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苏联历史
关注
Ignatius Lee
3周前
有关苏联元帅布琼尼开枪拒捕后得幸免于大清洗的历史故事。你觉得布琼尼在面对内务部抓捕前给斯大林打电话是斯大林决心放过他的真实原因吗?
#布琼尼
#苏联历史
#大清洗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4周前
这种宣传漫画就做的很好👍希望看到更多文艺界人士参与进来。摆脱精神桎梏不能仅仅靠我们呼吁和动员,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们自己给自己解绑、自己给自己解冻。不少俄国人在冷战结束后回顾苏联历史的时候说,他们当初本来可以稍微勇敢一点的,只需要再勇敢一点点,情况就会不一样。只可惜当局者迷,恐惧笼罩着全社会,思想禁锢和精神枷锁很多时候是自己加在自己头上的,这就是自我审查造成的白色恐怖。哈维尔在捷克斯洛伐克最黑暗时期已经在告诫他的同胞说:要像极权主义并不存在一样生活,不要自己禁锢自己。哈维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宣传漫画
#文艺界
#精神桎梏
#文艺创作者
#解绑
#解冻
#冷战
#苏联历史
#勇敢
#当局者迷
#恐惧
#思想禁锢
#精神枷锁
#自我审查
#白色恐怖
#哈维尔
#捷克斯洛伐克
分享
评论 0
0
Jacobson🌎🌸贴贴BOT
1个月前
你是懂历史的。在1918年大选前,列宁说“尊重结果”;投票后,布尔什维克并未获得多数票,列宁表示自己没说过这话,直接掀桌子不干了。
#1918年大选
#列宁
#布尔什维克
#选举
#苏联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Jacobson🌎🌸贴贴BOT
1个月前
波兰驻华大使馆:80 年前的今天,在所有盟国的共同努力下,纳粹极权主义被打败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苏联为了追求自己的帝国野心,对 “解放”的国家进行数十年的统治和控制。今天的俄罗斯仍在使用 “解放”“独立 ”“自治 ”等字眼,并以此为幌子控制和剥削其他国家。
#波兰驻华大使馆
#二战胜利
#苏联历史
#俄罗斯外交
#国际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1个月前
蘇聯解體史料 1993年,葉利欽帶坦克炮轟克宮,自命總統,宣佈解散議會,至此社會主義蘇聯一夜瓦解。
#苏联解体
#叶利钦
#坦克事件
#苏联历史
#苏联政治
#议会解散
#1993年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NiKITa🇺🇦 ꑭ
3个月前
立陶宛窨井蓋上有“蘇聯”字樣,他在磨掉,作為當年的加盟國,立陶宛人討厭那段歷史。
#立陶宛
#苏联历史
#窨井盖
#历史遗迹
#历史争议
#国家情感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陋兰:隐瞒和谎言,极权身体里的黄色血液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世界为之震惊。那场核灾难致使超过300万人罹患各种疾病,30万人患癌,近10万人已经死亡,而且这些数字还在逐年增加,间接死亡和患病的人数更是无法估算。 那场因为玩忽职守导致的灾难令人愤怒,然而,和技 术上的不当操作相比,苏联官方在处理事故时的刻意隐瞒和欺骗更加令人愤怒。 爆炸发生后,由于担心引起百姓恐慌和影响乌克兰第一书记参加的五一节庆祝活动,虽然在事故现场附近村庄检测到核辐射已经达到致命量的几百倍,但是在政府的授意下,专家们竟然解释说,之所以检测到那么高的辐射量,是因为检测机器出现了故障。 大批被紧急征召的消防员、工人和工程师,没有被告知任何实情,没有给他们发放任何防护装备,却首先被要求签订一份保密协议,协议规定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把看到的事情透露给任何人。这些被当局蒙蔽的人中,有的还只是不到20岁的孩子,他们勇敢地冲进火场,脱下衬衫扑火,用脚踩踏那些燃烧的石墨……这些人由于摄入了大量放射性物质,日后要么在病魔的折磨下痛苦地死去,要么落下可怕的终身残疾。 所有赶赴现场的记者都不允许拍摄照片。有偷偷拍了照片的,相机立刻被警察抢走。 一个白俄罗斯的科学家由于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提出质疑,立即遭到当局逮捕。 事故发生两天之后,距离核电站最近的村庄里的人们才开始疏散,但是当局依然封锁消息,对民众隐瞒真相。 事故发生三天之后,莫斯科才派出一个调查小组到达现场。他们的到来,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将所有关于核辐射、广岛和长崎、甚至有关X射线的书籍从图书馆和书店下架。