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Panda
关注
统计数据
17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28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Panda
10小时前
继续展开,而现在AI加持,如果是SaaS产品的话,开发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再加上还有类似MkSaaS这样的脚手架,手快的其实一天就可以上线 也就意味着,完全可以找有能力有自驱力的研发,线上半个月左右完成开发工作 然后如果有B端业务的话,在商单多的地方做一个小的bd办公室,里面放两三个商务,平时和本地客户对接即可 我认为这可能是以后的AI Team的组织形式
#AI
#saas
#MkSaaS
#B端业务
#AI Team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1周前
最后是在钱塘江边搞了套江景房办公,让大家尽量生活舒服点,不浪费精力在小事上: 说点感性的话: 创业一定要做第一。第二都不行,被迫结束的时候太痛苦了,哪怕你们做的是一个很小的赛道也一定要做到第一。 创业非常残酷,你每次都要all in,把自己投入里面,还要找你觉得最有能力的且信得过的兄弟,你跟他们说我们要成就一番大事,他们可能抛弃了大厂抛弃了论文,抛弃了很多来追随你 结束的时候,虽然你也很难受,但还需要强装镇定跟他们说“抱歉,这次我没做好,做的也不够多,想法也有问题”。这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痛苦的经历 搞事业也不可能WLB,balance就是扯淡——平衡意味着你想用60% 80%的精力,和别人100%甚至120%同台竞技,凭什么能赢? 现在面对很多人创业的咨询,总会劝安心上学发论文找个好工作,不考虑那么多的话两百万年薪的金领是最幸福的,不需要往上担心公司的事情,也不用往下经历普通人鸡零狗碎的生活。而真想创业的人是不需要建议的
#创业
#第一
#All In
#WLB
#痛苦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3周前
说多了都是泪,错过了影响人类进程的机会会懊恼一辈子
#错过机会
#人类进程
#懊恼
#遗憾
#泪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1个月前
闲聊: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和学术论文相关的GitHub仓库,通常只会活跃一两个月,之后往往不会有人再维护。(看了一下我们前两年的论文仓库,甚至有100多个issue没人处理的hhhh) 因为实习结束/论文中了/离开实验室了等等原因; 而导师和一作通常也不认为维护issue、pr、改进代码是很大的贡献,所以也不会有人专门在维护项目 因此通常无法与那些以长期开发、社区支持和实际应用为目标的传统GitHub软件项目相提并论。
#学术论文
#GitHub仓库
#维护
#科研项目
#生命周期短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1个月前
其实,你对待AI coding这类新事物的态度,就能大致判断自己是进步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这进而会影响你选择创业还是上班。 任何有价值的新鲜事物诞生之初,都必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不可能立刻取代现有的工作方式。 进步主义者会快速识别其优缺点,并努力扬长避短;而保守主义者则倾向于直接否定,直到新的工作方式最终成为主流。
#AI Coding
#进步主义者
#保守主义者
#新事物态度
#职业选择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1个月前
找一个政务部门办事情,对应的负责人每周只上三天班,还只有上午能办,下午就回家去了,这公务员可真香😅
#政务部门
#公务员
#工作时间
#效率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1个月前
调研GEO赛道半月后,我决定放弃纯GEO创业的想法,并分享一些关键洞察(相信我,目前还没有一个原生AI背景的人系统梳理过这个方向): 1. GEO与SEO本质趋同: 核心目标都是提升网站被发现率——SEO针对Google等传统搜索引擎,GEO则面向ChatGPT、Gemini等AI搜索。 2. GEO产品化创业难,服务型为主流: GEO领域目前难诞生规模化产品型公司。具备真实盈利的多为服务型公司,依赖传统B端销售模式,请客吃饭喝酒,很无聊,VC也懒得投 3. 产品化的核心需求唯二: - 趋势监测: 通过外部技术手段,逆向分析主流AI搜索(如ChatGPT、Gemini)的排名权重算法,模拟其策略,进而监控客户在AI搜索结果中的提及率、排名等关键指标。 - 网站优化: 原理类似SEO,但方法不同。