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

昨天晚上突然发现,貌似谷歌的这个 AI 服务已经对几乎所有地区免费开放了,注意是几乎,意思是得能访问 google//非常严谨的说法。 为了信息的准确性,我问了一些不同地区的朋友,确实,无论是在 Google App,还是在各种浏览器——Chrome、Safari、豆包、Atlas、Dia、Comet——上打开谷歌的搜索框,都能使用 AI Mode 了。如果你的页面是中文,AI Mode 会被翻译成“AI 模式”。 看一下这个产品的发布历史,时间线大概是这样子: Google 的 AI 模式(AI Mode)在 2025 年 3 月首次推出,最初是 Google Search Labs 中的一项实验性功能。 2025 年 5 月 20 日:在 Google I/O 2025 大会上宣布向本国用户推出。 2025 年 6 月:开始在少数国家/地区推出。 2025 年 10 月:该服务扩展到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支持超过 35 种新语言(包括简体和繁体中文),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功能。 到了 11 月,能用 Google 搜索的差不多都能用 AI Mode 了。 为什么 AI Mode 这个产品值得拿出来聊呢? 1、搜索这件事,Google 做了二十多年。从最初的蓝色链接,PageRank,到后来的知识卡片,再到现在的 AI Mode,搜索的形态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我们可以观察一个现金流和巨无霸产品自身的变革。毕竟 Google 的搜索实在是太赚钱了,而 AI Mode 是无广告形式的对话框,谷歌在革自己的命吗? 2、从全球视角看,这是一件 AI 普惠的事情。根据 2025 年的最新数据,谷歌的搜索用户大概在 50 亿的量级,每天处理约 85 亿 次搜索请求,而 AI Mode 目前是免费提供给所有谷歌搜索用户的,让世界各个角落的用户,都可以体验和使用 AI 的能力。 在我来看,这很了不起。
大罗SEO
1个月前
谷歌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搜索结果页面的参数调整,把num=100这个能够一次性的把100个搜索结果展示出来的方法关掉了。 这个动作引起了大量的连锁反应。 比如,各大网站站长在工具内看到的曝光度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以及更有人断言说,这个动作是为了阻止各大语言模型去爬取谷歌的搜索结果,这样就没有办法进行长尾词的爬取了。甚至还看到不少人说Reddit因此受到了影响最大,甚至导致了它股价的暴跌。因为大部分Reddit的结果在排名10以外。 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两个字:纯属扯淡。 去掉这个参数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关键词排名工具和统计工具:传统的关键词排名跟踪工具(比如AccuRanker之流)主要依赖这个参数来一次性地获取某个特定关键词的排名情况,那这个参数去掉之后呢,这些工具就没有办法快速低廉的获取这些信息了。这个直接影响了业内大厂,包括Ahrefs、Semrush这些。 但是它对真实用户的影响多少呢:答案是微乎其微。我敢打保票,在这件事情之前,你如果不是业内人士,你几乎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谷歌有这个参数的存在。 那么其实这个就好解释了,因为去掉这个参数而导致的曝光数据的暴跌,更多的是一个统计层面的刊物。甚至有可能这些跌掉的曝光,在GSC里面跌掉的曝光,它可能并不是由真人带来的,而是由这些大量的工具进行扫描、抓取所带来的虚假曝光。 那去掉这个参数,是为了针对防止各大语言模型爬取吗? 根据我的判断和猜测,我只能说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背后真正的原因,我觉得和整体谷歌要把资源集中全部倾斜到AI研发和算力有关系。 谷歌维护这样一个庞大的搜索index的系统所需要消耗的资源是极其庞大的,如果一件事情的存在对谷歌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帮助,而更多是为了方便其他第三方的工具,那么很有可能这件事情同时又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那么这件事情的存在性,尤其在资源特别紧张的当下,就会变得非常不合理。 其实从最近谷歌搜索算法的调整和一些过往技巧又死灰复燃的趋势来看,谷歌逐渐在把支撑算法的一部分资源降低甚至关闭,而去转移用在对谷歌当下战略更加重要的AI上。 所以把这个num等于100的参数去掉也是合情合理的。 那这就意味着未来长尾搜索就死掉了吗?Reddit就要嗝屁了吗?各大语言模型就没有办法再进行长尾词的爬取了吗? 答案一个字:当然不会,无非就是让别人获取这些信息和数据的成本高一些,恶心恶心他们。
凡人小北
3个月前
群里看到一个挺震撼的小事,讲出来你可能也会有点恍惚。 网友半年前搞了个小项目,他当时手上有堆 MCP 工具的资料,干脆搭了个网站,把它们整理出来。 一开始手动维护,还挺认真。后来工具更新越来越快,他顶不住了,就写了个 Agent,专门去 GitHub 上扫。 新项目一出,就扒下来,分类整理,自动更新到网页。 然后他转身去忙别的事了。半年没管这个站。 反转来了,前几天他无聊随手 Google 一下,发现: 自己那个早就忘掉的网站,直接排在谷歌搜索第一。 重点是他这个站压根没干过 SEO,就靠一个很笨的 Agent,在那里不停地、规律地把事情做完。 故事讲完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我突然有点明白了: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 AI 要很聪明,但这个案例提醒我,其实光是持续这件事,AI 就已经做得比我们好了。 大部分人有个通病,很难长期坚持一件事情。但 AI 不一样,节奏稳定得吓人。 比如这个故事,你给它一个方向,它就能把一件很小的事做到不可忽视的程度。甚至你都忘了它,它还没忘记它的任务。 说多了还真有点小小的感动,那个被人遗忘的 Agent,还在执行最初的任务,没停过。 现比的 Claude Code、Trae Solo 这些新一代 AI coding 工具就在干这事儿,给它个任务,它能一直咕哒咕哒往前推。 这不就是我们最需要 AI 做的事吗? 我们来负责探索,它用来坚守初心、一点点推进,知道跑完了我们原本放弃的那条路。 这或许就是我理想中的人和 AI 共生的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