人物。 人们可能只知道他的爱情趣事。却不知道,他的成就是可以与爱因斯坦,牛顿等相媲美的科学家。 也是20世纪后期开始,这位华人科学家是科学界最牛逼的存在。 主要工作: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超越诺奖级别的成果。 在这个世界,存在这四种力量。而能够数学描述的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和麦克斯韦描述的电磁场力。而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它统一提供了数学工具,直接催生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 人类迄今最成功的基础物理理论。美国富兰克林学会评价其 “已跻身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 宇称不守恒:打破百年科学教条 它直接打破了物理学界普遍相信一个“常识”——宇称守恒。以至于提出第二年就被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是杨振宁先生仅35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得主之一。 除了上述两项“封神”之作,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也有大量开创性工作,例如: 杨-巴克斯特方程(Yang-Baxter Equation): 在统计力学和量子场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程,它开创了“可积系统”这一庞大领域。 非对角长程序(ODLRO): 深刻影响了凝聚态物理中对超导和超流的理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63 条信息
#杨振宁
#科学家
#诺贝尔奖
#物理学
#华人
分享
评论 0
0
多伦多方脸
3周前
杨振宁去世,享年103岁。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63 条信息
#杨振宁
#去世
#103岁
#科学家
#讣告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个月前
第二集 許多大科學家是有神論者 | 真相傳媒
#科学家
#有神论者
#真相传媒
#宗教
#信仰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1个月前
“课本上的传奇”珍·古道尔逝世,因妈妈鼓励成为科学家
#珍·古道尔逝世
#科学家
#妈妈的鼓励
#课本上的传奇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1个月前
科学家试图用皮肤细胞培育卵子
#皮肤细胞
#培育卵子
#科学家
#生物技术
#医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1个月前
科学家和医疗团体谴责特朗普关于泰诺的警告毫无根据,且可能带来危险,因为怀孕期间的发烧和疼痛若不加治疗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他一些保守派人士也对此予以批评。
#特朗普
#泰诺
#警告
#科学家
#医疗团体
分享
评论 0
0
10xMyLife
1个月前
科学家别研究什么宇宙外星人了呀,显然iOS开发的未解之谜比宇宙多得多呀
#iOS开发
#未解之谜
#科技吐槽
#科学家
#外星人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央视新闻
1个月前
“‘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今天我们共同缅怀南仁东
“‘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今天我们共同缅怀南仁东。
#天眼
#南仁东
#缅怀
#科学家
#爱国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2个月前
三位科学家获得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三位科学家获得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科学家
#科学奖项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2个月前
我国科学家发现由单基因导致的红斑狼疮
我国科学家发现由单基因导致的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单基因
#科学家
#医学发现
#中国
分享
评论 0
0
PING GUO
2个月前
邓叔群(1902-1970)是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我国真菌学的先驱,他是邓拓的亲哥哥[1][2][3]。 ## 基本介绍 - **邓叔群**,字子牧,福建福州人,真菌学和森林生态研究领域有卓越贡献,曾在中国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从教、任职,多次获得国内外学术荣誉[3][5]。 - 他发现真菌新属4个、新种120个,对中国林业保护、生态管理和森林经营制度建设有重要推进[3][5]。 ## 邓叔群与邓拓关系 - 邓叔群是邓拓的三哥,兄弟二人并称“邓氏双杰”[1][2][4][8]。 - 邓拓为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和杂文家,因主编《人民日报》及《燕山夜话》闻名,是“文革”初受批判的“三家村”代表人物[3][4][5]。 - “文革”时期,由于邓拓的特殊身份,邓叔群被牵连,遭受严重迫害和批斗,最终于1970年去世[3][5][7]。 ## 学术与历史地位 - 邓叔群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研究院院士,在中外真菌学界具有开创意义,被尊为中国真菌学的重要奠基人[3][5]。 -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真菌》等,对中国生物学和生态学教育与科研发展影响深远[3][5]。 Sources [1] 我国真菌学的先驱邓叔群_人物春秋 - 福建省炎黄纵横 [2] 【云飞杂记】真菌传之无问东西 - 网易 [3] 鄧叔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 父亲邓拓的爱与哀愁 - 人民日报 [5] [PDF] 受株连致死的真菌学科学家邓叔群 - 中国科学院 [6] [PDF] 一个大写的人——怀念父亲邓叔群 - 中国科学院 [7] 怀念我的父亲邓叔群 - 清华大学校史馆 [8] 兄弟院士、夫妻院士……中国院士亲属关系表!一起来看看我国各大 ...
