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流量经济
关注
林克Clean
3周前
没有流量的削尖了脑袋找流量 有流量的居高临下的讲思想 Web3实在是太精彩了🧏🏻♂️
#Web3
#流量经济
#思想
#科技
#互联网
分享
评论 0
0
东方网-东方网
1个月前
消费新亮点|从“流量”到“留量”再到“能量”,上海实体商...
#消费新亮点
#实体商业
#流量经济
#上海经济
#留量经济
#商业创新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澎湃评论
1个月前
马上评|把孩子当牟利工具,这样的流量吃不得
#家庭教育
#流量经济
#青少年问题
#社会责任
#教育公平
分享
评论 0
0
网易新闻-新民周刊
1个月前
穿瑜伽裤上门做饭月入2万,女子最新回应:不是为了流量
穿瑜伽裤上门做饭月入2万,女子最新回应:不是为了流量,保姆,穿搭,流量,衣柜,外卖,瑜伽裤
#瑜伽裤
#上门服务
#月入2万
#流量经济
#女性创业
分享
评论 0
0
空空 🌟 狞猫世界第一可爱!
2个月前
萌豚的行为和立场都是趋向于贴贴值的,点赞数是贴贴值的一种实现,所以萌豚总是会把容易得到点赞的内容当作真理并追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黄金时代许多萌豚都想过或尝试过女装,倒不是因为它们真有女装这种性变态爱好,只是单纯的因为女装照片发出来能够得到很多流量。
#萌豚现象
#社交媒体
#点赞文化
#流量经济
#网络行为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中国经济网
2个月前
流量变“留量”需练好内功
#流量转化
#留量经营
#企业内功
#流量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一剑飘尘 common sense 007
3个月前
这傻逼中国猪,真特么恶心!利用这些穷人赚流量!一人送一个汉堡,然后猛拍视频!我参与美国的各种慈善多了。从来没有见到这样拍视频赚流量的。相反,真正做慈善的,都尽量照顾到受施者的尊严!哪个国家没有穷人?利用穷人赚流量,天理难容
#网络暴力
#慈善
#流量经济
#网络伦理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3个月前
央媒起底“开盒挂人”:把网暴变成生意,赚流量博眼球
#网络暴力
#流量经济
#央媒调查
#社会现象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网-央视网
4个月前
"唯流量""抹黑"企业需担责!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流量经济
#企业责任
#法律案例
分享
评论 0
0
搜狐新闻(镜像)
4个月前
【4岁网红陷摆拍争议 媒体:孩子不该被当作流量“提款机”】据媒体报道,近日,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4岁网红“瑶一瑶小肉包”账号发布了一条被绊倒的视频,被质疑家长为了流量故意摆拍。此外,网上还有其“拍摄时手被冻得通红”“尚未入学幼儿园”等细节,也引发争议。15日,铜仁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关注网传信息,属地正在核实了解。玉屏县妇联工作人员也表示,会联动辖区相关部门一起去了解核实情况,尽快作出答复。瑶瑶的母亲对媒体表示,她前两天拍视频记录孩子间的生活趣事,她跟侄子说,和妹妹轻轻地玩一下,随后侄子用脚绊倒了瑶瑶。她事后查看瑶瑶没受伤,她接受网友批评,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可能伤害瑶瑶的情况。目前,“瑶一瑶小肉包”短视频账号主页的商品橱窗已全部清空。其另一平台账号曾发文回应质疑,文中提到:“我一直觉得小朋友摔摔打打才能长得更皮实。如果我真的为了挣钱连孩子身心都不顾了,我一定会比现在挣得多十倍,但是从中衍生出来很多恶意造谣请立即停止。”有媒体注意到,“瑶一瑶”因可爱搞怪的表情包而走红网络,其账号今年2月共计开播11场,最高观看人数77.7万,并未进行直播带货,但会在短视频中植入广告产品。截至2月14日,“瑶一瑶”橱窗内一共上架了30件商品,跟买人数显示4.2万;近三个月共发布6条话题标签直接带有品牌广告的视频。媒体搜索第三方平台报价并计算,“瑶一瑶小肉包”近三个月广告收入或超240万元。今年年初,浙江宣传曾撰文《儿童成“网红”孰对孰错》指出,家长适度“晒娃”,分享孩子日常生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倘若过度“晒娃”,一味利用孩子牟利,甚至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危害,则必须加以治理。儿童成为网红,从短期来看,或许带来了一些流量价值,但从长期来看,模糊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边界,导致部分孩子受到低俗内容的侵害,面临隐私曝光、网络暴力等诸多风险,理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合力加以解决。事实上,法律目前并未明文禁止未成年人作为短视频的主角或者参与者。但儿童出演带货短视频,是否应当参照广告管理?根据现行《广告法》,未满10岁的儿童不能代言广告。若按此执行,虽然会对不少短视频创作带来影响,却能更大程度地尊重未成年人的心智特征和合法权益,也避免儿童被过度商业化利用。利用“网红儿童”牟利,则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去年12月,官方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也点名部分账号炮制所谓“网红儿童”,违规引流牟利。儿童,终究是法律上的“不完全行为能力人”,他们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个人隐私等理当得到更严格的保护,而父母是主体责任人。期待这次事件之后,相关短视频创作者,特别是那些“小网红”的父母,要对孩子多一些保护和关爱,不能让孩子透支童年、沦为流量的道具。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63382680?serialId=50ba8428c11b9ffcb61d1e9025fc116f&showType=news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63092207?serialId=1c9a85e0fbc44f7f9851d7e6f384d913&showType=news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63175226?serialId=4c93ac96583cfc043ecc57cefd2ef14f&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er0pqePk#搜狐新闻
