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世界工厂
关注
佛瑞德里希4th😷
2个月前
美国需要中国。 但不需要现在这样的中国。 这样一个掌控在习近平之流手中,掌控在中共这样的政权手中,既不能保证对甲方的忠诚,又不能以消费力回馈美国,还不能保持制造业人口的可持续供应的大一统帝国。 全球商业帝国需要“世界工厂”,但不需要不可靠的,在关键时刻会充满恶意地失控的世界工厂。 而中华沦陷区目前仍暂时保有的“世界工厂”属性,是中共国所有改开受益者保持既有生活状态的前提,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 所以,把中华沦陷区从一个会失控的世界工厂改造成一个不会失控的世界工厂,就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必然会在几番波折后,成为双方的利益共识。 只是很多利益会在波折中损失,很多家庭会在波折中破碎。 如果你不能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能为未来进行合理规划,你也会是亿万“代价”中的一员。 在这个大时代,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是全球范围内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整,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重自维持机制构成的文明稳态的切换。 是必然不会受旧时代、旧规则和旧有的国家疆界束缚的新局面的开启。 是破旧立新。 美国现在才刚刚开始“破旧”,一个蛮牛一样横冲直撞的总统,正在通过对既有规则的破坏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我并不看好他“立新”的能力,但我相信在“立新”这件事上,美国人,既包括川普的幕僚也包括川普的反对者们,无疑能做得比其他国家更好。 在恢复美国经济的平稳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方面,不论川普的幕僚还是川普的反对者,都会在利益驱动下全力以赴。 所以美国的政策一定会走向合理化。 会把中美关系拉到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 而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就是在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缓慢恢复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全力配合,用自己已经成型的产业生态缓解美国消费者可能感受到的疼痛,用自己现存的人才储备为美国制造业复兴注入能量,给自己最优秀的人才办工签,送去在美国开设的新厂,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薪资,让他们有消费能力购买美国商品,让他们有时间有条件也有意愿培养孩子成为下一代制造业技术工人。 是彻底放弃低人权优势,这项在世界工厂的现址,无数中共国打工人巴不得放弃的“优势”。 但这一切只有在中共政权崩溃后才有可能发生,只有在中共政权覆灭后,沦陷区企业的这一类动作,才有可能因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因政治议程有美国人的监管,而得到信任。 沦陷区必须在政治上完全倒向美国,完全服从甲方,虽然整个合并进美国,让台湾做第五十一个州,让大陆做第五十二个州当然不可能,但正如今天的台湾想保持其战略地位,和在供应体系中的角色,就需要获得美国的信任和重视,未来的沦陷区也一样。 而美国也只能通过令沦陷区各族各地都处于类似今日之台湾的地缘政治状态,即,对周边邻国戒慎恐惧,因此极依赖美国的维和能力的状态,才能构筑自身对这些新兴国家的掌控和信任。 这就是现实。 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我们必须迎接的未来。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坚持搞大一统是没有前途的。 不但个人会没有前途,而且会拖累所有渴望甲方再次给出订单的各族各地民众,让他们失去希望。 美国是一个只有三亿多人口的国家,在未来,她不会信任任何一个人口规模超过自己的国家继续承担“世界工厂”角色,不会相信这样的国家在美国尝试恢复本土制造业的过程中能全力配合,绝不捣鬼。 她会信任谁? 她会信任为自己“度身打造”的新兴国家,在美国设定的制造业回流进程中每一步都肯积极配合,甘心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都成为美国附庸的国家。 而这样的国家,又正好是中共国大部分改开受益者们的“理想国”。 一个没有习近平的,大家能继续搞钱的,能保留自己在改开期间积累的各种优势的“理想国”。 在川普政府制造的狂猛冲击过后,通向这“理想国”的道路会逐渐清晰。 在中共国内部,人们会随着经济困境的加深,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利益立场,那个与“世界工厂”深度绑定,却并不是必须和低人权优势,和中共政权的存续绑定的利益立场。 