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产业政策
关注
东方网-上观新闻
1个月前
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政策16条!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
#具身智能
#产业政策
#张江
#开发者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未来2%
1个月前
上海浦东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支持16条政策: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最高可达亿级
#上海浦东
#具身智能
#产业政策
#项目支持
#科技创新
分享
评论 0
0
艾森 Essen
1个月前
世界最伟大公司苹果,手把手帮助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个访谈揭示了苹果与中国之间一种复杂、深度捆绑且充满悖论的关系。苹果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无意间成为了中国制造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推手,同时也培养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并深陷地缘政治的漩涡。以苹果为案例,这个节目深刻反思了全球化、跨国公司战略、产业政策以及中美科技竞争的深层问题。 苹果对华投资的惊人规模与“国家建设”效应: 麦吉指出,苹果每年在华投资高达550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拜登政府的“芯片法案”(四年53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经通胀调整后的年度援助总额(援助16国)。苹果虽不直接拥有工厂,但通过对生产线、设备和技术的“疯狂控制”,实质上主导了生产。更重要的是,自2008年以来,苹果在中国培训了约2800万工人,这个数字超过了加州的劳动力总数。麦吉将苹果形容为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认为苹果在客观上帮助中国建立了庞大的、熟练的技术工人群体和先进的制造业基础。 “无心插柳”与形势转变: 苹果最初进入中国(2000年代初)符合当时美国希望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走向民主的共识。然而,随着中国政治环境的演变,尤其是在习近平时代,情况变得复杂。2013年的“315消费者日”事件中,苹果因保修政策差异受到中国官媒的猛烈抨击。这一事件(其背后有复杂的“黄牛党”倒卖iPhone的背景)促使苹果开始更积极地与中国政府沟通,并强调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在华投入和依赖。 培养竞争对手: 为了供应链的稳定和避免供应商对其过度依赖而可能破产,苹果曾鼓励其供应商也为其他公司(主要是中国本土品牌如华为、小米、Oppo、Vivo)提供服务和技术。这无意中加速了中国本土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这些品牌利用苹果建立的供应链和培养的技术能力,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反过来蚕食了苹果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地缘政治的意外“助攻”与新挑战: 在华为凭借其技术实力一度在全球销量上超越iPhone,让苹果内部陷入“五级火警”般的恐慌时,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实施了严厉制裁。这使得华为的手机业务遭受重创,客观上为苹果赢得了喘息之机,使其在华市场份额一度翻倍。然而,华为并未就此沉寂,正携其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卷土重来,未来可能成为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技术溢出效应与深远影响: 苹果在中国培养的先进电子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体系,其影响远不止于智能手机。这些技术和经验可以被应用于其他高科技领域,如电动汽车(被形容为“轮子上的智能手机”)、无人机,甚至军事装备。这在客观上增强了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对“产业回流”的质疑: 对于苹果宣称将在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并创造数万就业岗位的说法,麦吉表示高度怀疑。他认为,如此巨额的投资若只创造少量就业,其计算方式可能包含了股票回购和分红等。他强调,中国拥有的人口密度、特定劳动力结构以及产业集群优势,是美国短期内难以复制的。相比不切实际的“回岸制造”(reshoring),“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即与盟友国家合作)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苹果
#中国
#全球化
#中美科技竞争
#跨国公司战略
#产业政策
#地缘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头条热点
2个月前
重磅:杜绝中国小聪明。 美国已与70多个国家进行谈判,要求它们禁止中国通过其国家洗产地。
#国际谈判
#中国
#产业政策
#国家安全
#洗产地
分享
评论 0
0
加州大富翁
2个月前
