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

1个月前
2023 年下半年,我们全家正在办理日本签证,离开中国在即 彼时,我听到了一些关于出国时会抽查电脑手机的传说,为了做好万全准备,对自己在国内外所有自媒体平台从创建之初开始的全部言论做了清理,包括但不限于Twitter、Facebook、新浪/腾讯微博、知乎、豆瓣、QQ 空间、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博客等东西 总觉得自己应该没有说过太多大逆不道的话,所以只要稍微检查一下,不算太出格的帖子删掉就好。不查不知道,虽然基本上有孩子以后我就没有太多过激的言论了,但越往前面翻越触目惊心,神奇的是,很多搁现在一发出来就要喝茶的内容,却一直保留着没动 我花了好几周的时间去一个号一个号从头到尾的排查和删除,甚至还列了一个 Todo List 来管理进度,并且因为工作量太大而降低了删帖标准,只是把特别过激和包含过于露骨的言论删除了 过关之前我把手机上所有的软件都退出了登录,包含电脑,把敏感信息存到了 NAS,而 NAS 的硬盘拆了下来跟本体分开存放 当然,过关检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发生。想想也是,像我这种小虾米,如果各个都严查,那出入境那么点儿小口子就别干了,大家都别想进出 我的认知里,在网络上,有几种人可以为所欲为: 1. 一辈子不打算回国的; 2. 一辈子不打算出国的; 3.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4. 上无老下无小,没有软肋的; 5. 有特殊身份的; 显然我不属于这里面的任何一种,所以即便肉身到了海外,每天畅通使用所有的网络,我的公开发言依然如履薄冰。朋友实体见面的场合,有时候会畅所欲言,可当有人冷不丁掏出华为手机的时候,大家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沉默那么十来秒不说话 平心而论,我并不是任何粉或者黑,我只希望国内能变得越来越好,毕竟有各路亲朋好友还在,严格来讲可能算是改良派? 脱离国内环境生活一定时间以后心态确实更加岁静了,但是对时事新闻的态度没有变化,对离谱的新闻依然是愤怒的,依然忍不住要化身阴阳师嘲讽一番 可是不管对自己还是对比较熟悉的朋友,我一般的劝告都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键政的事少掺合 一方面,没有办法带来根本性变化的行为对于大局的改变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韬光养晦、相机而动;另一方面,随意冲塔不光是暴露自己及家人,更是对与自己关系紧密的人的伤害,特别是作为一个持经营管理签证来日本创业的人,一言一行也要对公司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负责;并且,也是对关注自己的朋友们负责,让每一个在社交平台与我互动的人都不担心有一天被牵连 我知道也许这在一些人看来很搞笑,特别是那些从来没有被锤过的人 同时,我发现很多人在讨论出国动机的时候,考虑更多的还是经济和生活便利性层面,不免唏嘘
3个月前
谢谢点拨,我有护照,也出过国,不止一次,不止一个国家。 2019年1月,缓刑刚结束,我就重新申领了护照、港澳和台湾的通行证,随后去了趟日本。 赴日前,先在珠海、深圳出关试了试。在珠海,我和振红出关后,被免费大巴拉着浏览了澳门街景,然后穿过一连串赌场回到珠海,一分钱没花出去。 我对赌博没兴趣,锄大地、斗地主都不会,会打“双升”,又不同意带彩,同事都不带我玩儿。至今,我不会打麻将。 这让我,花的钱没有赢的,更没有骗的。无官一身轻,我收不到孙力军常收的那种“小海鲜”,天南地北的朋友们,寄来好茶和牛羊肉,让我开心至极。 回到正题。2014年出事前,我去过三次美国,2005年在耶鲁中国法律中心呆一个多月。可惜啥心得都没有,所以,从来不敢把某大学“访问学者”名头,印到名片上。 后来几年间,又去过瑞士、德国、法国、日本。2004年12月以来,去过香港很多次。我也可以说,邓小平没实现的愿望,即在回归后过去踩一踩,我实现了好多回。 以上经历,假如舍得出脸,想骗钱,想谋差事,想吹牛,写到简历中,一番煎炒烹炸,加上抬头儿,诸如“耶鲁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实地考察了很多西方主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没问题吧? 但,欺人易,骗己难,我知道自己,游历有一点儿,但啥心得都没有——在故土六十年了,我都没读懂中国,压人家几天马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路边找家苍蝇馆子,吃碗泡面,啃了俩汉堡,几杯啤酒下肚,就敢吹“实地考察了很多西方主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了?你考察考察赌场还差不多,可惜我连这点吹的本钱都没有。 那还说啥呢?还有啥可说的?我苦恼自己走不出局限,我就像《围城》里的方鸿渐,他对自己的博士文凭讳莫如深,所以不敢拿出来。 我学不来韩学愈,他就敢把克莱登大学的文凭,裱好了挂在客厅显著位置,转着圈儿丢人。 又得罪人了,对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