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几个台湾观众私信我,说实在受不了王志安那一套对台湾的看法。我一查,果然他在节目上讲台湾,看完之后,只能说,他和真正的理性文明,还是隔着好几代的距离: 王志安又一次端出了“我是站在台湾人利益角度分析”的招牌,给出了他那套“台海现实主义”路线图。这期节目表面上逻辑严谨、信息量十足,但实际上,几乎每一个核心判断,都掺杂着概念偷换、选择性记忆、结构性偏见,甚至彻底违背事实。打着中立现实的旗号,说出的话却处处在为北京的武统逻辑开脱。 节目开场,王志安首先提到赖清德接受YouTuber采访时说“两岸像公司并购”。他说蓝营大做文章,绿营不吭声,“但在我看来,这些人的解读有点过分解读了”。他说赖清德不过是一个“坚定的台独工作者”,讲违心话而已。这类评论一边贬低总统言论的真实性,一边替他说“不是他的真心话”,把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公开表达,曲解成“台独选民不会在意的策略性妥协”,是在有意把选举与政见剥离,最终贬低台湾民意的代表性。 随后他指出,“台湾现在没有独立的可能性,也没有独立的本钱”,理由之一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他说该决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中华民国的法统”,并以此论证“台湾的国际法地位被大陆取而代之了”。这句话非常关键,但也完全错误。2758号决议从未提及台湾的主权归属,只解决了“中国的代表权”问题。联合国至今没有明确支持“台湾属于中国”的法理说法,这已经被多方国际法专家与联合国文件澄清过。王志安的解读,无异于将一个政治表决,扭曲为主权裁决。 他又说,“要从中国大陆独立出去,就必须打赢一场独立战争”。这句听起来很“冷峻”的判断,本质上是将“独立”的标准,限定为大陆允许、国际承认、联合国席位三位一体的极端门槛。而他避而不谈的,是台湾早已拥有事实上的独立政体,拥有完整的国家要素(人民、政府、疆域),并与全球大多数经济体保持外交实质关系。他一边默认台湾“事实独立”,一边说“没有独立的本钱”,这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实质上是在暗示只有被承认才叫独立,这正好替“承认必须来自北京”这个叙事背书。 更荒谬的是他用车臣、库尔德与台湾作比较,说“国际社会不会支持台湾独立”,因为这些国家也没人支持。他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车臣和库尔德没有自己的货币、军队、总统和外交,而台湾有;车臣是俄国军管之下的叛乱省份,而台湾是从未被中共政府统治过的高度自治岛屿。他这是典型的“伪类比”,把完全不同类型的地区放在一块,意图制造“你看,他们也独不了,你也别想”的幻觉。 他的主线逻辑建立在一个荒唐的“二选一”上:要么你维持现状,悄悄活着,不要讲主权;要么你讲主权,那就等着被梧桐。他说,“一旦你讲互不隶属、讲台湾主权…早晚有一天大陆可能会失去耐心”。这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明明是大陆威胁动武,王志安却反过来指责台湾“讲话不对”,是他们“刺激了大陆”。一个民主国家选出的总统,发表主权立场居然要被指责为“挑衅”,这跟家庭暴力中说“你要是别说那些话,他也不会打你”有何区别? 说到“和平统一”,他又摆出一副理性分析家的姿态,列举香港、西藏、澳门三个“统一样本”,承认“都没好下场”。但话锋一转,他立刻说,“这不是唯一选项”,“对台湾大陆还可以给更好的条件,比如保留军队、大陆不驻军”。这就到了他最滑头的部分:他从不否认中共撕毁承诺,但却总是说“这不是唯一选项”“看怎么谈”,让听众误以为统一后是否被镇压,是谈判能力问题,而不是制度属性问题。