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茂春

大社會、小朋友政府 《中共之后的中国》 主笔:余茂春 报告强调,中共垮台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而且最可怕的是,它不是慢慢倒,而可能是一夜之间突然变天。 但哈德逊报告直接告诉我们:美方的完整应对剧本,早写好了,各部门甚至已经演练起来了。首先,美国不会立刻大兵 压境,而是派出CIA和陆军特种部队,快速进入中国关键地区。他们不打仗,而是抢占信息、稳住局势,找到可以合作的力量,比如少数民族组织、宗教团体或体制内改革派。 美国还设计了「分区接触」战略。如果中国各地自立,比如新疆、西藏或广东出现地方政权,美国不会急着扶植中央政府,而会分别建立联系,避免新极权的崛起。换句话说,美国希望中国先地方自治,再逐渐整合。 美国的「中国剧本」早就在桌上,准备得非常细致。他们不是坐等中共倒,而是在等时机成熟,就立刻出手,确保中国不会再陷入独裁的深渊。 但除了稳定局势,美国还规划了一套从根本上协助中国民主转型的方案。 美国目标不是接管,而是帮中国完成真正的民主转型。怎么做?五个核心工程: 第一,建立真正的媒体与言论自由。报告建议中共垮台后,美国和国际社会立刻帮中国建立独立媒体,终结审查,让老百姓真正有地方说话。 第二,重建民间社会。过去中共把非政府组织、公民团体、宗教团体打成「敌对势力」,其实这些组织才是社会的支柱。一旦摆脱打压,它们将快速帮助社会恢复秩序。 第三,教育和司法改革。中共的教育体系和法院,几十年都在服务于维稳和洗脑。报告强调,新政府必须彻底终结洗脑教育,让司法真正独立于政党,保障公正。 第四,恢复宗教与文化自由。中共最怕的就是信仰,因为有信仰的人难以奴役。所以报告建议一旦政权垮台,立即废除宗教限制,开放寺庙、教堂,归还被没收财产,让流亡宗教领袖回国重建信仰自由。 第五,协助中国制定新宪法,走向宪政民主。新宪法必须保障多党竞选、司法独立、人权保障,还要通过全民参与的「制宪大会」共同起草,而不是某个领导人闭门造车。 这么大的任务靠美国自己肯定不行,所以报告特别强调,美国会联合台湾、日本、韩国、澳洲、联合国、五眼联盟甚至印度,共同组成「多边稳定联盟」,一起守护中国的和平过渡。 ---光传媒 附: 哈德逊研究所《中共之后的中国》报告原文网址:
周末炸弹? 中国进入“垃圾时间”, 后共产党中国研究成为海外中共研究新热点---美国顶级保守派智库发表《后共产主义中国;准备一个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 这是周末舆论关注的一个话题。北京曾经在2023年宣布制裁这家美国智库董事会主席。 124页的长篇报告有有9位作者,其中5人署名,4位匿名。 第一作者余茂春,接下来是章家敦,生物安全和战略事务专家和语言奇才瑞恩·克拉克(Ryan Clarke),研究中共军事问题的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D. Fisher Jr),有30年人权律师执业经历的哈德逊研究所宗教自由中心高级研究员兼主任妮娜·谢伊(Nina Shea)。 余茂春教授开篇解释了这个报告出版原因:鉴于当下中国问题的状况,政权脆断并非完全不可想象。如果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共产主义独裁政权和第二大经济体因国内外困境而崩溃,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可能会发生什么,以及他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据我所知,研究后共产党中国是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一个新注意点。吴国光教授的三卷本1000页著作《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 转型八论 》就是代表作。 今年3月,我曾就这个话题采访吴教授,有兴趣者可以移步观看。 1989年之后,曾经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形成了一个研究未来中国联邦宪法的后共中国研究群体。可惜这项研究后来未能持续。 余茂春教授领衔的这项研究是美国顶尖智库的集体成果,可以认为,这是华盛顿精英集体推动项目,虽然匿名作者详情不知,但推测可能有来自中国的精英与华盛顿精英团体的合作。 这个报道甚至有关于未来中国制宪大会和新宪法设想。 这是哈德逊报告全文
猫神
3个月前
张颖婕: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营销系副教授,公开发文批评习天下,甚至引用余茂春先生的名言:要把中共当局和中国人民分开,文章并没有多少新意,但作为国内学者,还是非常胆大 这篇文章发表在蔡霞的《议报》,猫神不能确认,到底是不是张颖婕的文章,特此说明 正文:在美国留学工作十年后,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北京。12年前,我在清华本科毕业后踏上留美读博之路。如今,我回到隔壁北大任教已经四年多了。十几年,弹指一挥间。十几年,竟还都是习天下的共产党新时代。最深刻的感受,概括下来,无非八个字:困局无解、体制无救。于是提笔,把这些年以来心中积攒的肺腑真言和的学理思考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2024年GDP增长是5%。看到这个数字,很多人都笑了。宏观层面,当局公布的经济指标,是肯定要保的,不知道统计局的康义局长当时压力会有多大。