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汀

王志安在直播中回应与前妻李汀的争议, 用法盲观点解释法律给自己辩解,然后骗法盲观众: 他表面上说“不想解释”、“这是家庭私事”,实际上却满篇都在为自己洗白。他说婚姻是一种“超越法律和社会规则的信任关系”,并断言“在家庭中,一个人犯错是不会被惩罚的”,试图用“家庭特殊性”否定法律的正当介入。 为了装深沉,他还搬出孔子那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意思是:父亲会为儿子遮掩错误,儿子也会为父亲隐瞒过错,这是一种亲情伦理。但孔子说的是“人伦道德”不是“法律免责”,也不是殴打配偶、虐待家人的开脱工具。 王志安把“家庭亲密”包装成“法外空间”,就是在偷换概念:从“我打人了”逃回“这是家务事”,再逃到“别用社会规则来衡量感情”,最后干脆说“伤害她也是伤害我自己”,好像打了人,还要人同情他内心受伤。 他否认只给女儿一年100万日元的生活费,却没提实质反驳,只反复强调“你想想怎么可能”,然后扯自己是个冒着生命危险报道乌克兰战争的人,是资助纪录片的无私记者,是愿意把钱捐给志愿者的人。 这种“我舍得给世界,怎么可能亏待女儿”的逻辑是彻底的操控话术——情感移植、自我美化、道德绑架,什么都有,唯独没有一句正面回应孩子的基本抚养状况。 他说“我不会在公共平台自证清白”,但从这段直播到他过去几个月在推特上散布的信息来看,这完全是反话。 他自己不出面“回应”,却默许甚至配合一整套“朋友放料”操作——有人说李汀疯了、家暴王志安,不管孩子、孩子饿了是王志安送饭放门口才活下来,还有人说李汀炒作、嫉妒王志安成功,这些统一口径、在网络广泛传播的说法,来源都是“王志安的朋友”、“业内知情人”,每个版本都在为他塑造一个受害父亲+悲情前夫的形象,把家暴指控的女方塑造成“疯子”和“不称职母亲”。 这不是辩护,这是信息战,是一种最典型的舆论操控 + 去人格化:自己不出面说一句攻击话,却借朋友、粉丝、舆论渠道把对方的名誉彻底毁掉。 所以,王志安到底在干嘛?他在策划一场“合法的自我洗白”:一边借直播营造理性、感性的好男人形象,一边用别人之口放出所有脏水;一边说不谈家庭私事,一边却抽象谈婚姻和亲密关系;一边否认犯罪,一边模糊什么是家暴;一边说自己不想伤害对方,一边眼睁睁看着她被社交媒体群体攻击——这是一种典型的操控型叙事者:不直接骂人,却把对方逼进精神失衡的叙述陷阱,然后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没做”的姿态。 对自己的孩子他妈要用这样的招数,真的是看着让我觉得不耻。
王志安正在用他拙劣的辩解向全世界展现一个李汀早该看清的事实——他不爱她。 他根本不在乎她幸不幸福,根本不可能带给她幸福,但聪明如她,却为了追寻幸福,曾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深深的爱着他,自以为了解他。 高智商高情商高颜值也免不了恋爱脑。 这就是人性。 国民对国家的爱也一样,会一脚踏进恋爱 脑的陷阱,会把自己想象中的幸福当成对方已经承诺并会真实兑现的幸福。 绝大多数人无法在事情发生以前就看穿陷阱,不论在家庭议题上还是在国家政治议题上,追寻幸福的人通常都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最后能有怎样的结果。 他们只是凭冲动,凭印象,试图在信息洪流里捕捉到对自己有利的线索,试图在对方的言行举止中找到“他爱我”的证据,把希望寄托在看起来最有可能的方向。 王志安在当年的李汀看来,大约是最有可能带给她幸福的男人。 