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制度矛盾
关注
蔡慎坤
1周前
王沪宁1988年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身份赴美国访问,期间在多个城市(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华盛顿等)考察、访问并做田野观察。他用近一年的时间记录下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观察与反思,回国后整理写了一本有关美国的重要著作《美国反对美国》,该书于1989年出版,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独特的洞察力。 “美国反对美国”并非指外部的对立,而是指出美国社会内部自身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制度理想与现实运作之间的对立。简言之: “美国最大的敌人,不在外部,而在美国内部”。王沪宁认为,美国既是现代文明的代表,又充满了自我矛盾:一方面,它倡导自由、民主、个人权利、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它又面临贫富悬殊、种族分裂、社会异化、政治空洞化等问题。他称之为美国的“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断裂。 他指出,美国文化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这种价值观推动了创造力与经济活力,但也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家庭的解体与公共精神的衰退。 “美国的强大来自个人主义,美国的问题也来自个人主义。” 美国制度设计非常精巧(宪政、法治、市场机制),但王沪宁认为它越来越脱离社会价值与公共目标。结果是:政治陷入形式主义;公共政策受利益集团操控; 民众对政治失望而犬儒化。 他观察到,美国的物质极大丰富,但社会弥漫一种“空虚的繁荣”。消费成为信仰,精神生活贫乏,人们陷入对金钱和享乐的追逐,上帝渐渐远离美国人的生活。 王沪宁在书中警告,美国的社会分层、种族矛盾、教育差距正在扩大,这些问题将严重削弱美国的凝聚力与竞争力。
#王沪宁
#美国社会
#制度矛盾
#个人主义
#空虚的繁荣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