传统SEO强调关键词匹配提升排名;而GEO因LLM能“理解”内容,优化重点在于**增强内容可读性与信息密度**——通过添加清晰段落、FAQ等,帮助AI快速抓取网站核心信息。这实质上是影响AI搜索策略中的“信息简洁性”因子。当前普遍做法是创建类似`robots.txt`的`llms.txt`文件,在GEO早期阶段,此文件往往能获得较高权重。 4. 功能单一,定价集中:现有GEO产品几乎都围绕上述两点,订阅费集中在$200-$400/月区间。 5. 效果验证与留存难题:无论融资与否,GEO产品化的核心痛点在于**效果难以量化**。即使将监测和优化做到极致,也很难向客户证明其流量增长直接源于你的服务。高昂月费下,客户续费率堪忧。 6. 玩家生态分化:(为避免争议,具体的公司名字都略掉了) - 无融资公司:多为做原SEO半死不活的公司转型而来。 - 获天使轮之后的公司:我看起来更像是产业合作探索,不是正常的创业流程。 - 拿了天使/种子轮,早期融资的公司:多为YC、A16Z等顶级孵化器试水性投资。 7. 严重的定位偏差与估值泡沫: 几乎大家都在讲GEO做好了是新时代Google的故事。起初我也被打动了,毕竟这样算的话,GEO就是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如果我能啃下千分之一的份额,那就是billion,独角兽了。但慢慢发现逻辑不对,**新时代的Google是AI搜索,而GEO只是新时代的SEO** 8. 国内外格局: 虽然全球GEO公司都很烂,但国内目前没看到像样的GEO公司,做的都是企业服务,一单单帮客户发水文水贴,尝试提高排名,固然有效但很无聊 最后我可能还是会回到喜欢的video领域。21年openai的CLIP发布之后,我们就内部训了Video-CLIP,可惜当时公司失败被收购了。现在我觉得环境更成熟了,还是想试试,没准还可以蹭个GEO+videoAI的噱头
#GEO赛道
#AI搜索优化
#创业困境
#SEO本质
#VideoAI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1个月前
好久没发过项目了,想想就开源了我们内部的效率神器 Claude Code Remote 出发点是为了在散步、健身、吃饭等不在电脑前的时候,也能发一句prompt让Claude继续给你干活,利用率直接拉满(你不干有的是帕鲁AI干) 具体可以做到: 🔔 任务完成时多渠道通知(桌面弹窗+声音+邮件+飞书) 💬 直接在手机上回复消息,Claude收到命令之后继续干活 🔄 支持多轮对话,让 Claude 持续工作 未来视情况还会支持 Gemini CLI、Cursor 等更多工具,以及Slack、Discord等更多方式 GitHub: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782 条信息
#Claude
#效率工具
#远程工作
#AI
#开源项目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2个月前
至今还是觉得MCP没太大用处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2个月前
看了Kimi研发的博客之后,重新致以敬意,之前我经常会讽刺kimi是资本的产物,杨是技术傀儡,但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样的,要道个歉 我还是很喜欢他的那句话“向延绵而未知的雪山前进.” 文章中提到的事情: 1. 去年周鸿祎的纳米AI号称无敌,实际是背后做了很复杂很愚蠢的写死的hard code规则,对不同问题指定不同模型回复,这是与学术上提出的MoE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只会让自己团队越来越平庸 2. Agent产品背后其实都是Claude,大家都知道只有Claude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某些环节用小模型也是成本考虑而已,所以其实都是Claude的下游 3. 李开复老师商业思维和人脉还是很牛,在较高点卖掉了01的research团队,现在专心干交付,活的也很滋润,但不是为了AGI,和kimi道不同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2个月前
华为盘古模型套壳Qwen事件相关进展 诺亚实验室一名员工自曝的内容 国内的researcher们还是太容易被忽悠了,加入一个公司之前了解一下公司到底做过什么,再决定是否要把理想和热情放在这里为好 我有刻板印象,这种事发生在华为身上, 看都不用看肯定是真的😂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2个月前
Reddit上r/cursor比较火的,Claude Code同时运行八个窗口,虽然实际作用不大,但视觉效果极佳😂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782 条信息
#Reddit
#r/cursor
#Claude Code
#多窗口运行
#视觉效果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2个月前