他们的思维是:让人们看不到也听不到,自然就没有恐慌,“情绪稳定”了。 直到事故发生一周之后,当远在1100多公里以外的瑞典发来信息,告知辐射云飘到了瑞典,苏联政府意识到事情已经国际化,盖子捂不住了,这才开始大范围撤离民众。也就是说,由于官方的隐瞒和谎言,数十万百姓被搁置在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所产生的辐射量之下,被照射了一个星期! 这次事故,受辐射尘污染最严重的是苏联的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被苏联控制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这些“大家庭”的政府对事故的第一反应非常一致,那就是:封锁消息。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对当时的情况作了以下记述: “我们正在受到每小时3000毫伦琴辐射物的照射,然而,执政者担心的却是他们的权力,而不是他们的人民。这是一个权力的国家,而不是人民的国家。国家永远排在第一位,而人民的性命轻如鸿毛,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这个城市里储存着700千克的浓缩碘(可抵御核辐射),专门用以应对这种特殊事件——然而,那些碘此刻仍然被锁在仓库里。人民对上级领导的畏惧远胜于对原子的恐惧。 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而人们却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政府保持缄默,医生也沉默不语。各地区等待来自州府的指令,州府等待明斯克的指示,明斯克等待莫斯科的命令。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锁链,锁链的一端连接着少数几个决策者。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少数几个人的手里…… 几年后,切尔诺贝利人生下的孩子,血管里流的不是鲜血,而是一种未知的黄色液体。直到那时,还有科学家在官方的授意下声称,猴子之所以会聪明,就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放射物附近。三四代人之后,在那里出生的孩子都会和爱因斯坦一样聪明……” 这是一场人为的灾难,一场极权谎言下制造的惨剧。那些因此而患病和死亡的人们,与其说是受害于核辐射,不如说是谎言的牺牲品。 隐瞒和谎言,是极权身体里与生俱来的“黄色液体”,是得以维持其生命的血液。当真相大白于天下,当人们意识到那“黄色液体”是一个国家的癌细胞时,极权也就寿终正寝了。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隐瞒和欺骗
#苏联历史
#核安全
#灾难管理
#健康影响
#极权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Jacob🇨🇦🇺🇸
3个月前
所在教会的西人牧师曾经在乌克兰传教十年,我向他请教乌克兰问题,没想到他竟然开诚布公地跟我谈了很多。 感觉这国家自古以来就挺分裂的,地理位置整个夹在欧陆几大豪强之间(曾被俄罗斯帝国、波兰王国、奥匈帝国、立陶宛大公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瓜分过),夹缝中求生存的那种。所以今天的乌克兰版图实际上的历史疆域线是比较模糊的:除了基辅及其附近区域是祖传原有的之外,其他部分也是基于前苏联的强大才从各国的领土中拼凑出来的:其领土分别来自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和俄罗斯的一部分。 我试着从语言、宗教、国族认同(大选分布)与经济四个维度查找,发现,乌克兰的东西两部分的差异还挺明显的: 乌西是信奉天主教讲乌克兰语人为主;乌东是信奉东正教讲俄语的俄裔为主,在经济上西部是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东部是受益于前苏联遗留下来的重工业为主,而重工又占该国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顺着这个思路,我问牧师,有没有可能这国家未来就被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各自独立了?牧师想了一下说,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或者不独立,但各自依附于他们不得不依附于的对象吧。。。😂 最后牧师总结说,其实乌克兰人和我们一些基督徒面临的是同样的困惑,也就是对于自身Identity的困惑。乌克兰人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亲西方还是亲俄立场?是天主徒还是东正教徒?是加入欧盟经济体,还是维持苏式重工?所以又回到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国家族群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如果不明确这一点,这国家早晚还会四分五裂。。。
