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会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钟原:中共四中全会“僵局”的背后! 10月23日,中共四中全会公报打破了很多传言,或许令外界失望。一场可能摊牌的中共内斗似乎陷入了“僵局”。中共党魁没有失去任何头衔,但也无法拔擢“自己人”补位。 政治局委员缩减到23人,没人递补;中共军委委员少了3人,也没人补缺;张升民接任军委副主席,只能算微调。团派未能正式回到权力中心,北京的政治“僵局”更像是一个死局。 军队逼宫未果? 10月17日,中共国防部忽然通报了何卫东、苗华等9名上将的处理结果。中共军队代行“党中央”职权,颇有逼宫之意。这预示四中全会上各派可能摊牌,并引发更大变局。结果,中共高层更迭没有发生,中共军队的逼宫看上去没有成功。 四中全会开始第一天,很快传出了习近平留任总书记、仅卸任军委主席的传闻。这一传闻称,张又侠接任军委主席,并晋升政治局常委,变成“党指挥枪”。这一传闻并未发生,应该是中共元老们和高官还不想向外公开摊牌,张又侠本人恐怕也不愿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团派人物上位的传闻同样落空,但留下了悬念。或许团派实力不够,没能得到足够的中央委员支持,也或许是元老们担心摊牌会导致更大的政治动荡,还可能无人愿意再来趟浑水、不愿意接手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不过,中共军队提前宣布何卫东等人的处理结果,在四中全会都得到了确认。 一年多前的中共三中全会确认了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开除党籍的处分。此次中共四中全会同样确认了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何卫东、苗华、唐仁健、金湘军、何宏军、王秀斌、林向阳、秦树桐、袁华智、王春宁、李石松、杨发森、朱芝松、张凤中开除党籍的处分。 然而,9月28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之后,上述处理结果并未通过新华社通报。10月17日,中共国防部代替“党中央”对外通报后,党媒扭扭捏捏地转发,央视新闻联播甚至干脆忽略。 一些中央委员们或许没有支持团派人物回归,但也没有力挺习近平和他的亲信。四中全会似乎没有分出胜负,继续留下了残缺的中共政治局和中共军委。 风平浪静只是表面 中共党魁在四中全会上保住了自己的头衔,看上去似乎又闯过了一大难关。但习阵营遭受重创后,并未真正恢复,没能填补失去的关键职位。 目前,中共军队各军种、各战区主官大量空缺。习近平没有卸任军委主席,但已失去了军权,不能继续提拔自己认可的人填补军委委员的空缺,甚至无法再晋升上将。 张升民接任军委副主席,应该主管政治工作,但没有晋升政治局委员。张又侠应主管军事和全局,也就是说掌握着军令。上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振立现身,但没有晋升军委副主席,估计暂时无法卸任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的关键职务。 被公开处理的9名上将的亲信下属们,恐怕还在被清理中。 四中全会并非像公报那样风平浪静。 参加四中全会的中央委员168人,比参加三中全会的199人少了31人,超过15%的中央委员没有现身。有14名中央委员已经落马,包括何卫东等人,其他没有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或者不愿参加这场毫无意义的演出,或者是参加不了。 参加四中全会的中央候补委员147人,比参加三中全会的165人少了18人,其中4人已经落马。11个中央候补委员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一些本该按顺序递补的人被略过,要么已经出事了,要么仕途岌岌可危,他们估计也无法在四中全会上现身。 2025年9月30日,中共政治局七常委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向纪念碑献花圈活动 “僵局”难破? 四中全会公报照样套话连篇,极力掩盖激烈的内斗,但中共国防部提前宣布的9名上将处理结果,早已打破了虚假的谐和。中共高层更迭没有发生,但23人的政治局没人递补,中共军委7人剩4人,也硬生生地摆着。 中共党魁的位置没有变动,但接班人也继续难产。团派的疑似接班人没能在四中全会进入政治局,另一个外界呼声更高的疑似接班人也没能重回中央委员会。团派要么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要么在等待最佳时机。 四中全会的斗争或许难分胜负,“僵局”似乎难以打破。 中共继续宣传所谓的“十五五”,但在现任党魁手里,前面的两五年计划眼看已经烂尾。2020年的大瘟疫和荒唐的防疫措施,导致“十三五”规划根本未能收官。“十四五”的目标只能停留于纸面,中国经济正举步维艰。 无论谁在掌控局势,或者谁准备接任中共党魁,恐怕都没办法收拾这个烂摊子。这恐怕才是四中全会“僵局”难破的真正原因。 “僵局”可能带来另外一个危局 四中全会的“僵局”可能带来另外一个危局。中共党魁身体出了问题已经众所周知,但接班人至今没有确定,一旦中共党魁再倒下,又该如何? 