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
6个月前
赵晓:最近关于川普、关税战、美元霸权的讨论又热了起来,不少人端着一副“经济学家”的嘴脸,动不动就拿出一句“这违反了特里芬难题!”仿佛谁不按这句老话说话,就是经济文盲。我只想送他们八个字:只信书,不如无书!你倒是说说,什么是“特里芬难题”?它怎么来的?为什么今天还要听它的?——别只搬书,把脑子也搬出来! 一、什么是“特里芬难题”?一句话就够了! 1960年代,经济学家特里芬说:如果你的货币是世界储备货币,就必须长期输出美元(也就是逆差);但你越逆差,你的信用越不牢,最终会崩盘。 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再来翻译成人话:你是全世界的提款机,但你天天亏钱,早晚会破产! 于是,一大批人一边跪拜美元,一边摇头说:不能搞关税战啊,会破坏体系啊,会“特里芬”啊! 可事实与现实都啪啪打脸。 二、“特里芬难题”理论的一个最大盲点 它只看货币的流通机制,却忽略了支撑货币的实力基础。 那些背书本的“经济专家”天天念“特里芬难题”,说什么“美元称霸就必须逆差”,但你知道吗?美元刚刚成为世界货币的时候,根本不是靠“负债称霸”的!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全球锚定货币。当时的美元,是钉在黄金上的——35美元=1盎司黄金;而更重要的是:美国制造力世界第一,占全球工业产值一半以上;二战后,全球重建的机器、汽车、电力、钢铁,全靠美国生产,美国是世界的工厂;1971年以前的美元霸权,靠的是制造、科技和军工,而不是逆差和透支!自那以后,美元霸权也不是靠“输出逆差”赢的,而是靠“输出实力”赚的。 所以川普说得对——真正的美元信用,从来不是靠“全球透支”,而是靠“美国实力”,现在要靠“美国制造”。今天他要重建制造业,压缩逆差,不是“破坏美元体系”,而是重新回到美元称霸的初心! 也就是说,川普干的事,本质上并不是“背离特里芬”,而是要在更高维度上解决“特里芬难题”。 川普不是搞倒退,他是要美国回到“能造、能赢、能主导”的现实轨道上,以实力支撑美元体系! 三、川普来了,把“难题”当成“问题”,直接解决! 川普不信书,他信现实。他看到什么? 1.制造业外流,美国工人变穷; 2.他国趁全球化做大,成了美国制度的掏空者; 3.美国天天逆差,养着全球,还被骂成霸权? 川普说一句话,全世界都该醒醒: “问题不是逆差,而是美元背后的体系正在坍塌!” 你还在用60年前的经济教科书当金科玉律,人家已经在现实中改写规则了! 四、为什么说特里芬难题早该“更新换代”? 因为它有三个bug: 1.假设参与美元体系的都遵守游戏规则——万一有人不呢? 2.或者假设全球化带来价值趋同,异质玩家被改变——现在是价值撕裂; 3.假设“输出美元=全球经贸稳定”——现实是,美国被反向收割,美国自己就不稳! 所以今天继续拜“特里芬难题”的,只能说:你 out 了! 因为,你还活在冷战后的天真世界,没看到现实早变成了“文明冲突”的战场。 五、川普在做什么?三个字:换体系! 他的逻辑清清楚楚:回流制造业,重建美元信用锚; 重构供应链,防止战略被掏空; 用关税做过滤器,把破坏规则的“制度套利型国家”请出自由贸易俱乐部。以此,重建美元主导的货币与经贸体系。 这是“再工业化”,不是“保护主义”; 这是“净化全球化”,不是“退出全球化”; 这是“战略外科手术”,不是“经济民粹主义”。 六、你以为川普是乱来?其实他有一套“战略算法”! 别被“他好像不读书”骗了,川普的战略背后,其实藏着一个简单但炸裂的“国家决策模型”。 我们翻译成人话,大概是这样的: 美国的全球领导力能不能稳得住,看三件事: 1.制造业够不够强 2.规则能不能主导 3.逆差扛不扛得住 这三个变量加在一起,才构成了美国真正的“国家主权稳定度”。 现在回头看看过去几十年: 1、制造业空心化:美国把工厂搬空了,却幻想靠华尔街和美元印钞统治世界; 2、贸易逆差攀升:美国养活全世界,自己却负债累累; 3、规则被钻空子:WTO的游戏,美国写的规则,却被异质制度的国家反手拿来打你自己。 你看美国,这还叫全球霸主?简直成了全球提款机! 所以,川普干的事不是发脾气,而是系统反击重新洗牌: 1.