问题在于,中共的制度从不受制于承诺,不存在什么协议比中共的意志更高。这一点在《基本法》被彻底废掉的香港已经验证。 更荒谬的是他说:“过去英国要求中国不要在香港驻军,邓小平坚决不同意;但对台湾,邓小平说可以不驻军”。他以此为例,说明“和平统一可以有灵活方案”。可是邓小平说的话值几个钱?当年他说“50年不变”,如今二十几年不到香港已无一席反对派议员。王志安嘴上承认“一切都靠中共自律”,转身又指望台湾人信任中共可以“谈个好条件”,这不是逻辑自杀是什么? 接下来他又表演了一番“关心台湾人”的样子,说:“我过去接受台湾媒体采访就说过,如果世界上有10个华人国家,是好事…我完全接受台湾独立”。但这话一说完,他马上又强调,“但台湾要独立,必须现实可行”,而“现实”又被他定义成中共不打你、联合国承认你、中国内部解体。这就像说“我完全尊重你当老板的权利,只要你先中彩票”。 更令人侧目的,是他最后一段用了情感勒索式的说法。他说,“如果台湾在文化上切割,搞台湾主体叙事,那大陆人对台湾的感情也就淡了,到时就更容易梧桐”。换句话说,就是台湾不能强调自己是台湾人,不能强调自己和中国不同,否则你们就会被打。这种逻辑,等于直接为民族主义战争开脱,说到底就是:“你讲得太明白了,我们就只能打你了。” 王志安说自己“站在台湾人利益的角度分析”,但他全篇几乎没有一句话站在台湾民意的实际基础上。他不提台湾2024年大选有60%以上的选民投票给反对统一的政党,不提台湾民调中高达70%支持维持现状甚至独立。他分析所谓“最现实的选项”,却对台湾人最真实的想法只字不提。他一边声称理解“台湾不想被统一”,一边又不断告诉台湾人“你必须保持沉默”“不能讲主权”“不能讲互不隶属”,否则就是挑衅。 所谓“现实主义分析”,如果无法面对真实的民意,只是把北京的底线当作自然法则在讲,那它只是一种高级的说教。王志安的“分析”,把中共的动武意图合理化成“台湾人讲话太多”,把一个本来就维持现状的岛屿描绘成挑衅者,把和平与战争的决定权从侵略者手中移开,再移到受害者的嘴上。这种逻辑,表面是“站在台湾人立场”,骨子里是“替中共说人话”。 所谓“清醒现实主义”,如果只拿来劝受害者闭嘴,那它就不是分析,而是帮凶。
阵风被击落?巴军零损失?这场“126架战机的空战”到底是真是假 “印度阵风被中国导弹击落”“巴基斯坦零损失赢下空战”“126架战机鏖战一小时”——一夜之间,这些标题刷爆中英文社交平台。但当我们冷静回头看,这些震撼的说法,真相未必站在它们一边。 先说“阵风被击落”。 这起坠机确实发生在5月7日凌晨,地点是印度旁遮普邦的阿克利安·卡兰村。地点距离印巴边境约100公里。事发地距印度空军巴蒂恩达基地仅20公里,正是阵风战机的部署地。印度空军随后发布通告称,一架战机在执行“训练任务”中坠毁,飞行员安全弹射。 但没过多久,巴基斯坦方面放出消息称,“这架阵风是被我们歼10发射的中国霹雳-15导弹击落的”。一时间,“国产飞机导弹打爆西方战机”的说法在国内网络疯传。 问题是:有没有实质证据? •没有卫星图像。 •没有残骸识别编号。 •没有弹道轨迹分析。 •没有飞行记录器解密。 •没有印度以外的独立第三方(如BBC、CNN或卫星情报平台)确认击落。 反之,印度空军公开承认坠毁,但明确称“非敌对损失”,即并无交战痕迹。 再看巴方所谓“126架战机大规模空战”的说法。 该消息来源为CNN引述的一位“高级巴基斯坦安全官员”。他宣称,双方共出动了125架战机(包括JF-17、F-16、阵风、苏-30等),并展开了“一个小时以上”的空中对峙。双方都未越境,导弹在空中对空中发射,最远射程超过160公里。 问题来了: •CNN本身并未验证该官员身份; •也未提供任何空中编队的雷达图或飞行记录; •且印度方面并未公开证实此类规模的出动; •全球开源情报(如FlightRadar、Satellite Sentinel)也无对应异动数据。 