随着关税战升温,产业链迁移加速,越来越多的打工人会不再介意“逐岗位而居”,不再介意为了保住工作岗位搬去别的城市、别的国家。 是的,在地理上,在物理空间里,中美无法合并。 但在政治意义上呢? 在产业链迁移过程中呢? 把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工作岗位合并到同一家工厂里,同一个车间里,是不是完全的不可能呢? 只要中国不再是今天这样的中国,只要中共国变成一个由许多象积极配合美国搬厂投资要求的台湾那样的小国组成的区域,一切皆有可能。 是的,这样中国会失去一些东西,例如帝国的规模和来自党文化的文化自信。 例如伤害链系统中上层一直拥有的特权。 例如在许多自认为“爱国”的人士看来绝不能放弃的,和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资本。 但沦陷区会因为完全倒向美国而“美国化”,亿万人的生存空间将因生产生活方式现代性的留存而得以留存,打工人的生活水准会大为改善,社会消费能力将稳步提升。 帝国之死,将换来人民之生。
#美国外交
#中美关系
#习近平
#全球经济
#中国制造业
#中共政权
#世界工厂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2个月前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甲方,而中华沦陷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乙方。 当这样的甲方和这样的乙方开战,全球经济秩序就会陷入动荡。 但即使双方并未开战,只要双方的分歧仍然存在——中华沦陷区仍然被掌控在一个坚持伤害链逻辑的政权手中,危机就一直都在,蓄势待发。 解决分歧的办法是什么? 是解决中共。 是把真正的乙方,那些生产者,那些企业,从不断干扰生产的伤害链主的暴政统治下解救出来,是甲方出手,重夺世界工厂的控制权。 是类似“让台湾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这样的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的解决方案,对经济的扰动才是最小的。 阻碍人们选择这种方案的理由,是既有的疆界,现存的政权,是从旧时代沿袭至今的旧规则。 但这些旧规则,二战以来的和平秩序,不使用军事手段改变国家疆界的诸国共约,正在被俄国人打破。 所以我们离“破窗效应”的出现已只有一线之隔。 在既有的秩序被打破,既存的利益格局被破坏之后,现有的国家疆界,世界政治格局也必然会因利益格局的重整而重整。 在未来数十年间,个人、企业、族群和国家,都将被裹入这乱流之中。 世界工厂会重新选址,既然运输已经不成问题,那么,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人口在哪里,这种人口的稳定供应在哪里,世界工厂就会搬到哪里。 国民消费力的战略价值会被重估,在一国之内,保持甲乙平衡的意义会更受重视。 人们会一步一步,走向那个最终的结果。 全球商业帝国的完全体。 世界工厂和全球市场在政治上的合并。 甲方和乙方在利益上、商业上、政治上的重新整合。 今天让中美走向脱钩的所有因素,在未来都会转而成为“中美合并”的理由。 只是,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整场暴风骤雨让所有人都感到疼痛之后。 当我们抛开一切旧规则和现实困难对想象力的束缚,去思考这世界的未来,我们就会发现,“让美国占领中共国”其实是你希望解决问题时最简洁、最合理的操作。 这办法可以解决美国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中共国人的问题。 这办法可以让甲方和乙方再次合而为一,可以一步到位既“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也“让中国民主化”。 虽然这办法初看起来异想天开,细想起来也有无数毛病——例如选票怎么办,一人一票的话白宫可能会迎来一个黄皮肤的新面孔——但未来的现实又很可能是这个办法的折衷。 例如一个不再受习近平掌控,在相当程度上接受美国人监管约束的中华沦陷区。一个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均保持美国可接受状态的“受控世界工厂”。 一个既接近于亿万中共国改开受益者“理想国”,又符合美国需求、符合全球经贸体系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产业链阵营“特区”,一个新的政治实验场。 如果这场贸易战能令所有人感到足够疼痛,能令美国人、欧洲人都放下对旧规则的执着,也能令中共国内部的改开受益者们对“没有共产党”的新秩序产生足够强烈的渴望,事态就有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 就有可能趋于让中美合则两利,而不是两败俱伤。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统派一定会感到沮丧——美国也好,欧洲也好,谁也不会有信心掌握一个人口多于自己的,处于大一统状态的中华帝国。 