制造业回流:重建美元信用锚点,不靠虚,而靠造。 2.压缩逆差:不给不守规矩的国家白送市场。 3.主导新规则:打造“自由国家俱乐部”,把掏空规则的国家请出门外。 有人说川普挑战了“特里芬难题”,其实说反了——川普的做法才是对“特里芬难题”的更高阶解法!旧版特里芬难题告诉你:“美元要称霸,就必须逆差”;川普告诉你:“美元不能光靠透支称霸,而要靠实力重新锚定”。 与其维持一场“注水霸权”的幻觉,不如来一场“真实主权”的重建!这就是战略建模者川普,比黑板经济学家更懂现实世界的地方。 七、中国怎么办?选边站! 川普搞的不是“贸易账本”,而是“文明筛选器”。 WTO 已死,全球化 2.0 是给“守规矩的自由国家”准备的。 中国必须决定:是继续当那个“打擦边球”的游戏破坏者, 还是成为像德国、日本那样真正的市场文明国家? 你留,必须改; 你不改,就别怪人家说——Sorry,you’re out.
蔡慎坤
6个月前
赵晓:川普不是在骂哈佛,是在推倒中国人心中的那座“佛” 中国人心中有三座“神像”: 一个叫权力,一个叫金钱,一个叫名校。 而在这三座神像里,名校常常被供在最中央,香火最旺。 尤其是哈佛和斯坦佛,被许多华人家庭奉为“人生成就的终极庙宇”—— 每年六万美元的学费,千辛万苦的SAT培训,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不惜血本,就为供出一个“哈佛学子”。 但今天,川普一句话,把哈佛当场掀翻在地。 一、川普开炮:哈佛不再是大学,是笑话! “哈佛已经不再是世界顶尖大学,哈佛是一个笑话!它教的不是知识,而是仇恨和愚蠢!” “哈佛雇佣的是一群失败的疯子,他们把纽约和芝加哥搞得天怒人怨,现在却被请来教年轻人怎么管理城市?” “他们灌输的不是希望,而是失败。联邦政府为什么要给他们拨款?哈佛不再值得任何免税资格!” 川普不是在打嘴炮,他是在动核心命脉:拨款资格、免税身份、捐赠基础。 哈佛的神话,一旦失去财政特权与捐赠依赖,就像失去香客的庙宇,虽富丽堂皇却暴露灵魂空虚与空壳本质。 而这背后,是保守主义最根本的质问: 不是你看起来有多高贵、多有知识,而是你究竟在传什么价值,培育什么生命。 二、保守主义从不讨好知识精英,而是保护真理常识 川普今天的愤怒,不是偶发,而是保守主义的本能反击。 因为左派高校已经变成仇恨的训练营; 因为woke思潮让孩子不再分辨男女,只会分裂社会; 因为“名校”已经不再培养真才实学,只输出激进情绪; 因为所谓的“未来领袖”,毕业后只会给世界添乱,而不是服务社会。 保守主义关心的,不是你发没发表论文,而是你有没有责任心;不是你是哪所学校毕业,而是你有没有常识、有没有敬畏。 三、中国人的“名校崇拜”是最深的偶像崇拜 许多中国家长不信神,却深信名校。 他们嘴上讲实用主义,心里供的是“哈佛神像”。 他们把孩子从小送进升学机器,就是为了最后供上这座庙。 但他们从未问过: 你供的“神”,真的教的是智慧吗? 你送进去的孩子,出来还认不认识你这个“父母”? 你交了几十万美元,换来的到底是荣耀,还是一场意识形态洗脑? 当哈佛把“搞砸城市”的失败市长聘为“管理学教授”, 你还觉得这是一所值得倾家荡产的圣殿吗? 川普不是在反名校,他是在拆掉一个用虚假光环包装起来的思想毒窝。 他要的不是“权威的学术”,而是真实的价值、实干的精神、敬畏的教育。 四、赵晓评论:真正的保守主义,是推倒假神,回归真理 中国人今天最该感恩川普的,不是他帮我们骂了哈佛, 而是他在用铁拳提醒我们:你膜拜的,也许正是毒害你孩子的东西。 保守主义从来不跪拜名牌、不盲信权威,它只看两件事: 你说的是真是假? 你做的是不是造福别人,而非毁灭他人? 而真正的信仰也正是如此——不拜偶像,只敬至高、独一的上帝。 当我们开始明白: 哈佛不是天堂,常识才是恩典; 名校不是救主,真理才是光明。 也许我们才终于脱离了“学术拜物教”的捆绑, 走向一条自由、真实、敬畏的保守主义之路。
蔡慎坤
6个月前