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看错了,但种种不甘心仍让她在一场不应延续的关系里挣扎了许久,自欺欺人了很长时间。 那么川普呢?那么帝国发展道路之于美国选民呢? 川普是许多支持者眼中最好的美国总统,帝国发展道路是许多支持者眼中最适合美国最能维护美国利益的发展道路。 也许有一天支持者们会冷静下来改变心意,但如果你肯承认在国家政治层面“恋爱脑”这类心理机制仍会发生作用,你就需要承认,即使川普的施政在短期内对支持者群体造成许多利益损失,支持者们仍“一往情深”的可能性,是现实存在的。 而和李汀下一场恋爱也仍有可能不幸福一样,即使川普离任,美国选民们选择的下一位总统,仍有可能不是个会“拨乱反正”的人。 为什么? 因为对“如何得到幸福”这件事,李汀也好,美国草根选民也好,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她和他们对幸福的想象是模糊的,在寻找通往幸福的道路时,她和他们都在一知半解地瞎摸。 在生活的迷宫里,因为缺乏对“何为理想”的具体认识,她也好,他们也好,只能凭着对“理想家庭”和“理想国家”的想象,胡乱选择一个有可能的方向。 大多数人都渴望幸福,但大多数人对何为幸福又是如此的无知。 在生活中我们大约都听过见过因此而发生的爱情悲剧,和因此缔结的不幸婚姻。 只是很少有人想过,在国家政治层面,爱错、选错,同样如此常见,常见到近乎不可避免。 有多少国家曾选择了共产主义? 又有多少国家的著名政治人物曾因对共产主义的一知半解对其心存好感? 对爱的无知能让李汀选错丈夫,对理想的无知能让政客选错国家发展方向,人性的软弱、人类的无知,从来都是塑造我们命运的重要成分,对现实失望的人们对此真的不该感到惊讶。 只是如果你想解决问题,如果你希望李汀在她下一场恋爱里选对人,让欧美选民在他们的下一场选举里改变国家发展方向,你就得改变“无知”这个现状。 又或者,釜底抽薪,至少让人们知道,哪些迹象会将人们引向不幸。 话说回来,我其实同样不相信王志安在选择和李汀结婚时是蓄意欺骗她,早就想好了要令她不幸的。 王志安在结婚的时候当然也想要有一份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只是他心目中的幸福美满,显然和李汀的期待不同。 从王志安对董志民的同情就可以看出王志安对幸福家庭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出在他眼中,一位合格的妻子在家庭里应该居于怎样的地位,拥有怎样的待遇。 李汀的问题是什么? 是以为在这样的家庭里,和这样的男人共同生活,她会幸福。 王志安的问题呢?是即使以他对幸福的想象出发,他所选择的结婚对象也是一个“错误的人”。李汀不是铁链女,面对王志安将她改造成和王志安母亲一样在经济上、精神上、人身上完全受夫家掌控的女人的努力,她是会反抗的,而且在当今时代她反抗的能力和成功概率都比王志安想象的大。 他试图驾驭一个他驾驭不了的女人,驯化一个他驯化不了的奴隶。 即使因为李汀的恋爱脑他取得了一时的成功,这成功也不可能永久,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对双方就都是错误。 错在哪里? 错在这两个人都不知道如何能让自己幸福,都没有在原生家庭学到过如何与人格健全头脑正常的异性相处,却都凭着对“理想家庭”的一知半解,踏上了“改造对方以符合理想”的艰难旅程。 对“何为幸福”的无知,缺乏“宁缺勿滥”的智慧,是大部分婚姻不幸的人作出错误人生抉择的最根本原因。 