在政治上进入分裂分治状态几乎是“令甲方放心”所必须,中华沦陷区能选择的最佳方案,就是“新欧洲方案”,一个允许各制造业重镇分别在自身的经济基础上构建接受甲方监管的政治秩序,分别独立建国但又和平相处,保持紧密经贸合作的地缘政治关系重构方案。 一个通过在政治方面作出足够大的让步,来重获欧美甲方信任,最大限度保留中华沦陷区的世界工厂属性,由此最大限度保留人们生活方式现代性的方案。 一个川普能接受的方案。 这是一个让美国人必须拥有的工厂们再次从“位于不受控地区”变成“位于受控地区”的方案,只是搬迁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政治意义上的。 如果你把工厂看成制造业培养储备人才的“学校”,那么这样的吞并或者说夺取,就是一个能让美国迅速“建成”大量培养制造业新生代人才的学校的有效手段。假如搭配上一些特殊政策,例如要求工厂必须聘请一定比例的年轻美国员工,美国人就能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恢复自身的制造业人口基础。 在这样的构想中,你会看到所有的收益都是现实存在的,和可以即时获得的。 不论对美国人还是对中共国人,不论对整个正受到冲击的世界、面临经济危机的华尔街还是面临饥荒战乱威胁的各国底层,这样的构想显然都极具吸引力。 中美合并,或者说,中华沦陷区以某种形式在政治上居于美国的控制监管之下,全球产业链中的乙方不再受伤害链主的束缚,从此可以做一个单纯的乙方,这,就是结束这场甲乙大战的最佳方式。 也是中共国改开受益者们理应选择的,有必要全力推动其早日成为现实的,让自己有机会避开饥荒战乱威胁,余生能活在“理想国”中的最佳发展路径。 只是,想踏上这条道路,你们第一块要搬开的绊脚石,就是正兴致勃勃和川普猛打贸易战的习近平。
#美国
#中华
#全球经济
#分歧
#中共
#经济危机
#世界工厂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2个月前
制造业可以不是劳动密集型,但必须是人才密集型。 世界工厂是需要能适应工业生产生活方式的人口支撑的。 当这样的人口基础不具备的时候,不论你自认为是多么伟大的总统,不论你采用多么决绝的关税政策,你都无法跳过“构筑人口学基础”这一环,把世界工厂迁往你想要的地址。 但如果你能补上这一环呢? 工厂与工人是相互成就的。在有适合人口基础的地方,开工厂会事半功倍,在有许多工厂的地区,年轻的农民则能通过“进厂”把自己,甚至自己的下一代都变成工人,从做低技能的工人开始,逐步在生产中学习、升级成高技能的制造业人才。 于是在工厂林立的地区,制造业人才储备日益丰厚。 这是个“相生”的过程。是过程,就需要时间。在正常国家,从农业走向工业,从简单的、基础的、低科技含量的工业体系走向复杂的、高端的工业体系,是个漫长的过程。这过程会将全体社会成员卷入其中,劳动力市场呼唤它需要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也会向人才们开出足以让他们养妻活儿留下传承——也就是下一代劳动力——的薪水,而工人的孩子在对工业技术十分熟悉的家庭环境里成长,想子承父业或者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就更容易,于是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的再生、升级相辅相成,生生不息。 这就是存留于红脖子们记忆中值得反复回味的,当制造业还没有从美国本土流失出去时他们曾拥有过的生活。 但这过程被打断了。 伴随着产业升级的进程应该同时实现的人口升级进程,被打断了。 能让美国产业工人过上体面生活,生两个或以上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下一代合格产业工人(可能拥有更高技能)的薪水,从美国本土工人的口袋里转移到了愿意为更低薪水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和健康成本的“低端人口”手中。 而且这样的转移持续了至少一代人以上的时间! 于是美国至少在制造业这个领域出现了人口断层,和,人才断层。 但在令美国出现人口结构改变的同时,拿走那些薪水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并没有允许那些薪水成为人口升级的助推器。 因为这些伤害链国家有阉割其人口的悠久传统,伤害链主有阉割其国民的强烈冲动,在这样的国家,薪水不会被全额发放到劳工们手中,更不会流向“把下一代培养成合格的产业工人”这类事项。 农民工拼尽全力,支付高昂的学费,希望孩子将来不要重复父辈的辛苦,有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 他们的愿望很难完全实现,所以大部分人只实现了一半——他们的孩子不会重复父辈的辛苦,从身体素质上和技能储备上都不能胜任升级迭代后的产业需求,他们的孩子只能忍受另一种辛苦,风里来雨里去送外卖的辛苦,和平台的恶政斗智斗勇,收入既微薄又朝不保夕的辛苦。 在中共国这个世界工厂的现址,人口断层同样已经出现。社会无法满足制造业对人口人才的需求这个问题,同样正在浮出水面。只是,如果有识之士能立即看到问题,抓住重点,借着“工厂还在”这一优势,把工厂的教学功能恢复起来,在“向制造业提供足量人才储备”这个项目上,中华沦陷区未必没有一拼之力。 在各国都开始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开始加入争抢制造业的行列后,对相关人口战略的清醒认识将成为是否能进入决胜局的关键。 