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赚钱,不靠赌,靠概率 玩交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赚钱不能够靠赌,而是更多的靠计算概率。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假如一个人真的想赚到很多的钱,首先就要学会尊重钱。 无论这个钱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的,轻松的或者困难的,但是你不珍惜,它就一定会离你而去。 01、赌性,是一种人性的缺陷 什么是赌呢?就是你对这个事情并不了解,你也并不确定接下来的情况会怎么样。你没有仔细考虑胜率,但是你选择去相信自己逢赌必赢。 即你用自我意识去挑战数学意义上的概率,好比一个骰子的六面,你非要相信自己每次都能摇到6,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性的缺陷,希望通过走捷径和搏运气的方式获得成功。 之前我去彩票店,遇见一个老大爷在买彩票,我就问他中了多少,他说一千二,我进一步问他投入的钱减去中的钱是多少,他说亏了一千八。甚至他自己都明白跑赢彩票系统的中奖概率是很难的。 我不理解,既然大概率是亏钱的,他为什么还要买。他说他就是喜欢中奖了的感觉,再加上以前有一次中了特别多,后来就总想复制那一次的成功,让他觉得自己是可以赚钱的。也就是理智上知道自己在赌了,但是感性让他无法放手。 有的企业家说赌性坚强,但是这只是在他那个年代成立,可能他当时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增长和爆发的行业。风险性被相对的摊薄了。 但是假如放到更大的时空范围里面,这样的经营策略就是不靠谱的。 我觉得所有赚钱的人都要学会脱离赌性,决策之前先考虑一下事情的主要影响,分析它对应的概率权重,进行一个可行性分析。 而不是用情绪和盲目乐观来做决定。这样才能守住手上的钱。 杜绝赌性,这是长期赚钱必须跨过的一道坎,但凡有点赌性,财富就拿不稳。 02、万物皆是概率 很多时候,一个人对人生的迷茫,是因为他不懂得去计算基础的概率。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100%确定的,可能曾经成立的真理在下一个历史时期不一定会继续成立。 但是在一个大基数的范围内,算概率是可行的。比如说,把你的人生愿望用概率进行考量,就能很容易发现它荒谬的地方。 因为概率上一生万事如意的有几个呢?何德何能,既要事业有成,又要老有所养,儿孙成器,婚姻美满,物质丰盛,精神共鸣,全都要,全都有,统统得到满足呢?功成名就是极少数,升官发财是极少数,情根深种是极少数。 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低概率的。而但凡从概念上分析一下,最后发现这其中的很多期待,互相就是排斥的,一起实现的概率更是非常的低。 即便如此你还是想要更好的人生吗?概率低就不努力、直接放弃吗?你还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思考决策能力,去不断的优化这个概率。 哪怕是终其一生,轻微冲击一下这个概率,也是很大的人生突破了。 最开始的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1%,但是也许坚持了几十次,上百次成功的概率就到了66.7%、99.9%,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多自信,而是因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如此。 假如一件事一开始就能看到成功率,你肯定会努力,但是大多数事情都不会有明确的成功率。 只有通过一次次冲击挑战的过程,是无数次的坚持,在这条路上,去做高成功率。当你想明白了概率,对赚钱、对人生都会很通。 理解概率的人才能保持对一件事长久的、迭代的坚持,才会理解奋斗的过程。但是为什么成事的人还是那么少呢?因为知道和相信是两回事。 无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的人,都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知道的人不会行动,是因为认知还没有上升到信仰的地步,只有视为信仰了,才会产生真正的驱动力。 最后: 那些迷茫的兄弟们,希望大家能明白,交易市场同样如此,K 线的每一次波动都暗含概率的博弈。那些追涨杀跌、全仓押注的交易者,本质上与赌徒无异,他们在不确定的走势中盲目下注,将盈利寄托于运气。 而真正的交易高手,会像精密的概率计算器,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基本面与技术面的综合分析,计算每一次开仓的盈利概率,设置合理的止损止盈点位,用小亏大赚的交易逻辑,将单次不确定的交易,变成长期稳定盈利的概率游戏。 当你能在交易中摒弃赌性,用概率思维武装自己,才能在无法预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让账户曲线稳健上扬。 人生所有的成就来源于此。 你可以自由选择,去奋斗千千万万次搏一个更大的概率过上想要的人生。 还是躺平颓废抱怨。是浑浑噩噩赤贫一生,还是残酷进化实现愿望,选择权一直在自己手上。 共勉!
如何建立自己完善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兄弟们要清楚,宏观经济分析是破解金融周期、流动性密码的重要节点。 无论币圈还是股市唯有理解 “央行 - 银行 - 财政 - 金融 - 实体” 的联动逻辑,才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趋势,实现资产的 “跨周期配置”, 让投资决策扎根于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律,而非短期噪声。 一、构建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基本思路 明确分析目的:根据关注的重点(如经济增长、周期、生产与分配等)来确定框架的侧重点。 划分经济层面:将经济划分为实体层面和金融层面。实体层面包括生产活动和非金融流通活动;金融层面主要涉及资产定价与资源分配。 构建基础框架:以“银行体系 - 金融市场 - 实体经济”为核心,结合财政体系,形成基本分析框架。 二、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央行与货币政策: 央行资产负债表:了解央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分析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超储率体系:通过分析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如MLF、SLF等),把握货币市场的松紧程度。 资金供求分析: 社融与M2:通过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了解经济中的资金供给与需求情况。 经济增长分析: GDP体系:运用支出法和生产法,从消费、投资、净出口等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来源和产业结构变化。 财政体系分析: 财政收支:关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了解财政收入结构、支出方向及赤字情况。 具体领域分析: 房地产投资体系:分析房地产投资的分类、库存、销售、资金来源、对GDP和就业的影响等。 制造业投资体系:关注库存周期、需求与生产的传导链条,结合GDP支出法和生产法进行分析。 三、周期分析 社融周期:分为信用收缩、政府逆周期融资上行、顺周期信用扩张三个阶段,反映金融层面的信用变化。 库存周期:约2 - 3年一个周期,通过观察库存与销售的变化,判断实体经济的短期波动。 朱格拉周期(产能周期):约8 - 10年一个周期,通过产能利用率或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析。 库兹涅茨周期(代际周期):约20 - 25年一个周期,主要与人口抚养比相关,对房地产等领域有一定影响。 四、宏观经济学习的方法论 建立宏观经济指标统一框架:梳理主要宏观议题,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打破知识点之间的孤立关系。 经济危机的梳理:以时间轴为脉络,客观梳理经济危机的全过程,结合历史经验理解当前经济现象。 阅读各个流派观点:选择体系完整、有时间和空间解释、被执政者采纳的理论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评价。 五、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全球视角:分析全球三级分工联动框架(核心国、半边缘国、边缘国),结合国际贸易、汇率等因素,理解全球经济的相互影响。 多维度整合:尝试将不同领域的分析框架整合到一起,构建更全面的宏观经济三维体系,通过编程等方式实现数据联动关系的可视化。 兄弟们要明白,建立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和实践,逐步完善自己的分析体系。才能让自己的股市、币圈投资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