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BBC News 中文
关注
统计数据
373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2766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特朗普把自己的不可预测性变成了一项关键的战略与政治资产。他把不可预测性提升到系统性的“学说”地位。他带进白宫的这一性格特质正主导着外交和安全政策。
美欧关税战: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 360 条信息
特朗普关税:欧盟拟反制,市场渐麻木· 1231 条信息
#特朗普
#不可预测性
#战略资产
#外交安全政策
#消极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庞大预算法案,在众议院的最终投票中获得通过,预计将正式成为法律。 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这项法案在未来十年可能会增加3.3万亿美元的联邦赤字,并导致数百万人失去健保,但白宫反对有关预测。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争议中通过,影响几何?· 512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在其作品《我所看见的未来》中暗示2025年7月5日日本将发生大地震,这被一些人当成“末日预言”。 尽管日本政府多次驳斥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其仍在赴日游客群体中引发恐慌。香港是日本主要的游客来源地之一,在该传言影响之下5月访日香港游客减少11%。
日本末世预言前夕,民众恐慌囤积物资与离日旅行激增· 4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俄罗斯成为首个正式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国家,阿富汗外交部长阿米尔·汗·穆塔基(Amir Khan Muttaqi)称这是一项“勇敢的”决定。 周四(7月3日),穆塔基在喀布尔会见了俄罗斯驻阿富汗大使德米特里·日尔诺夫(Dmitry Zhirnov),日尔诺夫正式转达了俄罗斯政府承认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决定。 穆塔基表示,这标志着“一个充满积极关系、相互尊重和建设性互动的新阶段”,并认为这一承认将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 自2021年8月塔利班重掌政权以来,尽管该国有越来越多侵犯人权的报告,但塔利班一直在寻求国际承认和投资。 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我们相信,正式承认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政府的举措,将推动两国之间富有成效的双边合作发展。” 声明指出,俄罗斯看到了在能源、交通、农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商业与经济合作的潜力,莫斯科将继续协助喀布尔打击恐怖主义与毒品走私。 2021年,俄罗斯是极少数未关闭驻阿富汗大使馆的国家之一,该国也是首个与塔利班签署国际经济协议的国家。2022年,双方达成协议,俄方向阿富汗供应石油、天然气和小麦。 据俄罗斯外交部,俄方于今年4月将塔利班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旨在为与喀布尔建立“全面伙伴关系”铺路。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也在去年7月称塔利班是反恐战争中的“盟友”。塔利班代表早在2018年就曾赴莫斯科进行对话。 两国之间的历史十分复杂。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并打了九年战争。苏联当时扶植亲苏社会主义政权掌控阿富汗,导致1.5万名苏联士兵阵亡,最终于1989年2月全面撤军。 然而,西方政府与人道组织普遍谴责塔利班政权,尤其是其上台后实施了伊斯兰教法,对女性施加了严格限制,包括女子无男性陪同不得外出。 尽管中国、阿联酋、乌兹别克和巴基斯坦已派遣驻阿富汗的大使,但自塔利班重新掌权近四年来,俄罗斯如今是唯一一个正式承认其政府的国家。 更多新闻:
俄罗斯首个承认塔利班政权,阿富汗新政局引发关注· 5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在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上,无人机正被用于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运下成吨的垃圾,以减轻夏尔巴人的负担。 珠穆朗玛峰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垃圾危机,据估计山上散落着约50吨垃圾以及超过200具遗体。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尽管美国与伊朗之间剑拔弩张的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但这仍引发了人们对于美国可能卷入另一场冲突的担忧。 分析人士表示,从历史来看,当华盛顿干预其他地区以“解决”某个问题时,事情并不总是按计划进行,在某些情况下,实际上使情况变得更糟。
美军家属自愿撤离中东,局势紧张引发担忧· 29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你多长时间会买一次新衣服? 来自韩国的李素妍曾是一名疯狂的网购族,几乎每天都买新衣服。但如今,转变为慢时尚倡导者的她已经有七年没有添购新衣。她分享了打造更永续衣橱的四个秘诀。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捷克军事情报部门表示,2024年3月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访问布拉格期间,中国驻布拉格大使馆外交人员“采取了违反外交规范的行动”,包括计划以车辆冲撞等方式进行示范性的“动能行动”。这一消息在台北及布拉格引发震动和争论。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经过近24小时的辩论,美国参议院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特朗普提出的大规模减税与支出法案,即“大而美”法案。 该法案包括特朗普移民政策的700亿美元巨额新资金,还提高了国防支出,但削减了拜登时期的环保计划和联邦医疗补助计划。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争议中通过,影响几何?· 512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与亿万富翁马斯克(Elon Musk)再度因共和党的“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激烈争执。 马斯克对特朗普长达940页的“大而美”法案提出批评,该法案提议减税并削减医疗保健和食品补助。 与此同时,该法案在经过逾24小时的辩论后,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在参议院通过。 “每一个在竞选时承诺削减政府开支,却转头就投票支持史上最大债务增长法案的国会议员,都应该感到羞愧!如果我在这个地球上有要做的最后一件事,那就是让他们明年输掉党内初选。”马斯克周一(6月30日)在X上写道。 他还表示,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新政党“美国党”(America Party)将在次日成立。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回应称,曾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应该“好好地、严厉审视一下”特斯拉获得的政府资助。 “埃隆(马斯克)获得的补贴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得多,没有这些补贴,埃隆很可能得关门回南非老家了。”特朗普写道。“那我们的国家将省下一大笔钱。” 特朗普还表示,马斯克之所以对该法案表示反对,是因为其中包括取消购买电动车的激励措施,而这正是马斯克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他还威胁要取消马斯克旗下公司目前享受的政府补贴。 马斯克曾是特朗普竞选总统时的主要捐助者之一。但两人之间的争吵于上个月首次爆发,马斯克称该法案“令人作呕”。后来,马斯克收回了部分批评言论。 更多新闻:
川普与马斯克公开决裂,互怼引发市场震荡· 284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我对新闻工作者的宿命很早就看得很清楚。我做《穹顶之下》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清楚后果。我不左转、不右转、不后退,也不加快步伐,只是按自己的脚步走。”柴静说。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带着知名调查记者、主持人和“公知”光环,柴静出走国家媒体,成为独立媒体人。2017年,为了持续自己的新闻工作,柴静出走欧洲。 今年5月,柴静10年前出版的自传体书在中国被下架, 也让她再次回到舆论浪尖。她近日接受BBC访问,谈及二十多年的媒体生涯经历和感受。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周一在其90岁生日庆祝活动前透露,将设立一个“框架”来讨论未来的继任安排。 自1959年流亡印度后,达赖喇嘛持续为西藏发声,与北京当局立场对立,中国政府视其为分裂分子。 达赖喇嘛坚决表示,自己的转世不会在中国境内诞生,并呼吁信徒拒绝中国官方指定的继任人选。
达赖喇嘛:转世制度延续,排除外部干预· 22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根据最新估算,美国参议院一项庞大的预算法案可能会令近1200万美国人失去健康医疗保险,并增加3.3万亿美元的债务。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兄弟姐妹的出生顺序会否影响他们的性格?大哥哥、大姐姐必然坚强,而弟弟、妹妹天生娇宠?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世上大小家庭还有心理学家。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根据近期发表的研究,每次指尖皱缩时,形成的皱褶图案竟惊人一致。这种变化可能透露出我们的健康状况,例如二型糖尿病、囊性纤维化、神经损伤,甚至心血管疾病。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中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被称为“小刑法”的该法草案在过去三年里经历三次审校,并因拟加入“伤害中华民族感情”一条引起中国民众热议。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港区国安法》实施至今已满五周年,人们改变言行规避各式各样的风险,使得过去习惯的民意表达发生巨变。 五年前,香港历经一整年的反修例运动与大规模示威。中国政府认为,国安法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工具,最终绕过本地立法机构,直接为香港制定并实施《港区国安法》。 进入国安法时代后,学者指出,香港的民意样貌已经改变。 “人总是会有意见的,你的社会不会没有民意,”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峯表示,香港目前处于一种“民意仍然存在,但无法表达”的状态。 媒体角色也随之转变。2021年6月,创刊26年的《苹果日报》停刊,创办人黎智英及多名高层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案件至今尚未裁决。同年12月底,《立场新闻》及两名前总编辑被控煽动案,两人最终被判囚。 “今时今日香港人要面对的风险不是法律风险,是很多社会风险。”李立峯说。 阅读全文: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随着国家安全元素由法律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人改变言行规避各式各样的风险,这使得过去习惯的民意表达发生巨变。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在荷兰举行的北约高峰会记者会上,BBC乌克兰语记者米罗斯拉娃·佩特萨(Myroslava Petsa)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问,美国是否计划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飞弹防空系统。 对此,特朗普并未给出明确承诺,只表示:“我们会看看是否能提供一些。”他随后关心记者在乌克兰的家庭状况,并说道:“替我向你丈夫问好。”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中国贵州“钉子户”陈天明在自家平房的基础上加盖了十层木板楼,现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被网民誉为中国版的“哈尔的移动城堡”。 2018年,当地政府为兴建旅游度假区而拆除了周边的村庄。但拒绝搬离的他反而将祖传的简陋石屋一层层往上加建。数年过去,度假区计划最终搁置,而他却在一片废墟中扎根。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自韩战(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75年里,朝鲜和韩国之间从未签署过和平协议。本片将回顾这场冲突的起源,了解美国、中国和苏联是如何卷入其中的,以及为何两国至今仍然势同水火。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持续更新:以色列-伊朗冲突最新进展】 -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发表声明称,他已下令以色列国防军“对伊朗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进行强力回应,对德黑兰核心区域的政权目标发动猛烈打击”。 - 以色列国防军发布声明称,“鉴于伊朗政权严重违反停火协议,我们将以武力予以回击”。 - 据伊朗官方媒体报道,伊朗否认在停火开始后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 大约一小时前,以色列称其拦截了一枚导弹,该国北部地区响起警报。以色列军方称导弹来自伊朗。 - 特朗普此前宣布,伊朗和以色列已同意停火且已生效。以色列表示,该国在“消除了伊朗核威胁和导弹威胁”后同意停火。伊朗表示,如果以色列遵守停火协议,伊朗也将停止攻击。 - 停火生效前,两国夜间发生激烈交火。BBC记者报道说,德黑兰经历了袭击最猛烈的夜晚之一。以色列南部则有四人死于伊朗的一次空袭。 更多新闻:
特朗普考虑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局势紧张升级· 193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派出战机轰炸伊朗核设施后宣布促成伊朗与以色列停火,结束他所称的“12日战争”。伊朗最初否认,其后改口称应特朗普“乞求”而停火。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1个月前
整个中东都屏息以待,想知道这场突袭究竟标志着冲突的终结,还是下一波更致命战争阶段的开始。
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升级,核设施遭重创引发全球关注· 53 条信息
中东局势升级: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美伊关系紧张· 291 条信息
#中东局势
#冲突升级
#战争风险
#地区稳定
#未来不确定性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