而今天,是否能看到这一点,会成为川普政府是否能成功让制造业回流或者至少部分回流的关键。 因为真心希望制造业回流美国,你就需要重启产业升级和人口升级的良性循环,或者说,让这一循环从被制造业外流造成的中断里恢复过来。 为此,他们必须推出和关税政策相配合的人口政策。 在启动阶段,他们需要向能帮助工厂在美国本土开起来的中低端工人发放工作签证,令能协助人口结构恢复的工厂、工业区重新矗立于北美大地。 他们也需要改变已经不再以培养产业工人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科学素养。 他们需要给自己时间,给社会时间,让已经陷入颓废的美国本土“低端人口”重新振作,让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美国低收入家庭借助一系列针对性的扶持摆脱困境。 一句话,他们需要让美国人重新变成一个能轻松适应工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族群。 一个对世界工厂有致命吸引力的族群。 同样的事情需要发生在欧洲,需要发生在中华沦陷区,需要发生在任何一个希望得到世界工厂青睐的国家和地区。 用工厂培养工人,用工人成就工厂,让工业促进社会的发展,让社会促成工业的提升。想实现“制造业回流”愿景的人真正需要实现的,是完整的人口战略。 只有这样的人口战略,才能令国家、族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仅追求人口数量是没有意义的,虽然人口基数也很有价值。 但庞大数量的农业人口,超过一国之经济类型和资源总量承载极限的原始农、牧业人口,只会令社会陷入因资源争夺导致的动荡。 更清晰、更务实的人口战略,意在支撑工业发展的人口战略,才能令采用它的国家和族群突破原始农牧业加诸于人类的生存空间上限,才能带来可持续的繁荣。
#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
#人才密集型
#世界工厂
#工业生产
#人口基础
#关税政策
#工厂迁移
#人口学基础
#工厂与工人
#人口结构
#全球生产链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2个月前
关税战谁胜谁负也好,美国能否“再次伟大”也好,中华沦陷区亿万民众会有怎样的未来也好,所有问题归结到一起,最终都要看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世界工厂将何去何从?” 而要理解世界工厂自身的取向,你就需要看清今天主体仍滞留于中华沦陷区的这座世界工厂到底有什么特质,和它为什么难以回迁。 低人权优势其实并不是中共国独有的优势,其他低人权国家同样也可以向投资人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压榨员工、打压基本人权方面,只要有利可图,别的伤害链主随时可以比中共改开系技术官僚们更凶残。 但中华沦陷区今天已经形成的规模优势和产业生态,是极难在短时间内被迁移到其他地区并完美复制的。 你可以搬走一家厂、十家厂,但你能不能同时搬走整个产业生态?你又能不能同时搬走正支撑着整个产业生态的熟练工人社群和不断在“创业-破产”循环中保持着活力的小微企业集群? 你不能。 这是和整体搬走一座热带雨林,从其中的珍稀动物到土壤中的菌群一样不落下那样,不可能做到的事。 但“中国制造”的优势就来源于此。 改开四十年,发展到今天,中国制造的核心优势早就不再单纯是“廉价”二字了。 虽然仍和廉价脱不了干系——它如今的核心优势,和你在那些快销平台如SHEIN上看到的一样,是以极快的速度做到的廉价,是以最低的成本响应市场提出的最微小需求。 是一个擅长把任何一种订单做到最低价格的供应体系,在长期“训练”中达到的最高效率,即让任意一份订单在最短时间内整合供应链中最低价供应商,从而“找到”自己的最低成本价的能力。 这份能力,其他地区没有。 而且想要有,也很难。 因为其他地区没有中共国这样的人口规模,或者就算有足够数量的人口,也没有象中共国改开初期那样足够数量的,既受过初等教育,又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接受过大量服从性训练,还在中共“前三十年”的政治运动中基本被打破了对传统社群组织的人身依附的人口。 没有亿万的“打工妹”,制造业难以起飞。 川普是真心希望制造业能回流美国,或者至少一部分回流美国的。 但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消费力流失、制造业空洞化之后,美国本土的人口结构已经和制造业高峰时期大不相同。 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美国人已经不再是随时能进厂就业,能适应制造业回流初期的劳动力需求的人了。 用惯了中共国工人的企业,也早已不知道该如何和美国本土工人相处,不知道该如何把全无经验但满脑子对旧日美好时光追念的生手调教成熟手——在管理上,这难度和把中共国的国企老资格老员工调教成民企合格打工人差相仿佛。 所以,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就象让离婚多年的夫妻重修旧好一样。不是完全没可能成功,但要跨越许多障碍,要经历各种磨合,爱得不够坚贞的夫妇是做不到的。 