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战术性宣传手段——通过夸大战斗规模和成果,制造一种“压倒性胜利”的心理优势。 再来是“巴基斯坦零战机损失”的说法。 根据印度《India Today》、CNN-India 与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的内容,称: •印度击落了巴方一架AWACS预警机; •再击落两架JF-17和一架F-16; •战机坠毁地点靠近拉合尔或俾路支境内。 但这部分消息,也同样没有得到任何第三方确认,甚至印度军方本身也未公开宣布击落战果。 换句话说,目前印度“被击落”的阵风与巴基斯坦“零损失”的宣称,本质上都停留在宣传层面,缺乏证据支撑。 事实总结: 1.阵风战机确实坠毁,但是否被击落没有任何实质证据支持巴方说法; 2.CNN引用的“126架战机空战”说法缺乏独立验证,印方也未承认; 3.**巴基斯坦“零损失”**并未被第三方证实,印度宣称的击落战果同样未经验证; 4.唯一明确的事实是:这场战斗的信息战,比导弹还要凶猛。 我们不排除阵风确实可能被远程导弹击落;也不排除巴基斯坦此次确实精心策划过一次体系作战测试。但在缺乏客观证据之前,一切都必须写上四个字: “尚待核实”。 我发现好多人看不懂这四个字。
我去深入调查了印度购买的法国阵风苏 30 和米格 29被巴基斯坦的中国产 J10 击落5 架的消息,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没时间做节目了,我就贴在这里吧: 5月6日凌晨,印度空军发起代号“辛迪尔”的空袭行动。这场行动目标明确,宣称打击的是恐怖组织基础设施,实则跨境攻击了位于巴控克什米尔的多个目标。整场空袭仅持续23分钟,却在巴基斯坦媒体和社交平台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巴方宣称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一架苏-30,一架米格-29,还有一架以色列无人机。 乍听之下令人震撼,仿佛巴基斯坦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教科书级别的拦截战果。但当你翻开细节一看,却会发现这场所谓“空战胜利”极可能只是一场完美包装的阴谋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印度这次空袭的战术结构。执行打击任务的主力是阵风战斗机,它们携带的是“风暴阴影”巡航导弹(Storm Shadow,又名Scalp)和“锤子”滑翔炸弹(HAMMER)。这些武器最大的特点是:远程发射、高精度打击,不需要进入敌方领空就能摧毁深处目标。根据印度方面透露,阵风在距离目标100至120公里的空域就已完成导弹发射,而风暴阴影的射程可达500公里。也就是说,这些导弹完全可以在印控克什米尔一侧完成任务,并以低空贴地飞行规避雷达,精确命中预设目标。 锤子炸弹同样具备“站外打击”能力,具备对坚固掩体的穿透能力,适用于打击战术前沿的兵力集结点和弹药库。这意味着,印度的空袭行动可能从头到尾都没有让战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更别说遭遇对方战机或者地空导弹的“击落”。 有军迷可能会质疑:如果印度没犯错,为何没有进行SEAD(敌防空压制)作战?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说明了印度为什么更倾向远程打击。所谓SEAD,是现代空军在大规模对地打击前的必要步骤,即“压制敌方防空系统”,主要靠专用飞机如美国的F-16CJ或中国的歼-16D,利用反辐射导弹诱敌开火并反击击毁。