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诺贝尔经济学奖
关注
《议报》
4周前
【译丛】创新、开放与人工智能竞赛: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验教训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Joel Mokyr、Philippe Aghion和Peter Howitt。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创新、开放和“创造性破坏”如何维持长期增长——这一洞见直指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全球性竞争的本质。
#创新
#人工智能竞赛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美AI竞争
#经济增长
分享
评论 0
0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1个月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警告:欧洲不能让美中主导科技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
#欧洲
#美中
#科技创新
#警告
分享
评论 0
0
Chenggang Xu 许成钢
1个月前
今年诺奖的中心题目是产业革命:技术与增长。我在哈佛时PHD的同学Philppe Aghion 为获诺者之一,这早在预料中。但我更想介绍的是获奖的经济史家Mokyr。他是产业革命的专家。他对历次产业革命这样解释:政治的分裂(即欧洲存在大量独立的国家)使异端思想得以蓬勃发展。因为当某个国家企图压制某些思想或活动时,企业家、创新者、思想家乃至异端分子都可以轻易逃往邻国。这一点正是欧洲区别于中国、印度等那些技术先进但政治上高度统一的大帝国之处。中国早已有印刷术与活字印刷,印度在1700年时的科学与技术成就也与欧洲相当,但工业革命最终却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或印度。在欧洲,政治的分裂与一种“思想的一体化市场”并存——欧洲的知识分子使用共同的拉丁语作为通用语,以古典文明为共有的知识基础,并通过横跨整个欧洲的“学术共和国”(Republic of Letters)这一制度互相交流。
#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的激烈碰撞,城市动能如何重塑未来· 107 条信息
#诺贝尔经济学奖
#产业革命
#政治分裂
#欧洲
#思想一体化市场
分享
评论 0
0
硅谷居士
1个月前
技术突破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和一个法国经济学家。 他们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不是来自长期的积累,而是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突破。 过去50年,最大的技术突破,就是以软件、半导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当下风头正劲的AI,更是该领域的下一个热点。 而信息科技板块,也是过去30年里表现最好的板块。 这也是我看好信息科技板块基金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的激烈碰撞,城市动能如何重塑未来· 107 条信息
#技术突破
#经济增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息科技
#AI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1个月前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授予美籍以色列人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法籍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加籍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一半奖金授予莫基尔,表彰其“发现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则由阿吉翁和豪伊特分享,表彰其“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
#乔尔·莫基尔
#菲利普·阿吉翁
#彼得·豪伊特
#技术进步
分享
评论 0
0
DW 中文- 德国之声
1个月前
“获奖者告诉我们,持续增长并非理所当然” 诺贝尔经济学奖周一(10月13日)揭晓,三名经济学家获奖,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阐释。三位经济学家分别为美国/以色列经济学家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法国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加拿大经济学家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 其中一半奖金授予莫基尔,以表彰其通过历史观察,“确定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因素”,另一半奖金共同授予阿吉翁和豪伊特,以表彰他们“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诺奖颁奖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获奖者的研究成果阐释了科技如何催生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取代旧产品和方法,从而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人类历史上,经济停滞,而非增长,是大部分时期的常态。他们的工作表明,我们必须意识到并且应对持续增长面临的威胁。” 更多内容请看:
#诺贝尔经济学奖
#创新驱动增长
#乔尔·莫基尔
#菲利普·阿吉翁
#彼得·豪伊特
分享
评论 0
0
Chao
1个月前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像是为即将到来的AI时代写下的注脚。某种意义上,这是学术界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巨变做理论准备——当旧世界的规则被彻底改写,我们至少需要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获奖者是三个人:Joel Mokyr,从历史中找到了技术进步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的规律。 Philippe Aghion和Peter Howitt,把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变成了严谨的数学模型。 三人的获奖理由是:"解释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
#AI时代
#技术进步
#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创造性破坏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1个月前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Joseph Stiglitz与Daron Acemoglu等11位来自美国及欧洲顶尖大学的经济学家,今天共同发表声明警告,公共利益媒体正面临崩溃危机,他们详细分析新闻业目前面临的失业潮、营收衰退及人工智慧威胁后,呼吁各国政府更积极“投入并形塑媒体生态系统”。
#诺贝尔经济学奖
#公共利益媒体危机
#经济学家警告
#新闻业衰退
#政府干预媒体
分享
评论 0
0
寒江独钓
2个月前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达龙·阿西莫格鲁,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理论。他有一篇研究中国经济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国经济正从头部腐烂》。
#达龙·阿西莫格鲁
#麻省理工学院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经济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2个月前
#094 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正从“头部”腐烂|榨取性国家的终局:为什么中国人越努力,未来却越渺茫?|中国“国运”的底层密码...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经济
#腐烂
#榨取性国家
#国运
分享
评论 0
0
方舟子
3个月前
白宫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你知道,很多人都在谈论唐纳德·川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想,既然他基本上在教世界贸易经济学,他可能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唐纳德·特朗普
#彼得·纳瓦罗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世界贸易经济学
分享
评论 0
0
LT 視界
3个月前
現在提名川普諾貝爾和平獎已過時了,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提議川普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白宮發言人也做了贊同表態。