4岁网红瑶一瑶摆拍争议事件· 7 条信息
#网红
#摆拍争议
#儿童权益
#流量经济
#家庭教育
#媒体监督
分享
评论 0
0
大雄的微笑
4个月前
被 炸飞 的 雷克萨斯 车主 开直播 了,人气十万+ 短短一分钟,不停有跑车嘉年华刷出来,这直播一场得多少钱呀!怪不得被炸的车主们都表示“钱不重要,孩子没事就好”。确实,抓住这泼天的富贵比找小孩哥要赔款划算多了。 网友调侃道:早知道我把我雅迪停那儿了。 新闻当事人都是自带流量的,几位车主能开上豪车,说明商业判断能力不错,既然车子有人兜底,就把思路打开,流量来了就利用,要接住这短暂的泼天的富贵。
#直播
#雷克萨斯
#流量经济
#社交媒体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5个月前
这次DeepSeek事件可以作为互联网时代心智难民行为方式的样本:它大概率跟其他炒作起来的热点一样,乌合之众被喂完垃圾信息,再被作为流量卖掉。追热点的“专家”、媒体、自媒体,或者赚点小钱,或者做被免费使用的”useful idiots”。
#DeepSeek事件
#互联网时代
#心智难民
#热点炒作
#乌合之众
#垃圾信息
#流量经济
#追热点
#自媒体
#媒体利用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5个月前
【被卖掉的网络心智难民】 网络时代制造出大量心智难民,被作为流量卖掉。社会分化成两个大的阶层:一是花钱获取高质量信息,接受高质量信息的精英阶层,二是“免费”消费网上垃圾信息,接受劣质信息的乌合之众。这里的“免费”是打引号的,因为它不但不是免费的,而且一点都不便宜。 如果一个人只接受网上带引号的“免费”信息,就像只吃劣质食品一样,结果是精神世界的劣质化。因为接受信息质量的差异,几十年下来,就会形成两个阶层。社会精英层掌握高质量的靠谱信息,这是做事靠谱的前提;乌合之众满脑子不靠谱的劣质信息,言行也不会靠谱。 TikTok在美国制造了大批心智难民。这几天,有些跑到小红书上,看到中国人民有房、有车,不用加班的幸福生活,激动的痛哭流涕,控诉美国政府的言论审查,痛斥美国政府封禁TikTok的罪行。小红书的中国用户突然发现不用翻墙就能跟外国人交流了,这可以说是积极的一面。互联网本来就应该这样。但不出一天,有些跑到小红书的TikTok难民,就反应说,被小红书封号了。 言论禁锢和灌输垃圾信息已经在墙内批量制造了数以亿计的心智难民。不愿呆在心智难民营自愚自乐的中国人纷纷翻墙出来,从外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中文网络上,各种政治光谱的极端言论泛滥。流量是自媒体的生命,极端言论是一些时政频道获取流量的密码。在中文世界,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它的政治和社会原因,考虑到墙内的言论禁锢,各种扭曲,各种压榨,各种打压,各种蛮不讲理,无所不在的弱肉强食,人们感到压抑,有理无处讲,也不让讲。翻墙出来,或肉身翻出来,人们需要喘口气,需要情绪宣泄。极端言论诉诸人的情绪,会给人一种心理满足,满足了中国政治高压造成的人们的特殊心理需求。这本身也无可厚非,至少在听的时候,听众会爽一把。人都被压迫成这样的,吸点精神鸦片也是正常。 但情绪宣泄完了,还是要回到生活世界,面对现实。打个比方,正常人在家或在酒吧喝一杯,爽一把,快乐一下,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分场合地喝,就成了酒鬼,人生就毁了。同样的道理,听极端言论,可以爽一把,但不能把那种情绪发泄带入现实世界,更不能把极端言论当成世界观,去看世界,否则,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不正常。 翻墙出来看世界,说明不甘心呆在心智难民营,不甘心做网络时代的心智难民。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只迈出这一步还不够,还要锻炼自己对信息真伪的判断力,对信息质量高低的鉴别力。缺少这种判断力和鉴别力,就有可能好不容易从墙内和信息垃圾堆翻出来,却又掉进墙外的信息垃圾堆,从墙内的心智难民营逃出来,却又跑进墙外的心智难民营。只有磨练出对信息真伪的判断力和对信息质量的鉴别力,才有希望摆脱心智难民的命运。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有关“互联网时代心智难民”的文章,在Substack发表后,有位细心的读者做了回应。他引用了互联网大佬Tim O'Reilly的一句话:“If you are not paying for it, you’re not the customer; you’re the product being sold.” “如果你没付钱,你就不是顾客;你只是个被卖掉的产品而已。”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逻辑。那位细心的读者评论说:”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能理解的人非常之少,最后能诉诸于实践,主动建立高质量信息来源渠道,摒弃恶俗信息的人是更少;更多的人宁愿被蓄意制造的信息所吸引,消耗掉自己的时间,再被当作流量卖掉。“ 切记:在互联网时代,别做被当作流量卖掉的心智难民。
#网络心智难民
#信息分化
#流量经济
#劣质信息
#精神世界
#社会阶层
#免费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