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鸡

对预制菜,有一个被忽略的报道角度,是麦当劳过去十年在「裹粉」问题上的拉扯。 从 2016 年推出「那么大鸡排」开始,麦当劳中国团队就一直想用预调理程度更深的产品,取代现裹粉炸鸡,实现降本。2021 年前后,这个进程蔓延到了麦辣系列上,麦辣鸡翅和鸡腿堡开始改预裹,同时期推出的「麦麦脆汁鸡」,也是典型的预裹炸鸡。 同时期麦当劳还有过一系列所谓的「产品升级」,实际几乎都是打着升级旗号的降本增效。 这并非不能理解,因为自 2019 年起,肯德基通过「疯狂星期四」和一系列低成本新品,对麦当劳展开了疯狂的价格战。福建系的本土洋快餐也高歌猛进,华莱士拓店到 10000 家并上市,塔斯汀则把同样的配方又重复了一遍。 到这里,剧本和中国过去十年发生的一切「内卷」一样,螺旋的下沉、降本、价格战已经启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似乎无法逆转。 但麦当劳的「预裹」改恶,遭到了市场的激烈反弹。同时肯德基又针对这个点,展开了「有鳞片(现裹)才是好炸鸡」的营销攻势,最终到 2025 年,麦、肯两家同时复兴了「炸鸡现裹粉」的行业标准。 在这个过程里,你能够看到,多年沉淀的品牌和产品 legacy,如何压倒短期的市场起伏,帮助企业纠错,逆转螺旋的贬损。市场调节机制,尤其是消费者的主张,都是有效的。 只是话说回来,这件事在麦当劳身上可以成立,但对德克士无法成立,也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