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

Susan STEM
1个月前
抓虱子的猴子:被叙事裹挟的滚滚历史洪流 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社会脑假说”里提出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猴子抓虱子 = 社会联结的原始方式。灵长类动物要生活在群体中,就必须维系复杂的社会关系,而最基础的办法就是 grooming ——梳理毛发、抓虱子。 问题在于,grooming 是 一对一 的,耗时而低效。群体规模一旦扩大,成本就会迅速飙升,关系网络也难以维持。邓巴由此推算,人类大脑的新皮质容量,大约对应 150 个左右的稳定关系上限,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 那么,人类是如何突破这个上限的?答案是:语言与叙事。 语言是“心理抓虱子”,能一次维系多人关系;而叙事则是规模化的社会胶水,把零散的闲聊升级为“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存在、未来会如何”的结构化故事。叙事让人类能在超越邓巴数的规模上共处,甚至组成国家、联盟、文明。 我曾经说过:模因是叙事的碎片,而叙事是一整套 结构化的故事,它提供意义、合法性和方向感。叙事不仅仅解释现实,它还能动员资源,塑造制度,决定历史走向。 如果要展示叙事的系统性力量,最典型的舞台莫过于冷战。那不是单纯的军备竞赛,而是一场叙事的全面对抗。 美国的叙事:“自由世界 vs 极权主义” “市场经济 → 繁荣与民主” 以美国梦、好莱坞文化、消费主义作为软实力 苏联的叙事:“社会主义阵营 vs 资本主义剥削” “计划经济 → 平等与未来” 借助工人阶级解放、红色国际主义进行全球动员 核武器只是表层威慑,真正决定合法性与动员力的,是两套叙事的正面交锋。 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被反复讲述,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叙事,不是背景,而是武器;不是附属,而是历史本身。 我们来看这幅我在大都会博物馆亲眼见过的作品——杰克逊·波洛克的滴画。 我私下管它叫“酱油画”。为什么?因为他那种把颜料一滴一滴甩上去的方式,我在家也试过,发现最好用的工具居然是餐馆里常见的那种大支装酱油、蚝油瓶子——瓶口是尖的,正好能精准地“滴”。 那么,波洛克的成名真的是因为画得“好看”吗?你觉得这些线条真的是审美意义上的漂亮吗?其实未必。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视觉愉悦,而在于他背后承载的叙事。 波洛克的滴画,是冷战时期文化叙事的一部分。当时美国需要一个艺术上的“自由象征”,用来对冲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宣传性绘画”。波洛克的作品被包装成“自由世界的艺术”,他的创作方式被叙事化为“个人表达的极致”,是“民主自由精神的象征”。 所以波洛克不是单纯靠线条和颜料成名,而是成为了一块“叙事战场的切片”。他的画布,既是抽象的涂抹,也是美国对外文化宣传的武器。 在说下去之前,说一条我认为重要的知识:反身性 反身性(Reflexivity) 是理解叙事、制度和市场循环的关键。由索罗斯提出,它指出:人类的认知和叙事并非对现实的被动映照,而是会反过来塑造现实,形成认知—行动—现实的循环。社会与市场因此不是静态的“镜子关系”,而是动态的“自我实现或自我破坏的预言”。比如多数人相信房价只会涨,就会积极买房,推高价格,进一步强化这种信念,直到泡沫破裂。结论是:市场价格不是基本面的镜像,而是叙事与制度共同作用下的反身性产物。 事情说到人人都相信的程度,就让人人把这件事情做成真的了。 好,继续说我的,我对于叙事的重点个人看法在于: 1)不要纠结叙事的真假 2)理解叙事,看穿叙事,成为叙事,创造叙事 虚的叙事能不能成?能成。所谓“虚叙事”虽然在当下往往无法完全兑现,但它依然具备强大的动员力量,能够集中资源、凝聚信念,并在长期作用下转化为现实的成果。这种情况常见于战争、国家建设、科技竞赛等高风险领域。 例如,“美国梦”就是典型的虚实交织。它宣称任何人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财富与自由,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移民仍然贫困且受歧视。但正是这种叙事吸引了全球移民和资本,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劳动力与市场优势,并在数十年后催生出真实的经济奇迹。换句话说,即便包含大量虚的成分,它仍促成了美国的崛起。 科技竞赛亦是如此。苏联最早把人类送入太空,并将其塑造成制度优越的象征;美国则把“登月”包装成国家必胜的目标。事实上,当时登月的风险极高,更多是政治叙事上的冒险。然而,正因为这种“虚得很大”的目标,美国才得以动员海量资源,最终真的完成了登月壮举。叙事反过来成就了技术。 哎等等?登月真的成功了吗? 