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前
美国国防部今早最新新闻发布会:国防部长明确表示,此次行动“并非为了颠覆政权(regime change)”,而是兑现川普总统“绝不允许伊朗拥核”的承诺。 美国国防部确认,昨夜奉总统川普命令,对伊朗福尔多 (Fordow)、纳坦兹 (Natanz) 和伊斯法罕 (Esfahan) 三处核设施发动了代号“午夜铁锤”的精准打击。 行动目标明确:摧毁伊朗核武野心。国防部长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此次行动“并非为了颠覆政权(regime change)”,而是兑现川普总统“绝不允许伊朗拥核”的承诺。行动未针对伊朗军队或平民,旨在“以实力求和平”。 军方披露,此次“午夜铁锤”行动展现了惊人战力。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经多次空中加油,在伊朗防空系统未察觉的情况下深入其领空。行动首次实战部署了14枚被称为“炸弹之祖”的GBU-57巨型钻地弹 (MOP)。 美方宣布行动取得“压倒性成功”,初步评估显示所有核设施均遭“极其严重的破坏”。同时,白宫发出严厉警告:若伊朗采取任何报复行动,将面临“远超昨夜所见的更强大武力回击”。 总结:美方强调此举并非寻求战争,而是向世界宣告“美国的威慑力回来了”。官方称,这是在明确告知伊朗及世界,总统的言论有地球上最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尽管采取了军事行动,但外交大门依然敞开,敦促伊朗选择和平谈判。
1周前
《关于特朗普与伊朗战争的21个观点》 (来自政经博主Matthew Yglesias,AI翻译如下,原文链接在最下) 1. 美国在中东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减少我们在该地区的介入。历任总统都承诺过要做到这一点,但他们全都失败了,而现在,特朗普可以说是失败得最彻底的。 2. 过去十年里关于伊朗政策的辩论最让人抓狂的一点,是鹰派总是在撒谎,隐瞒他们真实的政策倾向。 3. 反对奥巴马时代《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JCPOA)的人,如果你说他们的备选方案就是战争,他们会愤怒地反驳。而等到特朗普撕毁了JCPOA之后,他们又对任何声称这会让我们走上战争道路的人大发雷霆。但结果是,我们现在,确实已经处在战争之中。 4. 如今战争真的来临了,最大的话术幌子就是:支持战争的人会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不对。真正为了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的人,是签署JCPOA的奥巴马。 5. 需要明确的是,JCPOA的批评者并非不理智。伊朗之所以愿意签署协议,是因为协议为他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回报——也就是制裁解除。而因为JCPOA的核心目标是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所以协议并未涉及其他有关伊朗的问题,比如伊朗政权的性质、其在中东扶植代理人武装网络的行为,或者其弹道导弹库。但JCPOA做到了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反对该协议的人不满意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只”做到了这一点。 6. 问题在于,如果与伊朗达成的协议给了他们好处,那就等于帮助他们改善经济,从而使他们有更多资源投入到非核领域的事务上。对于以色列来说,这尤其是个问题,因为这些“非核事务”的目标往往正是他们。 7. 但反过来说,如果不给伊朗实质性好处,那伊朗就不会签协议。结果就是,要么接受一个有核的伊朗,要么开战。 8. 当然,也有可能这场战争最后变成一场“漂亮的小战争”,由空军执行,不会有美军伤亡,对以色列的影响也极小。或许伊朗会认输,签署一个屈辱性的协议。这的确有可能发生,我也不会相信那些声称“肯定会变成灾难”的人。 9. 但正如罗伯特·佩普几天前写的那样,从历史上看,仅靠空中打击来实现重大战略目标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自从有了空袭,人们就渴望通过掌控制空权、轰炸敌国来赢得战争,但这种方式很少奏效。 10. 而且,究竟对伊朗地下核设施造成了多大破坏,我们也很难真正知道。 11. 过去25年里,朝鲜所受到的“优待”——与伊拉克、利比亚、伊朗,甚至乌克兰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发展核武器的强有力理由:先搞出核武器,再谈其他。