也是在国家政治层面令许多族群难以让国家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根本原因。 太多女人以为一个男人肯在你不舒服的时候帮你倒杯热水,就证明他爱你,并因此有让你幸福的能力,就值得你作一场“托付终生”的豪赌。 民众呢?他们会轻信政客关于“国家富强”的许诺,会以为一个强国,一个大国,一个帝国,是自己最理想的栖身之所。 但真正的家庭幸福只能由比一杯热水和甜言蜜语更具体的东西保证。 寻求幸福的人需要关于幸福的知识,例如在幸福的原生家庭里才能耳濡目染到的,父母之间的相处细节,亲长维系良好家庭氛围时在孩子面前展现的彼此尊重。 寻求理想国家的人也一样。 但这方面的知识,人类可以从哪里获得?那些曾经成功找到幸福的人是从哪里得到指引的呢? 答案很可能出乎你们的预料。
12天前,李汀在我的频道留下了这条留言。 没错,我没看过她的诊断书。我了解她的病情完全来自她个人在节目中的自述。有人问我,她说什么你就信啊?我想问,她的病,我不信她,信谁? 李汀的视频里基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病情。从症状,她复合常规重度抑郁症的所有特征。从治疗方案,她采用的是常规对话治疗和药物辅助。也符合常规重度抑郁症的治疗模式。 而直播事件之后,日本精神科医生也做了鉴定,确认了她没有任何问题,才允许女儿回到她的身边。如果如王志安所说,我不认为日本精神科医生能不专业到鉴定不出来李汀有危险性。毕竟那种情况下,李汀已经有拿刀行为,日本警方和精神科医生一定会先确保孩子的安全,一定会对李汀进行全面的评估的。 种种目前已知的信息,李汀的病完全和单纯的重度抑郁症相吻合。那么既然当事人12天前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其他病症,而另一位当事人表示她有其他精神类健康疾病的病症。我在这里也呼吁李汀女士联系东京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做全面评估,并且用诊断书来证明自己的病情。 另外,王志安。你当然可以各种胡乱发言,你可以各种理解一个词得含义。但你要知道,很多你的粉丝他们不了解抑郁症。他们也分不清什么是常规症状和极端症状。你随随便便一句话,害得可能是几十个抑郁症患者家庭。所以,王志安,管好你的嘴。聊自己的事就聊,阴阳怪气都可以。但涉及到心理健康的社会普及,我建议你心里最好有杆秤。你好歹也是中国的良心。这人设别被自己砸了。 我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只关注李汀抑郁症的事情。我之所以帮李汀说话是因为很多人造谣,泼污抑郁症,同时也在造谣她。但我作为一个患过抑郁症的人,一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辅导工作者。很快就能看出她是不是抑郁症患者。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在这件事相信她。 至于其他事,所有的事我没证据,我也不会针对那些事发言,我也没那么关心。可能就家暴我比较关心,但我也没证据,所以从没轻易评价过他们两个的家暴事儿。但有些人要是说抑郁症患者很多都有暴力倾向,那咱可就要说道说道了。 对我来说,家暴和抑郁症这两件事是我的底线。任何胡说,乱说,在我看来都是会要人命的。所以两位当事人,事已至此,肯定热度是下不去了。两位都在明面上了,谁也不想停。那就赶紧亮证据。早点结束,对女儿好。 至于新来的朋友们,你们觉得我舔李汀,不客观,没有任何问题。我没有冰冷的理性,我不需要客观。我就是支持李汀的,因为很简单,王志安在对抑郁症泼污。