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

3周前
(转)政府是怎么给自媒体钱的?,以下是一篇适合高中生阅读理解的科普文章,主题是: --- 📌 引言:自媒体为什么会说“好话”? 你在刷抖音、微博、小红书时,可能会看到一些账号经常发“国家好、政策好、社会正能量”的内容,有些甚至看起来有点“官方宣传”的感觉。你可能会想: > 这些人为什么总说这些?是他们真心觉得好吗?有没有可能是收了钱? 答案是:有些自媒体,确实是政府花钱支持的。 --- ✅ 一、政府为什么给自媒体钱? 过去,政府发通知、做宣传,主要靠电视、报纸这些传统媒体。但现在,大多数人都在手机上看新闻、刷短视频,所以: > 政府也想在自媒体平台(比如抖音、微博、小红书)上讲政策、做宣传。 可是政府不会自己拍视频、发微博,于是就找懂这些的“自媒体人”帮忙,自然也就要给他们钱。 --- ✅ 二、政府怎么把钱给自媒体? 政府不会直接给个人打钱,它通常通过三种方式: 🏗 方式一:项目外包(像雇人做任务) 政府会发布一个“宣传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就像发一份任务书),有些公司或工作室中标后,再找自媒体合作。 📍 真实例子: 2024年,深圳前海管理局花了150万元,找公司做“新媒体宣传服务”,内容包括拍抖音视频、写公众号文章、发布微博等。 这些公司再找合适的自媒体达人发帖,自媒体就能拿到稿费或“合作费用”。 这个就像:政府请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再请你当模特拍宣传片。 --- 方式二:平台合作发奖励 抖音、微博等平台会和政府合作推出“正能量激励计划”,鼓励博主发一些“积极向上”“符合政策导向”的内容。 📍 举例说明: 抖音曾与共青团中央合作发起“青春正能量挑战赛”,奖金超过100万元; 微博设立“正能量影响力榜”,由政府和平台一起评奖,有些大V得奖后会获得流量扶持和奖金。 这个就像:政府和抖音一起出钱,奖励那些发“好内容”的人。 --- 🤝 方式三:熟人关系合作(不公开) 有些地方政府单位,认识一些“大V”或本地自媒体,会私下说:“你帮我发几条正面新闻,我给你一笔费用。”这时候不会签合同,也不会公开叫招标,但本质上也是花钱换宣传。 这就像:老师请你帮班级设计黑板报,虽然没有正式安排,但最后请你吃了一顿饭当奖励。 --- 三、钱从哪来? 这些钱的来源有几种可能: 来源举例 政府预算比如宣传部、网信办的“网络宣传专项资金” 合作企业一些国企也参与出资,比如国资委下属单位协办活动 平台自身抖音、微博出公关预算,为配合政府舆论引导 --- 🤔 四、这合理吗?我们该怎么判断? 政府花钱做宣传本身并不违法,也不一定是“洗脑”。但如果内容太夸张、太单一、太不接地气,就可能让人觉得虚假。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 谁发的?有没有特别“正”但看着不自然的语气? 📌 有没有注明“合作内容”“推广”? 📌 评论区是不是清一色点赞,没有质疑? 只要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就能保持独立思考。 --- ✅ 五、总结 > 政府现在会通过招标、合作、奖励等方式,把钱给自媒体,让他们帮助宣传政策、讲好故事。 这既是政府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方式,也提醒我们: 在信息社会里,不是所有“真心话”都是无偿的; 读者要学会分辨信息背后的目的,做到既不过度怀疑,也不过度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