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

列强到最后只能“瓜分中国”。 从经济角度看,为了世界工厂不完全被中共政权掌控,列强必须把产业链的至少一部分环节迁出中共控制范围,为此,必须瓜分掉中共国境内的制造业资源。 从安全角度看同样如此,欧美列国不能让一个大一统的,受充满敌意专制政权控制的世界工厂继续存在,并不断扩张其军工产能。 当这场贸易战一步步演变成中共政权与全世界的冲突,当中共在贸易战中的“不跪”、“秀肌肉”唤醒各国的安全意识,当全球经贸体系在一系列冲击中匆忙盘整并开始寻找出路,“瓜分中国”这个最符合列国投资者和中华沦陷区在地抗争者利益的终极方案,就会浮出水面。 列强能在这个方案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大义名分。 支持台湾面对中共政权时的“不服从”立场符合欧美的利益,那么支持有公投结果背书的沿海制造业重镇分别独立成与台湾现状高度相似的独立国家呢?支持早就获得海外民意同情的维、藏民众摆脱中共操控,独立建国呢? 更进一步,支持香港独立,并以是否会武力攻打香港谋夺经济收益为粤国是否能坚持产业链逻辑的试金石,来监测粤国的可信度呢? 同样的,支持上海独立,并以是否会武力攻打上海来监测江、浙的可信度呢? 当列强接受由中华沦陷区本地独派和海外独派主动提出的“瓜分中国”方案,尊重各族各地的民意,尊重民族自决的原则,接受公投结果,接受既成事实,并在这样的政治基础上重启与沦陷区各族各地的经贸合作,全球经贸体系就会在自身的安全性和平衡性方面上到一个新台阶。 这是比“搬厂”更简便易行的方案。 只改变世界工厂现在的政治处境而不改变其地理位置和产业生态,对全球经贸体系来说是最不伤筋动骨的方案。 而改变世界工厂如今的政治处境,正是亿万中共国改开受益者心向往之却无力自行完成的“政治体制改革”。 人们会接受它。 即使这场改革并不会以无数从小受中共党文化教育的人想象中的方式进行,即使这场改革会在前半场更多地遵循历史旧路,“合久必分”,经历中央政权衰弱、地方自救、地方利益集团形成等过程,并稳固在更接近先秦的诸国分治局面。 但人们会接受“秦制”的消亡,就象他们的祖先在历史上接受过每个大一统皇朝的覆灭一样。 人们会接受诸国并立,因此容许百家争鸣的新时代,那只是每个对先秦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接受的旧梦重温。 这个列强能接受的方案,这个沦陷区在地民意能接受的方案,这个为所有与中共中央有利益立场分歧的地方势力提供出路的方案,这个在事实上等同于完成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将在时势发展到那一步时得到一致的支持。 中国必须分裂,这座世界工厂可以保持其各个“车间”的紧密合作,可以保持其产业规模和既有的生态,但保持经济合作上的“大一统”的代价是它必须在政治上分裂,并保持分裂,以博取欧美列强的信任。 它可以是统一的经济体,但同时必须是分别独立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是控制欲和规模小到能让欧洲小国也放心合作的,会努力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政治实体。 对欧美列强来说,这是唯一的,能让他们把产业链相关环节放心留在原址的方案。 对各族各地的民众,对关心民生福祉的朋友们来说这则是唯一能让订单、工厂、岗位留在原址的方案。 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中华沦陷区的政治秩序,符合其经济基础的需求。 并为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因为沦陷区现存经济基础的崩塌将以亿万人丧失生存空间为代价。 好消息是,这符合全球经贸体系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立场,因此随着时间推移,西方列强在这方面的思考,对这一方向的支持观点,会越来越多。 坏消息是在沦陷区还有太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意识到,让政治秩序符合经济基础的需求,是挽救正岌岌可危的改开中国经济基础的唯一出路。 而改开中国的经济基础,纯然是通过与全球产业链保持合作关系成立的。 太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要么中共以亿万P民韭菜为代价成功“保政权”,让自己苟延残喘。 要么亿万P民韭菜以中共政权为代价,以大一统红色中国为代价,通过拥抱“列强瓜分中国”方案,通过支持各族各地独立并积极进行政治秩序现代化建设,来保住与欧美甲方的经贸合作关系,成功“保民生”,让自己活下去。 二者只能存一。 在思考中华沦陷区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手里有钱、有枪的势力才有真正的发言权,而中共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有钱、有枪的势力。 重要的并不是中共需要一个怎样的中国,或是在中共中央政权衰弱后各地方豪强需要一个怎样的中国,而是世界需要一个怎样的中国,列强需要一个怎样的中国。 列强在经济层面需要一个怎样的中国,在政治层面又需要一个怎样的中国。 列强需要的,是在经济上保持和平、统一,保持对外开放,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欧美保持紧密经贸合作的“中国”,但要在经济层面符合上述所有期望,“中国”就必须在政治层面被瓜分,由各族各地建国者分别治理,各自在小范围内进行政治现代化建设,还上中共的历史欠债,完成早该完成的政治体制改革。 并因此彻底放弃对台湾的领土要求。 这就是甲方想要的。 是乙方该自己悟到并积极实现的。
事实清单: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增加我们的竞争优势、保护我们的主权并加强我们的国家和经济安全[摘译] 2025年4月2日 今天,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宣布,外国的贸易和经济做法造成了美国的国家紧急状态,而他的行政令加征回应性关税,来加强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并保护美国劳动者。 特朗普总统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授予其的权力来着手应对持续大规模贸易逆差造成的国家紧急状态。造成这些贸易逆差的原因是我们的贸易关系中对等性的缺失,以及别国长期实行的其他有害政策,如货币操纵和高额增值税。 特朗普总统将对所有国家加征10%的关税——生效时间为美国东部夏令时间2025年4月5日凌晨0时01分。 特朗普总统将对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更高的、不同水平的对等关税。对其他所有国家仍将继续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措施将于美国东部夏令时间2025年4月9日凌晨0时01分生效。 这些关税将持续有效,直至特朗普总统判断贸易逆差以及背后的不对等待遇造成的威胁得到妥当处理、解决或缓解。 今天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命令还包括授权特朗普总统进行调整。若贸易伙伴进行报复,总统可以加增关税;若贸易伙伴采取重大举措来补救非对等贸易安排,并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事务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总统可以降低关税。 特朗普总统正在致力于对抗其他国家加征的不公平的关税差和非关税壁垒,从而为美国企业和劳动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美国是全球简单平均最惠国关税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税率水平仅为 3.3%。而我们的许多主要贸易伙伴,如巴西(11.2%)、中国(7.5%)、欧盟(5%)、印度(17%)和越南(9.4%)的简单平均最惠国关税税率比我们要高得多。 同样,旨在限制进出口数量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非关税壁垒也剥夺了美国制造商对等进入全球各地市场的机会。例如: 中国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使中国在关键制造业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严重削弱了美国产业。2001年至2018年期间,此类做法导致美国因美中贸易逆差扩大而失去了370万个工作岗位,造成劳动者失业并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同时,此类做法让我们在关键行业和日用品方面更加依赖国外控制的供应链,从而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 包括中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家推行了抑制本国公民国内消费力的政策,从而人为提高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此类政策包括累退税制、对破坏环境行为从轻处罚或不予处罚,以及旨在抑制劳动者工资与生产率同步增长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