然而印度并没有专门的SEAD平台,也没有执行此类任务的空军传统。因此与其冒险进入敌方雷达范围执行压制任务,不如选择不进入其防空区、通过导弹来“绕过整个问题”。 这也解释了印度行动的设计哲学:避开正面接战,用远程高精度火力完成战术意图,避免代价和曝光。在技术上说得通,在战术上也合理。 那么,如果印度根本没有战机进入巴控领空,所谓“击落五架战机”的证据从何而来? 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照片和视频,自称是“阵风残骸”或“跳伞飞行员”。但经过图像取证验证,这些照片大多来自过去几年的旧事故事件。例如2021年印度国内的训练事故、2019年印巴边境对峙时的米格-21击落事件,这些图像被重新包装、加上文字,就成了新的“新闻”。换句话说,不是新击落了飞机,而是老照片换了标题。 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任何一架军机坠毁,几乎不可能不留下痕迹。飞行员家属、地方官员、社交媒体用户、甚至军队内部人员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泄露信息。印度虽然政治气氛趋于民族主义化,但媒体和公民社会仍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一旦真有战机坠毁,遮掩不住。而现在,除了巴基斯坦军方的声明之外,没有任何可靠的公开信息支持“五架战机被击落”的说法。 与其说这是信息滞后,不如说这场击落通报本身就是信息战的一部分。目的并不是让你“完全相信”巴基斯坦真的击落了五架战机,而是要让你对印度空军的声明产生怀疑。让你开始怀疑是否有更多事实被掩盖,是否有政治因素在操控媒体,这种“制造疑问而非传达事实”的策略,正是阴谋论的魅力所在。 最终,这场空袭的军事效果远不如其舆论效果那么激烈。印度希望借此展示自己的打击能力和技术精准,而巴基斯坦则通过“击落神话”回敬一记民族情绪的反弹。但真正被击中的,是普通公众对事实与信息的判断能力。 五架战机并没有被击落,但我们每一个在社交媒体上被“断章取义”误导的读者,或许才是真正中弹的人。
王志安在直播中回应与前妻李汀的争议, 用法盲观点解释法律给自己辩解,然后骗法盲观众: 他表面上说“不想解释”、“这是家庭私事”,实际上却满篇都在为自己洗白。他说婚姻是一种“超越法律和社会规则的信任关系”,并断言“在家庭中,一个人犯错是不会被惩罚的”,试图用“家庭特殊性”否定法律的正当介入。 为了装深沉,他还搬出孔子那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意思是:父亲会为儿子遮掩错误,儿子也会为父亲隐瞒过错,这是一种亲情伦理。但孔子说的是“人伦道德”不是“法律免责”,也不是殴打配偶、虐待家人的开脱工具。 王志安把“家庭亲密”包装成“法外空间”,就是在偷换概念:从“我打人了”逃回“这是家务事”,再逃到“别用社会规则来衡量感情”,最后干脆说“伤害她也是伤害我自己”,好像打了人,还要人同情他内心受伤。 他否认只给女儿一年100万日元的生活费,却没提实质反驳,只反复强调“你想想怎么可能”,然后扯自己是个冒着生命危险报道乌克兰战争的人,是资助纪录片的无私记者,是愿意把钱捐给志愿者的人。 这种“我舍得给世界,怎么可能亏待女儿”的逻辑是彻底的操控话术——情感移植、自我美化、道德绑架,什么都有,唯独没有一句正面回应孩子的基本抚养状况。 他说“我不会在公共平台自证清白”,但从这段直播到他过去几个月在推特上散布的信息来看,这完全是反话。 他自己不出面“回应”,却默许甚至配合一整套“朋友放料”操作——有人说李汀疯了、家暴王志安,不管孩子、孩子饿了是王志安送饭放门口才活下来,还有人说李汀炒作、嫉妒王志安成功,这些统一口径、在网络广泛传播的说法,来源都是“王志安的朋友”、“业内知情人”,每个版本都在为他塑造一个受害父亲+悲情前夫的形象,把家暴指控的女方塑造成“疯子”和“不称职母亲”。 