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历史修正
关注
james
1天前
朋友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上了一堂南京大屠杀的课 他说:今天在学校上了一堂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课,信息量很大。对象是政治学部和政治学研究科的同学们,绝大多数是日本人。 教授的逻辑很清晰,主要围绕几个核心问题展开 1. 是什么? 定义为1937年日军在南京对俘虏和平民的虐杀、放火、掠夺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2. 各方观点 • 人数: 中国(30万+), 东京审判(20万+), 日本政府(不明) • 日本政府立场: 引用外务省官网,承认杀害掠夺“无法否认”,但“难以认定”具体数字。 • 日本教科书: 展示了中学课本,确认课本中明确写有“杀害大量俘虏和市民(南京事件)”。 3. 为什么当时日本人不知道? 因为1909年的「新闻纸法」(新闻审查),屠杀“一切未被报道”。教授展示了当时被盖「不许可」的照片。 4.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否认? 教授称之为「历史修正」。 • 他认为当时国民追捧“百人斩”报道的意识是“真正的问题”。 • 他分析现在的否认者动机包括:当事者「辩解」、右翼「思想」、以及「政治和金钱」。 • 他还引用了2015年自民党议员反对中国申遗的言论为例证。 他的感想 上完这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清晰」和「敢讲」。 这堂课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教授最后从新闻学的专业角度,提出了一个超越“是”或“否”的议题:面对这种(有争议的)战争历史,新闻报道应该怎么做? 他的答案是「调查报道的手法」: 1. 不卷入战后的口水仗,而是去采访「当事者」、寻找「一次资料」。 2. 比起「被害者的证言」,他更强调「加害者的告白」的重要性。 3. 进行彻底的「裏取り」(事实核查),并在报道中把核查过程展示给观众。 这给我触动很大。他不仅在讲历史,更在教一种方法。 他没有回避敏感问题,无论是政府立场、教科书用词,还是当时国民的扭曲舆论。他把“历史”和“现在”联系起来,去分析“为什么被掩盖”和“为什么被否认”。 整节课很冷静、但立场鲜明——必须正视事实,并且要用专业的新闻手法去核查事实、警惕那些出于政治动机的「历史修正」。这堂课的价值远不止历史本身。
#南京大屠杀
#早稻田大学
#新闻报道
#历史修正
#战争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