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BBC News 中文
关注
统计数据
373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2766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表示,他的继任者将出生在中国境外。这一表态可能加剧他与中国政府在西藏控制权问题上的争端。 达赖喇嘛周二(3月11日)出版新书《为无声者发声》。他在书中首次明确指出,自己的继任者将诞生在“自由世界”,即中国境外。 他曾表示,达赖喇嘛的转世传承可能会在他这一代终结,但他在书中称,全球藏人希望转世体系能够延续。 达赖喇嘛写道,由于转世的目的是继承前任的事业,新一任达赖喇嘛将在自由世界诞生,这样达赖喇嘛的传统使命——成为普世慈悲的代言人、藏传佛教的精神领袖以及体现西藏人民愿望的象征——将得以延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二(3月11日)对记者表示,达赖喇嘛是“政治流亡者”,“根本无权代表西藏人民”。 “达赖喇嘛活佛传承世系形成发展于中国西藏,其宗教地位和名号也是由中央政府确定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十四世达赖本人就是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寻访认定,报请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准继位的。”毛宁说。 该书还描述了达赖喇嘛与中国历任领导人打交道的经历。在中共建政早期,达赖喇嘛曾与北京合作。1959年,他在西藏民众反抗中国统治的起义失败之后,与许多藏人一起逃往印度。 达赖喇嘛在198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中国政府将其斥责为“分裂分子”。 达赖喇嘛曾表示,他将在七月他的90岁生日到来之际公布有关其继任者的细节。他写道,西藏仍“处于中共的高压统治之下”,即使在他死后,争取西藏人民自由的运动也将继续下去。 根据藏传佛教传统,活佛圆寂后,他们的灵魂会转世到一名儿童体内。寻访者会通过神秘的异象和占卜,缩小寻找范围以选定转世灵童。现任达赖喇嘛在两岁时被认定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中国政府则坚持转世灵童的挑选需要经过清代乾隆皇帝制定的流程——“金瓶掣签”,即由中央政府最终进行批准。北京还在2017年颁布《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对活佛转世进行严格的规定。 1995年,被达赖喇嘛认定为班禅喇嘛的转世灵童被中国政府抓走,北京转而挑选另一名儿童取代。 更多新闻:
#达赖喇嘛
#西藏问题
#中国政府
#流亡
#继任者
#转世传承
#自由世界
#新书发布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一名Facebook(脸书)前高管向BBC透露,这家社交媒体巨头曾与中国当局合作开发审查工具,以换取进入中国市场机会。 萨拉·温恩-威廉姆斯(Sarah Wynn-Williams)曾在Facebook担任全球公共政策总监一职。她在自己的新书中提出了这一指控,并称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举报投诉。 Facebook的母公司Meta表示,温恩-威廉姆斯“因表现不佳而被解雇”,公司正在起诉该书的出版商。
Facebook与中国政府合作审查事件· 10 条信息
#Facebook
#中国市场
#审查工具
#前高管
#内部举报
#Meta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随着中国和美国竞争的加剧,北京正希望押注人工智能(AI)等科技领域的发展来为该国放缓的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DeepSeek的成功也在中国点燃了民间的AI热潮。一些厂商正趁机推动AI机器人走入更多学校和家庭。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关乎谁能赢得未来的马拉松赛事。
中国DeepSeek引发美国科技股暴跌事件· 97 条信息
#中美竞争
#人工智能
#经济增长
#科技发展
#AI热潮
#机器人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在马尼拉被警方逮捕,理由是国际刑事法院(ICC)对他发出了逮捕令。 杜特尔特是在从香港返抵马尼拉机场时被警方逮捕的。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显示,他拄着拐杖走出机场。 杜特尔特是一个争议性的人物。他在菲律宾拥有很多支持者,但在他担任总统的2016年至2022年期间,他发动的残酷“反毒战争”导致数千人丧生,许多人被认为死于法外处决。 79岁的杜特尔特在被捕前曾表示,他已准备好入狱。他否认下令警方杀死涉毒嫌疑人,除非出于自卫。 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范围涵盖杜特尔特自2011年担任达沃市市长至2019年期间的行动,指控其可能涉及反人类罪。 2019年,杜特尔特宣布菲律宾退出国际刑事法院。杜特尔特的前发言人萨尔瓦多·帕内洛(Salvador Panelo)谴责了逮捕行动,称其是“非法的”,因为菲律宾已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但此前国际刑事法院表示,对于菲律宾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之前所存在的罪行,该法院拥有管辖权。 2022年接替杜特尔特的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与杜特尔特陷入了政治争端。马科斯政府表示,如果国际刑事法院要求国际刑警组织对杜特尔特发布所谓的“红色通缉令”,菲律宾政府将予以配合。 更多新闻: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因反人类罪被捕事件· 32 条信息
#杜特尔特
#逮捕
#国际刑事法院
#马尼拉
#反毒战争