#乌克兰问题
#地理位置
#历史疆域
#苏联历史
#国家分裂
分享
评论 0
0
江河老于
3个月前
无论是苏联或后苏联时期,都是巨大的公共坟墓和血腥屠杀。可恶的俄罗斯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该为此负责。革命、古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阿富汗战争、帝国的垮台、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土地乌托邦,宇宙层面的挑战——切尔诺贝利。这是对所有生物的挑战。这是地狱循环。 ——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苏联历史
#公共坟墓
#血腥屠杀
#革命
#古拉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阿富汗战争
#帝国垮台
#社会主义国家垮台
#切尔诺贝利
#历史责任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个月前
倪刃:苏联GDP造假史 在苏联,统计数字一直都不仅仅是经济的尺度,更是意识形态的武器,是统治者展示其政绩的“艺术品”。 苏联经济学家们,不断地制定着五年计划并不断胜利,但这一切最终被证明其实只是大家都相信的一场表演罢了。 苏联的经济统计,一直是一个谜。1957年,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的红场上 ,意气风发地向全世界宣布:“二十年后,我们的生产总值将超过美国!”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仿佛苏联的工厂已经加足马力,即将碾碎资本主义世界。 然而,在苏联的经济体系里,GDP并不是市场决定的产物,而是计划经济的数字拼图游戏罢了。 其实,计划经济的运作逻辑很简单:政府制定产量目标,各级官员层层分解,工厂、农场则必须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至于这些数字如何得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计划经济的问题就在于此——它几乎是天然地在鼓励地方造假。因为地方只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嘉奖。尽管上级会再三敦促不得造假,但这种督促往往生效甚微。 比如,某拖拉机厂被要求每年生产1000台拖拉机,但如果工厂发现自己完不成目标,聪明的官员会迅速找到一个办法——让每台拖拉机的重量翻倍。这样,虽然生产数量未达标,但“产出”却惊人地增长。 统计部门一看,钢铁消耗增加了,工业产值也随之上扬,GDP曲线又一次完美上升。至于这些拖拉机能否运转,是否有人使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农业领域的“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1958年,苏联政府要求各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于是各地官员纷纷向上级报喜,谎报收成。赫鲁晓夫听后大喜,甚至提出要向美国出口粮食。但到了秋天,苏联的农民却在现实的饥荒中挣扎。 由于数字虚高,政府按照“富足”的数据征收粮食,导致基层粮仓被掏空,农民们不仅没有余粮,反而被强制贡献“超额产出”。最终,这场数据上的胜利变成了现实中的惨剧,苏联不得不低调地向美国购买小麦,以填补统计数字无法填补的现实。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GDP统计已经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术高超”。 这位领导人深谙“纸面繁荣”的重要性,因此要求经济学家们确保苏联的增长曲线永远向上。苏联政府的经济报告中,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圆满完成,每一个行业都欣欣向荣,唯一的问题是,这些繁荣的数据和人民的生活现实毫无关系。 在苏联的统计学逻辑里,经济增长并不取决于实际需求,而是取决于计划目标。例如,某年苏联的玻璃产量目标是100万吨,但工厂发现,若以重量计算,生产厚玻璃比薄玻璃更容易完成任务,于是全国各地都开始制造超厚玻璃。 