虽然“伊朗投降”的情景是有可能发生的,但“伊朗下定决心发展核武器”的概率,显然更高。 12. 这也再次回到了JCPOA的争论点上:奥巴马政府之所以想签协议,是因为他们既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也不想卷入一场推翻伊朗政权的战争。而JCPOA的反对者们则乐于接受一场政权更迭的战争,但他们从未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 13. 以色列因为对待巴勒斯坦平民的方式,常常受到强烈道义上的谴责,我认为其中很多谴责是合理的,尤其是在其拒绝认真推动“两国方案”的问题上,这种谴责完全应得。 14. 在很多西方进步人士眼中,这导致一种“道德污染”的观感,让以色列做的所有事情看上去都不干净。但如果单独来看,以色列在与伊朗的地区冲突中,显然是更值得同情的一方。事实上,所谓“伊朗抵抗轴心”长期以来确实是以色列的威胁来源,但伊朗对哈马斯、真主党和胡塞武装的支持,在现实中带给巴勒斯坦人的只有灾难。 15. 我个人不会反对以色列决定要与伊朗开战,或者美国以军售和军事装备援助的形式协助以色列参战。问题在于,“以色列轰炸伊朗”的剧本最大的问题,是以色列没有能力摧毁伊朗的地下核设施。因此,如果以色列发动空袭,就等于是启动一场它无法结束的战争,同时希望把美国拖下水替他们善后。 16. 很多人觉得乔·拜登已经给了内塔尼亚胡他想要的一切,但在这个问题上,他绝对没有。 17. 特朗普本来完全可以如果认为这是好主意,就选择这条路线。但显然,他没有。他实际上曾经试图与伊朗重新达成外交协议——从现有信息来看,这个新协议跟JCPOA基本差不多。但特朗普虽口气强硬,实质上是一个软弱且优柔寡断的领导人,最终被内塔尼亚胡逼入了死角,这是拜登和奥巴马都没发生过的事。 18. 从内塔尼亚胡的角度来看,利用特朗普的软弱当然是理所当然的。毕竟站在以色列的利益立场上,美国深度介入中东事务,要比签订一个可能改善伊朗经济的协议更好。 19. 但问题显而易见:美国和以色列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家利益。 20. 过去几年,有不少人坚称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战争上的亲俄立场,要么是出于一种“反战倾向”,要么是出于“重新制定地区优先顺序,将美国重心转向太平洋”的考虑。而如今决定与伊朗开战的做法,彻底揭穿了这些说辞。事实是,对于关注局势的人来说,特朗普根本没有什么高明的战略。他在乌克兰问题上站在俄罗斯一边,仅仅是因为他就站在那一边。 21. 我对这条路线感到极度不安——它存在太多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风险,而无论达成何种“比JCPOA更好的协议”,对美国而言,其价值都十分有限。当然,也有可能结果会很顺利。以色列此前对真主党以及伊朗境内的打击,显示出伊朗军事实力远不如很多观察者想象中的那样。我希望结果能向好发展。但希望不是计划,而我非常怀疑特朗普有没有更好的计划。 原文链接:
1周前
特朗普前几天说要考虑两周决定是否袭击伊朗,但昨天突然偷袭伊朗三处核设施,打伊朗一个措手不及。有人问,这次袭击是否符合美国总统的战争权限? 若单就《战争权力决议》规定的战争权限来看,总统需按程序获国会批准才能下令战争行动,但这个《决议》有很多漏洞,比如总统不宣战或不承认敌对行动。 特朗普发起的本次军事行动,与2020年斩首苏莱曼尼的军事行动高度相似,但依据的是《2002年军事力量使用授权》,总统可以在未事先获得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发起军事行动。2001年和2002年的《军事力量使用授权》是为小布什总统开绿灯打击伊拉克,而伊拉克战争就是不宣而战。 后来2011年奥巴马未经国会允许也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最近一次是2024年1月12日拜登(虽然在等国会授权,但抢在国会授权下达之前也)下令突袭也门胡塞武装。但拜登此举被共和党指责是违反军事授权相关法律,尽管特朗普下令斩首苏莱曼尼的时候,共和党不见得反对。 也就是说,近几十年美国总统都在设法钻法律漏洞,要么不宣战,要么打完就跑,这样就省去国会跟总统斗争升级。这也注定了美国总统即使临时动用军事打击手段,也很难是长时间大规模作战,除非敌国攻击到美国本土,否则现在基本上不大可能复制伊拉克战争那种级别的军事行动。 所以不要以为美军袭击伊朗就是宣战行为,这取决于伊朗如何反应,如果伊朗反应过激要袭击美国本土(这种可能性等于没有),那么美国总统才是捡到枪了,那就更可以名正言顺发动对伊朗全面战争,而且不必宣战。但伊朗报复美军驻中东军事基地是很有可能的,接下来美国也可能再读升级军事打击行动,但派出地面部队作战的可能性仍然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