2002年,西布雷尔当面对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要求他“把手放在圣经上,发誓自己真的登月过”。当然巴斯没理他,他可是《玩具总动员》里巴斯光年的化身,代表了一代人的美国精神。登月是真是假还重要吗? 所以,咱们猴子🐒是真的离不开叙事。人类社会是靠着一个又一个叙事维持、更新、演化的。 现在做几道题(直接问AI): 资本主义是叙事还是一种实在的制度? 钻石这套叙事是真还是假? 什么时候叙事需要换了,没换会发生什么? 继续说,科技从来都是裹挟着叙事前行的。蒸汽机是“人类第一次解放肌肉力量”的叙事,电力是“点亮文明”的叙事,互联网是“让世界更平”的叙事。今天轮到 AI,它也必须讲述一个能动员资本、人才与制度的叙事。 而在这一轮,美国抛出的就是 “星际之门计划(Stargate)”。 这个名字不是随便起的。它甚至是由本国最大的那只…….人物亲自在白宫宣布,背后有一整套极为娴熟的包装:名字来自科幻经典,隐喻是“通往未来的门”,说法精准击中了大众心理与文化想象。这不是单纯的技术发布,而是 叙事工程。它背后运作的是一支深谙传媒逻辑、文化符号、战略沟通与民众心理的团队。 AI 的叙事方式,就是把技术框架包裹在宏大的文化隐喻里:它不只是算力与模型,而是“文明即将穿越的入口”。 理解叙事,看穿叙事,成为叙事,创造叙事。 为什么没人教导你看穿叙事? 学校从来不教这类内容。因为叙事本身就是维持秩序的工具,如果人人都能随时看穿叙事,它的动员力就会迅速削弱,整个社会秩序也会随之动摇。因此主流教育、媒体和制度设计,更倾向于训练人们“进入叙事”,而不是“拆解叙事”。 叙事的力量需要一种“沉浸感”才能发挥作用。一个故事之所以能调动人群,是因为大家身在其中却不自觉。如果每个人都带着解构的眼光去参与,叙事本身就会失效。因此,社会机制默认培养的是“信叙事”的能力,而不是“看穿叙事”的能力。 看穿叙事往往被视为危险。对个人来说,这可能带来犬儒感,让人怀疑一切,进而失去行动的驱动力;对权力来说,看穿叙事则可能意味着挑战合法性,直接威胁既得利益。所以无论是教育体系、宗教传统,还是企业文化,都不会主动把这种技能当成公共课程传授。 最后,祝你练就一双看透叙事的火眼金睛。
语言的社会性功用本质上是解释性。这种与生俱来的解释性最有效的达成理解的形式就是叙事。 从狩猎采摘的远古时期就是如此,你要在逃生回来说清楚如何摆脱一群饿狼的纠缠,以及山那边转过几个弯的峡谷平台有一片甜美的果树林。 同时这种解释性渗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的血脉,成为各种形式的叙事。 权利合法性需要叙事,成为意识形态; 战争的动员需要叙事,成为战场上对垒的士气; 经济活动成为和平时期的主要竞合形态,尤其是生产剩余和金融资本的发展需要叙事,成为叙事经济; 自人类第一次交换贝壳与果实以来,每一个经济系统,都同时运行着两套账本。 第一套是“物理账本”。它记录物品、劳作与功用,关乎“是什么”(What)。这是我们能看见的、由物质构成的经济世界。 第二套是“叙事账本”。它记录信念、地位、神话与Vibe,关乎“意味着什么”(What it means)。这是我们看不见的、由语言的自指与递归特性所构建的意义世界。 长久以来,我们误以为“物理账本”就是经济的全部。但真相是,那个隐藏的“叙事账本”,才是真正决定“物理账本”上所有条目“兑换率”的、唯一的本体。 人类经济的全部历史,并非不同经济范式的更替史,而是这本隐藏账本的权重被不断放大、运转速度被不断加速的历史。
大部分爆拉的MEME都有一个特征! 内容有点长,相信耐心读完会有收获滴 不说远的,只挑近期新的币 下面截图来自OKX钱包,因为我觉得OKX的线最舒服 $USELESS, $KORI ,$URANUS, $IKUN,$WORTHLESS, $LORE, $VINE 等。 都符合横盘特征,而且是日线级别的横盘 不要完全执着于扒庄数据 比如IKUN和MASK,在10M时去看前排的集群地址,确实没有出货,甚至在归集筹码 但就代表要拉盘吗,你怎么知道他下一秒会不会就砸盘出货 庄强不强,不但要看地址扒庄,更要参考K线和社区 像IKUN这些已经爆拉过,且散户车越来越重的情况下,洗盘调整在所难免 其实K线就不难看出了 仅仅相信以来扒庄的,相信现在裤衩子都亏没了 有的人会问,UESLESS为啥这么强 整个BONK的台子都在指着USELESS 作为龙头,肯定不会轻易崩盘 尤其是10M到50M阶段,你看看话语区有几个讨论和买的 散户的车非常轻,成本都很高 新币日线能洗出横盘的走法,有好叙事与权重加成的预期,都证明这个狗庄想搞事情 再说个典型的例子,URANUS。 作为JUP的台子龙头,一直在日线级别10M左右横盘 凡是这种没有直接浇并且高位持续横着洗,那就是有拉盘的预期 当市场没有BONK的热点,JUP的主力就会搞事情,来抢流动性 所以我在这个逻辑下,4.5M的时候推荐了mooncat,最高10M多 但MOONCAT横的并不漂亮,我觉得见好就收,因为月猫的叙事真的一般 很明显日线横盘后的WORTHlESS,直接爆拉6倍超过了11M 月猫的叙事确实不如WORTHlESS,MOON应该自己都没想到,现在又把WORTHlESS当龙头,反复横跳。 但这些都不重要,你只需要记住这些经验和心得,你在推上很难见到 大部分都是偷着赚钱,很少会主动分享真东西 K线/扒庄/叙事角度大小/含韭量多少 这些都是判断超级金狗的前提!