参加四中全会的高官们不大可能对此毫不关心,但会议没有做出重大人事安排。能解释的通的一种情况是,中共党魁早已失去了权力,超大规模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策机制一直在运作,而且已另有主心骨。果真如此的话,四中全会没有发生变局,就可能是一种不得已求稳的安排。 10月23日,中共党喉《人民日报》头版发文《稳中求进,宏观调控有力有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该文发出了求“稳”的信号,但又在经济上尝试极端刺激措施,寻求解除困境的突破口。这恐怕反应了中南海自相矛盾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高层即便换人,也并不能改变当下的内外窘境。四中全会的“僵局”表明,中共确实没招了,根本找不到出路。 当下的中国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解体中共,把中共霸占的权力和财富还给人民,那些不学无术的中共官员们统统下台,让中国老百姓充分运用智慧,自己找到出路。 但中共不愿放弃特权,还要保党,中共四中全会因此才陷入了“僵局”,而这个没有出路的“僵局”实际是一个死局。 来源:大纪元
蔡慎坤
1个月前
邓聿文发在《上报》的这篇评论文章有理有据,下周就会见分晓。首先我解释下,什么叫人事大变动?至少是有几个政治局委员的位置挪动,或者10个以上中央委员的免职。某几个中委因腐败而除名,还有一些候补中委替补为中委,这几乎在每次中央全会都会有,没什么奇怪。 按照这一标准,像近期舆论流传的“三下三上”,即习近平、李强、蔡奇下,汪洋、胡春华、尹力上,以及习退居二线等,四中全会都不会出现。 有人会说,你怎么敢这样笃定?中共是黑箱政治,习近平时代,高层权力斗争更是剧烈,人事和政策皆无章法可言,不能用常识和正常逻辑去理解,只有流氓逻辑才能解释当下政局,因此,一切皆有可能。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不了解中共政治说的外行话,即便是流氓政权,也有一定之规,是要讲规矩的,何况,中共的所谓黑箱操作,又不是始自今日。 习时代固然和之前的江、胡,甚至邓时代有很大差别,可在新的现实形成后,它背后自有一套逻辑支撑运转。如果一个人的说法离常识太远,基本可以确定,要么是有某种特定目的,要么是思想上偷懒,陷入对观察物件的偏执判断,或者两者都有。 四中全会不是处理常委和政治局班子更迭的合适场所,更不可能有 “三上三下”这样的剧烈人事调整,也即不会有重大的人事议题。它和中共多数中央全会一样,形式上乏味,缺乏兴奋点,不会有政治戏剧性。 事实上,只要我们回顾中共历届中央全会的运作,它的规律是很清楚的。每五年一次的党代会结束后,一中、二中全会专为人事和机构安排设定,通常是一中全会产生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即政治局及其常委和书记处,二中全会则进一步讨论国务院组成人员和国家机构调整。这一点在过去几十年的党代会后都已成为固定模式。从三中到七中(有时没有七中),各次全会则一般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展开,如三中全会往往聚焦改革和经济政策,四中全会常常讨论法制,五中全会重点在于下一轮五年规划,六中全会多为党建,七中全会则为下一个党代会做准备。这样的分工和功能定位,已经形成某种制度化的惯例。换句话说,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三中到七中全会的议题都是既定的主题,而不是重点讨论人事问题,不会有常委和政治局的大换班。 那如何来看待何卫东、马兴瑞的事情,外界一直在传两人有问题,他们的案情会不会在四中全会揭晓?可能性也极低。两人确实存在严重异常,尤其何卫东,作为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自两会之后已经多次缺席需要他出席的重大场合和重要会议,包括近期的国庆招待会。有一种说法是他生病了,然而这种说法无法解释给已故前领导人送花圈的名册中都没有他的名字。马兴瑞7月被免新疆党委书记职务,官方说法是“另有任用”,但近3个月过去,新的任命一直没有公布,也不正常,外界传其涉嫌腐败,并非没有道理,马出身航太军工系统,而去年以来,该系统查处了多名腐败高官。 尽管如此,我认为四中全会不会公布对他们的处理资讯。虽然十八届七中全会确认了政治局对孙政才等人的处分;本届三中全会接受秦刚辞去中央委员职务,确认政治局对李尚福开除党籍的决定,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中央全会公布的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的案情,这些人的落马和处理资讯之前早就公布了,全会只是依据中共党内的条例对他们的案情进行事后的“盖章”确认,是一种形式上的必要“程式”。换言之,如果在全会前没有公布他们的落马资讯,就不会把他们的情况拿到全会讨论并予以公布。 何、马二人到目前为止,官方从未宣布他们被查,更未作任何处分决定。未来几天也不太可能。这就假定了他们还是“清白”之身,没有犯过错误。既如此,四中全会也就不会讨论他们的情况。即便官方在全会举行前一刻突然公布他们的案情,按照惯例,也需要有一个调查审理的过程,而不是立即送交全会表决。