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

昭和天皇的叔父,朝香宫鸠彦,南京大屠杀的策划和执行的刽子手,逃过盟军死刑判决 1937年12月2日,快攻进南京城的时候,松井石根得了肺病,交出了指挥权,接任的是朝香宫鸠彦。在攻破南京城后,他就命令杀掉全部俘虏。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杀人的命令。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元凶,当然也得到了松井石根的默许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朝香宫鸠彦不是普通将领,他是昭和天皇的叔父,正儿八经的皇室成员。带着皇室光环来中国,本是想捞点军功,没想到成了挥刀砍向平民的刽子手。 12月13日南京城破那天,他坐在指挥部里,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笔尖在纸上划过,写下“全部处理掉”五个字。这五个字,成了五万多俘虏的催命符。当时南京城外的草鞋峡,日军把俘虏绑成一串,像拖牲口一样赶到江边。有个叫李福堂的俘虏后来回忆,他亲眼看见日军用机枪扫射,倒下的人压着没倒下的,江水都被染红了,漂着的尸体能踩着过河。而这一切,都源于朝香宫鸠彦那句轻飘飘的“处理掉”。 更让人发指的是,他的命令不止针对俘虏。12月15日,他又给各部队发了密电:“城内青壮年,不论是否持械,一律视为败兵。”这道命令一下,日军在南京城里彻底没了顾忌。他们挨家挨户踹门,把男人拖出去枪毙,女人拖走糟蹋,连孩子都不放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记录里写着,12月17日那天,日军闯进学校,把躲在地下室的20多个男孩强行拉走,最小的才8岁,最后没一个回来。 朝香宫鸠彦可不是躲在指挥部里瞎指挥,他还亲自去“视察”过。有士兵日记里记着,12月16日他到下关码头,看见江面上漂着密密麻麻的尸体,不仅没阻止,反而笑着对身边军官说:“看来你们执行得很彻底。”这话像给日军加了燃料,第二天,屠杀更疯了——汉中门广场上,日军把上千平民捆在柱子上,用刺刀挨个捅,血顺着柱子流到地上,结了层黑冰。 松井石根的默许更让人齿冷。他虽然卧病在床,却对朝香宫的命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参谋劝他“这样太出格”,他只是咳嗽着摆摆手:“皇室的意思,照办就是。”这一默许,让南京成了人间地狱。 可战后清算时,怪事发生了。松井石根被送上绞刑架,朝香宫鸠彦却啥事没有。盟军占领日本后,本想把他列入战犯名单,天皇亲自出面说情,说“皇室成员不应受辱”,美国为了拉拢日本,居然真的放了他。他回到东京,继续当他的皇族,活到1981年才死,死前从没为南京的事道过一句歉。 为什么?就因为他是天皇的叔父?就因为皇室的面子比三十万条人命还重要?那些被机枪扫死的俘虏,被刺刀挑死的孩子,他们的家人找谁讨公道?朝香宫鸠彦的名字,在日本教科书里几乎没提过,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这个皇室成员手上沾着多少中国人的血。 我们总说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暴行”,可具体到人名,朝香宫鸠彦这个主谋不能忘。他的命令不是一时冲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他的逃脱不是意外,是权力和特权在包庇罪恶。 铭记历史,不只是记住“三十万”这个数字,更要记住背后一个个具体的名字——下令的朝香宫鸠彦,执行的刽子手,还有那些死在命令下的普通人。为什么一个下令屠杀的主谋能全身而退?为什么皇室的特权能凌驾于正义之上?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一直追问下去。
毛泽东在生涯中没有庆祝过抗日战争胜利 没有让教南京大屠杀 在≪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也没有看到一次任何形式的关于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活动。毛泽东清楚地知道,中国不是“打倒日军而诞生的国家”。如果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简直就是在“歌颂国民党、歌颂蒋介石”。 毛泽东生前, “不愿意触及南京大屠杀,也没有放在教科书上。因为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前后,毛泽东等共军逃到国民党军和日军都去不了的大山里面。那是陕西省延安一带的山地。在南京最前线和日军交战的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军。 