但关键的问题是背后经济发展的结构是否健康,百姓们看到这个数字后的微观反应(包括信心与预期等等),这些才是大问题。中微观层面,各行各业大有百业凋敝、信心暗淡的趋势,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市场主体都对未来前景忧心忡忡。做生意做不成、钱放在村镇银行还取不出来,纷纷想往外逃。我身边的同事,拿到海外永居绿卡的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是工作在国内、孩子和资产在国外。就比如,北大一位退休校领导是我们院的教授,退休后常年呆在国外和孩子在一起,偶尔回来跟我们吐槽一下。院长则更不用说,找到机会就往国外跑。 从小在国内长大,后来又到海外读书工作,因为家庭原因回国…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富裕起来。只是,岁月历尽,近些年看到的情况不是越来越好,反而是越来越糟。美国有个学者叫余茂春,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把中共当局和中国人民分开,还是很有道理。中共当局最擅长的就是画大饼,为了自身的合法性。更可笑的是,不但画饼,还不断“翻烙饼”,朝令夕改的情况数不胜数,正式文件说废就废,毫无信用可言,老百姓自然没有信心。 例如,前些年一直画的大饼,是中国式现代化。说的目标里,有一条最实在的,就是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国内同事测算,想达到这个目标,至少每年要保证5%的GDP增长。但保5何其之难!2024年的5,又有多少水分!年终岁末靠预期型集中出口把数字拉上去,泱泱大国竟然要靠进出口来拉动1/3的经济增长,这是极不正常的事情。更不论这5%背后的经济结构,实在称不上“高质量”。中共自己制定的政策目标,时常被人看作笑话。 但其实,但凡学过一点经济学的都知道,以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制机制选对了,达到人均至少两三万美元的GDP,不是什么难事。八十年代一改革开放,否定阶级斗争,全方位解放社会生产力。历经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到了十八大之后,增速一路从10%到今天的维持5%都困难,原因有很多重。学者们都在讨论的房地产经济模式、经济自然规律、国际形势等等,都是真的道理。但根本上,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产生了矛盾。上层建筑不改革,改革开放释放的发展红利也就快到头了。前任领导人看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温家宝的原话是,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政治体制再不改革,将亲手掐死很多原本有益的发展机会!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李克强当年任上,“放任”了微信、共享单车的初期生长,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代表性企业。当然,克强总理和这个时代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当今中国的很多事情,是体制机制的黑色幽默,就是,它会亲手扼杀掉一些对自身发展有利有益的事情。小到最微观的每个人,被很多反人性的制度约束着。大到宏观政策,根本不为主要矛盾服务,而是拧巴着。整个体制如此,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遇到瓶颈。 政治体制再不改革,当前和之后一段时间的困局就将无解!2021年夏天,河南那场大暴雨,官方说法是一共造成小几百人的死亡失踪。事实上,当我们站在郑州京广路的隧道,看到路面上漂浮具具尸体时,就知道实际的死亡人数绝对被夸小了十倍不止!这一两年,社会戾气愈来愈重,砍人伤人暴力事件频发。中共当局的一个最大笑话,就是言行完全相反。比如,党章里写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很多当局的言行完全相悖,老百姓直言,“我们已经看过太多生动的例子,我们现在不好骗了!” 政治体制再不改革,无论如何唱响光明论都是无救的体制!有时候被人问,你们北大的学者能否说几句公道话,让上面的人听到。但事实上,知识分子什么都做不了。除了一些小修小补的技术性细节,不敢说真话,只能配合着唱响所谓的光明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体制机制也上行下效,浮躁功利、根本没有长期主义。虽然说上上下下创新的土壤已经基本没有,但诺大的国家,还是时不时冒出黑诸如神话悟空、Deepseek等零星的高质量创新。只是这种星星之火,在这种体制下,大概率无法燎原。 说这么多,也没有什么解决方案。“问题在经济,根子在政治”。如果非提方案,大抵是和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市场主体、甚至体制内大部分人所期待的一样,那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的话说三遍! 2025年4月 写于燕园 作者张颖婕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营销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