张教授太牛了,忍得住打七年零工,这份毅力很多人都做不到,要是我一年就受不了了 subway不是黑历史,是来时路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2个月前
冷知识:极其反华的Claude CEO Dario Amodei从Stanford物理系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百度,归吴恩达部门 很难想象百度当年到底做了什么,让Dario Amodei如此反华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3个月前
从高考期间禁用大模型开始,传统教育体系下的高考就已经没有意义了
#高考
#大模型
#教育改革
#人工智能
#教育创新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7个月前
【从DeepSeek到AI行业的四个思考】 一、论文推荐:大模型领域的「教科书式」样本 今天重读DeepSeek系列论文,印象深刻的其实是24年2月的 DeepSeek-Math ,如果说关于大模型领域你没有太多时间看论文,那单看这篇就够了,蕴含了他们对数据工程、RL的一切思考和实践,而其他论文都像是按部就班的后来之作,solid的工作是今天流量爆炸的基础 二、GPU ownership ≠ GPU utilization,真正的算力霸权,藏在代码而非机房 两天前我说“算力短缺是个笑话”其实略显不严谨,更准确的结论是: GPU ownership ≠ GPU utilization 见过几个团队豪掷百万美元训练模型,实际通过数据/算法优化就能将成本压到1-5% 讽刺的是,即便投入如此巨资,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他们只能搬出“scaling law还未生效”之类的说法向上级/甲方/投资人解释。 结合今天DeepSeek的故事,训练优质模型需要千卡不假,但真正的竞争力在于—— 1. 用10张卡做出别人100张卡的效果(技术密度) 2. 用100张卡产出别人1000张卡的成果(工程效率) 一个组织的模型创新实力,不在于GPU名义拥有量(GPU ownership),而在于GPU有效产出量(GPU utilization),产出低的组织会一味吹嘘大显卡的故事 真正的算力霸权,藏在代码而非机房 三、一切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在技术以外我们能看到一个问题:创新是富人的游戏 经济自由之后才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靠讲故事拿到过高的估值其实也是一种负担,融资得来的钱并不是自己的钱 DeepSeek团队能专注底层技术,是因为背后站着幻方量化—— 显卡是之前为量化业务囤的,DeepSeek的人员成本可能还不如幻方每年做慈善捐的钱多 也几乎没有严肃考虑过商业化的事情,不做营销、不刷榜、把底层技术做solid做到极致,其他的自然就来了。 怎么做科技企业,穷人得在金钱上做决定,创新只生在大富之家 反观大多数团队: → 用投资人的钱做“共识内创新”(否则无法交代) → 用客户的钱做“可解释性研发”(否则无法续费) 我们曾用廉价的AutoDL平台以几十万RMB的极低成本训练30B合成数据的模型,这个路子我一直认为是对的,但最终搁置—— 哪怕我们这样合成出的数据比简单蒸馏OpenAI、Claude好得多,但客户和投资人都会觉得这是简单的左脚踩右脚,不是技术不对,而是:当你的生死取决于外部资金时,创新永远要为生存让路。 ▸ R1-Zero像赤手空拳的野路子天才(纯RL硬刚结果奖励) ▸ R1像受过系统训练的学院派(冷启动数据+RL调优) 技术路线的选择自由,本质上是一种财务自由。 四、借假修真不如直取真经 前辈提起过一个借假修真的话题:“如果你想做A,但你觉得A需要的资源很多,所以你跟外界说你要先做B,那你不如一开始就直接去做A” 若终极目标是A,却因资源不足改做B,本质是自我阉割 而真实世界的悖论:越是资源有限,越需要All in真实需求 今年试水个人账号,虽然没太大的成绩,但推特也有8k粉了,也算小有感悟: 当你的个人账号=公司品牌时—— ▸ 所有观点不再需要包装,粉丝天然就是你公司产品的种子用户 ▸ 账号像一面镜子:经营账号的过程中不断剖析自己的性格底色到底如何,拒绝掉一切和自己调性不符的事情 可能做账号的过程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AI
#DeepSeek
#大模型
#数据工程
#RL
#流量
分享
评论 0
0
Panda
8个月前
预训练23年底就死了,只是这两个月才埋 微调24年q1也死了,只是还没有被埋 更是发现有些名词从前沿传到创投圈就被异化了词义: 大模型做teacher model教作为student的小模型,有人把这个过程叫做蒸馏,是完全错误的 teacher student的模型范式和蒸馏没关系 蒸馏也不是简单的做数据再训练 weak to strong learning才是核心
#预训练
#微调
#大模型
#teacher model
#student model
#蒸馏
#模型范式
#weak to strong learning
分享
评论 0
0
1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