结果,苏联的玻璃库存暴增,但能用来做窗户的玻璃却严重短缺。类似的情况在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屡见不鲜。官方统计数字蒸蒸日上,而现实世界却充满了荒谬的短缺——苏联人在数据里“富裕”得惊人,但在商店里,买块肥皂都是一种奢侈。 勃列日涅夫时代还有一个独特的“创新”:国防GDP。 由于军工产业是苏联的重中之重,政府想出一个绝妙的方法,让经济数据看起来更加光鲜——把军工开支算进GDP,并且以极其夸张的方式进行估算。比如,一架造价500万美元的战斗机,在苏联统计中可能会被算作“等价于20架美国战斗机的价值”,因为“苏联制造的质量更好,战斗力更强”。 如此一来,苏联的GDP数据瞬间膨胀,整个过程堪称一场精妙的统计魔术。 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GDP造假体系已经摇摇欲坠。 1985年,苏联官方数据显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然而,现实却是商店货架空空如也,人民不得不排长队购买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苏联,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经济危机。 现在人们总是忘记,在苏联解体之前,它其实已经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危机。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来扭转局面,但当他真正开始清理经济数据时,才发现苏联的经济早已是一座建立在谎言上的空中楼阁。 1987年,苏联政府决定进行更透明的统计,但一旦真实数据浮出水面,所有人都惊呆了——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大部分是泡沫。 苏联的工业产能低下,农业濒临崩溃,军工产业占据了GDP的巨大比例,而民用经济却一片萧条。当这一切暴露时,苏联人的信心也随之崩塌。1991年,苏联解体,那个曾经被吹嘘为“即将超越美国”的经济体系,最终连自己的人民都无法养活。 苏联的GDP造假史,荒诞而又深刻。 数据可以被篡改,数字可以被夸大,但现实终究不会被谎言永久掩盖。在统计报表上,苏联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仅次于美国,一直都是苏联的宣传语。 但在现实世界里,苏联的经济却早已千疮百孔,只剩下了一张张漂亮的报表和文件。纸上的繁荣或许能欺骗苏联人一时,但终究无法改变苏联的结局。
#苏联历史
#GDP造假
#意识形态
#经济计划
#赫鲁晓夫
#经济统计
#苏联经济
#五年计划
分享
评论 0
0
rainbow7852
4个月前
🚨这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谈沙特会议的讲话,可以对比一下MAGA们的讲话,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投名状递得出去吗?还是,不管怎么,场面再尴,也得递?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谈判中做出领土让步是不可能的。 拉夫罗夫说:“在解决争端过程中,绝对不可能谈论对乌克兰作出领土让步的可能性……苏联已经对乌克兰作出了领土让步。” 拉夫罗夫还反对欧洲参与会谈。 “我不知道他们在谈判桌上应该做什么。如果他们要乞求一些关于冻结冲突的欺骗性想法,如果他们自己按照自己的习俗和道德习惯会考虑继续战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邀请他们呢?”拉夫罗夫补充道。 ----这就是俄罗斯版的“谈判准备”。俄罗斯认为他们占了上风,而且实力更强大。最终会证明他们错了吗? ---这次峰会将以特朗普屈服、向普京提供一切,然后俄罗斯人让MAGA相信乌克兰很糟糕而告终,这就是他不得不欺骗他们的原因。 ---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将如何体现——很可能是给予俄罗斯人他们要求的一切。 不过MAGA会给世界一个遮羞的理由,不管你相信不相信,MAGA相信就可以了。
#俄罗斯
#乌克兰战争
#领土谈判
#拉夫罗夫讲话
#苏联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zhang haitao
5个月前