这不是辩护,这是信息战,是一种最典型的舆论操控 + 去人格化:自己不出面说一句攻击话,却借朋友、粉丝、舆论渠道把对方的名誉彻底毁掉。 所以,王志安到底在干嘛?他在策划一场“合法的自我洗白”:一边借直播营造理性、感性的好男人形象,一边用别人之口放出所有脏水;一边说不谈家庭私事,一边却抽象谈婚姻和亲密关系;一边否认犯罪,一边模糊什么是家暴;一边说自己不想伤害对方,一边眼睁睁看着她被社交媒体群体攻击——这是一种典型的操控型叙事者:不直接骂人,却把对方逼进精神失衡的叙述陷阱,然后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没做”的姿态。 对自己的孩子他妈要用这样的招数,真的是看着让我觉得不耻。
声明 各位朋友: 从昨晚到现在,我一直处于煎熬之中,直到今天早上,尽管无数朋友劝告、陪伴,所有私下的努力都告破裂,整个事态最终还是爆发了。🙂 **首先,抱歉让大家看到我情绪崩溃、脆弱的一面。**我没能处理好自己和朋友之间的问题,深感惭愧。直到现在才回复,是因为我作为一个男人,必须承担责任。 事件背景 我与 MM 结识于 2024年初。当时,我在直播反驳王志安的某些言论,MM看到了节目,并多次给予反馈。她的新闻学专业背景和独到的角度让我自愧不如,所以我一直认真回应。大家可以参考这期访谈自行评判: 当时,因为 王志安台湾事件,他的前妻 李汀 发布了一个《这次我不怕》的视频。我当时剖除情感因素,仅对其中的事实进行了核查。虽然现在看来,有些细节不够准确,但大体上可以看出王志安与李汀的说法确实存在出入。 这段视频引起了 孟甦(网名:净多,即美国大兵净多)的攻击。由于他是 MM 的朋友,我曾经通过 MM 邀请他上节目阐述观点。然而,净多经过多次反复,并提出种种条件后,最终还是不敢接受邀请。当然,也可能是 MM 知道如果净多来了,肯定会引起冲突,所以她选择没有完全转达(后来才知道,那个时候 净多已经离开美国,在日本给王志安打工,也就是说,他所谓对李汀的“维护”,其实是拿钱办事)。 起初,我对 净多 并不熟悉,后来查了一下,他似乎是个“初代网红”。我的第一印象是,他言行浮夸,甚至有些装腔作势。他的一些言论与中国许多没出过国的农民无异,却总是拿“康奈尔毕业”、“藏人”、“美国公民”之类的标签炫耀。但由于当时他对我的言辞尚算克制,我也没有理会。 争端升级 后来,因为 TikTok 禁令 vs. 言论自由 这一议题,我和他在推特上爆发争执。这时,我才认真调查他的背景,包括: • 他是否真在美国? • 他的军旅经历是否属实? • 他是否学过法律? 秉持 “谁主张,谁举证” 的原则,我向净多索要他的藏族姓氏,以便核实信息,并尽可能尊重他的隐私。 起初,他答应提供,但迟迟不给,随后态度骤变,反而开出 “给 1 万美元才卖信息” 的荒唐条件,并用流氓逻辑攻击我,声称如果不给钱,我就是“怂逼”。同时,他还对我进行低劣的人身攻击。 我被他的无赖逻辑激怒,为了跳出这个陷阱,悬赏 1 万美元征集他的公开信息。具体细节请参考我和北静的访谈: 很快,我收集到了他自己曾公开发布的信息,并据此查证出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随后制作了一期节目,现在被净多举报下架,请大家参看黑化的武士的视频: 在公开这期节目前,我曾当众喊话征求他的同意。他可能误以为我是吓唬他,便答应了。既然如此,我便如约公开。 此事还惊动了他的老板 王志安,王随后发帖为他辩护。 MM 与我的分歧 由于某些信息尚不完整,我在节目中基于已知信息做了一些合理推测。节目播出后,MM 与我发生激烈争执,因为净多曾欺骗她,导致她掌握的部分信息与我节目中描述的有所出入。MM 认为我部分内容不准确,而我也接受了一些网友的指正,并随即录制了更正视频。然而,该视频被净多举报下架,我也就没有再费力重新上传。 