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争议

ᴊᴄ🍉
1个月前
对预制菜,有一个被忽略的报道角度,是麦当劳过去十年在「裹粉」问题上的拉扯。 从 2016 年推出「那么大鸡排」开始,麦当劳中国团队就一直想用预调理程度更深的产品,取代现裹粉炸鸡,实现降本。2021 年前后,这个进程蔓延到了麦辣系列上,麦辣鸡翅和鸡腿堡开始改预裹,同时期推出的「麦麦脆汁鸡」,也是典型的预裹炸鸡。 同时期麦当劳还有过一系列所谓的「产品升级」,实际几乎都是打着升级旗号的降本增效。 这并非不能理解,因为自 2019 年起,肯德基通过「疯狂星期四」和一系列低成本新品,对麦当劳展开了疯狂的价格战。福建系的本土洋快餐也高歌猛进,华莱士拓店到 10000 家并上市,塔斯汀则把同样的配方又重复了一遍。 到这里,剧本和中国过去十年发生的一切「内卷」一样,螺旋的下沉、降本、价格战已经启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似乎无法逆转。 但麦当劳的「预裹」改恶,遭到了市场的激烈反弹。同时肯德基又针对这个点,展开了「有鳞片(现裹)才是好炸鸡」的营销攻势,最终到 2025 年,麦、肯两家同时复兴了「炸鸡现裹粉」的行业标准。 在这个过程里,你能够看到,多年沉淀的品牌和产品 legacy,如何压倒短期的市场起伏,帮助企业纠错,逆转螺旋的贬损。市场调节机制,尤其是消费者的主张,都是有效的。 只是话说回来,这件事在麦当劳身上可以成立,但对德克士无法成立,也是一种必然。
【 #河南一地预制菜产业园去标签 当地官员:不提预制菜了 是半成品菜】近日,第一财经在河南某地采访发现,与不少公众对预制菜选择避而远之的态度不同,作为细分行业的预制菜产业,其实一直在当地潜行发展。不过,9月15日下午,当听到记者又要采访预制菜,当地官员赶紧解释说,当地已经没有预制菜产业园了。“我们现在已经不提预制菜了,我们好多企业做的也不是预制菜,是半成品菜。”当地的预制菜园区,已经改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了。这个位于黄河北岸的农业县,近年来逐渐因当地正在大力发展的预制菜产业为公众熟知。该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当地的预制菜产业,在2024年已经实现全产业链营收高达200亿元,并以全国第四、中部第一的成绩入选赛迪顾问《2024预制菜产业百强基地》榜单。但是,记者却在采访中发现,一种“既热又冷”的场景,也在当地出现了。一方面,是政府考察热,企业投资热。该县政府官网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当地就先后迎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等官员组成的考察团,到当地调研预制菜产业。当地还专门成立了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以推进预制菜产业。在当地对外公布的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中,至少有15个项目跟预制菜相关。另一方面,却是“预制菜冷”,记者采访时发现,当地甚至不愿再公开提及预制菜,并开始逐渐以“绿色食品”取代预制菜,作为对外公开宣传时的新提法。记者同样注意到,在该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食品已经取代预制菜,成为该县两大主导产业之一。记者采访时发现,当年的预制菜销售盛况已经不见踪影,当地一些企业甚至连为开发预制菜C端市场而成立的电商部也开始大幅度裁员了。上述官员也在接受采访时说,整个预制菜市场转变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学校在使用预制菜、中央厨房供餐后,被曝出食品质量和卫生问题,另有一些学校出现送餐不及时、饭菜口味不佳等问题;第二个原因,是一些直播销售的预制菜梅菜扣肉,卷入糟头肉争议,特别是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个别企业使用未达标准的糟头肉制作梅菜扣肉,加剧了公众对预制菜的反感与质疑。更多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35177788_120094090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4I3som5k#搜狐新闻
【 #新华社评预制菜争议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讨论预制菜时我们在关心什么 近期,“预制菜”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各方讨论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知情权的关切以及对提高餐饮质量的诉求。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家表示,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预制”这种处理方式本身,在餐饮行业发展中也有着很长的历史,比如腌制、卤制等,都是对食材进行预加工,以备后续工艺烹饪或食用的方法。伴随着现代包装工艺的发展,预制菜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完全现场烹饪,预制菜有着显著优势。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卢星(化名)告诉记者,使用预制菜能够提高餐饮企业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在快餐等消费场景,预制菜能够很好地满足高性价比的消费需求。通过将各类较为耗时的工艺前置,使得餐厅能够在几分钟内复现口味。预制菜安不安全、营养如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谭桂军表示,新鲜食材的营养物质保留更为完整,也更符合人体所需。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菜就要“一棍打翻”,只要生产、运输、保存、烹饪过程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预制菜就能够满足人体对于热量和营养的需求。目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中使用预制菜十分常见。卢星说,这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许多商场门店对于明火使用、肉类处理都有限制,使用预制菜或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符合相关安全规定;二是一些凉菜配菜或需腌制的菜品辅料等,使用预制菜不仅节省成本,而且风味更足,能够显著加快上菜速度,提高翻台率,对于企业经营和消费者体验而言均有益处。但为什么预制菜仍引发诸多争议?其一,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透支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加热预制菜包以供外卖的新闻,这类加工点的卫生环境往往不佳,造成在部分消费者心目中“预制菜”就是“劣质菜”的印象。其二,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行业发展也难以依循统一标准,传导到消费端就令消费者对预制菜心里没底。其三,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通知中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事实上,更多理性的消费者也并非反对预制,而是反对隐瞒和欺诈。 #不怕你预制就怕你不告诉我 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一是加快出台相应国家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国家标准,为预制菜生产、运输、处理等全流程提供参照。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创新,在保鲜、干燥等技术上持续突破,为行业发展赋能。二是推进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告知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上海澄明则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磊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快推动预制菜告知制度建设,鼓励餐饮企业在用餐区域的显眼处对预制菜使用情况进行标注,有条件的企业也可通过网站、App等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渠道,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更多详情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34645316_267106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4ujyDxbW#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