陈桂林
2个月前
牛市越疯狂,我们越要冷静 昨天没发推,而是静下心来把这几天的思考做了一个总结和梳理: 第一个问题,这轮整个加密货币圈子叙事的主线是什么? #BTC 15000➡️120000 整个非典型牛市已经持续了两年半,为什么说这是一轮非典型牛市?因为这是一轮在紧缩周期中爆发出来的牛市。 刨除牛初整体加密的超跌反弹(22年大熊后)衍生出的各种后来被证伪的叙事(L2,模块化等等),再刨除牛中由于整体流动性不足而衍生出来的超级MEME赛季这两个支线故事;从整体的视角去看,币圈内部依然没有什么让人兴奋的主线叙事,这轮牛市基本可以定义为在20-21赛季东西易手之后,由美国主导的“资本牛”。 这样牛市的特点是,山寨会在每一轮小级别的趋势行情中都超跌反弹,而比特币一路长虹。 第二个问题,以太坊 #ETH (1300➡️3800) 顺着第一个问题的思路,来看以太坊;那么看以太之前,不如让我们来先解构大饼这轮牛市的各个阶段15476➡️30000,是经历深熊之后的超跌反弹,但是30000之后呢?到现在的12万?降息预期?ETF预期与ETF通过之后的资金流入? 如果把整个大饼从2023年10月突破3万之后的走势连起来看,我们就有了答案。 这整个区间(202310➡️现在)太平吗?中间有没有利空?日本利率问题、战争问题、川普就任之后的利好尽出,关税战......但是耽误大饼一路上涨了吗?不但没有耽误,反而是一路新高,我想说一句这就是“麦克赛乐们”的顶级阳谋。 为什么说要先解构大饼?因为大饼是以太已经跑出来的模板,现在可以看到的是,资本有在以太身上复制大饼的路的端倪; 为什么以太从1300到3800这么快,不给人一点点反应的机会?除了初期盘整了一下,之后基本一路盯着小级别的技术指标上? 因为这条路熟啊,太熟了,大饼刚刚跑完。 第三个问题:接下来的思路 顺着梳理清楚的思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结论: 1,山寨就是陪跑的,起码在币圈出现足够让人兴奋的内生叙事之前,山寨整体只能是超跌反弹的陪跑;你觉得在数以万计的币种中选出3-5个10000%涨幅的币种容易?还是在大饼或者是以太上吃一个100%容易? 如果你想博弈前者的收益,那么不妨看看,自己的仓位跑赢大饼和以太的涨幅了吗? 2,要给以太足够大的想象空间,这题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毕竟追高都是苦命人,我们的交易体系,我们的技术体系,是天然的会排斥这种情绪和资金主导的上涨的; 3,牛市中,技术指标,特别是小级别的技术指标是失效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技术流交易者在这轮踏空,或者中间下车; 超买?背离?等回调?等回调的结果就是下车了就难上车;因为牛市从来都是情绪,而不是什么技术,因为牛市是非理性的。 最后 牛市是一场伟大的撤退 我们无法预测整体市场的顶部,预测各别币种的顶部也很难,能做到的就只有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仓位和策略去应对我们无法准确预测的市场走势; 止盈没有错,追高也没有错,错的是止盈之后的追高,追高之后的不止损,是不止损之后的被疯狂的情绪侵蚀后的被反复收割。 还记得前几天看股市大神的说法:进攻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永远都要是防守;而没有进攻的防守不叫防守,叫亏钱;能做到在攻守之间达到平衡是一门顶级技术; 我想说,别想太多,更别想要太多,在简单的行情里,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该赚的那份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