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

2个月前
死于红军内斗的高干名单 (消息来源:二战军事基地论坛网) 宛先希 ─ 湘赣边特委委员。 袁文才 ─ 井冈山绿林好汉,红四军30团团长。 王 佐 ─ 井冈山绿林好汉,红四军30团副团长。 李文林 ─ 中共江西省行委书记。 李白芳 ─ 中共江西省委秘书。 谢汉昌 ─ 红20军政治部主任。 刘 敌 ─ 红20军147 团政委。 刘铁超 ─ 红20军前军长。 曾炳春 ─ 红20军政委。 肖大鹏 ─ 红20军後任军长。 柳直荀 ─ 红3军政治部主任。 万 涛 ─ 红3军政委。 周小康 ─ 湘鄂边特委书记。 孙德清 ─ 红6军军长、红2军团参谋长。 段玉林 ─ 红3军8师师长。 唐赤英 ─ 红3军参谋长。 王一鸣 ─ 红3军7师、8师师长。 王 鹤 ─ 红3军8师政委。 董 朗 ─ 南昌起义24师70团团长,朱德之外另一支残部领导。 段德昌 ─ 红6军副军长。 王炳南 ─ 湘鄂边独立师师长。 宋盘铭 ─ 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 盛联解 ─ 红3军7师政委。 叶光吉 ─ 红3军7师师长。 胡慎己 ─ 红3军8师参谋长。 苏继汉 ─ 红3军8师24团政委。 赵 奇 ─ 红3军7师参谋长。 朱元成 ─ 红3军7师参谋处长。 张应南 ─ 红3军9师参谋长。 童士秀 ─ 红3军9师参谋处长。 戴君实 ─ 红3军8师政治部主任。 刘鸣先 ─ 红3军9师政治部主任。 刘革非 ─ 红3军7师19团政委。 杨嘉瑞 ─ 红3军27团团长。 张 杰 ─ 红3军25团团长。 刘庶值 ─ 红3军20团团长。 蔡祝封 ─ 红3军21团团长。 李孝侯 ─ 红3军27团参谋长。 曾中生 ─ 鄂豫皖特委书记。 李荣桂 ─ 红1军军委书记、红4军10师政委。 许继慎 ─ 叶挺独立团营长,红1军军长,红12师师长。 周维炯 ─ 红1军3师、2师师长,红4军11师师长。 姜镜堂 ─ 红4军12师政委。 熊受暄 ─ 红4军12师政治部主任。 庞永俊 ─ 红4军12师政委。 王培吾 ─ 鄂豫皖军委政治部主任。 陈定侯 ─ 红4军政治部主任。 徐百川 ─ 皖西红军中央独立第1师师长。 肖 方 ─ 红4军12师副师长。 曹学楷 ─ 红13师政委。 舒传贤 ─ 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 黄 刚 ─ 红29团政委。 程绍山 ─ 红10师副师长。 廖业骐 ─ 红1军独立旅旅长。 柯柏元 ─ 红10师参谋主任。 潘皈佛 ─ 红10师28团团长。 丁 超 ─ 红10师28团副团长。 陈新山 ─ 红10师28团副团长。 魏孟贤 ─ 红1师36团团长。 王 明 ─ 红1师35团团长。 高建斗 ─ 红1师30团团长。 封 俊 ─ 红1师30团政委。 陈翰香 ─ 鄂豫皖军委秘书长。 吴精赤 ─ 红12师政委。 关叔衣 ─ 红10师政治部主任。 范 陀 ─ 红10师参谋主任。 高敬亭 ─ 红28军军长,新四军4支队司令。(杀人者被人杀程启波 ─ 红73师政治部主任。 王正进 ─ 红73师27团团长。 胡英荣 ─ 红73师29团团长。 吴保才 ─ 皖西游击司令。 高义升 ─ 赤南特委书记。 吴道芬 ─ 赤南道委书记。 曾昭瑞 ─ 赤南保卫局长。 朱书金 ─ 一路游击司令。 杜昌甫 ─ 二路游击司令。 陈 奇 ─ 红10师师长。 戴克敏 ─ 红1师政委、红75师政委。 徐朋人 ─ 鄂豫边特委书记。 王秀松 ─ 红4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 郑行瑞 ─ 鄂豫皖军委副主席。 焦福兴 ─ 鄂豫皖红军独立第1师政委。 吴永达 ─ 鄂豫皖红军独立第1师副师长。 