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风险

如引文所说,类似于只有CPI才能修复大非农数据离谱下修恐慌逻辑,周五晚上鲍威尔只要别太过分,市场大概就能修复PPI带来的这波恐慌下跌情绪——进而迎来一波反弹。也就是宏观病还需宏观药来医。 其实根据CME交易员押注来看,其实市场已经提前定价降息,就看鲍威尔要不要“顺水推舟,顺势而为”了。 从去年开始,我们解读数据的时候就不停的提到鲍师傅是太极拳传人,是老端水大师了,这次比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依然处在两难的境地里, 支持降息的因素: 7月非农疲弱 → 就业市场走软,给了降息正当性。 债市已大幅定价降息 → 如果不释放信号,风险是“市场先行过头”,反而加大未来沟通成本。 反对降息的因素: 7月PPI创三年来最大涨幅 → 关税传导型通胀压力加剧,美联储不能掉以轻心。 政治压力过重 → 特朗普直接喊“降4个点”,财政部长贝森特呼吁9月直接降50BP,市场容易认为美联储独立性受损。 这意味着:如果鲍威尔释放明确降息承诺,等于顺从市场和特朗普;如果保持强硬,则可能与市场预期发生冲突,导致金融条件突然收紧。那么,他大概还是只能含糊其辞的打打太极,毕竟眼瞅着要退休的人了,不管干啥都显得没有必要。安安稳稳耗完时间走人,把问题留给下一任才是他的最优解。 而跟以往每次数据预测类似,鲍师傅的发言也有三种可能。 1. 释放降息信号(偏鸽) → 债市继续走牛,美股/比特币短线拉升。 2. 维持战略模糊(中性偏鸽) → 市场短线失望,但不会大跌,因为9月降息仍是基准预期。 3. 强调通胀风险(偏鹰) → 债市急剧回吐,美股/比特币快速调整。 结合现在的环境,我倾向于认为他会走 第2条路径:承认风险 → 保持模糊 → 强调依赖数据。这样就可以把一切决策逻辑交给市场,毕竟换完统计局长之后,数据侧的问题都可以甩锅给川普。而从今天开始到9.18议息会议前刚好还有一整组大小非农,CPI,PCE数据需要参考。
奇迹
1个月前
9月美联储降息?别傻等了!鲍威尔周五或亲手戳破“降息幻想”,三大铁证+机构撤离信号必看 一、市场狂热背后:92%降息预期恐是集体误判 1、据CME FedWatch工具,交易员押注9月降息概率高达92%,但历史多次证明,市场预期越一致越易出错(2023年6月、2024年1月均出现类似误判)。 2、市场已严重分裂:散户疯狂涌入(单周210亿美元进美股基金,大举买地产股、加密货币赌“放水”),华尔街机构悄然撤退(巴克莱、美银、高盛等警告降息概率被高估,建议对冲风险)。 二、三大铁证:9月降息“门都没有” 1、核心通胀抬头,超级核心通胀暴涨:7月整体通胀2.7%,但核心通胀同比3.1%、环比0.3%;反映服务业的“超级核心通胀”环比涨0.55%,与工资增长挂钩,降息会加剧通胀。 2、关税滞后风险待释放:拜登政府对华加征关税成本未完全传导,PIMCO警告未来商品通胀或反弹,此时降息恐触发通胀二次爆发。 3、就业市场仍稳健:失业率低于4%,时薪增速4.1%,美联储已有两位理事反对降息,认为就业强劲会让通胀反弹。 三、鲍威尔周五重磅信号:打压降息预期是核心 1、目标明确:通过强调“数据依赖”给市场降温,证明美联储不受政治干扰(回应特朗普批评)。 2、关键表述方向: ① 9月降息需看8月数据(8月CPI、非农数据9月才公布),或让降息概率腰斩; ② 暗示通胀风险,警告市场勿过度乐观。 四、市场潜在反应:这些资产风险陡增 若鲍威尔释放鹰派信号,美股(尤其地产、科技股)或暴跌,美元走强,黄金、比特币短线恐崩盘,垃圾债、REITs等利率敏感资产承压。 五、普通人应对指南:别被情绪裹挟 1、警惕利率敏感资产波动风险; 2、密切跟踪后续宏观经济数据; 3、保持理性,避免跟风散户押注,借鉴机构“谨慎撤退”逻辑。
kayliat
2个月前
减了一些仓位,暂时看不到市场继续拉升的理由。 接下来的cpi数据只要不是大超预期,9月份的25bps的降息在我看来是板上钉钉的,目前的利率不可持续,借贷成本过于昂贵了。 另外9月份的降息在我看来市场反应也不会很大,因为已经priced in。除非cpi高于预期,降息推迟,那市场会有一个大的回调。 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不会发生,因为需求和供给反应时间不同,之前在特朗普颁布关税政策时需求和供给同时骤降,并且需求端由于恐慌,下降更多,导致通胀下降。 现在市场回暖,需求端回暖的也更加快。就像你去餐馆点餐,你点餐就是一下的事情,厨房做是要花时间的。 叠加最近中东冲突带来的油价上涨,通胀重新抬头也是非常可能的,我们从commodity最近的价格上涨已经可以察觉到一些端倪。 另外说下big beautiful bill,主要核心有三点,减税,缩减福利开支,提高债务上限,总体来说,就是让能赚钱的人多赚一点,让老弱病残自生自灭,符合trump的merit based policy。 虽然现有债务是慢性毒药,但换哈里斯上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债务上限本身就是形同虚设,存在的意义更加像是安慰剂。反过来想,中国这么大的债务窟窿现在也没出现大动乱,美国从国力意义上因为债务跌下神坛,还是比较遥远的,但从市场的角度,近期出现恐慌也是能理解的。 我认为bbb的法案对于市场在长期来看是利好的,因为减税的钱逐渐会流入资本市场。 总体来说,我看来现在的情况是向上有限,向下有余。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