李汀在事发之前一直在做抑郁症科普。我也一样,我希望帮更多人了解抑郁症。而王志安,你作为顶流大V,你那些所作所为,疯言疯语,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很感谢你王志安。你让“保护女儿”这四个字成了天大的笑话。不过想想也是,你要是能忍住不搞大新闻,那就不是你了。 总之王志安,你聪明点,你们团队也聪明点。毕竟你的IP在你自己手里,你自己砸了,股东会很生气。 至于其他的什么房子,签证之类的,你们想聊欢迎在我的推文下面随便聊。我没有那些事的证据,我不会参与。自始至终我也没参与。 反正你就记住吧王志安。有的是人想锤你,都找机会呢。你说话做事越谨慎越好。另外,你这几天各种污名化抑郁症的种种作为,我们都记着呢。这件事儿后,你必须要道歉,真的太不负责。 既然你每天都想把事情搞大,我相信懂得人也都懂了。那就别再说什么保护家人这种屁话了。真诚点。比什么都强。
第二篇:ChatGPT o1 pro根据师太《恐怖前妻2:已读已回》,所做的分析。师太的回复怎样验证了AI先前的判断,以及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师太视频链接: 以下分析基于李汀这一长篇回复与王志安先前的声明做比照,重点在于: 1.李汀如何逐条质疑或反驳王志安的说法, 2.她的说法是否印证、呼应了先前我们对王志安声明中「逻辑漏洞/可能陷阱/事实不清处」的质疑, 3.是否提供了更具体的反证或补充信息。 ##一、李汀逐条回应中抓住的「逻辑漏洞」与呼应先前质疑的部分 1.家暴认定难、报警记录失效 王志安声称「从未家暴」,理由是「警方从未认定」「肢体接触只是想制止极端行为」等。 李汀反驳:家暴在私密空间中,常常缺乏第三方证据,加之警察「和稀泥」的现状,所以她无法拿出「铁证」,尤其是时隔久远。但她举例了「踹桌子」致其撞到身体等行为,并提到孩子对着警方或区役所说「爸爸打妈妈」的情况。 印证我们先前的质疑: 王志安用「警察没有认定我家暴」去等同「客观上就没有家暴」过于简单化。李汀也指出中国警方对此常常不作正式家暴认定。 李汀补充了日本对家庭内暴力的宽泛定义(咆哮、推撞、极端恐吓等也归属「DV」),与先前分析的「无法只用警察‘没定性’来证明自己完全无暴力行为」相呼应。 2.「移民日本」/「放弃工作」与离婚时机的矛盾 王志安声明:主因是为了孩子教育,「并没有决定长期居住」,也为李汀治疗抑郁症考虑。 李汀反驳/补充:真实核心在于王志安当初让她放弃中科院工作,一起去日本,结果抵达两个月后就提出离婚;而王志安声明却避重就轻,模糊了「刚来日本就提离婚」的事实。 印证我们先前的质疑: 声明中对「李汀为何被迫放弃国内工作」与「刚在日本安顿就离婚」并无充分交代。李汀这部分具体的时间表(2019年10月到12月)与「离婚协议上本就写明了他们是来日本后矛盾激化,王志安再次提出离婚并回国」),恰恰回应了王志安对时间线的模糊化。 这也呼应了我们对「是否存在对方承诺/逼迫」与王志安声明中「只字未提这些关键点」的质疑。 3.「抑郁症在对方认识我之前就有」的说法 王志安声明:李汀在认识他之前就患抑郁症,原生家庭也不幸。 李汀反驳:自己在中科院工作、生活状态良好,「2017年12月才确诊抑郁」,而且协议里都有写明确诊时间,完全不是认识前就已经患病。她强调产后抑郁与婚姻中的「不平等要求」才是真因。 印证我们先前的质疑: 我们曾提到王志安在声明中大量强调「李汀长期抑郁」「她往往情绪激动、分不清事实」等,有「污名化」或「将对方指控归于抑郁发作」的倾向。李汀现在提供了具体时间节点(2017年12月确诊),直指王志安声明中「她婚前就有抑郁」的说法疑点。 