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儿童发展
关注
Journeyman
1个月前
【生命感悟】 现在很多小孩有心理问题, 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内卷之外, 我觉得, 另外一个重要愿意就是: 从小到大, 他们的愿望太容易被满足了, 幸福的阈值会变得越来越高 此消彼长地, 痛苦则变得更明显 想想我小时候, 家里没有游戏机没有大富翁也没有零花钱, 我为了打游戏要去邻居家蹭着玩, 偶尔在同学家玩一次大富翁从下午玩到天黑, 这些都深深的在我记忆里 不过, 众生皆苦,我不会因此责怪孩子们, 家长跟他们沟通时,应该抱着同理心, 但看待这些问题时,应该抱着出离心 ------------- 就像一个长期困扰的产品的问题被解决时, 那种幸福感,会让我落泪, 这种生命的体悟, 创业者应该能感受到! 越是品尝到求而不得的苦, 当得到的时候,才越感觉到甘甜
#心理健康
#儿童发展
#幸福感
#社会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社
1个月前
记者手记:从全国少代会看“童心里的中国”
记者手记:从全国少代会看“童心里的中国”-
#全国少代会
#童心里的中国
#儿童发展
#儿童教育
#少先队
#青少年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日报网-新华社
1个月前
激发“村小”活力 共绘多彩童年
#乡村教育
#儿童发展
#教育改革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被收割”意识,从小就得培养!
#教育
#意识
#儿童发展
#心理学
#自我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1个月前
家国同构。 连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也知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构成其统治基础的人,是在家庭里养成的。 因此当你以“人口基础”为关键词分析国家社会的未来时,你必须看清现在的家庭正在培养怎样的人口。 看清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现在的家长是什么样子。 当孩子变了,家长变了,社会之变就不可阻挡。 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摆脱最原始蒙昧的牲人状态,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不再坚持规训奴隶式的家庭教育,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尚未意识到自身需要成长的家长身边离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走”、“断亲”,沦陷区的人口基础就变了。 人们开始寻求独立。 并从人格独立、经济独立一路走向寻求政治上的独立。 伤害链系统为了维持其统治,需要通过精神阉割、能力阉割,把底层的子女“锁死”在底层。 它需要让你的父母一生牛马,让你也一生牛马,还要让你的孩子同样一生牛马。 但你已经牛马了一生的父母并不希望你一生牛马。 你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生牛马。 那种甘为牛马的传承,存在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承,曾统治过无数代人的头脑。但它今天已经褪色。 褪色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结果很清晰。 即使蛆虫的传承仍然强韧,官二代还想做官,什么烟二代酒二代电二代铁二代,体制内的儿女还要进体制,但牛马的传承已无以为继。 农民工的儿女已经没法象父辈那样进厂打螺丝了,就算他们想,工厂也没有那么多岗位,没有那么多能向这些因为在衡水中学透支了健康所以更容易猝死的年轻人提供的岗位。 何况他们不想。 这些农民工的儿女,在中共改开时期的宣传话语体系里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眼中理应属于自己的生活,是象中共国影视剧里的男女主角那样,有房子,有车子,有体面的工作,有漂亮服饰有精致饮食还有无数闲暇时间可纠结情感问题的生活。 他们相信“厉害了我的国”,他们也相信在中国他们能得到这样的生活。 这些权利意识不曾觉醒,对严酷的现实并无认知,却已不再甘为牛马的人口,这些已经不再适配于伤害链系统的“非顺民”,正是今日之中共国需要维稳的人口。 这些无法在伤害链系统里找到阶层上升的通道,却早已把“走上人生巅峰”当成必须的新生代,这些在中共宣传话语的洗脑下坚持个人奋斗,不断在没有出路的地方寻找出路的年轻人,就是衰朽的帝国需要维稳的对象。 他们不认命。 他们竭力寻求更好的生活。 也许今天的你觉得“年轻人想要更好的生活”是天经地义。 但事实是在过去的年代,在曾经的千百年间,在主流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的社会环境里,安分守己才是天经地义。 