余笃三 ─ 红4方面军总政治处主任。 旷继勋 ─ 红4军军长、红13师师长、红25军军长、红12师师长。 舒玉章 ─ 红4方面军参谋处主任。 吴 展 ─ 红10师参谋主任。 闻盛世 ─ 红73师217团政委。 陈少卿 ─ 红73师218团政委。 杨 白 ─ 红73师参谋主任。 任炜章 ─ 红4方面军独立师师长。 张逸民 ─ 独立师参谋长。 刘 杞 ─ 独立师政委。 李戴涛 ─ 独立师政治部主任。 谢子长 ─ 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死得莫名其妙。 刘志丹 ─ 陕北红15军团军团长,正史称其战斗中其所部74师并未接敌。 谢汉昌 ─ 红20军政治部主任。 刘 敌 ─ 红20军147团政委。 刘铁超 ─ 红20军前军长。 曾炳春 ─ 红20军政委。 肖大鹏 ─ 红20军後任军长。 盛联解 ─ 红3军7师政委。 叶光吉 ─ 红3军7师师长。 胡慎己 ─ 红3军8师参谋长。 苏继汉 ─ 红3军8师24团政委。 赵 奇 ─ 红3军7师参谋长。 朱元成 ─ 红3军7师参谋处长。 张应南 ─ 红3军9师参谋长。 童士秀 ─ 红3军9师参谋处长。 戴君实 ─ 红3军8师政治部主任。 刘鸣先 ─ 红3军9师政治部主任。 刘革非 ─ 红3军7师19团政委。 杨嘉瑞 ─ 红3军27团团长。 张 杰 ─ 红3军25团团长。 刘庶值 ─ 红3军20团团长。 蔡祝封 ─ 红3军21团团长。 李孝侯 ─ 红3军27团参谋长。 ---楚一杵:长征历史,中华民族最痛的伤疤
4个月前
文革初期几十万红卫兵涌上“革命圣地”井冈山,山上很快断粮,上山学生们竟有饿死。周恩来动员赣鄂闽浙粤等大城市蒸馒头做点心,再由空军飞机空投。“我们前后一共向井冈山空投了半个多月的食品,才使大多数的学生们免于饿死。不过,最后还是饿死了极少数的几个人,还有因为饥饿一下吃多了,撑死的也有。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局限于井冈山一地,在韶山等其它的‘革命圣地’,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吴法宪认为毛搞红卫兵大检阅有心理享受的原因:“像这样面对面接受红卫兵的顶礼膜拜,毛泽东自己可能也觉得是一种心理上的享受。”然而,数百万人拥京,交通、住宿、粮食全线告急,周恩来实在没办法,只得向毛请求限制进京人数。毛不满意:“现在才接见了六、七百万,少了,要再加一倍,还要保吃保住保行。”毛高高在上发指示,只考虑政治不考虑经济,不管衣食住行这些麻烦事儿,才会有如此“无产阶级领袖的大气魄”。八次大接见后,幸亏73岁的毛自己吃不消,终于说了一句“不能再见了”,下面才敢发通知阻止学生进京。吴感叹:“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不知道花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知道给国家、社会和有关地区的政府、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负担。幸亏是毛泽东最后自己受不了了,如果当时真的是像他说的那样,接见人数再增加一倍的话,情况不知会糟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其实,毛搞大接见还有一层未被揭示的政治因素:向刘邓等党内反对派显示政治实力——我在中央高层可能不占“多数”,但在人民群众中却是绝对“多数”。 ---吴法宪:肉麻捧毛的首创者 不是林彪 作者: 裴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