愚蠢的黄左们脑仁和核桃区别不大,他们说川普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就是让美国人踩缝纫机,做耐克鞋,愚蠢的样子给我整笑了。川普所构想的制造业回归是什么?我来展开和大家讲讲。首先服装制造和日用百货制造行业会大规模回归美国吗?并不会,川普不想也不会这么去做,美国的人工确实太高了,如果放回美国制造不可避免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且这些低端制造业其实是美国影响全世界格局的重要手段,像我们这样的进口商品牌商的订单以后往哪里去,这个地方就得听美国的话,这难道不是好事?过去几十年美国培养了中国这么个犟种,现在低端制造业放到听话的东盟国家就是了,还能够培养一批听美国话的小弟,没什么不好的。 芯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行业必须在美国,这两个行业是资本密集度非常高,产业链非常丰富的行业,一辆汽车起码有几千个配套厂生产各种零部件,并且利润相对较高,不仅可以养活大量的美国中产,还能够在战时为美国军方生产军民两用产品,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基础。而芯片的安全,直接影响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这也是美国21世纪的新产业革命,是不能被其他任何国家染指的。 大宗商品,这次美国加全世界关税的重要目的也要确保大宗商品制造的稳定和安全。美国会在粮食,能源方面确保全世界主导的地位,你们中国不是不买美国大豆和玉米嘛,其他国家会买,而你们只能选巴西大豆,成本无疑是推高的,而我和其他国家一谈妥,牛肉,大豆,玉米疯狂出口,美国农民的积极性不但提高了,还会增产,此消彼长,其他国家必定减产。而页岩油和天然气,甚至煤矿,铁矿,美国都会开始大量开采,未来几年美国将主导全世界大宗商品的生产。 有人会问,船舶制造业能回归美国吗?我看短期内还是不太行,除非出现巨大的科技革命,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在美国无法找到熟练的产业工人,成本更是无法和东亚的民工船厂竞争,但川普之前就说过,中国制造的轮船停泊美国一天交一百万美元,这招还没用,但这是大杀器。关于航空工业,川普一定会想办法掐断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命脉,这是后招,或者采用二级关税措施,制裁任何购买中国大飞机的国家或者提供零配件给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欧美公司。 可以说川普的这些招数非常清晰,目的也都是明面上的,和民主党表面凶狠,背地里和中国勾结捞钱相比,川普可以说所有的招都是杀招,所以说东大派到美国的暗桩们都急了,黄左们反共也不反了,什么要反共,先反川,真的就是忠心护主的连脸都不要了。
#川普
#制造业回归
#美国经济
#通货膨胀
#产业政策
#全球贸易
分享
评论 0
0
光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2个月前
从德国汽车产业看美式“对等”名义下的“无差别”反噬
美国政府日前宣布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大部分贸易伙伴加征新一轮高额关税。尤其对进口至美国市场的汽车加征25%的关税自4月3日正式生效,被德国视为对其出口支柱产业的“精准打击”。
#德国汽车产业
#美式对等
#国际贸易
#经济反噬
#产业政策
#外交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网-中国政府网
3个月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药质量
#中医药产业
#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产业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3个月前
早在3年前,我们就知道拜登是老年痴呆,也都知道他用自动签名,为什么市场不在乎? 因为市场知道他背后有个复杂的团队,可以权衡利弊,不至于走向极端行为 特朗普确实不痴呆,也很有想法。但他非常极端,还对自己的极端自以为是。内阁的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全都失能、失职,从胜选前“关税只是谈判手段”,到现在的“短期衰退是正常的”,“detox需要3-5年”。 唯特朗普马首是瞻,每天在采访中夸赞特朗普的英明伟大,以“总统拥有绝对的行政权”为荣 这才是市场彻底崩溃的原因 相信特朗普救国,和相信强人政治、相信毛泽东,习近平没有任何区别。至少2年内,他无人可以制衡。 这也是为什么2022年崩盘,美国还有机会反弹 2025年,再也不会有人抄底,也永远不会再反弹了 特朗普的本质是独裁 希望中国、欧洲和加拿大能明白,并喊出特朗普独裁者的口号 谢谢大家
#拜登
#老年痴呆
#自动签名
#特朗普
#极端行为
#市场反应
#财政部长
#商务部长
#产业政策
#政坛风云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3个月前
内外需求双重疲软,产业政策尚未完善,韩国担忧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危机
今年年初,韩国制造业生产指数大幅下降,内需和出口同时出现负增长,引发市场对韩国经济支柱稳定性的广泛担忧。
#韩国
#制造业危机
#内需疲软
#外需疲软
#产业政策
#经济危机
分享
评论 0
0
金融汪
4个月前
就我对此次慕尼黑会议的观察,欧洲诸国整体被川普政府一顿痛扁,痛斥和恐吓,从情绪上来看,已经有点憋不住了,要自强了 但是,这些政治人物们,怎么去说服本国的国民,同心协力,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放弃简单的内斗和相互指责,真的去把产业政策制定好,执行好,才难
#慕尼黑会议
#美国政治
#欧洲政治
#产业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4个月前
11部门发文助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11部门发文助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铜产业
#高质量发展
#产业政策
#经济发展
#政府文件
分享
评论 0
0
纽约时报-KEITH BRADSHER
8个月前
中国如何驯服并牢牢控制“疯狂的”稀土行业
中国的稀土开采曾经历“野蛮生长”的年代,犯罪团伙猖獗,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执法部门的打击行动和政府对该行业的整合使当局得以控制稀土供应,并获得全球影响力。
#中国
#稀土行业
#资源控制
#产业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纽约时报-PATRICIA COHEN, KEITH BRADSHER, JIM TANKERSLEY
1年前
中国是如何在产业政策上遥遥领先于世界的
中国利用一党制国家的权力来调动政府和银行的全部资源,为该国的替代能源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同时鼓励私企之间的疯狂竞争,最终将低成本产品出口至全球市场。
#中国
#产业政策
#经济发展
#全球竞争
#政策创新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