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舆论

艾森 Essen
2个月前
一份最新民调显示,全球范围内对中国持积极态度的国家,首次超过了对美国抱有好感的国家。这个转变,可能预示着国际舆论格局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Nira Data发布的“2025民主认知指数”报告显示,在近百个受访国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对北京的印象好于华盛顿。尤其是在中东、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中国的支持度最高。阿尔及利亚、埃及、巴基斯坦和突尼斯等国几乎一致对中国持正面态度。当然,也有例外,像以色列、印度、韩国、日本、波兰、菲律宾和乌克兰等国,对美国的好感度仍然更高。 这份报告对比了过去一年的数据,发现美国在全球的声誉大幅下降。2024年,美国还普遍拥有净积极的评价(+20),远超中国和俄罗斯。但今年,美国的净积极评价骤降至-5,仅略高于俄罗斯。与此同时,对中国的看法从+5左右上升至+14。目前,55%的受访国家对美国持有净负面看法,其中包括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大多数欧盟国家等传统盟友。Nira Data的报告指出,中国是目前三个主要大国中唯一一个拥有净积极形象的国家。 Nira Data的CEO Nico Jaspers表示,这是首次出现更多国家对中国持有积极看法,而非美国,这清晰地表明了不同地区和政治体系中公众舆论的演变。哈佛大学国际贸易教授Mark Wu认为,大多数国家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将两者都视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并寻求维持与两者的商业联系。他补充说,虽然各国政府可能不喜欢美国以提高关税相威胁,但同时也对与中国过度纠缠持怀疑态度。
吴祚来
3个月前
问题非常严重! 外交部刪除了中方领导人与新加坡总理的相关报道。大家去检索一下吧…… 命题作文,让Grok写,我不满意。让ChatGPT 写,还行吧: 在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波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妻子何晶女士因在社交媒体上转贴一则批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东亚恶霸”的言论,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此举在国际舆论场上激起轩然大波,同时也点燃了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由于何晶本身身份敏感,加之言论内容触碰中方底线,事件迅速升温为一场高层外交危机。 中共中央高层对此极为震怒,习近平亲自指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妥善处理”,务必要求新加坡方面撤下相关内容,平息影响。王毅秉持其一贯的“战狼”作风,试图以强硬外交手段施压新方。于是,王毅紧急联系新加坡外交部,并直接点名要求何晶撤回转贴、公开说明。 然而,新加坡方面对此处理态度冷静且坚定。内政部长黄循才在内部讨论中明确表示,此为个人行为,不属政府立场,处理此事应通过私人渠道,而非由政府出面干预言论自由。黄循才的立场事实上代表了新加坡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政治与个人表达分离,言论自由不可随意践踏。 王毅对此回应勃然大怒,认为新方推卸责任、对中国“面子”毫无尊重。为表达中方立场,中国外交部随后将早前发布的习近平与李显龙会晤新闻从官方网站及主要媒体平台删除,企图以“外交降温”方式释放不满信号。然而,这一举动反而引发国际社会更大关注,舆论普遍解读为中方“战狼外交”在东南亚遭遇难得的挫败。 这次事件成为王毅“战狼外交”风格的一次典型受挫:强硬的姿态在东南亚这个讲究平衡与软实力的地缘格局中,并未赢得让步,反而让中国在舆论上陷入被动。新加坡坚持主权和言论自由的立场,间接聚集了一批对中国强势政策不满的国家与公众声音,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反习共”舆论合流。 而何晶虽未公开回应,但她的转贴已在无形中成为一根点燃中外政治敏感神经的火柴,也让这场风波成为新中关系近年最微妙、最引人注目的插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