#川普
#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瓦罗
#白宫
#提名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3个月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7句封神的话。
#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
#经济学
#名人名言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多伦多方脸
5个月前
最近的美国的洛杉矶对抗 让我想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阿西莫格鲁的一本书《自由的窄廊》 他认为一个国家内部,有两股力量 一股是社会,一股是国家 社会太强会进入无政府主义,拉美很多国家有这个趋势 国家太强会走向专制,中国就是如此 要想进入民主和自由的窄廊,必须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对等,互相对抗竞争共同前进 而所有东亚民主国家天生就具有强政府的趋势,而独裁的中国,国家能力更是强中强 至于英国,美国,欧洲,加拿大,欧美的民主国家都属于民主国家中,社会力量偏强,国家力量偏弱 所以虽然同是民主国家,日本,韩国,台湾民间暴力对抗政府就很少,欧美民间暴力对抗政府就很多 目前如果从民族文化性来看,东亚文化因为天生有强政府趋势 不容易民主转型,但是转型成功后,因为强政府趋势,只要民主制度建立起来,反而更加稳定
#洛杉矶
#美国
#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西莫格鲁
#自由的窄廊
#社会与国家
#无政府主义
#专制
#民主
#自由
#东亚民主国家
#中国
#英国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ICDT)
5个月前
重磅!《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二季 笔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斯坦福大学罗斯高、澳洲莫纳什大学史鹤凌等六位专家独立评论人谈中国经济一一制度与发展:中国是否在失败?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一度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都大幅提升。然而,从 2012 年左右开始,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新冠疫情以来,人们终于惊讶地发现经济似乎陷入了停滞、无力复苏。无论国内、国际,许多人都失去了对中国经济在目前政权、体系下恢复活力的信心。 巧合的是,2024 年诺贝尔经济学颁给了三位研究政治、经济制度对于国家贫困与富裕影响的学者,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吉姆·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消息公布后,迅即引起国内不少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在 2013 年出版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区分了包容性与榨取性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 – 经济制度。前者与民主、法治、财产权的保护等联系在一起,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后者与专制、国家权力不受限制、财产权没有保障等联系在一起,导致国家的衰败和贫困。两位作者预言中国经济发展将不可持续。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理论视角是否可以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制度的不包容性是否、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目前的困境是否与制度性的榨取、掠夺有关?哪些因素在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是否已经登顶、国家可能从此转向衰败? 就这些重要问题,《中国民主季刊》邀请到了罗斯高(Scott Rozelle)、史鹤凌、罗根·赖特 (Logan Wright)、莫之许、长平等 5 位专家与观察人士进行讨论,并请达隆 · 阿西莫格鲁教授本人做了回应。
#中国经济
#诺贝尔经济学奖
#制度与发展
#经济增速放缓
#新冠疫情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环球网
5个月前
【独家访谈】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试图孤立中国的做法不会得逞
5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修改对等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谈情况的行政令》,并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14日凌晨00:01撤销、暂停或调整有关对华加征关税。这一动向被认为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美方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
#中国
#赫克曼
#国际关系
#经济学
#访谈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ICDT)
6个月前
预告:《中国民主季刊》第二季将于5月15日正式发布 第二季聚焦中国经济问题,佳作荟萃。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隆·阿西莫格鲁教授为本刊撰写重磅笔谈文章,深刻指出:在判断中国经济进程最终走向时,有五个紧张关系不能忽视......
#中国民主季刊
#中国经济
#达隆·阿西莫格鲁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紧张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网
7个月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批美国关税政策:“恶意的愚蠢”,谁还能信任如此行事的政府?
美国特朗普新关税政策持续引发全球多行业不满。法新社4月8日报道称,不少经济学家对美国向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一事表示担忧并发出警告,称这场贸易战恐将多国拖入衰退泥潭。
#诺贝尔经济学奖
#美国关税政策
#政府信任
#经济评论
#国际经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偶像派作手
7个月前
纳瓦罗说关税每年可以给美国财政带来7000亿美元的增收,而今天美股一开盘就蒸发了1.65万亿美元。 诺贝尔经济学奖该颁给他,看在这么聪明的份上,以后每年4月2日就固定为美国的法定节日“智人节”。
#纳瓦罗
#关税
#美国财政
#美股
#诺贝尔经济学奖
#智人节
分享
评论 0
0
只配抬杠
7个月前
写出《思考:快与慢》的卡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去年离世。今年朋友揭秘,他是独自前往瑞士安乐死的,试图进行分析。 ——“当我还是一个少年时,我就相信生命末期的痛苦和丧失尊严是毫无必要的,我会践行这一信念。” 研究如何做决定的全球顶级思想家的最后一个人生决定
#思考快与慢
#卡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
#安乐死
#瑞士
#决定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9个月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川普马斯克乱象定性为“自我政变”(Self-coup),意指国家掌权者通过废止宪法、解散或冻结其他宪政机关(如立法和司法机关)等违反宪政秩序的方式,扩张行政机关本不享有的权力。他说美国宪政危机已全面展现,贸易政策朝令夕改只是幌子,目的是为分散对自我政变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
#川普
#马斯克
#自我政变
#国家掌权者
#宪政危机
#贸易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财经数据库
10个月前
年度必看视频,非常值得一看。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制度与繁荣(中文字幕)。为剥削大众而建立的制度不利于长期增长,而建立基本经济自由和法治的制度则有利于长期增长,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往往更长久。中国改革开放的终结,可以从这里找到影子。
#诺贝尔经济学奖
#制度与繁荣
#经济自由
#法治
#中国改革开放
#长期增长
分享
评论 0
0
贺江兵
10个月前
【诺贝尔经济学奖欠强国250枚】用涨价去库存;用增加生产去产能过剩;约十亿老百姓月收入不足二千,消费不足——却给衣食病无忧高薪公务员加薪;地方债因为投资过剩不断增加,却用发新债化解旧债;广义货币M2世界第一超过美国和日本总和却用印钞解决经济问题;就业主力民企难以为继,却帮国企……😰👿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政策
#债务问题
#公务员加薪
#货币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