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3周前
在1997年以前,当地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的处罚一般是是“打烂房子”、“抓大人”。但从2000年以后,根据邵阳高平镇的村民说,当地有关部门对超生的家庭,开始不砸房子了,而是改为“没收”小孩。 他们为啥要这么干呢? 记者发现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 首先,大的历史背景是中央从2005年12月取 消了农业税,这使得地方政府少了一大块收入,于是很多地方就搞出了新花样,把“社会抚养费”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所谓“社会抚养费”就是超生家庭为超生的孩子要缴纳的费用,最著名、金额最大的一笔“社会抚养费”大概就是导演张艺谋交的。 但这个费用的收缴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拿出700多万的。 刚开始的时候,当地每个超生家庭需交纳大约3000到4000元的人民币,但对那时候的他们来说,这也算一笔不少的钱了。 可是,“恶政”之所以是恶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毫无人性的,因此就往往会进入一个变本加厉的恶性循环。 2005年3月22日,隆回县提出以“县乡村三级联包”形式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县、镇、村三级干部的升迁、工资待遇等,均与计划生育工作绩效挂钩。 从此,“计生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疯狂的敛财工具。 一旦成为了“政绩考核”的指标,获取高额“社会抚养费”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目的。 随着考核指标的不断加码,某些人发现,每家收个几千块已经满足不了,何况,有些家庭就连这几千元也交不出来。 这时候就出现了更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本来应该是为孤儿、残疾儿童谋福利的“福利院”参与进来了。 因为“福利院”有个特殊的管道,叫做涉外收养,就是把中国的孤儿给外国人收养,每个孩子可以得到3000美元的“赞助费”。 而这笔钱,远远超过之前的“社会抚养费”,于是,把孩子抱走,就成了他们的普遍做法。 据当地官员称,开始收取“社会抚养费”时,每个家庭需交纳大约3000到4000元的人民币,以“抢走孩子”要挟时,金额就涨至1万元人民币,甚至几万元,就是要逼着你交出孩子。 实际上,在取消农业税之前,很多地方政府就已经以收取“社会抚养费”来扩大收入,用于乡镇机关支出。 据湖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初步统计,在2004年和2005年,近九成以上的社会抚养费成为“非规定支出”,绝大部分属乡镇机关支出。 这种事整个的操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步,在发现超生家庭之后,计生工作人员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余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迅速包围计划对象家庭,将婴幼儿强行抱走。 第二步,婴儿被送往福利院,每送一名婴幼儿到福利院,计生干部可得到1000元甚至更多的回报。 第三步,婴儿被福利院卖往国外,送入福利院后再通过“寻亲公告”等程序。 财新报道,部分2002年至2005年的《湖南日报》,确有湖南省民政厅发布的单独或包括来自邵阳社会福利院的《寻亲公告》。 然而,这些婴儿的家庭多是生活在大山深处,或者常年在外乡打工的人,他们能看到这些公告的概率非常低。 也就是说,公告达到法定的60天后,当地民政部门和福利院就可“将确定其为弃婴,依法予以安置”。 这些婴幼儿被统一变成姓“邵”,已经有很多婴儿被送养到美国、荷兰及西班牙等国。 这就是“邵氏孤儿”的来历。 后来,最早报道“邵氏孤儿”的《财新》记者庞皎明被除名。 2011年11月,美国电视台的《Harry’s Law》播出过一期名为“American Girl”的节目:故事情节就是一对中国夫妇:陈军和陈燕,在美国找到了已被美国家庭领养的女儿。他们试图通过诉讼的方式将女儿要回来。 ---老鱼君:从“调剂”孩子到“邵氏孤儿”,还有多少这样的惨剧?
