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房价压力
关注
多伦多方脸
1个月前
人是怎么做到 过着996的生活 享受着世界最高的房价(对比收入) 享受着基本为0的福利水平, 处在极度不安全的食品卫生问题之下 处在极度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之下 天天看着颐指气使的官员 还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最幸福的国家,其他国家的人过的都不如自己? 这也太看不起人类了
#996工作制
#房价压力
#社会福利
#食品安全
#社会公平
#官员形象
#国家幸福感
分享
评论 0
0
陈老师登月记
1个月前
在美国的华人,说好听点是“体面”,说实话就是“受限”。 你在大厂搬砖,一年挣二十几万,听起来不少,刨去税、保险、房租,真正能存下的少得可怜。 湾区一个房子首付就要四五十万,孩子私校一年十万起, 最扎心的是,上升的天花板非常明确:非本地人、非白人、非关系户。 你可以靠努力做到合格,但做不到自由。 美国到处都是需要人际关系。你拼十年,也只是活得像个人,而不是过得像个人上人。 我有个朋友在Amazon做产品经理,回国一看,老同学在杭州搞AI创业,融了几千万,正在请他回去当联合创始人。 你说润出来,是为自由。但你润回来,才发现,机会反而多了。 国内不一定轻松,但至少通道更开放。美国是稳定,但稳定得像个死水池子。你拼的是一辈子的体面,他们拼的是下一代的代际跃迁。 这个世界,有的地方卷但能翻身,有的地方不卷但翻不了身。
#美国生活
#华人在美
#职场压力
#经济负担
#移民生活
#人际关系
#社会阶层
#房价压力
#文化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最近,“认干妈,为你养老送终”之类的帖子在社交平台频繁刷屏。颠覆传统认知的背后,是老龄化社会下的情感供需错配。独居老人(无子女、丁克或空巢)精神孤独渴望陪伴,而年轻人则因房价、职场压力、异地漂泊等因素渴望情感支持与资源互助。如今,“资源置换型认亲”正在都市年轻人中形成新的生存策略,并且得到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接纳和认可。 这些发帖者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年轻人,他们“认干亲”的理由很明确:有的本身就是孤儿,从未体会过父爱、母爱;有的因原生家庭破碎,父母离异或长期冷漠,渴望被关心;还有的则是出于现实考量,想找个有经济能力的“干爹干妈”分担生活压力,“不想承担房租水电”。 这些帖子通常附带详细的条件:年轻人希望对方“有房有退休金,性格好”,老年人则要求对方“靠谱,愿意长期相处”。 一些帖子下方甚至晒出了“协议模板”,约定每周探望次数、节日陪伴义务,以及财产分配意向。 “契约式亲情” 的兴起,与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密不可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比例突破21%,相当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花甲老人。意味着中国已跨过国际通行标准线,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独居高龄老人常年患病,三分之一患有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在此情况下,“付费陪伴”应运而生。 心理咨询师张岚分析,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代偿”需求:“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脱离原生家庭,独自面对高压生活。当现实社交难以满足情感需求时,他们会尝试构建替代性亲密关系。”
#认干妈
#养老送终
#老龄化社会
#独居老人
#年轻人
#房价压力
#情感支持
#资源互助
#资源置换型认亲
#生存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4个月前
3月2日(发布) 一位农民工称,下辈子投胎做狗也比做人强,种地五百年也买不起房子,化肥贵、农药贵,什么都贵就粮食不贵,在外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日薪一百元出头。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不敢休息。
#农民工生活
#房价压力
#物价上涨
#家庭责任
#打工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