世界工厂当然有可能在川普政府和其他欧美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下,把它的一部分搬回欧美本土。 但短时间内完全回迁是不可能的。 而不完全的回迁,分散式的迁移,就会令它丧失规模优势,令它丧失因现有产业生态的完整性而得来的效率优势。 虽然即使世界工厂留在中华沦陷区,这份效率优势也会因产业工人的后继乏人而逐渐消失。 中共国正在经历一场人口崩塌。 出生率的下降只是整场崩塌中最不重要的部分。 困难已经显现,显现于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而一线生产部门招不到合格工人。在教育培训方面,供需的错位是长期存在的,作为世界工厂的现址,中共国政府一直在用培养牲人而不是打工人的方式教育下一代人口,中共国企业也仗着自己建在人口大国,总想着“缺人招就好”,几乎从不在人才储备、学徒培养方面进行投资。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理念也令绝大多数家长在实现温饱后,把对孩子的教育指向了“考公”而不是“进厂”。 和美国同样尴尬的是,即使在今天仍然是世界工厂的中共国,人口结构也是“错”的,下一代人口也并不是能顺利适应当前制造业生产生活方式的人口。 在中共国,仍奋战在一线的工人,许多已经头发花白。 她们就是当年的打工妹,他们就是当年的打工仔。她们的女儿不想进厂,想做直播,想做网红。他们的儿子不想进厂,宁可跑滴滴送外卖。 世界工厂真正的困境,其实不是要不要从中共国搬回美国、欧洲的问题。 是现在这种制造业生产生活方式,在不对人口进行有意识塑造,进行人口学上的可持续发展投资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多久的问题。 看清了真相,你就会发现,能留住世界工厂的,既不是中共国也不是美国,是能为未来的世界工厂准备合适人口基础的国家和地区,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美国、欧洲、中华沦陷区未来可能涌现的新兴国家,谁能先看清问题,谁能先解决问题,谁就会是世界工厂的新址,谁就会成为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必然指向的选择。 而在这个过程中,在令制造业人口供应从“一代绝”状态变得可持续的过程中,低人权优势是首先必须被放弃的东西。 培养牲人的教育体制,重视权术轻视技术的教育观念,同样是必须被放弃的东西。 在争夺成为世界工厂新址的竞赛里,美国、欧洲、中华沦陷区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 所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川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战,经济冲击波及各国· 30 条信息
#关税战
#美国
#中华沦陷区
#世界工厂
#国际贸易
#中美关系
#低人权优势
#廉价劳动力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2个月前
在我们眼前正发生的,是一场红二代与富二代的巅峰对决,也是一场红色中国与世界工厂的存亡之战。 在看起来的一片混乱、朝令夕改中,川普和他的团队一定会做的事是什么? 是讨好选民,是倾听美国选民的呼声,不论这呼声的内容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还是压低物价提高就业率。 是在漫天要价着地还钱的过程里 ,和各国、各方反复协商,最终得出符合民主国家政客的政治利益,也就是国家利益、国民经济利益的折衷方案。 这场开打时面向全球的关税战,最终的税率会取决于各国的议价能力。 在“各国”中,既包括美国,也包括中共国。 白宫的“胡作非为”开启了一场会促成全球贸易格局加速调整的大谈判,而美国的议价能力在其中同样会经受考验。属于甲方的优势会显现,但美国的地位远没有达到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能“说一不二”的地步。 所以,面对现实,川普只能让步。 在挟全球第一强国之势雷霆出击之后,杠精如他也要面对现实。 习近平同样需要面对现实,中共政权同样需要面对现实。 但在面对现实时需要竭力保留自己“世界工厂”地位,在这方面拥有一定议价能力的,并不是习近平,并不是中共政权。 而是“改开中国”,是在利益层面和习近平代表的红色中国针锋相对的改开受益者。 在仍然进行着的这场关税战中,如果“改开中国”不能顶住“红色中国”的压力,在欧美甲方面前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对中共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力,它就会从此一蹶不振。 因为盘整中的全球贸易格局对风险是敏感的,对把存在失控风险的部分排除出最终形成的新格局是乐见其成的。 如果中华沦陷区的供应商们没有能力对甲方们证明自己的可信可靠,全球各地的竞争者绝不会介意接手他们让出的份额。 如果中华沦陷区的企业经营环境维护者,也就是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向企业家们证明自己的维护能力,全球各地的竞争者们也绝不会介意“招商引资”,对所有被迫搬厂的经营者敞开大门,给所有必须随厂搬迁的技术人才发放签证、办理移民。 