#法外处决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于周一(3月10日)遭当局约谈,因其去年邀请中国大陆学生访台时,有成员说出“中国台北”及“一起为祖国努力”等言论,在台湾社会引发争议。 据台湾媒体报导,74岁的马英九前往出席了移民署与大陆委员会的会议。 去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马英九创立的基金会邀请了来自中国七所高校的40名师生,以及体育运动员等来台访问。 当时,复旦大学学生宋思瑶在一次采访中,将夺冠的中华台北棒球队称为“中国台北队”,并称希望两岸“为祖国在棒球领域更上一层楼一起努力”。 这番言论随即引发轩然大波。批评者认为该说法是“矮化台湾”,还有人指责这是“统战”言论。 有关台湾队在国际赛场上以什么名义参赛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受北京“一个中国”原则影响,从1980年代起,台湾一直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奥运会和其他国际体育比赛。 虽然这一名称也曾被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使用,但在两岸紧张情势加剧下,近年来中国媒体逐渐仅使用“中国台北”的称呼,以凸显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马英九周一表示,这名学生称台湾为“中国台北”并没有“贬抑台湾的恶意”,因为这是中国大陆民众的“普遍用语”。 他呼吁赖清德政府“不要用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来阻断两岸青年交流的珍贵机会”,否则将产生不必要的寒蝉效应。 台湾陆委会去年12月表示,可能对此事件祭出行政处分,限制马英九基金会在半年至五年内不能再申请类似交流活动,并称不针对学生个人。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则于去年12月回应称,“中国台北队”的用语“没有任何问题”,并指责民进党政府“企图制造绿色恐怖”。 更多新闻:
#马英九
#中国台北
#言论争议
#台湾社会
#两岸交流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全世界都在关注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之间非同寻常的交流。下周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美国与乌克兰新一轮会谈之前,美、俄、欧三方有何盘算?
#特朗普
#泽连斯基
#美国与乌克兰会谈
#沙特阿拉伯
#美俄关系
#欧洲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戴高乐从“与超级强权保持距离”的原则出发,构建了法国主权核威慑力量的概念——如今这项力量的存在已成为欧洲安全辩论的核心。 法英是欧洲唯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目前法国拥有近300枚核弹头;英国约有250枚。关键差异在于:法国核武库完全自主,而英国依赖美国技术支援。
#法国
#核威慑
#欧洲安全
#戴高乐
#主权
#法英关系
#核武器
#美国技术支援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特朗普希望借关税打击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一个由工厂、生产线和供应链组成的庞大体系。然而,“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是经过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特朗普的举动能中止这一切吗?
#特朗普
#关税
#中国制造
#制造业
#供应链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周二(3月4日)在为大幅削减对外援助资金辩护时,称非洲国家莱索托(Lesotho)是个“没人听过”的国家。 当地民众对此作出回应,有人认为特朗普“非常无知”,也有人表示希望外界能更了解这个“鲜为人知的好地方”。
#特朗普
#对外援助
#莱索托
#国际关系
#地缘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在2023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0.8和0.87,属于世界低水准。该数据意味着总人口必定出现负增长,随之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危机。 总和生育率反映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由于婴儿夭折及疾病等原因,一般来讲在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准,不会让人口总数随着世代更替而下降。 还有观点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经济社会发展就有整体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严酷的生育率数据背后,有着各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甚至文化因素。 BBC中文记者在两岸三地采访女性、学者等相关人士,分析生育难题和低迷数据背后的原因和对策。 阅读专题报导:
#中国人口问题
#低生育率
#经济社会危机
#人口负增长
#世代更替
#警戒线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现在还用去质疑中国偏袒不偏袒俄罗斯了吗?如果他们质疑这一点的话,他们应该首先指责美国去。” 新任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在中国“两会”期间接受BBC等媒体采访,谈及中国与西方关系以及北京对俄乌停战谈判的立场。 他表示,北京赞赏美俄进行接触,但乌克兰和平进程“不能仅由美俄说了算”。
#中国俄罗斯关系
#中国外交
#俄乌战争
#国际关系
#美俄关系
