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身份焦虑
关注
Kai
1个月前
很多人问为啥考虑要回国了,细说就一句两句说不清了,我简单说一些基础的想法。 我算是比较外向的人,来这后跟 加/美 几十个网友面基,算是综合多方面的信息产生的想法。当然,90%的网友是程序员,所以肯定是片面的 当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的情况和看重的东西不一样,结论也自然不一样。 - 最基础的,中国现在跟任何国家比都是有优有劣。所以 “中国无敌差” 和 “中国无敌好” 的言论,可以直接无视了。如果单论 安全性和便利性,中国是领先的 - 如果你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AI是未来方向。那么这世界上只有两个强国,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训练自己大模型的能力,距离这两个国家有代差。 - 所以,只有中美可以给程序员一个超出平均工资的收入,让你过上舒适的生活,并且在当地立足。例如 加/澳/欧,并没有世界级的大公司,很难从全世界获得超额收入,导致程序员的收入并不高,适合已经有家底的人去享受人生,并不太适合去奋斗 - 谈到 教育和医疗,事实上,可能中国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是中游偏上的。 加拿大的医疗系统烂到底了,美国的医疗系统大家在新闻上都看到了。教育的话,也是个复杂的话题,我只能说,没有一个地方是完全好的,在做决定前,不要“听说”,而是 do your own research - 工作强度,社会平均的工作强度肯定是 中/美 之外的发达国家会低很多,假期也多一些,也尊重休假。但在 AI 领域,在大家生产力水平没有代差的基础上,强度和产出就是成正比的,美国的大厂的工作强度并不低。 openai等创业公司的加班强度拉满,大厂的AI部门强度依旧高,亚麻和meta的末位淘汰依旧存在,某著名养老厂前段时间也发生员工猝死。 所以这是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但就我个人体感,国内的强度肯定是更高的,但高的程度并没有那么离谱 - 聊到这,其实牌桌上只剩中美是适合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人了。中国大家都了解,我们聊美国,因为我所在的公司的总部在美国,有非常多的transfer去美国的机会,所以去美国肯定是考虑的选项。 - 我非常喜欢美国,并且美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程序员的收入和机会是断层领先其他国家的 对于美国,我所考虑的是几个点 - 身份焦虑。 h1b 和 绿卡是留在美国的几个坎,在没有 h1b 之前,你无法换工作,只能当签证奴隶。如果你的老板有良心,一视同仁,那很好。但事实上,有部分(比例难说,在美国的朋友可以分享下)老板会因为你走不了而在绩效和升职上有所倾向 - 出入美国的风险。 就像前段时间 h1b 的极限回美国事件,事实上在入籍之前,出入美国都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大多身边去美国读博的朋友都是尽量避免回国。 我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尽量减少离境次数以避免风险。 - 离家太远,想家,文化融入,漂泊感,种族歧视,等等 这些就因人而异了。也会随着年纪而变化,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在海外生活的感觉,现在快30了愈加想家,也有很多比我年长的朋友喜欢这边的环境和人少的感觉。所以还是看你自己 事实上,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主观因素是永远大于客观因素的。大部分时候是你内心已经有了决定,然后找很多客观因素去说服自己罢了。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家里人不想在国外久居,这对我来说是一票否决权了,毕竟我一个人过日子过的稀里糊涂hhhh 如果说一些 take-away message 的话 -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 transfer 去海外的机会,并且在纠结,且 你的能力自信未来在国内依旧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我建议你去,至少,去了最多后悔一年,不去可能后悔一辈子,毕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 如果你年轻,并且家境不错,我觉得去美国读书是非常不错的选项,看过世界才有世界观 - 如果我还年轻,我会去美国闯一闯 上述仅代表我现在认知的想法,希望大家礼貌讨论 🫶
#回国
#中美程序员
#身份焦虑
#生活选择
#个人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1个月前
千亿产业狂奔背后的“身份焦虑”,预制菜如何破局?
罗永浩怒批西贝预制菜,消费者愤怒直言“太恶心”· 370 条信息
#预制菜产业
#产业发展
#身份焦虑
#行业破局
#餐饮行业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1个月前
原来咱们中国人都留着50%的俄罗斯血统,555
#中俄混血
#民族血统
#文化认同
#身份焦虑
#基因溯源
分享
评论 0
0
Tigris 会讲课教授是好老师
2个月前
最新报道:Charlie Kirk的枪手与一名跨性别伴侣同住,对方正从男性过渡为女性。 现在年轻人5个人里就1个人认为自己同性恋。这种“自我觉醒“变化时间维度上幅度前所未有。 这才是最可怕的病毒,极左走得太远,这种穿上“进步”外衣的社会认同感染机制。 在算法推动、标签加速、平台奖励,把青春期的不确定感放大成身份焦虑,走向极端,还以为是多元。 最后不认同我,那我就要肉体消灭你。
#charlie kirk
#跨性别
#极左
#社会认同
#身份焦虑
分享
评论 0
0
澳洲护士卡子弟
2个月前
我之前最早来澳洲,在按摩店打零工的时候,几个工友就瞎聊天,说自己和家里人怎么说自己这份工作的。 我就说,实话实说呗,按摩店也是为人民服务啊。 反正我们家里也都是屌丝,哈哈。 几个工友说,那你厉害! 我都说自己在办公室做白领,打打字。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你说在澳洲做按摩工,人家村里会笑话你的,说起来,跑出去也是做按摩工伺候白人。你如果说自己做白领多噱头啊,村里人也会说你牛逼。 我心里呵呵一笑,确实,没毛病,老中世界不就是这样么。 包括说我现在,别人问我在澳洲干嘛,做护士啊,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要给自己编一个身份很容易啊,就说老中人最喜欢的公务员就行了,在澳洲政府卫生部办公室里做,晒一下xx护照,晒一下xxx平的house,拍一拍办公室里的白妈妈,想吹牛逼还不容易。再报税单截个图,哇,年薪xx万澳币,真牛逼。 但我觉得没必要,这玩意就是老中世界几千年金字塔模式下诞生出的纯病态心理。
#澳洲按摩工
#身份焦虑
#老中世界
#病态心理
#护士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2个月前
“找工作时,只要对方一提身份证,我就害怕”
#就业歧视
#身份焦虑
#求职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3个月前
孙立平说:当代消费社会,商家通过叙事将商品与消费者的情绪需求绑定:推出“会说话的智能玩偶”“云养宠物”,针对的是“孤独”;推出“小众设计师品牌”“限量联名款”,所针对的是“身份焦虑”,等等。在一次毕业典礼致辞中,北大光华院长刘俏教授提醒,我们身处一个各式各样“叙事陷阱”泛滥的时代。
#消费社会
#叙事陷阱
#情绪需求
#身份焦虑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5个月前
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共有26处,一位博主对此提出灵魂拷问:“改革开放47年了,为何民营经济还有“身份焦虑?”什么原因造成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是谁?追究责任了吗?” 随后该贴被删除,博主账号被禁言...
#民营经济促进法
#身份焦虑
#改革开放
#平等
#公平
#言论自由
#社会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