这世界是需要世界工厂的。 但世界并不是必须把世界工厂设在中华沦陷区内,设在红色中国治下。 现在仍在中华沦陷区经营的企业,也不是只有留在红色中国治下才能继续做世界工厂的一员。 打工人更不是。 如果习近平不死,如果中共国选择了继续做红色中国,为了继续做红色中国,它就只能放弃世界工厂。 或者说,被世界工厂放弃。 很多人会舍不得走,但随着邻国提供越来越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随着其他企业的搬迁,随着东南亚国家、南美国家因华商迁入逐渐形成以华裔为主的社区,形成对只懂使用中文的中老年人更便利更友好的生活条件,“走”这个选项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如果中华沦陷区面对历史抉择,选择了“红色中国”,它作为世界工厂的属性就一定会消失。 虽然不一定消失得轰轰烈烈。 改开受益者群体中有能力走的人,都会走,世界工厂的旧址会变成一个空洞。 这世界并不会失去它的工厂。即使制造业无法回流美国,即使在这场大调整、大搬迁的过程中,川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他和他的团队因后续施政失当被选民抛弃,没能得到好结局,由他开启的这一切便宜了别人、别国,新的世界工厂厂址落在北美之外的地区。 但红色中国会。 红色中国会失去它的工厂,失去它的工业,失去它的工人,失去它曾借以支撑现代化生活的一切资源。 这就是让习近平活着,选择“保政权”,选择红色中国的后果。 你们熟悉的那个“改开中国”会随风而逝。 让它消逝的不是风,是每个想活下去的人的选择。人们会象东北人在大下岗期间那样逃离故乡,会象先辈们在大逃港期间那样投奔怒海。 如果在抉择时刻他们没能选择反抗,在漫长的黑暗中他们就只能选择逃亡。 而所有的邻国都会向他们敞开怀抱,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在世界工厂重新选址的时期,来自中华沦陷区的“老厂”的熟练工人会很受欢迎,会被新厂的雇主们当成技术骨干。 很多人会因逃亡,因选择“润”而活下来。 只是选择了“润”的人越多,留下来的人就越凄惨。 流失的精华越多,被抛弃的这片土地就会越贫瘠。 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除非“改开中国”能奋起一搏。 除非至少有一部分改开受益者能顶住红色中国的压力,在世界工厂的原址留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这需要足够的清醒,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足够的实力。 对许多拥有大量中共国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的人来说这才是值得做的事。因为企业可以走,打工人可以走,但你如果走了,你手中在中共国境内才有用的资源将大大贬值。 留下,你有机会割地称王,走,却大概率只能为一寓公终老异乡。 对绝大多数体制内中高层改开受益者来说,把习近平吊到煤山上,再在加强加固中华沦陷区世界工厂地位的过程中确立自己和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才是最优策略。 只是,也许他们自己是看不透的——对除习家之外的红色家族来说,同样如此。
#川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战,经济冲击波及各国· 30 条信息
#红二代
#富二代
#红色中国
#世界工厂
#川普
#美国
#选民
#让美国再次伟大
#就业率
#协商
#民主国家
#国家利益
#国民经济利益
分享
评论 0
0
谷风
3个月前
用这招来吸引游客贻笑大方,浪费资源,我认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卖淫合法化。昔日的繁荣除了世界工厂,中共容忍卖淫也是重要原因。你习近平的女人多到受不了,我没本事结婚是否只能自己撸,打一辈子飞机?在中国卖淫从来不是政客所说的道德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中国经济
#卖淫合法化
#政治问题
#世界工厂
#习近平
#道德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4个月前
特朗普税收政策震动了中国-世界工厂
#特朗普
#税收政策
#中国经济
#世界工厂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5个月前
昨天的Space其实还迸发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 中国多快好省、效率超群的生产了这么多东西, 以至于现在全地球一人一份,都卖不完 这种过剩的产能,导致中国产业工人只能自己内卷 你说,这难道不是全世界的错吗? 难道还能是中国自己的错? 不是你们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吗?
#中国产能
#全球市场
#产业工人
#世界工厂
#内卷
#经济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