在克里姆林宫走廊上,勃列日湼夫和苏斯洛夫(苏共中央书记之一)碰面了,苏氏问勃氏:“你为什么一只脚穿黄皮鞋,另一只脚穿黑皮鞋呢?”勃氏回答:“我早发现了,想换双同样颜色的皮鞋,可是朝鞋架上看,上面也是摆着一只黄的一只黑的。” ---雷光漢 雷光漢偷渡到蘇聯,是1970年一打三反的時候,他忍受不了迫害,就游過了界河。那個時代,還是勃列日尼夫時代,政治笑話一籮筐。他的那本“蘇聯流亡記”,羅列了很多這樣的政治笑話,這是其中一小段。我記得當時中國因爲“反修”,參考消息上,每天也是一堆這樣的政治笑話。一段時期連載日本人寫的東西: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就不斷刊登這種笑話。 笑話,使人長壽 笑話,促進社會變革 人是鉄,飯是鋼 笑話,是合金鋼特殊鋼 希望大家笑口常開:)
#苏联历史
#政治笑话
#勃列日涅夫
#苏联流亡记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黄章晋:大清洗是一种体制 1937—1938年苏联的大清洗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先例:一个政党将自己一半的成员逮捕,一个政权将自己多数的上层成员处决,一支军队的军官团在和平时期几乎被全部消灭,一个国家的公民看到门外有汽车停下就怀疑自己将被逮捕。 当年著名的列宁遗嘱中提到了6位苏共领导人,最后除斯大林外,另外5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科夫,全部在三次大审判中被处决(托洛茨基因流放海外缺席审判,但后被刺杀)。 1936——1938年间,苏共一半的党员——约120万人被逮捕。有人总结,列宁创建的党被斯大林消灭了。 大清洗在苏共塑造了一种恐怖文化,党的干部不敢多人共乘一辆汽车,因为容易被怀疑为阴谋聚会,他们不敢也不会有真正的私人友谊。除了斯大林,他们不敢邀请同事到自己家吃饭。——到斯大林家吃饭也令人胆战心惊,虽然谁都渴望那个位置,但正如布尔加宁所说:"你永远不知道从那座位离开后你会去哪里?是回家还是监狱。" 到了1939年,苏共党员干部中,80%是列宁死后才加入苏共,他们是通过斯大林修改过的历史和各种宣传物品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他们的心目,除了列宁和斯大林,早期革命领袖几乎全是叛徒。 换血前的苏共,相信"党的一切都是对的",换血后的苏共,相信"党的领袖的一切都是对的"。苏共换血后最可怕的质的变化是,党的新成员们,已经习惯于告密和揭发的文化,习惯于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习惯于通过出卖灵魂的方式,获取物质和权力上的享受。 为应付将来战争中可能出现叛徒民族,必须提前对那些不可靠的民族进行重点清洗。最不可靠的是波兰人,其次是乌克兰人,在集体化中疯狂反抗的高加索诸民族和中亚各民族也许最危险。 为更高效率地"肃整阶级敌人",政治局不止一次分配下达指标任务。譬如在1937年6月2日,政治局要求莫斯科镇压35000人,枪毙其中的5000人。 每个苏联人是生还是死,都取决于"仁慈的父亲"斯大林的一支笔。 苏军将领格里戈连科曾评论说:"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它的高级指挥干部在任何一次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受到这样大的损失。甚至全军覆没的结果也不至于如此。就是缴械投降的法西斯德国和帝国主义日本所损失的高级指挥干部也比这少得多。" 被大清洗严重伤害元气的苏军很快就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丢尽了脸面。90万苏联红军花了4个月时间,才迫使300万人口的芬兰屈服停战,红军伤亡50万人。它直接刺激了纳粹德国的军事冒险。 大清洗期间,高加索最严重的"问题民族"车臣人,再次受到特殊照顾。结果,纳粹德国入侵时,未被苏联征用的车臣年轻人几乎全数加入侵略者。 但车臣人的命运无疑最悲惨的,这个当时不到40万人口的山地民族,1万5千人被枪毙,3万人被"牢改",5万人被"劳教",10万人死于"西伯利亚建设"。 大清洗注定要与斯大林划上等号,但大清洗中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基层权力斗争和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结果,是草菅人命的官僚系统与告密文化合谋的无辜牺牲品。它首先是一种体制,一种怀疑周围充斥着敌人,一种鼓励互相告密揭发纵容人性丑恶,一种国家恐怖体制。它使得大清洗一旦启动就会自动运行。斯大林并非其真正的创造者,只是发扬光大者,它不曾因斯大林死去而消失。在苏联,它随着这个国家的解体才真正消亡。
#苏联历史
#大清洗
#政治迫害
#1937-1938
#斯大林
#苏共
#列宁遗嘱
#托洛茨基
#历史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5个月前
苏联从杀沙皇全家开始就走入了歧途。
#苏联历史
#沙皇被杀
#历史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