MM 非常鄙视我这种“开盒”行为,认为这不道德,始终站在她朋友净多一边。对此,我曾辩解: 1. 净多自己同意公开,不存在侵犯隐私问题; 2. 面对他的网络霸凌,只有用他的方式反击他,而我不愿比他更下作。 虽然 MM 无法反驳我的逻辑,但她仍然觉得我的做法欠妥,一直劝我不要继续升级冲突,因为净多是她的朋友。 我当时确实因为理念不同,和 MM 发生过多次长时间的争执。在争论中,我的语气也曾多次不善,质问她:“你怎么会认识这样的人?” 直到后来她才告诉我,最初她批判王志安时,曾恳求大兵不要对她网暴。她说自己怂,而大兵当时承诺:“你可以随便说,我一定不会找你麻烦。” 这才让她放心发帖,因此一直对他心存感激。 后来,我也曾开玩笑地问她:“你是不是和净多有一腿?” 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可笑。MM 夹在我和净多之间,试图平息风波,却被我误解。而我相信,她当时也曾试图劝说净多,但净多最终选择要曝光他们的私人聊天内容。这是多低级。 爆料升级 几个月后,净多的前妻 主动在推特联系我,授权我公开他的真实经历: • 净多因出轨离婚,还在前妻产后家暴,导致对方患上抑郁症; • 净多如何拿钱为王志安办事; • 他如何获得美国绿卡、在军队的真实经历; • 以及王志安事后的“维稳”操作。 在事实摆出来之后,净多与王志安对我的恨意也达到了顶点。 MM 作为净多的朋友,从未向我透露过净多的任何私人信息,即使有些她是知道的。此外,她始终维护净多,曾说: “就算净多住在门头沟的地下室,在美国只是开 Uber 的,他依然是我的朋友。” 但讽刺的是,在我公开净多前妻的爆料后,净多竟然反过来攻击 MM,最终导致二人绝交。至今,他依然不敢直接面对我这个爆料人。 净多,Be a man. 有事冲我来。 最后的话 我和MM现实中在不同时区。本想约几个朋友找机会见面,但至今未能成行。 这次事件,本质上是 王志安和李汀 事件的延续。而 净多不论是想给王志安邀功,还是试图转移焦点,都找错了人,并暴露了王志安团队的低劣手段。 既然如此,我会 奉陪到底。
川普刚刚威胁缅因州州长: 川普:你不遵守 我就不发给你联邦补助金 州长:我只遵守州和联邦法律 川普:我就是联邦法律 州长:那我们法庭见 川普:你再也选不上了 川普现在的这番话就是赤裸、无耻、毫无掩饰——连最基本的民主伪装都不要了,直接上演“我就是法律”的皇帝梦! “你不听话?那我就不给你联邦补助金。” 堂堂美国总统,把国家财政当成私人恩赐的赏金,把联邦政府的权力当成个人打击异己的工具。这种行为,不是赤裸裸的滥权是什么? “我就是联邦法律。” 这句话如果是电视剧里的反派说的,大概观众都会觉得编剧过于浮夸,可如今它居然真的从一个美国总统嘴里说出来了。一个民主国家的领导人,居然敢公开宣称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已经不是专制的影子,而是彻底的实锤。 “那我们法庭见。” 缅因州长的这句话,倒是成了民主制度最后的尊严。可问题是,在川普的第二任期里,司法系统真的还管用吗?在他疯狂任命保守派法官、打压司法独立的情况下,这场法律之战能否公正裁决,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你再也选不上了。” 最后这一句,才是川普这番话的终极恐吓。他已经不满足于掌控法律、操控财政,他还要直接威胁民主选举的公平性——任何不顺从他的政客,都要被他摧毁。这已经不是一个民选总统的言行,而是一个独裁者的口吻。 更讽刺的是,那些自诩“反共、爱自由”的华川粉们,此刻居然还在为他叫好?他们曾经痛批某些专制政权“打击异己”,现在却对川普用同样的手段对付反对者视而不见,甚至乐在其中。这种双标、这种盲目效忠,实在令人作呕。 川普的第二届才刚开始,他的威胁已经摆在了台面上。美国还能撑多久?这个民主制度,还能抵挡多久一个不受约束、越来越狂妄的独裁者?