#邓叔群
#真菌学
#邓拓
#文革
#科学家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BBC News 中文
2个月前
拯救濒临灭绝的中国长江江豚
科学家们正在竞相保护长江中被一些人视为“最重要的动物”。
#长江
#动物保护
#科学家
#物种保护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NESS
3个月前
7位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专家于2024年移居中国,南华早报做了一个汇总。
#中国
#科学家
#人才引进
#南华早报
#2024
分享
评论 0
0
失业观察日报
3个月前
为什么顶级天才数学家与科学家,多诞生在西方? 👇
#西方
#天才数学家
#科学家
#文化差异
#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新华网
3个月前
三位外国量子模拟领域研究者获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
记者1日从位于安徽合肥的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获悉,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授予量子模拟领域的三位先驱科学家。
#墨子量子奖
#量子模拟
#科学家
#安徽合肥
#2025年度
分享
评论 0
0
Inty News
3个月前
科学家称,一项新研究表明,一艘长约 7 英里、可能带有敌意的外星飞船可能正朝着地球飞来
#外星飞船
#地球
#敌意
#科学家
#7英里
分享
评论 0
0
Susan STEM
3个月前
舆论权力的演化:Lex, Demis and Balaji 今天打算狠狠地研究一下 Lex Fridman 的这期采访。写一系列帖子。说实话,连他采访陶哲轩的那一期我都没那么大兴趣,虽然陶哲轩是数学界的神,但他的领域终究离我的关注点比较远。而 Lex 这期采访的对象,却直接触动了我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核心思考。因为我一直认为:人类文明中的话语权,一直在发生变化。而每一次话语权的转移背后,其实对应着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和结构性权力的重构。 第一阶段是王权时代,彼时“权力即历史”。在封建君主制社会,国王或皇帝是历史的唯一操盘手。他们的决策、战争、婚姻与联盟,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走向。亚历山大、秦始皇、路易十四、拿破仑……这些名字就是一部部时代的浓缩。他们的个人意志就是时代的最高语言。 第二阶段进入政治时代,话语权落入意识形态之手。伴随民主制度与工业革命的到来,政客与政党成为塑造历史的新核心力量。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从殖民体系的瓦解到全球治理的建立,真正起作用的已不是战争机器,而是舆论与宣传的掌控力。代表人物如罗斯福、丘吉尔、戈尔巴乔夫、邓小平,他们靠意识形态动员、国家机器传播、媒体策略掌控民意,实现了政治对人心的调度。 第三阶段是企业家时代,“资本即创新即权力”。当技术加速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胞,最有影响力的不再是政客,而是那些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企业家。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盖茨将计算机带入家庭,马斯克押注火星与AI,扎克伯格掌控社交生态。他们不仅是商业帝国的缔造者,更是“未来叙事”的主导者。在这个阶段,产品成了信仰、品牌成了语言,资本变成了新的政治工具。 而现在,我们已经站在第四阶段的门槛上:科学家与AI构建者时代。在这个时代,算法与理论正成为新的舆论源头与文明秩序的起点。Demis Hassabis、Ilya Sutskever、Geoffrey Hinton……他们不再只是实验室中的专家,而是文明结构的重新设计者。他们不只是制造工具,而是给出了未来世界的解释框架。语言模型不仅生成内容,它还嵌入了“世界观 + 推理结构”,改变着人类对真理、对自我、对社会的理解路径。舆论不再是人类对人类的说服,而是算法对人类的训练。 Lex他正在记录、整理、传播这种权力更替的全过程——科学理性如何登上话语权的顶端,成为新世界的叙事中心。Lex成为世界顶级媒体人是没有悬念的。 Peter Thiel 和 Balaji 也一直是我长期关注的第一梯队人物。我曾经和一些文科背景的同学聊起他们提出的 Network State 概念,包括那些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的朋友,但几乎都难以接受,甚至觉得像是在听天方夜谭。他们往往将这种思想视为不切实际的极客幻想,缺乏对技术底层逻辑和结构建构能力的理解,也因此无法意识到这背后其实是对国家主权、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类共识机制的深刻重构尝试。我本人反对文科教育现在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本科阶段。不过这不是我这一系列要讨论的内容。 借用一下加速主义派常说的一句话: Can you feel the acceleration? (1/N)
#舆论权力演变
#Lex Fridman
#AI
#科学家
#技术重构社会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3个月前
一种你可能不知道的减肥外挂,科学家用了都说好
#减肥
#外挂
#科学家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科普中国
3个月前
“欧美严密封锁”,中国科学家突破!
#中国
#科学家
#技术突破
#欧美封锁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5个月前
美媒:受美政策影响,科学家想“另寻他处”
美国《纽约时报》4日报道称,美国正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研究经费,同时,总统特朗普持续攻击美国顶尖大学并试图限制国际学生入学,这迫使许多学者另寻他处。“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面临尤其大的压力。”今年3月《自然》杂志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1200名参与调查的科学家(占总受访者的75%)正在考虑离开美国,以应对美国政府带来的种种干扰。多国也向这些科学家抛出橄榄枝。
#美国政策
#科学家
#移民
#人才流失
#科技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5个月前
韩媒:四成科学家考虑出国工作,韩国正面临人才流失“不设防”状态
在这其中,有42%(52名)已接受邀请或正在考虑接受聘任。没有接到聘任邀请的77名中,也有83%(64名)表示,如果接到邀请,将积极考虑。这预示着韩国科学界顶尖人才的“智力外流”或将持续发酵。
#韩媒
#科学家
#出国工作
#韩国
#人才流失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