这呼应了我们对其「把对方言行全部归于抑郁症,不去逐条回应争议事实」的担忧。 4.离婚时的「再婚/生育」承诺及财产纠纷 王志安声明:从未承诺不再婚、不再生子,协议里还有「如果再有子女,子女权益也有保障」。 李汀反驳:她承认协议中确有「如将来有其他子女,抚养费应对等提高、在遗产分配中不得差别对待」等条款,但口头承诺「不再要其他孩子」是王志安为让她放手离婚时做出的。「若只有‘不会再婚’写进协议却没有‘不会再生孩子’就不具法律效力」等说辞都是王志安当初的解释。 印证我们先前的质疑: 我们曾强调「是否真有口头承诺不再生育/不再婚」,王志安只字未提,且「有律师等见证」但并未公开具体条款。李汀声称「有些承诺无法写进协议是王志安自己提出」,并指出如今对方生子一事瞒得滴水不漏,也印证对方曾经很可能在口头或暗示层面说过「自己绝不会再要孩子」。 这也与我们对「文本外口头协议」的质疑相吻合:王志安没有正面回应,只是笼统说「协议里明确可再婚可再生」。李汀提供了更多细节说明「条文」和「口头承诺」之差。 5.经济能力与实际支出不匹配 王志安声明:曾经长达三年没收入,离婚时只能给每年100万日元抚养费,现在收入增加后对李汀的「资助」也在不断上涨,甚至足以让她们过「中产生活」。 李汀反驳:自己一直到去年才接受到「额外」住处(省房租),以前都是自己付房租;抚养费始终只有每年100万日元,并未真正上涨;学费和医疗费在日本不算大笔负担(公立免费,孩子看病也基本免费);王志安所说「借钱给她买学区房」其实她很快就还了630万日元,根本不是持续资助。 印证我们先前的质疑: 王志安陈述「给了很多钱、买房、借钱、足以中产」等说法缺乏具体数字或账目;李汀则补充了房租、转账、抚养费的时间与数额。由此看,王志安对「额外资助」「远超离婚协议」这些说法过于笼统。 也呼应了我们对「财务状况叙述矛盾」的质疑:王志安一方面说「被封杀无收入」,另一方面能买房/借钱给前妻,一直含糊不清。李汀证实「抚养费并未真正提高」。 6.对方大量使用「抑郁症、情感勒索」来削弱其话语可信度 李汀回复:强调自己并非「一直重度抑郁、难以自理」,她产后抑郁症的源头很大程度是夫妻关系的压迫(退出微博、辞掉工作等不平等要求)。她还在婚后一直帮王志安的公司写文案、谈广告,「非但不是‘不上班’,还做了大量工作」。 印证我们先前的质疑: 王志安把李汀的所有指责都笼统归因「她抑郁发作、记忆错乱」,缺乏就事论事的逐条说明。李汀给出了非常具体的例子,表明自己在很长时间内正常工作、甚至为其公众号做运营。 7.道德/情感呼吁 vs.实质问题 王志安声明结尾:呼吁公众「不要再给李汀情绪添柴加火」,以保护她及孩子。 李汀反驳:质问王志安为何反复利用她最深的恐惧(害怕孩子失去父爱)来逼迫她做选择(退出网络、不敢离婚),却把自己塑造成「舍己为人」的角色;自己之所以「爆发」,是因为隐瞒了再生孩子并强迫其继续「忍让」。 印证我们先前的质疑: 这和我们提到的「情感挟持」或「道德捆绑」有呼应:王志安多次用「为孩子着想」来维持李汀沉默。而李汀指控王志安借此「让她再次退出社交平台」「暗示她会害到孩子」等。 ##二、李汀回应中的新信息及整体印象 1.时间线更明晰 李汀提供了相对详细的时间节点:2019年10月到日本,两个月后王志安提出离婚、2019年底她同意离婚、2020年疫情原因拖到2021年2月签离婚协议,再到2021年10月正式办理离婚。 这比王志安的含糊表述更具体,也拆解了「为何从2021年2月签署到10月才正式生效」——与「签证问题」的关联,而非「协商8个月多稿」这种说辞。 2.房产、借钱、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和流转 李汀详述了自己曾经拥有一套小房收租(离婚财产分割后的投资)、后来被迫多次搬家、还清了630万日元借款,仅在2022年开始才免费住在王志安公寓,之前三年都自付房租;抚养费从未提升等。 