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News 中文

统计数据

488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1531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带着知名调查记者、主持人和“公知”光环,柴静出走国家媒体,成为独立媒体人。2017年,为了持续自己的新闻工作,柴静出走欧洲。 今年5月,柴静10年前出版的自传体书在中国被下架, 也让她再次回到舆论浪尖。她近日接受BBC访问,谈及二十多年的媒体生涯经历和感受。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周一在其90岁生日庆祝活动前透露,将设立一个“框架”来讨论未来的继任安排。 自1959年流亡印度后,达赖喇嘛持续为西藏发声,与北京当局立场对立,中国政府视其为分裂分子。 达赖喇嘛坚决表示,自己的转世不会在中国境内诞生,并呼吁信徒拒绝中国官方指定的继任人选。
达赖喇嘛:转世制度延续,排除外部干预· 24 条信息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根据最新估算,美国参议院一项庞大的预算法案可能会令近1200万美国人失去健康医疗保险,并增加3.3万亿美元的债务。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兄弟姐妹的出生顺序会否影响他们的性格?大哥哥、大姐姐必然坚强,而弟弟、妹妹天生娇宠?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世上大小家庭还有心理学家。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根据近期发表的研究,每次指尖皱缩时,形成的皱褶图案竟惊人一致。这种变化可能透露出我们的健康状况,例如二型糖尿病、囊性纤维化、神经损伤,甚至心血管疾病。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中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被称为“小刑法”的该法草案在过去三年里经历三次审校,并因拟加入“伤害中华民族感情”一条引起中国民众热议。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港区国安法》实施至今已满五周年,人们改变言行规避各式各样的风险,使得过去习惯的民意表达发生巨变。 五年前,香港历经一整年的反修例运动与大规模示威。中国政府认为,国安法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工具,最终绕过本地立法机构,直接为香港制定并实施《港区国安法》。 进入国安法时代后,学者指出,香港的民意样貌已经改变。 “人总是会有意见的,你的社会不会没有民意,”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立峯表示,香港目前处于一种“民意仍然存在,但无法表达”的状态。 媒体角色也随之转变。2021年6月,创刊26年的《苹果日报》停刊,创办人黎智英及多名高层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案件至今尚未裁决。同年12月底,《立场新闻》及两名前总编辑被控煽动案,两人最终被判囚。 “今时今日香港人要面对的风险不是法律风险,是很多社会风险。”李立峯说。 阅读全文: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随着国家安全元素由法律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人改变言行规避各式各样的风险,这使得过去习惯的民意表达发生巨变。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在荷兰举行的北约高峰会记者会上,BBC乌克兰语记者米罗斯拉娃·佩特萨(Myroslava Petsa)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问,美国是否计划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飞弹防空系统。 对此,特朗普并未给出明确承诺,只表示:“我们会看看是否能提供一些。”他随后关心记者在乌克兰的家庭状况,并说道:“替我向你丈夫问好。”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中国贵州“钉子户”陈天明在自家平房的基础上加盖了十层木板楼,现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被网民誉为中国版的“哈尔的移动城堡”。 2018年,当地政府为兴建旅游度假区而拆除了周边的村庄。但拒绝搬离的他反而将祖传的简陋石屋一层层往上加建。数年过去,度假区计划最终搁置,而他却在一片废墟中扎根。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自韩战(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75年里,朝鲜和韩国之间从未签署过和平协议。本片将回顾这场冲突的起源,了解美国、中国和苏联是如何卷入其中的,以及为何两国至今仍然势同水火。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持续更新:以色列-伊朗冲突最新进展】 -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发表声明称,他已下令以色列国防军“对伊朗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进行强力回应,对德黑兰核心区域的政权目标发动猛烈打击”。 - 以色列国防军发布声明称,“鉴于伊朗政权严重违反停火协议,我们将以武力予以回击”。 - 据伊朗官方媒体报道,伊朗否认在停火开始后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 大约一小时前,以色列称其拦截了一枚导弹,该国北部地区响起警报。以色列军方称导弹来自伊朗。 - 特朗普此前宣布,伊朗和以色列已同意停火且已生效。以色列表示,该国在“消除了伊朗核威胁和导弹威胁”后同意停火。伊朗表示,如果以色列遵守停火协议,伊朗也将停止攻击。 - 停火生效前,两国夜间发生激烈交火。BBC记者报道说,德黑兰经历了袭击最猛烈的夜晚之一。以色列南部则有四人死于伊朗的一次空袭。 更多新闻:
特朗普考虑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局势紧张升级· 197 条信息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派出战机轰炸伊朗核设施后宣布促成伊朗与以色列停火,结束他所称的“12日战争”。伊朗最初否认,其后改口称应特朗普“乞求”而停火。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整个中东都屏息以待,想知道这场突袭究竟标志着冲突的终结,还是下一波更致命战争阶段的开始。