川普干预司法丑闻:又一出“黑帮治国”闹剧,牵连纽约南区法院司法人员集体辞职,郭文贵案件恐会受影响 故事要从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SDNY)说起。这个地方,历史上可是美国司法界的“铁拳”,专门打击金融犯罪、政商勾结、甚至总统级别的腐败案。可惜,这次他们的检察官丹妮尔·萨松(Danielle Sassoon)却被逼辞职了,原因?她不愿意配合司法部的政治操弄——撤销对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Eric Adams)的腐败调查。 司法部:我们不是司法部,我们是特朗普的私人律师事务所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SDNY正在调查亚当斯的竞选资金问题,结果司法部突然发话:“停手!别查了!”萨松当然不愿意,她说这明显是政治干预,影响司法独立,拒绝执行这个命令,结果被逼走人。她的辞职信直接点明:司法部在用法律作为政治武器,把撤销指控当成交易筹码,逼亚当斯支持特朗普的移民政策。 更绝的是,发出这道命令的司法部代理副部长埃米尔·博夫(Emil Bove),居然是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师!这就好比一个黑帮老大当上了法院院长,还带着一群老部下进驻司法系统,堂而皇之地“自己人查自己人,自己人保自己人”。 特朗普的“黑帮治国”风格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这么干了。之前他就因为干预司法,被弹劾过两次,还靠着一堆忠诚的盟友,把司法体系搞成了自己的私人法律团队。只要是他的朋友,不管多腐败,都能全身而退;但凡是他的敌人,哪怕是个普通公务员,都可能被调查、骚扰、甚至起诉。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他用司法部追杀自己的政敌,比如拜登的儿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同时,他又公开赦免了自己的一堆朋友,包括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保罗·马纳福特(Paul Manafort)等,这些人全都有实锤的腐败和欺诈行为,但只要忠于特朗普,就能逍遥法外。 这次司法部强行撤销亚当斯案,已经不能用“偏袒”来形容了,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易。特朗普的风格很简单:如果你愿意站在我这边,我就用国家机器保护你;如果你是我的敌人,那就等着被司法部找麻烦吧。 华川粉的魔幻逻辑 更让人无语的是,面对这样的腐败丑闻,华川粉们的态度依旧是“无脑支持”。他们的逻辑基本分为两种: 1.“亚当斯是民主党人,查他就是正义的,不查他就是深层政府在保护他。”——可是,这次不是民主党保护他,而是特朗普的司法部主动撤销案件啊? 2.“特朗普是反腐斗士,这只是正常的政治操作。”——等一下,反腐斗士是指用司法部帮自己的朋友摆平麻烦,打击政敌吗?如果这都叫“反腐”,那黑帮老大是不是也能说自己是“城市治安守护者”? 3.“拜登也很腐败,所以特朗普没问题。”——这逻辑就离谱了,拜登如果有问题,那就该查拜登,而不是用拜登的问题来合理化特朗普的腐败。难道一个人偷了东西,看到别人也偷了,就能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一样”? 华川粉们一边喊着“司法公正”,一边为特朗普破坏司法体系的行为辩护,简直是现实版的“双标艺术家”。他们最爱说的口号是“美国是法治国家”,但当特朗普用权力干涉司法时,他们的态度又变成了“懂王厉害,政治需要手腕”。 说到底,特朗普的腐败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护短党”+“交易派”+“复仇狂”**的结合体。而华川粉们的逻辑谬误也很简单:他们不是在支持法治,而是在支持自己的政治信仰,无论事实如何,只要是特朗普做的,他们都能找到理由洗地。 但问题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反对腐败,就不应该只反对某一方的腐败,而是应该反对所有人的腐败。否则,那就不是“正义”,而是纯粹的偏见。 因为纽约南区法院6名DOJ辞职,郭文贵判刑控会收到人手不足的影响。
欧洲终于反应:川普的这次低级乌克兰绥靖不但不帮忙还添乱! 川普这次的“外交壮举”堪称史诗级的献祭。他不仅主动给普京递上台阶,还迫不及待地想在沙特上演一场“友谊峰会”,彷佛乌克兰的生死存亡只是他交易桌上的一张筹码。90分钟的电话谈完,他居然暗示泽连斯基“战后可能不会继续执政”——这可是乌克兰总统,不是他《学徒》里随便炒掉的倒霉蛋。 欧洲领导人急得团团转,拼命提醒他:你不能拿别人的国家当人情送出去!但川普显然对历史的记忆力只有280个字符(最多能发一条推特的长度)。他似乎认为,和普京达成一个单方面的“和平协议”就能终结战争,完全不管乌克兰和欧洲的意见。这种操作,与其说是“谈判高手”,不如说是“自带绥靖buff”。 更妙的是,在全世界聚焦俄乌战争时,他居然还给自己添了一笔新麻烦——和欧洲争钢铁和铝的关税问题。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同时让普京满意、让乌克兰焦虑、让欧洲愤怒,真不愧是世界级的外交“奇才”! 而此时,欧洲防务会议上,盟友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如果美国真的打算退缩,那欧洲自己要怎么扛起支持乌克兰的大旗。这就像是一场球赛,主力前锋突然决定不踢了,还把球顺手传给了对手,嘴上还念叨着“我是为了世界和平”——绝妙的战略眼光! 总之,川普的这次操作,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做“美国优先,盟友靠边”,什么叫做“绥靖新定义”,以及什么叫做“让普京再次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