这些细节与王志安「我给了远超协议的资助」存在明显出入。 3.「再婚」与「再生子」话题 王志安在声明中非常强调「并未承诺不再婚/不再生子」,李汀则说:口头承诺确有其事,只是无法进入正式协议文本,对方利用这一点。她还特别指出对方已知女友怀孕9个多月,却隐瞒到最后一刻。 这从心理和事实层面,展现了双方严重分歧的根源:李汀在意对方「欺瞒」、王志安称「没写进协议就不算」。 4.对孩子的态度 李汀的回复中多处提到孩子亲眼目睹的情况,比如「踹桌子」「不带妈妈去旅行,转而贬低妈妈」,甚至让8岁孩子「提前接受新妹妹」。 这与王志安在声明中塑造的「我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形象形成反差——更显得有些「说一套、做一套」。 ##三、总体结论:李汀的回复如何「印证先前的质疑」 更加具体的时间线、财务细节: 回应了我们对王志安声明中「时间、财产、承诺」等诸多模糊之处的质疑。李汀通过引述离婚协议、自己的工作经历、借款/还款转账、抚养费数字等,提供了更多可佐证的信息。 针对「抑郁症病史、家暴认定」的简化处理: 王志安曾用「她病得厉害、警察也没认定家暴」来否定一切控诉。李汀重申了「报警难以形成家暴证据」「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意识到 DV 范围更广」「产后和家庭矛盾致抑郁」。这恰巧印证了我们早先指出的「把对方所有指控都推给‘她患病、她极端’」是一种逻辑混淆。 对「口头承诺未写进协议」以及「对方事后否认」的悖论: 她详细说明了自己为什么会相信王志安「不会再生子」,以及对方如何在事后「只抓住协议文本」而否定曾经的口头保证。正如我们之前分析:协议中提到「有子女则抚养费对等上调」,不代表对方就「没说过其它话」。这种「文本与口头不一致」的问题,王志安声明并未正面回应。 情感与道德「包装」 vs.实际做法: 王志安声明以「为孩子、为病情」为由,呼吁公众不要支持李汀的曝光。李汀则指出,对方多次利用孩子做挡箭牌或操作舆论。她在回复里强化了「你真在乎孩子,就不该做这些矛盾操作」。这也与我们对「可能存在情感挟持/呼吁舆论止声」的看法一致。 ##四、简要小结 李汀的长文逐条对王志安「避重就轻或含糊不清」的地方进行了澄清和细节补充。她所揭示的时间线、经济往来、离婚协议文本细则等,正好呼应了我们之前针对王志安声明所提出的那些「漏洞」或「缺乏证据的模糊之处」: 1.家暴认定的难点&无法仅凭「警方未定性」就撇清。 2.「为孩子/为抑郁症」背后的真实动机——将对方的控诉视为「病态」。 3.财务援助、抚养费与王志安高收入不相符,以及对「额外资助」缺乏具体证据的疑问。 4.是否存在口头承诺,却没写进协议;事后又全面否认。 5.强调自己「极度痛苦」「考虑孩子」的同时,反复用对方「抑郁症」「不稳定」做文章,而未真正正面回应或公开关键文件。 总的来说,李汀的回应并不能一次性「实锤」所有问题,但她的详述(包括时间点、经济及协议细节、孩子言行细节等),的确与之前对王志安声明的若干质疑点高度吻合和呼应。也进一步坐实了:王志安先前用大量篇幅描述「抑郁症」「精神状态」「巨大资助」等,很可能存在「片面选取事实、混淆核心争议、利用对方病情进行说服」的嫌疑。至于究竟孰是孰非,尚需更多独立证据,但从逻辑梳理和细节匹配度来看,李汀这一回应印证了我们之前对王志安声明「逻辑漏洞和可能的话术」一系列质疑的关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