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个人主义
关注
江河老于
18小时前
人类群体的形成只有一个目的:维护每个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以自身的方式思考、感受的权利。 一个可怕的、致命的错误:人们竟认为,以某个种族、某个神明、某个政党或国家的名义形成群体,才是真正目的。 生存唯一的意义,在于个人,在于那些微不足道的特质,和拥有这些特质的权利。 V.Grossman
#个人主义
#独特性
#权利
#反群体主义
#V.Grossman
分享
评论 0
0
BillyHe
2周前
《打工都没打明白,搞哪门子的一人公司》 某「清华AI课老师」在白板前激情澎湃:AI时代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人公司! 行业论坛,奥特曼也好、投资人也好,鼓吹很快会出现估值数亿的「一人军队」「一人公司」。 小红书的离职赛道,创业做博主的路更是拥挤不堪,先是鼓吹「不卷了」,然后鼓吹「精神自由」,现在也开始说「一人公司」——可是,只要你还在写文章,靠出卖时间发帖子赚钱,那不还是个体户嘛? 起源 "一人公司"这个概念本来挺有趣:2019年,加拿大设计师Paul Jarvis写了本书叫《Company of One》,核心观点很朴素:不是所有生意都需要疯狂增长,有时候"足够就好"。 这本质上是对硅谷"不增长就死"文化的反思。Jarvis想说的是: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小而美的生意,专注服务特定客户群体,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但概念一传到中文互联网就变味了。 第一次变异发生在VC圈。投资人们嗅到了新故事的味道:"AI让创业成本急剧下降,一个程序员就能干以前一个团队的活!"这种说法迎合了资本对效率的渴望,"一人公司"从生活哲学变成了投资概念。 第二次变异是科技媒体推波助澜。为了流量,各种夸大报道层出不穷:《90后小伙用AI一年赚千万》、《AI让周鸿祎裁掉了整个市场部》...个别幸运儿或者赚眼球的新闻被吹嘘成普遍案例。 第三次变异最要命:知识付费行业全面介入。"AI创业训练营"、"一人公司实战课"遍地开花,原本的反增长哲学彻底沦为"AI让你月入百万"的成功学鸡汤。 每一次变异都在放大概念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同时淡化其中的风险和前提条件。最终,一个本来挺理性的商业思考,变成了一场集体催眠。 危险的结合 催眠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它巧妙地迎合了两种流行但危险的思维模式。 第一种:技术万能论。AI的出现让很多人重新相信"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写文案有Claude,做设计有Lovart,写代码有Cursor...好像只要掌握了这些工具,就能独自应对所有商业挑战。 可做生意,从来不只有生产问题。市场洞察、客户关系、供应链管理、财务规划,哪个都不能少。那么多大厂帅哥美女,以为用AI写几篇脚本,就能美美创业,结果发现还是得找到自己能卖出去的产品,关注留存、变现、转化、复购这些"脏活累活",才能持续活下去。 第二种:极端个人主义。"一人公司"宣传中最诱人的部分,就是那种"我一个人就能干翻世界"的超人幻想。不用管理团队,不用处理人际关系,不用分享利润...听起来多爽?——没有傻逼同事和老板,这才是我主动(被动)离职后最大的愿望。 但现代商业的基础就是专业分工和协作网络。那些看似"一人搞定"的成功案例,背后往往有庞大的外包网络、顾问团队,或者创始人本身就有深厚的行业积累和人脉资源。 这两种思维结合后,会让人产生"我有AI,我就是超人"的错觉。在这种认知框架下,团队协作被视为"包袱",专业分工被看作"落后模式",商业的基本规律被当作"旧时代的束缚"。 被刻意忽略的 真正的一人公司成功者,背后都有三个共同特点:深厚的专业积累、稳定的客户关系、充足的资本缓冲。这些前提条件常常被刻意忽视,因为承认它们就等于承认"一人公司"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新模式。 双减、平台治理之后的裁员潮,我身边有不少人选择了内容创业——大部分人都在3-6个月内放弃,原因差不多:发现自己根本应付不了商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承认吧,大多数人过往只是大公司里的某个职能。让他们从0 开始承担产品、营销、财务、法务、客服所有工作,学习成本有多高?每个领域都要达到基本的专业水准,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这笔账算下来,很多时候还不如老老实实和专业人士合作。 实在不行,还是找个班上吧。
#一人公司
#AI创业
#个人主义
#技术万能论
#反思与警惕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浙江宣传
2个月前
浙江宣传:精致利己主义的6种表现
#浙江宣传
#精致利己主义
#行为表现
#个人主义
#社会影响
#利己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个月前
1949年以后更具体要求每个党员做“党的得心应手的驯服工具”,可以说刘是利用党的招牌为个人所用的发明者。 典型的故事是刘少奇早期到安源煤矿,发展党员,搞工人运动。他坐轿,让工人抬着刘少奇说:“你们这是在抬着党啊!” 至于刘少奇自己的道德修养,刘在新四军医院疗养,骗得16岁小护士王前结婚, 说自己30岁,实已40岁,不久又以“个人主义,思想落后”为名,另娶北京高中生王健,最后又换了核物理专业的大学生王光美,因为首长离婚很方便,离婚七次。 其实,“个人主义”是刘自己教出来的。 文革中王前在大字报中揭露,刘少奇告诉她:出去要穿破衣服,显得艰苦朴素,吃要吃好的,要在家里吃鸡,别让人看不见。 连忠厚的朱德都被骗过,写诗称赞刘少奇:“人山人海里,从容做导师”。 毛泽东也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刘少奇在中、苏两党辨论中,访问苏联,在苏联高级领导人宴会上,刘少奇把他的修养真谛传授给国际共产党魁:“譬如这个宴会,我一直坐着不动,大家都给我供菜,结果我得到的最多,这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原理。” 西哈努克(前柬埔寨元首)亲王向记者介绍刘少奇“是中共党内的苦行者”。 这位苦行者靠吹捧毛“把中国人的思想提到了合理的高度”,当上了二号导师,直到国家主席,一直顺从毛打倒彭德怀等人,用尽从留学苏联得“道”的浑身解数,也敌不过比他更左的毛。 当文革中发现毛利用红卫兵(激进的大、中学生)揪出各省市党的领导人,当街批斗,毛要粉碎刘的全国党系统时,刘举例说:“当年苏联出现过反革命口号:拥护苏维埃,打倒共产党”,暗示“拥护毛主席,打倒共产党”也是反革命口号。 毛在全国粉碎了刘的全国党系统,各地大换班之后,重提:“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刘少奇的党理论终于为毛所用。 刘少奇在给下级讲理论课时曾说:“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个刘克思?”也成了梦想。 至于共产主义社会,人民有多幸福?刘少奇极为理性地给身边的人泼了一瓢冷水:“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全世界有几百亿人口,几个人一张床,睡觉都要轮流休息。” 共产主义导师展望的共产主义原来如此,很合逻辑。 ---刘少奇 毛泽东 周恩来 邓小平 谁信共产主义? 作者:今钟
#党员工具
#个人主义
#工人运动
#刘少奇
#道德修养
分享
评论 0
0
Yunchao Wen 💙💛
4个月前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8G1bM7NqjZacQUX6Xuu3DngedWGTwXpwZVuGzdqzpump
#自私
#无私奉献
#不朽
#个人主义
#利他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