突然想起石小克。2000年到2003年我在北京做过影视,碰到落魄的石小克,从美国带着《基因之战》的剧本来公司,我看剧本新穎独特,国内编剧写不出这方面的题材,于是在紫竹桥边的一个招待所给他租了房子,他就沒日沒夜的改剧本,直到让导演尹力满意,那段时间经常请石小克在小餐馆吃饭,他很感慨,说自己1982年从民航学院毕业后就一直想去美国留学,1986年如愿以偿赴美就读加州大学,拿到了MBA学位,在美国找到工作组建了家庭,只是他不务正业,一心想当作家,最后闹得跟妻子离婚,房子车子都给了前妻,自己身无分文跑到北京,带着《基因之战》手稿,找了多家影视公司都无人问津,最后连吃饭住宿的钱都沒有了,碰上了我。 这哥们想像力极其丰富,也很擅长编故事,精力旺盛,常常通宵达旦改剧本,小说《基因之战》被新浪网评选为2002年度十大读物之一,翻译成日、韩、法、德、英等文字出版。从此之后,石小克一发不可收,短短时间创作了大量的影视作品,成为当红的影视剧作家,电影作品有《美人草》,电视编剧作品有《基因之战》、《食人鱼事件》、《仁者无敌》、《勇者无敌》、《香草美人》等。 石小克出名后,一直希望我重操旧业,说我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帮过他。但我对影视圈逢场作戏的生活实在很厌倦,严酷的审片制度让好作品很难面世,再说经常沒日沒夜实在太辛苦!石小克本来身体很好,正当他创作渐入佳境之年,却突发心脏病短短几天就撒手人寰,人的命运真是很难说清楚,不过影视圈不少人过度透支身体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人沒日沒夜操劳很不值得,即使赚得了全世界,赔上自己的性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蔡慎坤
6个月前
(接上文)我曾听王任重叔叔说过 “我们党内谁都不能说自己没有犯过左的错误,只是左与更左一点的问题,因为党的整个路线都是一直左的,我们怎么能够脱离党的路线?”我认为任重叔叔说的是句实话,包括我父母在内的老一辈共产党人,都无法脱离这一轨迹。然而,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胡耀邦那也许就是个例外。 比如“文革”中,在人格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我父亲和耀邦叔叔都说过“豁出去”了这句话,但我父亲的前提是“若不是相信党,相信共产主义”,而耀叔叔说的是“若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这几个孩子。” 看上去父亲的怒吼更像共产党,但耀邦叔的则更符合人性。我始终觉得耀邦叔叔是少有的將党性与人性完美结合的共产党人。 胡耀邦的思想体系是被忽视了的一座富矿,因为那里埋着初心、良知和智慧,且极具个人特点,所以德华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德华继承了父母精力旺盛的好基因,但也由于此,他忽略了自己的健康。2022年10月,在一次阜外医院专家的健康讲座上,我见德华脸色苍白,就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我和小平一起走路,原先都是她赶不上我,可是最近我赶不上她了,总是觉得气短不够用。”德华傻乎乎地说。我说“你可能贫血了!你怎么不去看病呢?”当时阜外专家就给他开了绿色通道,让他赶快去阜外医院查体。但德华好像并不在意,又拖了好几个月才去瞧病。 后来查出他的血色素只是正常人的一半,加上“新冠”疫情,对他的心脏又是一次打击,再壮的好汉也经不起一而再地打击。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德华会先于我而去,想到与他形影不离的小平,她那瘦弱的身躯,两条已经是白发的辫子,不觉黯然心伤。最近血压无由地升高,头晕眼花,但我坚持着写下这些文字,为向德华弟弟告别,更希抚慰被砍去一半身子的小平。由于不在北京,没能参加德华的告别仪式,请爱尔基金会的同事代为送去花篮,附上了老伴写下的挽联:德在厚积诤言挚语今如留耳,华光溢彩情怀盈抱仍犹眼前。 德华千古! 陶斯亮 ​ 2025.4.8
蔡慎坤
6个月前
