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乔木
5个月前
当前最火的AI Native浏览器Dia创始人访谈,AI生成的文章,但可读性很好。 Arc 和 Dia:Josh Miller 的两次“家”实验 Josh Miller 不是那种典型的硅谷创业者。他本科念社会学,科技圈的“硬核”气质和他关系不大。Arc 浏览器的故事,其实也不像主流创业叙事:没有明确的痛点,没有一开始就想好怎么改变世界。Josh 和团队只是想做点自己喜欢、让人觉得舒服的东西。 Arc 的最初,是一场实验。团队一边做一边学,用户喜欢什么就做什么。Arc 很快有了第一批死忠粉,产品也越来越复杂。Josh 说:“我们太想让每个人都喜欢 Arc,结果反而迷失了方向。”有段时间,他每天都在 Slack 上看用户反馈,看到有人夸产品,心里就亮堂;但看到有人说 Arc 用不明白,他会很难受,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Arc 提出的口号是“你在互联网上的家”。但 Josh 发现,这个“家”其实很表面——改改颜色、标签页重命名,离真正的归属感还差得远。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自己最好的大学朋友手机里装了 Arc,却从没用过。朋友说:“我真想支持你,但 Arc 太复杂了。”Josh 说,那一刻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意识到,Arc 是一个“极客的家”,不是每个人都能住进去。 团队内部也有挣扎。Josh 说,做产品像养孩子,孩子的情绪牵动父母的心。用户不喜欢,团队沮丧,他就特别能共情。最难的是,大家开始怀疑方向,担心让用户失望。Josh 说,那种煎熬特别难受。但当 Dia 的第一个积极反馈出现时,他觉得所有的等待和焦虑都值了。 Dia 是 Josh 的“第二个家”实验。他不再想让浏览器适合所有人,而是想让它主动适应不同的人。Dia 不是 Arc 的升级版,而是为那些觉得 Arc 太复杂、没法用的人准备的。Josh 说,Dia 的方向还在摸索,团队也不确定它最终会吸引谁。但他想让浏览器变得很不一样,让更多人能在互联网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AI 是 Dia 的底色,但 Josh 并不迷信技术。他说,现在行业都在卷大模型,拼参数,结果很多 AI 产品让人越用越困惑。他更看重“易用性”,希望 Dia 能像 iMac 一样,上手就会用。Josh 坦白说,自己用 AI 产品时体验也很一般,有时候还挺糟糕。他不想让 AI 成为障碍,而是让它变成帮手。 Dia 的开发流程也很特别。团队推崇“少说多做”,原型先行。每次有新想法,就给团队六周时间做原型,大家试用、反馈,觉得好用就留下。Josh 说,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哪怕最后只有一个想法被采纳。团队里有设计师、艺术家,也有工程师,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Arc 推广靠自然增长,Dia 则提前想好定位和故事。Josh 说,外人觉得他们的内容很有趣、传播很自然,其实背后全是精心策划。比如视频、播客、社群,都是为了让用户看到“真实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公司。信任是用真诚换来的,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 Josh 说,自己最在意的是人的情感。Arc 第一次收到用户正面反馈时,他特别开心。看到团队沮丧、用户不喜欢时,他很难受。他发现,和喜欢的人一起做事,比什么都重要。信任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而是靠真诚和透明慢慢积累。Arc 和 Dia 的故事里,没有什么“伟大愿景”或者“世界级战略”,更多是不断试错、不断修正方向。 Josh 说,创业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能解决什么大问题,而是和一群喜欢的人,在一个还没被彻底改变的领域里,做点有意思的事。浏览器很无聊,但正因为无聊,才有机会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他还记得刚到旧金山创业时,去见 Twitter 联合创始人 Evan Williams,对方说:“Josh,没人知道正确答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Josh 说,这句话让他一直记到现在。Arc 和 Dia 也还在路上,Josh 也还在摸索。但至少,他比大多数创业者更坦诚,也更愿意承认:其实我们都不知道答案,能做的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如果你用过 Arc 或 Dia,可能会发现:这里没有完美的“家”,但有一群人,真心想为你造一个更舒服的空间。
向阳乔木
5个月前
AI辅助,抽空读了Windsurf、Cursor、Devin三个AI编程工具的系统提示词。 角色定义 Windsurf:你是 Cascade,一个由 Codeium 工程团队设计的强大 agentic(具备自主行动能力的)AI 编程助手。你基于革命性的 AI Flow 范式运作,能够独立或与用户协作完成编程任务。 Cursor:你是一个由 Claude 3.7 Sonnet 驱动的强大 agentic(具备自主行动能力的)AI 编程助手。你专门在 Cursor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 IDE 中运行。 Devin:你是 Devin,一名使用真实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软件工程师。你是一个真正的编程高手:很少有程序员能像你一样擅长理解代码库、编写功能完善且整洁的代码,并不断迭代直到代码正确无误。 Windsurf 是强调“流程驱动”和“自主+协作”的 AI 工具。 Cursor Agent 则强调是一个深度集成在 IDE 中的助手,强调 Claude 模型的智能和 IDE 的上下文感知能力。 Devin 更像是一个“拟人化”的顶尖工程师,强调代码质量和调试能力。 三个工具的系统Prompt有不少共性,尤其是在工具调用格式、安全限制、代码编辑规范方面。(见下面图片) --- 从提示词中学到的编程提示词知识 1. 代码必须可运行 所有系统都强调:生成的代码必须“immediately runnable”。 2. 一次性完成修改 所有系统都要求:对同一文件的修改必须合并为一次操作。 3. 不要修改测试除非被要求 Devin 明确指出:测试失败时,优先怀疑代码,而不是测试本身。 4. 遵循项目风格 所有系统都强调:修改代码前要理解并模仿现有风格。 5. 不要引入不必要的依赖 Devin 明确要求:不要假设某个库存在,必须确认后再使用。 AI 编程中的最佳实践 ✅ 明确你的意图 所有系统都要求用户明确说明任务目标。 ✅ 提供上下文 AI 会根据你打开的文件、光标位置、历史编辑来判断行为。 提问时附上相关代码片段或文件路径。 示例:“我在xx文件的第 xx 行写了这个函数,但报错了。” ✅ 接受 AI 的建议,但保留判断 AI 是助手,不是决策者。 ✅ 善用工具链 三个系统都提供了搜索、编辑、运行、部署等工具。 AI 编程助手是放大你能力的工具,而不是替代你判断的机器。 彩蛋:我问AI,哪家提示词写的好,分析了不少维度,最后第一名是Windsu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