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互联网时代
关注
Inty News
5天前
AOL将终止其拨号上网服务,与1990年代的互联网时代断开连接 AOL is ending its dial-up service, disconnecting from the 1990s' internet era
#AOL
#拨号上网
#终止服务
#互联网时代
#1990年代
分享
评论 0
0
fin
2周前
AI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运行逻辑和模式有什么不一样?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在尝试从时间线拉长的角度去看一看 两年前的GTX大会,老黄po出来的这张图宣布了时代大幕的拉开,PC时代->互联网时代->AI时代,每一个时代前期的硬件大基建时代开始了,可能又是一次cisco时代涨潮退潮的故事重现 cisco时代基建一旦搭好,后续基建需求就减小太多了,相当于管道搭好了,互联网公司在管道上面搭各种各样的应用(即便是infra要扩容),大都是一次性的建设费用,之后的折旧周期也很长,cisco于是在短暂的互联网时代前期爆发之后迅速成了弃儿,如果2000年买入那么直到2021年才回本,大幅跑输SP500 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样,手机SoC的基建一旦搭起来,每年能卖出去的手机量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高通成了过去十多年来半导体领域最具有illusion的差劲投资,移动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没有给高通带来多少增量,底层基建只有基本的手机例行换代升级更新 但两年后现在回过头来看,AI时代也许无法直接套用之前的经验。逻辑是不一样的,training训练基建并不是一次性的,日常使用的费用远远超过互联网时代,GPU的超负荷使用导致其寿命两三年就要换新,而且价格及其昂贵。 为什么Meta用人均上亿美元签字费的代价挖来那么多顶尖AI人才来做基础模型?是不是冤大头? 从Meta的infra高成本来看是有道理的,因为Meta在GPU基建上的投入一年70B而且还一直在增长,甚至要亲自下场去做GW级别的数据中心,那么投入3~5B去招募一群世界上最懂的人去用好一年70B的顶级奢侈品GPU data center,就显得是非常必要的了,三五十亿美元招募费相比而言甚至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在Google/OpenAI,Compute-per-Researcher已经是重要管理KPI,Meta花了几亿买人,说对应的算力必须要匹配齐全,这个说法反过来就能理解Meta高价挖人的初衷:每年花近千亿买GPU,对应的技术人才必须要匹配到位 在大厂做fundation Model training的这部分人(特别是pretraining)和SDE不一样,甚至和十年前才产生的新工种MLE也不一样,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由这个时代产生的新工种了:算力花销收益率管理人,没有千卡集群的训练经验,都达不到能进行业的门槛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了一种,由少数几十上百个人去操作每年花销相当于一个国家GDP(100B级别=克罗地亚/哥斯达黎加)的机器大军的新工种 在互联网时代,Google,Amazon,Facebook都是不需要在基建上承担太多压力的,只需要等互联网基建慢慢成熟,他们就能借助这个网络建立一个信息流通的商业模式,每次请求的网络和算力成本,也是边际成本极低,造成了scaling的效果极好,分发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快速扩张的收益惊人,扩张越快收益平方上升 ------ 这个特质也造成了一个现象:互联网企业的最大OPEX成本都是SDE人工成本,这就是典型的第三产业服务产业的特征,这也是SDE过去十五年黄金时代可以随着业务不停扩张而薪资水涨船高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时代的稀缺资源是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时间,财报的重头是OPEX工资,护城河是网络规模效应和无限复制接近零的分发成本,Google/FB也自建数据中心,但CAPEX在10%左右 而LLM时代,起码是这几年,互联网公司主导稀缺资源已经是GPU+供电容量(GW级别),财报的重头是CAPEX(MSFT CAPEX 比例33%,Meta 甚至已经快到40%了),GPU已经毫无疑问是重资产,重消耗 互联网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像半导体厂foundry那样背上高折旧成本的资产负债表,商业模型恨不得要慢慢从“流量 × 转化率”部分转向“每 token 