3个月前
“抓壮丁”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以弱对强,以步枪加大刀装备起来的中国军队对阵日本人的坦克大炮机关枪,中国军人的牺牲不知有多么巨大!一场战斗下来,中国军人往往整连、整营、整团、甚至整旅、整师地被歼灭,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地牺牲!例如北平抗战,29军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牺牲了包括副军长佟麟 阁,师长赵登禹在内的将士5000人!忻口战役,牺牲了郝梦龄军长以下2000多人,伤3500人!娘子关战役,国军阵亡10000人,伤11000人!杨森的20军在上海战役中仅7天就阵亡将士7000多人!邓锡侯率22集团军在山西抗战40天,伤亡过半已无一完整建制单位!淞沪会战3个月,我军伤亡30余万人!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哪一次不是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地牺牲!抗战8年,在战场上牺牲的我军将士达300多万人,其中包括200多位将军! 如此巨大的牺牲,兵员怎么补充?那只有征兵,征兵,再征兵! 谁来征兵?那当然是中央政府发文件,各级政府层层下达,最后由基层的乡保长来完成。抗日战争中全国动员的总兵力达1500万人,征兵数量之大史无前例。就以四川为例,在8年抗战中,四川省向前线输送兵员302万5千多人!是全国总兵员的五分之一!征兵数量为全国第一。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全川父老乡亲深明大义把子弟送往前线保家卫国,除了中央政府、四川省政府正确的征兵政策之外,就是乡保长们的殚精竭虑全力以付。当时四川省人口不过5000万人,其中男人占一半即2500万,再除去其中18岁以下儿童和45岁以上老人,适龄壮丁不过1200——1300万人,要从这些人中抽调302万5千人入伍,占多大比例?四分之一!任务之艰巨,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乡保长们终于不负重托完成了任务,为民族生存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是抗日的功臣,他们的事迹应该彪炳史册! 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全民动员的征兵运动之中,出现一些“抓壮丁”之类的乱象,或者如《抓壮丁》中王保长那样的坏人,是可以理解不足为奇的。拿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我们不能想象,一个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国民政府,其基层政权都是些贪污腐败的坏人,也不能想象,以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而求得民族生存的抗日军人,一个个都是乡保长抓壮丁强迫入伍的。 ---被中共有意抹黑歪曲的抗战中的乡保长 作者: 陶渭熊
5个月前
現在美國當局驅趕非法移民,有些X網友反對這種做法,提出:當初五月花號來美國,也是非法移民。不能自己上了車,就関車門,反對別人上車。我覺得這種説法還有點代表性或意義,值得討論 五月花號來美國時空背景,不少網友都知道。那是1620年。1620年是個啥年代,英國這130多分離主義者,為追求更好的宗教和經濟自由和機會,在11月21日踏上了麻省科德角土地, 頭一年嚴冬,102船民一半病死,活下來的50人,建立了美國第一個英國移民居住區。這些人在船上航海期間,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成了160年后的美國憲法精神基礎。 非常清楚,美國憲法,現在大家敬仰的國家大法,是五月花號上岸160年之後發生的事情。 現在美國的所有法律,刑法,刑事訴訟法,等等,等等,都是這部憲法之下的衍生品。 現在大家執行美國的法律,跟1620年的五月花號登錄美國時“當時的這片大地上的“法律和制度”,有 多少關係 當時的這片美洲大地是什麽狀況? 五月花抵達美國(確切說美洲這嘎達,因爲當時並沒啥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一説),並沒有啥“美國”,當時這嘎達,大部分地域都是原住民印第安人在活動,種田狩獵打魚,獵殺入侵的白人和其它種族人,或者跟後者友好互動,互通有無。當然,也不全是,也有少數歐洲殖民者建立的colonies,比如1513年西班牙人胡安.龐塞早在1513年,就踏上了現在的佛羅里達,隨後,西班牙建立了如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這樣的殖民地,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 英國的殖民活動開始於1585年,羅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在現在的北卡羅萩納州建立了羅阿諾克殖民地,但這個殖民地很快就神秘消失了。1607年,詹姆斯鎮(Jamestown)在弗吉尼亞成立,成為了第一個持續的英國殖民地。英國的殖民主要集中在東北部海岸。 法國在北美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如魁北克(Quebec)這樣的定居點。法國人與原住民有較多的貿易和交流,但直到五月花號抵達時,法國在現在的美國本土上的存在相對有限。 總之,當時的美洲這嘎達(不談加拿大和墨西哥)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政治體系。各殖民地有自己的管理方式,通常由殖民地的總督或類似的官員管理,這些官員受歐洲本土政府的控制。原住民部落有自己的領袖和政治結構,與殖民者之間的關係複雜,有時是衝突,有時是貿易和聯盟。 經濟情況:殖民地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毛皮貿易和與原住民的貿易。英國殖民地如弗吉尼亞以種植煙草為主,這是其經濟的基石。西班牙則主要從事金銀開採,特別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但也影響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法國在北美的經濟活動主要是毛皮貿易,這也促進了與原住民的互動。 五月花號於1620年抵達,這是一個重要的標誌,象徵著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後來成為了新英格蘭的基礎。這次抵達不僅帶來了更多的英國移民,也開始了美國歷史上重要的宗教自由和民主制度的萌芽。 1620年之前,美洲大陸存在原住民文化和殖民者的鬆散的歐洲法律和政治管理制度,五月花號上的英國移民,靠自己的努力,融入了這種多樣化的制度,最後得以生存發展和壯大,他們制定的五月花號協議和他們的後代推出的美國憲法構成了今天美國的主要立國基石。 美國憲法在1789年推出,也就是天安門事件兩百年前。 美國聯邦幾次大的購地行動:1803年,路易斯安那。從法國購買領土: 從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脈,從加拿大邊境到墨西哥灣,包括現在的路易斯安那、阿肯色、密蘇里、愛荷華、內布拉斯加、堪薩斯、奧克拉荷馬、明尼蘇達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北達科他、南達科他、蒙大拿、威斯康辛、密歇根的一部分。這一購買使美國幾乎翻倍。 佛羅里達購地(Florida Purchase): 1819年,從西班牙購買,條約簽署;1821年正式轉讓 阿拉斯加購地(Alaska Purchase): 1867年購買對象: 俄羅斯 夏威夷:1898年 (這次是并入,沒購買) 維爾京群島購地(Virgin Islands Purchase):1917年從丹麥購買 美國這趟“大篷車”,上車,一直有人在上,只是司機和售票員查票方式,隨著總統和時代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對於乘客來説,並不存在什麽先上後上和關門的情況。 紐約愛麗絲島大門永遠敞開 只是你有沒有機會,有沒强烈願望和動力而已 從80年中美建交以來,多少中國人趕上了這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