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升级,核设施遭重创引发全球关注· 53 条信息
中东局势升级: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美伊关系紧张· 291 条信息
#中东局势 #冲突升级 #战争风险 #地区稳定 #未来不确定性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数十年来,美伊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跨过那条通往直接军事冲突的红线。白宫担心这会将美国拖入中东最危险的一场战争,而哈梅内伊则希望守住他最重视的资产——伊斯兰共和国。 哈梅内伊接下来的决定将具有深远影响。如果他反应太弱,将丧失威信;但若反击过度,则可能失去一切。
特朗普两周内决定是否对伊朗动武,局势紧张引发担忧· 50 条信息
中东局势升级: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美伊关系紧张· 291 条信息
以伊暗战升级:冲突持续,谈判僵局· 1601 条信息
#美伊关系 #哈梅内伊 #军事冲突 #中东局势 #风险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除了面临伊朗的报复,若这场空袭行动将美国卷入更大规模的冲突,那么这位自诩为“和平缔造者”的总统,可能会面临来自自己阵营的反弹。
特朗普考虑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局势紧张升级· 197 条信息
中东局势升级: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美伊关系紧张· 291 条信息
#伊朗报复 #美国卷入冲突 #和平缔造者 #政治反弹 #空袭行动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美国目前已协助击落伊朗对以色列发射的报复性导弹,但尚未直接参与对伊朗的任何攻击行动。然而,BBC 分析显示,美国可能正在为更广泛的介入做准备。 过去几天,30架美国军机已从美国本土基地转移至欧洲,其中许多是KC-135空中加油机,用于为战斗机和轰炸机提供空中加油。
B-2摧毁伊朗核设施后返航,战略转移与武器争议并存· 48 条信息
以伊暗战升级:冲突持续,谈判僵局· 1601 条信息
#美国 #伊朗 #以色列 #军事 #空中加油机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这场冲突在以色列对伊朗的核设施与军事目标发动攻击后开始,但未来走势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升级,核设施遭重创引发全球关注· 53 条信息
中东局势升级: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持续,美伊关系紧张· 291 条信息
#以色列 #伊朗 #冲突 #核设施 #军事目标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以色列和伊朗冲突持续升级,以色列官员们已确认摧毁福尔多核设施是其关键目标之一。 福尔多核设施位于一座山内,是戒备最森严的核设施之一。只有一种常规武器能够摧毁它,据悉只有美国拥有这种武器。本片带你了解该设施为何如此重要。
以伊冲突升级:美军抵以增援,伊朗或将采取行动· 287 条信息
以伊暗战升级:冲突持续,谈判僵局· 1601 条信息
#以色列伊朗冲突 #福尔多核设施 #军事打击 #地区紧张局势 #核安全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在伊朗的中国公民柳珊(签证安全考量要求化名接受访问)在6月13日下午即开始着手逃离。她回忆起,从6月13日下午3点开始,伊朗全国断网,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在寻找可以回国的方式。
以伊暗战升级:冲突持续,谈判僵局· 1601 条信息
美军或再袭伊朗,核设施遭重创?中东局势升级!· 249 条信息
#伊朗断网 #中国公民 #柳珊 #逃离 #回国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中国社交媒体上正兴起离婚预约抢号业务,为那些想要离婚、却无法在民政部门离婚登记程序上预约的人提供代抢办理号服务。 虽然在北京等地预约离婚似乎相对简单,但许多天津和广东等省份的网民抱怨,想在当地离婚往往一号难求。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我真的不希望我美丽的德黑兰变成加沙。” 德黑兰居民对以色列上周五(6月13日)凌晨突袭伊朗仍心有余悸。从他们口中讲述的是恐惧与困惑、无力感,以及矛盾的情绪。
以伊暗战升级:冲突持续,谈判僵局· 1601 条信息
美军或再袭伊朗,核设施遭重创?中东局势升级!· 249 条信息
#德黑兰袭击 #居民恐惧 #以伊冲突 #加沙对比 #负面情绪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特朗普政府一直倡导“美国优先”的经济愿景,希望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那么,不靠亚洲廉价劳工,美国能造出运动鞋吗?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对话僵持,影响加剧· 565 条信息
关税战落幕:美国失势,中国崛起?· 659 条信息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争议中通过,影响几何?· 521 条信息
#特朗普政府 #美国优先 #制造业回流 #运动鞋生产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在南欧,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过度观光。在巴赛隆纳,一些人用水枪对着旅游热点的游客喷水。示威者表示,大规模的旅游业推高了住房成本,迫使他们搬离原处,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寓被转为短期租赁以供游客使用。
#南欧抗议 #过度观光 #巴赛隆纳 #住房成本上涨 #旅游业影响 #示威活动
avatar
BBC News 中文
4个月前
一对情侣在意大利一间博物馆内,被拍到破坏了名为“梵谷椅”的艺术品。这张椅子由意大利艺术家尼古拉·博拉创作,表面覆盖了数百颗闪闪发亮的水晶。 不过,馆方表示,这对情侣在被工作人员发现之前就已逃离现场。马费宫博物馆(Palazzo Maffei)在事件发生后呼吁参观者“尊重艺术”。
#意大利博物馆 #艺术品破坏 #梵谷椅 #尼古拉·博拉 #马费宫博物馆 #尊重艺术
© 2025 news.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0.13066 秒. v1.0.46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