毛利”了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重要差别就在于需要管理重资产和持续的运营成本,互联网厂商性质会从第三产业变成“第二产业化”,打工人作为asset的价值就不会那么的宝贵,SDE溢价无上限的黄金年代可能在AI时代可能很难持续了,要尝一尝半导体行业打工人的常规待遇,比如谈薪资要的太高直接把offer谈没了 互联网公司持续把资源从人工转到GPU购买上,挤压人员的成本,削减福利+不停裁员换血,我觉得每一个互联网公司的SDE打工人,都应该买入Nvidia作为风险对冲(弥补自己被GPU挤出价值链的风险) -------------- 在AI时代,这个互联网时代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利于scalable的特性遭遇了根本性的重大挑战:且不说训练成本从此不是一次性开销而是年年增长,就客户的AI推理请求而言,由于inference scaling成为共识,加上模型本身需要更大规模来达到更好效果,推理的成本可能不会随着硬件算力价格的通缩而降低 就像当年的手机行业芯片每年的算力都在提升,照理来说续航每年都能增长一大截,但是最佳商业逻辑是在功耗满足人们能忍受的限度内(电池能用一天),尽可能提升体验,而不是维持体验不变降低功耗。不然的话,手机早就能达到待机几个月的水平了 AI时代的推理也是一样,o1的成本降低了,大家就会用体验更好的o3,gpt4o的成本两年降低了一百倍,大家就会去用gpt4.5,成本比两年前的GPT4还要高,gpt4.5一天限额只有几条。agent半年时间跑相同任务便宜了十倍,但一个新的效果更好的agent又把价格拉了回去 这个AI推理成本可能就和当年的手机芯片功耗一样,在人们能忍受的成本限度内,尽可能的提升体验。所以AI推理成本不会降低,也就是互联网时代讲究的分发边际成本会变高很多 更不说因为AI使用量的提高带来的token消耗量的巨额增长。 这也导致互联网公司在这一块的投入,也是在财报能忍受的限度内,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算力,这可能也是为什么Google最近又提高了AI的capex到85B,其他几个互联网巨头提高capex也是理所当然可以预见的事情。这也许会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在scaling law失效之前,算力开销成本增长不会低于互联网业绩增长 ------- 从这个宏观背景的变化出发,也就是AI和互联网在底层算力特性上的不同出发,那么也许可以尝试推演一下,这会带来什么策略上和商业模式上的变化 (待续)
#AI时代
#互联网时代
#算力成本
#GPU
#资本支出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2个月前
整理了下千里会小伙伴的复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些进步最快的人,往往不是基础最好的,而是最愿意"麻烦"别人的。 他们会主动在群里提问、约我1V1、找其他成员交流项目。 而那些默默潜水的,虽然也很用功,但成长速度明显慢很多。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一种把学习当成个人行为,另一种把学习当成社交行为。 在互联网时代,后者的效率要高得多。
#学习方法
#社交学习
#进步快
#互联网时代
#思维模式
#复盘
分享
评论 0
0
空空 🌟 狞猫世界第一可爱!
2个月前
在家不出门的日子手机往往都保持50%电量以下的状态,虽然到处都是充电的地方也懒得随手插,主要就是宅家状态是真的不想用手机:手机虽然方便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但我们不能被一个小屏幕所奴役——我们要做大屏幕的子民!
#手机依赖
#宅家生活
#互联网时代
分享
评论 0
0
Salonbus
2个月前
负债率高,在国家支持的背景下,不是问题,不扩张才是问题,只要销售旺盛,海外发展快速,就是最好的状态。有上百万员工比亚迪是从消费者尤其是海外市场的用户手里挣钱,拓展全球影响力。恒大是官商勾结下的财政和居民双重套利,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公司。 大佬们互相辱骂,是行业繁荣的阶段性特征,互联网时代,大佬们还相互带警察抓对方的人。如果和和气气了,多半行业就凉了。电动车竞争惨烈,但是依然处于非常繁荣的阶段。
#负债率
#国家支持
#比亚迪
#恒大
#公司层级
#官商勾结
#海外市场
#全球影响力
#行业繁荣
#互联网时代
#大佬互怼
#电动车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图拉鼎
2个月前
想起昨天和网易的同学聊起周四的「疯狂聚会」为什么没有群,这在互联网时代似乎有些反常。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人气,不拉个群固定下来吗? 我当时回答是,线下活动就保持线下的纯粹性,不想变成最后又回到线上交流的那种状态。 今天这个话题又从脑海冒出,我想了想,不建群的好处真的太多了:不用维护群的秩序,不用怕奇怪的人来发广告,交流只在线下发生,结束后就各回各家,不再留恋…心理负担可以少很多。 周五到了,又是可以专心工作的一天。这就是没有群、不建群的最主要原因吧!