而那种安分守己甘心认命的一代又一代顺民,才是伤害链系统的人口基础。 只有这样的人口基础,才适配于传统伤害链系统的维稳能力。 民情如水,在死水一潭风平浪静的时刻,水才不会覆舟。 伤害链政权的小船其实一直都经不起什么风浪。 只有在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心甘情愿跪着,憋屈着,不寻求更大生存空间的时候,伤害链才能勉勉强强的“稳定”着。 在“无风三尺浪”的今天,在随口就能说要“出去浪”的新生代面前,在政治上的权利意识未觉醒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抬升的新生代面前,在对未来的期望值远高于政权愿意给、能够给的水准的亿万人面前,伤害链政权没有继续稳定的余地。 沦陷区的人口基础已经变了。 而且不仅是现存的人口,连未来的人口,会受现在这代人的家庭观念影响,在这代人缔造的家庭里成长的下一代也是。 人们已经回不去了。 家庭,从观念到形式到规模,也已经回不去了。 没有人能想象今天的孩子去构建一个和他爷爷、曾祖父一模一样的家庭。 什么三儿二女,四世同堂,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手纳的鞋底,坛子里的咸菜,时常走动的族亲,要开祠堂修的家谱……那些记忆仍然存留在一些人心底,但没有人能想象,今天的孩子肯复制那样的生活。 可是只有那样的人口能继续那样的生活,只有那样的家庭能培养那样的人口,被无边亲情之网缚在土地上,缚在年年月月世世代代重复着的生活状态里,甘心放弃向外闯荡的人口。 当那样的家庭那样的人口不再继续,伤害链的统治,对底层的“锁死”,也就无法继续。 而这些对生活有更高期望的人,正在为自己寻找出路的人,本应安分守己做中共政权的统治基础却在各方面都“不合格”的人,也在滑向个人生活中的“无法继续”。 他们想生孩子,想留下传承,想拥有影视剧里呈现的“普通人生活”,他们认为通过奋斗自己一定能实现梦想,但现在他们还在努力的遵纪守法,在困惑中坚持做一个“乖孩子”。 还没有滑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还在把努力的方向设置在“卷”上,在找出送外卖时的最快路径上。 他们还没有准备好造反。 虽然张献忠已经火过了,火到快过气了,黄巢已经成了流行文化符号中的新宠。 但他们还没准备好。 只是他们离准备好已只差半步。 不择手段的现政权,唯利是图的现政权,一直在对他们潜移默化。 所有这些“教育”终究会有结果。 熊孩子们就快要拆家了。
#家国同构
#家庭教育
#社会变革
#人口基础
#儿童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科技日报
3个月前
小时候的记忆“藏”哪儿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小时候每天都被妈妈抱着看绘本,怎么现在却连当时最喜欢的小人儿长什么样都记不起来?为什么3岁前的记忆就像被橡皮擦去了一般消失不见?
#记忆
#童年
#心理
#成长
#儿童发展
#认知
分享
评论 0
0
曾颖/テンテン社長
3个月前
我见过王老师和师太的小孩,那是我在所有那个年纪的小朋友里,我见过最聪慧,最机敏和乐观幽默的孩子。 或许因为父母都是高知分子,她继承了父母良好的基因,和妈妈漂亮的外表。 小妹妹的未来可期,如果不健康的父母关系,成为童年阴影,影响了她原本可以掌翅高飞的人生之路,那是我最为担忧和心痛的。 师太把YouTube直播回放删除,而且在直播后半段,情绪也越来越稳定,我想她是意识到希望自己以更体面和理智状态时,再来阐述这些家庭纠纷。直播时,评论区的些许网友质疑的言论,都会让她情绪崩溃。而直播视频被完整录屏出来,在推特广为传播,当中个别不友好的言论,在她眼中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抑郁症患者只能看到负能量的那一面,这很糟糕。我希望善良的网友们,不要再传播这些视频了,哪怕你的初衷是美好的,我真担心师太此刻的内心状况。 我和王老师的女儿有类似的经历,童年时期家庭的幸福,会成为孩子抵御余生风雨的武器。我希望这个快乐的小孩,不要因为爸爸妈妈的争吵,而在深夜偷偷哭泣,将来长大,变成和我一样唯唯诺诺,没有自信的人。 希望王老师和师太能妥善解决家庭纠纷,共同保护这个未来可期但尚且脆弱的小女孩,也希望网友们在发表对弱者看法时,可以更加温和些。🙏 另外,我既联系不上王志安老师,也联系不上师太,他们均未回复消息,如果推特上有网友知道师太家庭地址的,能不能私信告知我,我非常担心她此刻的生命安危。我希望能上门看看她,我非常担心她此刻一个人放任自己沉浸在悲观绝望情绪里容易做傻事,还请大家的发言善良一点吧。
#家庭关系
#父母影响
#儿童发展
#成长环境
#高知家庭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5个月前
简中AI之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你愿意他出生在朝鲜还是美国?
#育儿
#国际关系
#价值观
#儿童发展
#朝鲜
#美国
#东西方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