换句话说,哪怕两人真的“有事”,最快也要等到明年的五中全会,才可能进入全会议程。 故而,对本次四中全会的合理预期是,不会有人事方面的大动作,也不会讨论何卫东、马兴瑞的事情。真正可能出现的“人事资讯”,仍然是有限的。除了一些涉腐中委和候补中委,例如苗华等人案情,全会大概率会有一个追认的程式性决定,有没有一种可能,增补补一个政治局委员?目前政治局共有24人,比过去25人少一个。如果当局决定恢复到25人,四中全会是有可能补选一人进入政治局的。这种补选从时间来看,四中全会是合适的,因为距离21大还有两年,如果放在5中全会补选,距21大就只有一年。但这种补选属于点状调整,不会改变整体格局,不属于重大的人事变动。 综合来看,四中全会不会是一个人事上的全会,而是一个以“十五五规划”为核心的政策全会。除非在馀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突发政治震荡,否则,经济社会战略部署才是主角,人事议题只是附带。假如不了解中共政治的这种运作规律,也无视习大权在握的政治现实,而被某些表像所迷惑,甚至将自己的政治想像投射于现实,要准确判断中国的政局是极不可能的。 不信,我们就看四中全会的结果吧。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美情报爆震撼!习失踪失控失位? 关于习近平权力不稳的传闻持续发酵。美国福克斯新闻于7日在《与玛利亚一起过早晨(Mornings with Maria)》节目中,邀请康乃尔大学法律博士章家敦分析。章家敦称,习近平自2025年9月以来未高调露面,结合美国情报来源,显示中共四中全会可能是转折点,习近平或失去总书记或军委主席职位。 章家敦在节目中指出,习近平的“消失”反映党内斗争,引用美国驻北京大使庞德伟(David Perdue)9月23日表态:川普与习近平会晤可能推至2026年,暗示习近平或被“软禁”或因权力失控不敢出国。 美国媒体《CNBC》报道称,庞德伟提到中美关系“非常好”,但会晤延期需更多准备。章家敦警告,四中全会若习近平失控,可能引发地缘动荡。该节目片段在X平台和YouTube已超数十万观看。 庞德伟透露,特朗普与习近平2025年内通话三次,讨论台湾及贸易,但未提出行限制。《台北时报》10月4日报道,庞德伟重申美国对台立场,不会反对台湾独立,强化习近平国内危机猜测。 台湾学者宋国诚在9月25日《矢板明夫Newtalk》节目中称,习近平权力不稳有三证据:官媒提及减少、军方清洗,如2025年3月何卫东消失、经济恶化(青年失业率超30%)。他预测,四中全会或现“集体领导”挑战,习近平可能“软着陆”退位。节目获10万观看,宋国诚以“衰”形容中国局势。 习近平取消在韩国首尔包下这个酒店订房加剧了失去权力的猜测。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表示,韩国最大报纸朝鲜日报上月30号报导,李在明政府已经宣布要和习近平在APEC会场庆州会面,3天2夜。部分智库(如SinoInsider)认为,这可能是习近平的“战略退让”,而非真正失势。 四中全会的结果无疑将成为观察习近平权力稳定的关键节点。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
海外爆料
6个月前
🔥 中国将变天?习释下台信号,传新领导人将有新做法! 2025年是乙巳蛇年,本命年再逢辛巳月,被指对习近平极为不利。独立时评人蔡慎坤5月22日披露,中共四中全会已定于8月27日至30日召开,显示党内各派或已就权力重组达成初步共识。届时是否出现重大人事变动,甚至习近平交权或彻底退场,将成焦点! 蔡慎坤曾在5月初爆料称,习近平内外交困,党内元老集体逼宫,可能保其体面下台,换上新领导人,并强调:“新的人一旦上台,将会有新的做法。” 外界普遍认为中共内部权力正快速转移。习近平军中亲信遭清洗,实权转至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及元老集团。评论员王赫分析,张虽掌军权,但无党政资历,需借助元老力量组建联盟,胡锦涛、温家宝等可能起“主持大局”的角色。他并指出,习家军如李强、蔡奇可能早已倒戈投靠元老。 独立电视制作人李军在《精英论坛》中指出,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对习近平的态度疑似发生重大变化。5月16日至17日,蔡奇视察河北唐山,党媒新华网通稿中仅象征性提及习近平一次,完全未提“习思想”“两个维护”等字眼,反差极大。 李军曾长期任职于大陆官方媒体,熟悉宣传流程。他表示,过去蔡奇出行总是反复吹捧习近平、矮化自己,而这次通稿的冷淡措辞,明显反常。 他强调,蔡奇主管宣传口,通稿必经其审阅,此次罕见降温,说明他对习近平的态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制内人士看懂这份报道,“一定能品出味道”。 评论员唐靖远认为,中共已陷入“双重危机”,一是习近平个人危机,二是整个体制的合法性崩塌。中共未来走向,可能不仅仅是换总书记,而是制度路径的分岔点。他质疑:接班人是延续中共体制,还是引领体制解体后的新政权?这将决定中共命运。 王赫则直言,习近平代表的保党路线已失败,若新领导人仍坚守中共体制,将难逃覆辙。他强调,中共内部既得利益者为保财产传承,也有动机主动抛弃中共体制,以避免像齐奥塞斯库一样被清算。新一代接班人若想避免灾难,必须做出根本性转向。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