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因停摆冻结民主党各州资金】 (路透社)——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政府周三冻结了对民主党倾向州的 260 亿美元援助,兑现了利用政府关门来打击民主党优先事项的威胁。 这些目标项目包括180亿美元用于纽约州(国会两位民主党领袖所在地)的交通项目,以及80亿美元用于加利福尼亚州和伊利诺伊州等16个民主党控制的州的绿色能源项目。与此同时,副总统JD Vance警告称,如果政府停摆持续数日以上,政府可能会延长对联邦工作人员的清洗。 这些举动明确表明,特朗普将履行威胁,利用政府关门的机会惩罚他的政治对手,并扩大他对美国宪法规定的国会管辖的 7 万亿美元联邦预算的控制权。 这一施压策略出台之际,正值自 1981 年以来第 15 次政府关门之际,政府暂停了科学研究、金融监管、环境清理工作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 约75万名联邦工作人员被勒令停工,而其他人员,例如军人和边境巡逻人员,则开始无薪工作。退伍军人事务部表示,将为逝者在国家公墓安葬,但不会竖立墓碑或修剪草坪。 万斯在白宫简报会上表示,如果政府停摆持续数日以上,政府将被迫裁员,到12月将有30万人被迫失业。此前的政府停摆并未导致永久性裁员。 据路透社看到的一封内部信件显示,美国专利商标局表示,将裁减其 14,000 名员工中的 1%。 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表示,冻结他家乡纽约的地铁和港口项目资金将导致数千人失业。 同样来自纽约的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表示,特朗普是出于党派目的而将普通美国人作为目标。 舒默说:“他把美国人民当作棋子,以给国家带来痛苦作为勒索手段。” 共和党参议员汤姆·蒂利斯表示,他担心冻结纽约的基础设施资金可能会使国会更难摆脱政府关门的局面。 与此同时,参议院再次否决了维持政府运转的努力,共和党提出的为政府提供资金直至 11 月 21 日的提案和民主党提出的将资金与额外医疗福利相结合的提案均未通过全体投票。 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在参议院拥有 53 比 47 的多数席位,但他们需要获得舒默领导的民主党议员中至少 7 人的支持,才能达到参议院对支出法案的 60 票门槛。 政府资金方面存在争议,其中1.7万亿美元用于机构运营,约占年度支出的四分之一。剩余资金大部分用于医疗和退休计划,以及不断增长的37.5万亿美元债务的利息支付。 民主党还寻求保证,特朗普不会忽视他签署的支出法案,就像他重返办公室后多次做的那样。 双方都试图将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希望在决定国会控制权的 2026 年中期选举之前获得优势。 民主党人表示,共和党人应对此次混乱负责,因为他们控制着华盛顿的权力杠杆。 共和党人表示,民主党人迫于党派压力反对特朗普,尽管他们过去经常支持支出法案。他们还重复了民主党提案将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错误说法,称其将覆盖非法入境者。据无党派机构国会预算办公室称,民主党的计划只会恢复某些类别合法入境移民的医疗保险,例如寻求庇护者和持工作签证的人员。 一些政府机构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指责“极左派”造成政府关门,这可能违反了《哈奇法案》,该法案旨在保护政府服务免受党派政治的影响。 美国政府关门时间最长的一次是2018年至2019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政府关门,长达35天,部分原因是空中交通管制员请病假导致航班延误。 #美式民主#
【美国对台政策:重申“不变”已陷入战略失灵】 最近美国驻党国大使庞德伟又重申美对台政策不变的论调,再次让我感到这样的做法不靠谱,提出一些看法如下: 长期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强调一中政策不变、恪守《台湾关系法》、3个公报、6项保证,维持现状、和平解决争端”,这一框架曾是维系台海稳定的重要支柱。然而,面对北京日益疯狂的军事胁迫与战略进逼,仅靠反复重申“政策不变”,不仅无助于维稳,反而暴露出战略的空转与失灵。 所谓“维持现状”早已被中共政权单方面打破。通过“切香肠”式的渐进战术,中共军机军舰常态化穿越台湾海峡中线、逼近甚至侵入台湾领空领海,并通过高强度的认知作战,系统性地侵蚀台湾的主权空间和海峡的非军事缓冲功能,重塑了台海战略格局。 若美国在此背景下仍止步于“政策不变”的口头重申,不采取对等反制,势必被北京视为默认甚至纵容其步步进逼。结果不仅是威慑力无效,更可能使美国在该区域的政策信誉遭受结构性侵蚀,最终失去对冲突态势的掌控力。 要重建有效威慑,美国必须从模糊性转向有条件的战略清晰,不仅在政策讨论层面发出强烈信号,也要在行动层面同步跟进,措施包括: 1.公开审视“一中政策”与相关法律框架,包括评估是否以《美台安保条约》替代或强化《台湾关系法》。即便不立即改变政策,评估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加大北京战略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拉高其动武决策的代价。 2.以实际行动推进清晰化战略,包括加快对台军售进程、提升台美军事协同与联合作战能力、并联合关键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强化对台海中线的默契承认与共同捍卫。 总之,面对中共极权利用诡道来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挑战,美国必须认识到,当现状已经改变,维持原有政策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政策必须随着现状的改变而改变。唯有通过公开的战略和政策改变的讨论和制定,以及实质性的军事反制双管齐下,才能回到“现状”,重建对北京的有效威慑,真正保障台湾的和平与稳定。
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知名的保守派,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其当选自民党主席后,对日本对外关系以及在日华人的可能影响如下: 1. 移民与外国人政策 在外籍人士(包括在日华人、其他外国人)的居留、签证、劳动力市场准入、监督审查等方面,高市可能采取较为谨慎或严格的政策。她可能更强调安全审查、移民控制和外国人的“融入”管理。 因此,一些在日本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可能感受到行政审批更加严格、审查更严、政策不确定性升高。 2. 签证、居留与入籍政策的严格化 日本可能在外籍人士居留、签证更新、永住权申请、国籍申请等环节引入更严格的审查机制,特别是与安全、身份背景审查、居住年限、语言水平等相关的要求可能提高。 在审查安全、背景调查方面,华人可能受到更严格监控,尤其在涉及与中国有关联或背景复杂的人群。 3. 就业、产业准入与职业限制 在某些敏感行业(如通信、半导体、国防、关键技术、信息安全等),外国人(包括华人)的就业、投资或参与可能被限制或排除。 日本可能要求在某些领域外国人士采取更高标准的安全审查或防泄密措施。 在中小型企业、服务业等领域影响可能较小,但对高技术、高敏感度产业的在日华人可能面临更多限制或风险。 4. 国防和安全政策 她可能推动加强日本的军事能力、调高防卫预算、推动自卫队的角色扩张,甚至可能推动修改宪法中限制军事行为的条款。 这在东北亚安全环境紧张、中国、朝鲜等地区安全压力上升的背景下,可能被视作日本在“对外防卫”更为主动的姿态。 5. 地区战略竞争格局强化 日本在高市的领导下可能更加主动地强化与美国、其他盟友(如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和安全合作,以应对中国的影响力扩张。 这可能导致中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