#互联网时代
#线下活动
#社交群组
#心理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多伦多方脸
5个月前
最近USAID缩减之下,很多项目被停了 当然大家感知最明显的可能是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因为这个东西和大家接触比较多 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存不存在问题呢? 那确实是存在的,他们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显得有点脱节了,而且营销做的也很不好 比如自由亚洲之下有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歪脑,内容和网页做的其实都还行,但是基本上是零营销 结果就是也没多少人知道 而对于USAID的问题,我也一直对其中的问题深有感受 比如效率及其低下 像当时因为LI币,接受王志安采访的时候就提到了,有的人为了拿到八千的资金可能花了一万的机票 结果一万的资金,还要一年才能到账,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毫无意义的项目(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有的项目大家能根本就没听过,却拿着一年上百万美元的资金 而这其实,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要和李老师,徐某人搞个MCN,以及后来要支持李老师发LI币的原因 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USAID之类政府援助,援助慢,援助和现实脱节的一系列问题 像我们那个牛马项目,611项目,有了LI币的加持,自己说搞就搞了 但是要是没有,要是需要和USAID申请经费,才能有人有钱做,首先因为模式和传统项目模式不同,申不申请的到,尚且不说 即使申请到了,那估计也要等到黄花菜都凉了 当然,再回到,川普的这个操作 虽然我一直诟病USAID的效率,但川普的操作就该值得认可吗? 那肯定是不值得的,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类似的项目,以及其他一种项目,可能是要做优化,但要的不是要一刀切的砍掉 但是川普显然根本不想做优化,所谓的USAID改革,实际上是USAID一刀切 不优化是懒政,而一刀切也是懒政 而在川普一刀切的这种情况 目前实际的情况就变成了,以前资金使用可能只是效率有点低,现在直接变得没资金了 这还不如以前呢 大家一直对钱这个事情是有羞耻症的 但其实不论是追求中国的新闻自由,还是言论自由,亦或者是民主,都是需要钱的,这个钱,可以不让大家大富大贵,但是大家不能依靠空气做这些事情,而川普的一刀切,肯定会让以后的事情变得更加困难 当然最后,我还是挺庆幸发了李币,以及早早开启了MCN项目的,这也使得我们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成为了少数完全不受影响的群体
#USAID缩减
#项目停滞
#美国之音
#自由亚洲
#互联网时代
#营销问题
#自由亚洲歪脑
#USAID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6个月前
这次DeepSeek事件可以作为互联网时代心智难民行为方式的样本:它大概率跟其他炒作起来的热点一样,乌合之众被喂完垃圾信息,再被作为流量卖掉。追热点的“专家”、媒体、自媒体,或者赚点小钱,或者做被免费使用的”useful idiots”。
#DeepSeek事件
#互联网时代
#心智难民
#热点炒作
#乌合之众
#垃圾信息
#流量经济
#追热点
#自媒体
#媒体利用
分享
评论 0
0
逃跑的韭菜🇺🇸
7个月前
真的好佩服现在的孩子们! 他们真的比我们这些老帮菜强太多。他们生长在互联网的时代,从小玩的看的世界比我们不知道广阔多少倍。 所以我特别爱向孩子们请教一些事情,每次都受益匪浅。 Aunt韭菜真的落伍了,还好我有一颗开放的脑,不会人老固知固步自封,还愿意学习。
#互联网时代
#向孩子学习
#开放心态
#落伍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