#乌克兰和平进程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其二度上任后的首次国会演说中称,将于4月2日推出进一步报复性关税措施。与此同时,北京重申,美国若“别有所图”,中国将“奉陪到底”。 特朗普是在美东时间3月4日晚间发表其国会演说,几乎紧接在中国总理李强于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之后。 十多小时前,特朗普对中国额外加征的惩罚性关税在4日子夜生效,使总税率达到20%。中国则宣布对个别美国进口农产品开征10%至15%关税报复,同时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特朗普在国会演说中说,“他们征我们的税,我们就征他们的税”,又承认中国等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将对美国造成“干扰”,而他的报复性关税措施落实后,美国农民也将要面对“调整期”。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日被追问相关立场时说:“美方执意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再次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方多次阐明反对立场,采取了正当、必要的反制措施。美方如果真想解决芬太尼问题,就应该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磋商解决各自关切。” “美方如果别有所图,执意损害中国的利益,我们必将奉陪到底。奉劝美方收起霸凌嘴脸,趁早回到对话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 特朗普在演说中称,“我很迷信”,为免被误会为愚人节笑话,反制关税订于4月2日实施。 更多新闻: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高额关税事件· 519 条信息
特朗普关税:欧盟拟反制,市场渐麻木· 1231 条信息
#特朗普
#美国总统
#关税措施
#中国
#北京
#国会演说
#李强
#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会议
#对华政策
#美中贸易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4日发表再度就任后的首次国会演说,才开始几分钟,就被民主党籍德州联邦众议员格林叫嚣打断。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最终下令将格林逐出议场。
#特朗普演说
#国会演讲
#民主党
#共和党
#约翰逊议长
#格林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新一年度中国全国人大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另据政府报告,今年军费预算为1.7847万亿元人民币(2457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2%,占比与去年持平。 其他经济工作目标包括: ● 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通胀率)控制在2%左右 ●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 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 延伸阅读: 中国再迎最难就业年 更多新闻:
#全国人大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目标
#失业率
#军费预算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的20%关税在华盛顿时间午夜后生效。中国随即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农产品加征10%至15%的关税,并将10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高额关税事件· 519 条信息
特朗普关税:欧盟拟反制,市场渐麻木· 1231 条信息
#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战
#中国反制措施
#国际经贸关系
#美国企业不可靠实体清单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游客上周穿过中朝边境。这次向游客开放的罗先经济特区是一个实施资本主义的地区,首都平壤的旅行尚未恢复。
#中朝边境
#罗先经济特区
#游客开放
#资本主义
#平壤旅行
#国际旅游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独立电影《艾诺拉》(又译:阿诺拉;Anora)在刚刚结束的第97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大放异彩,斩获五项大奖。 《艾诺拉》不仅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剪辑、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导演,出演该片的新人演员麦琪·麦迪逊(Mikey Madison)也荣获最佳女主角。 这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情片讲述了一名纽约脱衣舞娘,与一位俄罗斯富商的儿子坠入爱河的故事。 25岁的麦迪逊击败了黛米·摩尔(Demi Moore)等强劲对手,她在获奖感言中说:“这一切太不真实了。我在洛杉矶长大,但好莱坞一直感觉离我很遥远,所以今天能站在这里,真的难以置信。” 该片导演肖恩·贝克(Sean Baker)凭借同一部电影独揽四座小金人,也创下历史。 此外,阿德里安·布罗迪(Adrien Brody)凭借《粗犷派建筑师》(又译:粗野派;The Brutalist)获得最佳男主角。 佐伊·索尔达娜(Zoe Saldaña)凭借《艾美利亚变奏曲》(又译:璀璨女人梦;Emilia Pérez)获得最佳女配角,基南·卡尔金(Kieran Culkin)凭借《跳痛之旅》(又译:《深痛导赏团》、《真正的痛苦》;A Real Pain)荣获最佳男配角。 动画电影《猫猫的奇幻漂流》(Flow)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我仍在此》(I’m Still Here)荣获最佳国际影片。 《家不成家》(又译:你的国,我的家;No Other Land)获得最佳纪录片奖,其讲述了一位巴勒斯坦活动家和一位以色列记者之间的友谊。 更多新闻:
#奥斯卡颁奖礼
#独立电影
#艾诺拉
#最佳影片
#最佳女主角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什么是“睡眠最大化”(Sleepmaxxing)? 最近,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个分享“睡眠最大化”技巧的趋势,网民们互相分享用止鼾贴封住嘴巴、睡前喝添加镁的无酒精鸡尾酒等,增强睡眠品质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睡眠最大化
#社交媒体趋势
#睡眠技巧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伊藤健一是世界上用四肢奔跑最快的人之一,100米仅用时15.71秒。这项运动被称作“四足运动”,正在世界各地日益流行起来。 作为最早从事该运动的人,伊藤健一表示,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次在动物园看到赤猴奔跑的情景。
#四足运动
#极速奔跑
#动物启发
#伊藤健一
#世界纪录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不欢而散后前往伦敦,获得英国及欧洲广泛支持,并与英国签署了一项价值22.6亿英镑的贷款,用于支援乌克兰军事行动,款项将用西方冻结俄罗斯资产的收益偿还。
#泽连斯基
#特朗普
#伦敦访问
#英国支持
#欧洲支持
#22.6亿英镑贷款
#乌克兰军事行动
#冻结俄罗斯资产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马上挥舞关税“大棒”,中国成为首个与美国相互实施新关税的的国家。在眼花缭乱的税率与贸易数字背后,这一波贸易战谁“最受伤”?特朗普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BBC中文为你拆解个中含义,以及特朗普治下两轮贸易战的背景。
#特朗普
#关税
#贸易战
#中国
#白宫
#BBC
#经济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偏头痛、颤抖、腹痛是“长新冠”的征兆吗? 人们现在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比五年前多了许多,但科学家们仍然对长新冠(新冠长期症状)感到困惑。据了解,约有10%至20%的新冠患者会出现类似征兆,目前已确定有200多种相关症状。
#长新冠
#新冠肺炎
#医学研究
#健康
#疾病症状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香港创作歌手方大同已于2月21日去世,终年41岁。他的音乐公司周六(3月1日)公布了该消息。 赋音乐(FU MUSIC)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份简短讣告称,方大同“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顽疾五年”后去世,声明并未提及他的具体死因。 “方大同于2025 年2月21日早晨,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前往生命旅程的另外一个领域,继续他的使命与梦想。”讣告写道。“他所留下的音乐与图画小说是永恒的精神财富。” 方大同1983年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在上海与广州长大后,1997年移居香港。受父亲影响,他自幼喜爱音乐,并在2005年发表首张个人专辑《Soulboy》。 他的音乐以独特的华语节奏蓝调(R&B)风格受到关注,并融合了灵魂乐(Soul)、爵士(Jazz)、放克(Funk)等多种元素。细腻的转音和柔和的音色使其声音更具辨识度。 方大同的代表作包括2006年的《爱爱爱》和2008年的《Singalongsong》。他曾多次获得金曲奖等音乐大奖,并在2016年成立个人音乐公司赋音乐。 去年10月,方大同时隔多年后推出其第九张专辑《梦想家》。他说这张专辑是在他“生病的不同阶段录制的”,并表示虽然身体状况“已经有了长足的改善,但要完全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2月13日,方大同在Instagram发布了他的最后一条帖子,他向粉丝拜年,并推荐了他最新的《那沙漠里的水》音乐影片。 更多新闻:
#方大同
#讣告
#顽疾去世
#音乐遗产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完整片段: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激烈争执】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周五(2月28日)在白宫进行会晤时激烈交锋。 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对美国的支持缺乏感激之情,并警告他正在“拿第三次世界大战做赌博”。 此次会谈原本旨在讨论美乌矿产协议和乌克兰和平问题,但两人最终在记者面前公开争吵。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争执之后,泽连斯基被要求离开白宫,他们原定的记者会被取消。
俄乌僵局:停火难,美俄角力持续?· 1225 条信息
俄乌冲突:特朗普或调整对乌政策· 1718 条信息
#特朗普
#泽连斯基
#白宫争执
#美乌关系紧张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5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五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进行会晤时激烈交锋。泽连斯基被要求离开白宫,他们原定的记者会被取消。 特朗普后来在社交媒体表示,泽连斯基“不尊重美国……在他准备好和平后再回来。”
俄乌僵局:停火难,美俄角力持续?· 1225 条信息
俄乌冲突:特朗普或调整对乌政策· 1718 条信息
#特朗普
#泽连斯基
#美乌关系
#冲突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