陶斯亮: 笔祭德华   好像与胡德华自然而然就相识了,算起来也有四十年了。 德平和我同在延安出生,父母又相邻而居,似乎天生就是朋友,所以总认为德华是小弟辈,难免拿捏出一种大姐的劲儿来。德华却也从没介意,真是把我当大姐看待,至今他叫“亮亮姐姐”时的音容笑貌犹在耳边。对德华离去这一事实,我两天都没缓过神儿来。 今天,终于可以收拾起心情,缅怀德华老弟了! 虽然与德平年龄和经历更相似,实际跟德华的接触却更多。早时见德华多半是当双方老人的陪护。母亲在世的时候,每次李昭阿姨来看望母亲,总是德华和洪小平陪伴。德华看上去朴素、谦和、热情,很符合耀邦儿子这一身份。而漂亮的小平,那两条乌黑的大长辫子特别扎眼。 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就相熟了。为了他的环保技术他找过我,但我找他的次数更多,多半是为了请他参加我的公益活动。在我的印象里,他从来都没有拒绝过,不论是在北京市内还是到贫困地区,他和小平都积极参与,对我这个大姐真是给足了面子,对我们的公益事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有些地方上的同志得知他是耀邦的儿子后都很激动,把对耀邦的感恩之情都投放到了他的身上。为了他对公益事业这份热心,爱尔基金会授予他“功勋志愿者”的称号。  我是非常喜欢德华的,跟他和小平在一起无拘无束,有种邻家小弟之感。起先只感到他的质朴和热情,慢慢地却觉察到德华绝不普通。他是真性情,直肠子,继承了父亲的率真激情。这是在我俩成为微信好友后发现的。他的微信名叫“老胡”。近些年来,在微信上听了他一些视频讲话,看了他的一些言论,以及他写的文章,特别是写父亲的那篇文章《呅嗝(“文革”)岁月》,让我特别感动,曾致信他谈我对这篇文章的赞赏。 德华用毫无修饰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父与子的生动画面:“文革”中一个散裂家庭仅剩的老三,天真的、人云亦云、傻傻愣愣的18岁青年,和他的一身正气、悲愤交集的革命家父亲。儿子用三轮车将父亲从关押地接回家,从没有做过饭的他笨拙地用冷水下面,给父亲煮一大锅加了鸡蛋波莱的糊涂面,父亲居然称赞“不错”。文中这种静水深流地表达父子之情的小细节让人动容。而更让人震撼的是父子间的三段对话。儿子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文革暴力辩护,父亲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主席制定的”,共产党不虐待俘虏,因为“要尊重每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这番话在1966年,发聋振聩);儿子说博古是党内的坏人,父亲说博古是我党最早的领导人;造反派拍着桌子说贺龙是土匪,矮小的父亲也拍着桌子吼道“贺龙是共产党员,是共和国的元帅!”。事后儿子说“爸,你别跟这些造反派硬顶,现在满街的大字报大标语都是打倒贺龙的,都说贺龙是土匪,你就说他一句是土匪也没关系,那样你会少吃好多皮肉之苦呀!” 父亲腾的一下就站起来,怒目斥道:“你这么没有出息呀!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面对如此铁骨铮铮父亲,幼稚的少年慢慢补上钙,也变成了一个硬骨头。 这点在德华进入老年后变得特别突出。为了系统地研究父亲的人格思想和丰功伟业,德华读了很多书,研究了很多理论,思考了很多问题。尤其他那万字随笔《分手》,洋洋洒洒,从法国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再到中国的革命。从苏联的雄起到解体,联想到中国革命的磨难,十年“文革”浩劫……从头到尾贯穿着反暴力革命的人性光芒。我惊叹,德华不仅仅是从相貌上遗传了父亲,而且从里到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胡”。 德华实际上已成为一个耀邦的研究者。有次我问德华“你爸是红小鬼,从来没有离开过军队和组织,与我父母一样,都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什么你爸仍能保持那分纯真呢?”德华想了片刻,然后说“他大部分时间做共青团工作,共青团比较单纯,没有那么剧烈的党内斗争。另外,他书读得多,一直热衷于追求知识,不喜欢搞整人的那些事儿。” 