毛泽东原本接到在1937年7月7日发生的卢沟前事变的报告时,高兴得说道“这下国军的力量会被削弱”。1938年4月4日为止在延安领导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在≪我的回想≫中有记录。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中,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日期栏里只有一句“南京失陷”的四个字。≪毛泽东年谱≫记录毛泽东一生共九卷,是总共达6000页的庞大资料,但整个年谱中没有出现一次“南京大屠杀”的字样。如果触及这块,害怕暴露中共军和日军没有正面交锋的事实吧。因此,在毛泽东生前,基本上在教科书没有让记载南京大屠杀。 综上所述,站在“毛泽东和日军共谋的事实”来看,毛泽东的“不可思议的言行”的根据全部水落石出。 ---中国建国之父毛泽东与日军共谋 远藤 誉(东京福祉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每当中国人民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总会有一股势力兴高采烈地跳出来,挥舞着“历史求真”的大旗,围绕“30万”这个数字大做文章。他们或自称学术中立、理性求证,或直接嘲讽中国政府“造假宣传”,将全部精力用于“鸡蛋里挑骨头”,妄图以“数字疑云”掩盖侵略罪行,混淆视听,制造舆论战的突破口。这类质疑看似冷静客观,实则居心叵测,逻辑荒谬,罪恶昭彰。 首先必须明确,南京大屠杀“30万”这个数字,是基于多源史料的交叉比对、合理统计所形成的估算概数,不是臆造的“宣传数字”。它包括: ❶战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记录; ❷国际观察者如约翰·拉贝、魏特琳的日记和报告; ❸日本战犯供述与东京审判采纳证词; ❹南京市红十字会等机构当时的尸体处理记录; ❺民政系统与学术界的长期研究成果。 在当时尸体大量被焚、抛江、深埋的情况下,这样的统计只能是近似估算,而非尸体逐一编号、实名登记。正如犹太人大屠杀的“600万”死难者、广岛原爆的“14万”死亡人数、苏联肃反中的“千万”被害者一样,这些数据全是人口学、战争史、法庭证词等方法推导而来,绝非精确到个位的“行政数据”。 但正是这种常识性的统计学现实,成为反华势力攻击的“突破口”——他们荒谬地要求中国对战时屠杀进行“精准统计”,否则就否定这场大屠杀的真实性。这种“吹毛求疵式质疑”,看似理性,实则冷血恶毒。这种质疑不是求真,而是为侵略洗地。如果一个人以“难以精确统计”为由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严重性,那么请问: 犹太人被屠杀的600万人,没有一一登记过身份,是不是也可以否认? 苏联劳改营的几百万死亡人数,没有完整名单,是不是也不真实? 广岛长崎的原子弹遇难者尸骨无存,是不是也只是“政治宣传”? 为何唯独到南京,才要搞“精确到人头”的统计游戏?为何唯独中国,才被要求为每一位受害者“实名背书”?这些恶毒的真正动机,不在数据,而在否定中国的受害者地位,弱化日军侵华罪责,掩盖帝国主义殖民历史。 这些杂碎不敢直接说“日本没有屠杀”,于是假借“数字存疑”,实则行“历史洗白”之实。这些烂货,有的是亲日立场的政治代言人,有的是内外反华势力的合唱团,有的甚至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为政治立场服务。 南京大屠杀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反人类罪行之一。东京审判和中国战后法庭早已在法律层面定性,数以千计的日记、证词、判词、照片和证据链构成了事实铁证。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确认了其历史地位。 30万,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它能成立,与全世界法理确认的其他战争伤亡人数性质一样。30万,是战争罪行规模的标志,不是争议的借口。正义,不需要在每一具尸骨上刻上编号才成立;历史,不会因“精确性不足”而失真。否认大屠杀,不只是对中国的羞辱,更是对全人类反法西斯斗争的亵渎。 今天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警醒。但对那些跳出来质疑、抹黑、讥讽、攻击的人,绝不能一味容忍,要替所有遇难同胞骂一句——去你妈的大傻逼! 这些杂碎不是历史的质问者,而是道德的失落者;不是学术的捍卫者,而是邪恶的同路人。30万,是记忆的界碑。面对否认者,沉默就是纵容。我们有责任说清楚——数字可能不是最精确的,但罪行绝对是真实的;伤亡可以被统计,罪恶不能被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