最令我吃惊的是去年深秋,德华病未痊愈,显得苍白虚弱,对着满屋子来看他的人,坐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了5个小时,连活动组织者,“话王”四龙(王任重四子王涌晖)几次想插话,都被德华制止“你别说,你听我说”,急得四龙屋里屋外得团团转。 德华讲了很多耀邦叔叔不为我们所知的故事,还讲了我们党内很多的秘密,他尤其坦坦荡荡地倾诉了自己对百年老党的看法和观念。我才发现,同样变老了的我们,认知水平竟然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他摒弃了红二代思维,从人文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他的父亲、他的党、他的国。我也主张审视,但肯定没有他那么犀利、直言不讳和有冲击力。                               陶斯亮                              2025.4.8
蔡慎坤
6个月前
4月9日,Meta(Facebook)前全球公共政策總監莎拉‧威恩-威廉姆斯在美國國會作證,指控這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為進入中國市場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包括向中共提供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成果。早在2015年,Meta就開始向中共提供簡報,重點是關鍵的新興技術,包括人工智能,Facebook為了取悅中共政權,向中國秘密投資180億美元,明確目標是幫助中國超越美國公司。 威廉姆斯的著作《粗心之人:權力、貪婪和迷失的理想主義警示故事》3月11日出版發行。該書記錄了她在Facebook工作期間的爆炸性內幕。儘管Facebook極力阻止她公開談論這段經歷,但該書出版後成為暢銷書,並登上了亞馬遜暢銷書榜前10名。 主導這次聽證的美國聯邦參議員喬什‧霍利說:“為什麼Facebook如此迫切地阻止證人說出她所知道的事情?她知道,當扎克伯格現在自稱是美國的捍衛者、言論自由的鬥士時,他實際上已與中共勾兌多年。事實上,Facebook和扎克伯格屢次欺騙美國人民。”霍利還說Facebook不希望你們聽到她的證詞,我敢說,中共也可能不希望你們聽到她的證詞。 威廉姆斯在證詞中說:“我目睹了Meta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構建和測試定製的審查工具,壓制和審查他們的批評者。”她還說,Meta不顧警告,在中美之間建設實體管道,讓中共從後門獲取美國用戶資料,但這項計劃沒有實現,只是因為美國立法機構的介入。 Met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威廉姆斯的證詞不實。而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本人曾公開表示,雖然該公司有興趣在中國發展業務,但事實是,我們現在並沒有在中國經營我們的服務。 威廉姆斯在她的證詞中駁斥了這一說法。“就在本週一(4月7日),他們(Meta)還聲稱,他們不在中國經營服務。這又是一個謊言。事實上,他們早在2014年就開始為中國提供產品和服務,這並沒有停止。他們去年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中國現在是Meta的第二大市場。”與此同時,威廉姆斯指出,Meta的人工智能(AI)模型Llama為中共在DeepSeek等AI技術的開發上提供了助力。 參議員霍利在聽證會後表示,將進一步調查扎克伯格是否在國會作證時誤導大眾,並將審閱威廉姆斯提供的更多內部文件,移交司法部處理是選項之一。 這次聽證正值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Meta的反壟斷案開審前夕。審判定於4月14日進行。該案可能迫使這家科技巨頭剝離Instagram和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