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革命历史
关注
朱韵和
3周前
毛殺人歷史的三個階段 概括地說,毛的殺人史,可分三個階段: 一是將殺人合理化。從革命的暴力論,宣揚暴力是新社會的接生婆,到粗俗的「你不殺他,他要殺你!」「資本主義復辟就是千百萬人頭落地!」類似的宣傳,煽動殺人不可避免,成為「殺人放火、共產共妻」的依據。 二是將殺人合法化。這是奪 取政權後的發展,制定各種嚴刑峻法,用毫無公正可言的司法形式,判處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反革命、歷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死刑。前中共公安部長羅瑞卿一九五六年曾證實過這種司法的「慘無人道」。這對一個革命成功後在和平建設時期的國家而言,是不可寬恕的罪行。 三是殺人的神聖化。如果前兩階段在蘇聯都出現過,那麼這個殺人萬歲的階段,純屬毛的獨創——這就是毛晚年發動的文革。文革以那樣上億人的政治瘋狂,以階級鬥爭打倒「封資修」為名,實行大規模的階級滅絕政策,令千百萬天真的青少年成為打手兇手,致人於死地而後快。造成無數人自殺、被打死、被折磨死,甚至發生道縣大屠殺那樣滅戶滅村令人髮指的事件。毛已經把殺人變成了全民性的狂歡,令一個文化悠久的民族變成一群嗜血的野獸。毛也在這場吃人的饗宴之後死去。 ---毛澤東的殺人嗜好 ◎金鐘 图:德國明鏡周刊1974年5月報導中國進行新的文化革命。封面毛像。
#毛泽东
#暴力革命
#杀人历史
#革命历史
#极权统治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文革时期 有一对夫妇被五花大绑, 身上被绑满炸药 造反派和革命群众让夫妇的孩子去点燃导火索 孩子不愿干, 就往死里打那个孩子。 最后,孩子边哭边扑向爸爸妈妈 点燃了导火索,孩子却没跑, 紧紧的抱住了爸爸妈妈……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文革
#历史悲剧
#家庭悲剧
#政治运动
#革命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中工网-新华社
1个月前
关中革命纪念馆开馆
关中革命纪念馆开馆
#关中革命纪念馆
#开馆
#革命历史
#陕西
#纪念馆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1个月前
这就是传说中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
#传承
#革命历史
#历史文化
#精神力量
分享
评论 0
0
谷风
3个月前
我党是发扬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的革命精神用来对付美国
#延安精神
#南泥湾
#大生产运动
#中美关系
#革命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蔡慎坤
4个月前
红三代隔空喊话:我家曾经是南洋归侨,爷爷是地下党出身,大别山时期的老革命!资历稍微低于刘少奇。是个理想的革命主义者。自打中共建政以后,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我想李锐同志可能是最后一位当年怀着美好愿景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了吧?! 我爷爷与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曾希圣政见不合,硬是被下了冤狱抑郁窝囊而死。1959-1961年安徽所谓的三年大饥荒完全是人祸饿死了至少500万以上!安徽许多地区死绝户至少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就是全家死光的叫死绝户。极左势力在安徽省的祸害一直延续至今!我家爷爷经历过军旅生涯,功效最大就是在淮海战役中的所谓卓越贡献,淮海战役实际上到底怎么打的,我们家最清楚,不是影视剧中宣部吹嘘的那么轻松! 我年轻的时候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过七年,在西方有不少朋友和贸易伙伴。我的英文与我的中文差不多一个水准。 你我共知的原因,目前我们全家都在海外流浪漂泊中,国内不敢待了,也不敢回国了。 关于時局我有一些看法,不一定对,但我相信也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引子)
#红三代
#革命历史
#南洋归侨
#地下党
#大别山
#老革命
#中共建政
#李锐
#三年大饥荒
#人祸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红士评赤国 2008年,前新华社副总编、1947年加入中共的穆广仁: 1940年代投身中国革命的我们这一代人……既不知道斯大林的暴政,也从未料到中共解放后一段时间实施的“左祸”。在我所接触到的那个同时代人当中,极少对他们当时的追求有所悔的……这就是我所以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警语深为感动的原因: “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1946年加入中共、1957年右派、“六四”后开除党籍的许良英: 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提着脑袋干革命,为了建立新中国。但是,想不到我们后来得到的是这么一个国家,我非常沮丧。 ---重庆谈判真相——破裂主责在“共” 作者: 裴毅然
#新华社
#中共
#革命历史
#斯大林
#左祸
#奥斯特洛夫斯基
#六四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已经饿了十好几年啦” 那些地方到底穷到了什么地步?我们决定挑几个看一看。 第一个目标是安塞县的王家湾公社。之所以选中它,是因为这个公社的所在地——王家湾大队,曾是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在1947年率领“昆仑纵队”(中央机关的代号)转战陕北途中,除米脂县杨家沟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从 4月13日到6月9日,一共住了五十八天。 听了公社副书记雷步升的介绍,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在毛主席离开这里三十三年后的今天,这里竟然是这样的贫困:1979年,全社五千一百八十九人,平均每人只从集体分到口粮三百一十五斤,收入三十二元六角九分,人均现金才一元六角一分。 午后1点,正是社员吃晌午饭的时候,我们去拜访了当年接待过毛主席的王家湾行政村代表主任、现任公社党委委员高文秀。 这位1935年入党的老党员,如今已经七十二岁,老伴已去世,全家现有十一口,分了两家。 我们先看了看他儿子住的窑洞,大小几口正在吃饭,不同年龄的人饭都不一样:最小的吃面疙瘩汤,大一点的吃“渣渣饭”(一种把高粱连皮和苦菜一起煮成的又苦又涩的饭),大人吃糠拌苦菜。窑洞里除了一盘炕,一个锅台,几只缸罐外,空空荡荡。揭开缸盖一看,大部空空,只有一只缸里还有一点高粱,锅台上还剩半盆面。 走到上一层的窑洞里,只见一个干瘦如柴的老头,缩着脖子斜靠在炕壁上。老雷说,他就是高文秀老汉。我们打量了一下,炕上有一片烂毡,角上堆着两条破被。 一个入党四十五年的老人,晚景如此凄凉,我们一时语塞鼻酸,说不出话来。 还是高老汉首先开口,问我们从何处来。一听说我们是北京新华社派来的记者,老泪就顺着脸上的皱纹淌下来,哽咽着说:好,好,难为你们还惦记着俺们……在一阵沉默之后,我们问老人:这些年日子过得咋样?他无力地摇了摇头,一声长长的“唉——”停了一阵才说:“不瞒你同志,已经饿了十好几年啦。去年还算好,一口人分了三百来斤粮,自留地上一人又弄来四五十斤,饿是饿不死了,比前些年吃树叶的日子好过些了。”说到这里,老汉又痛苦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不再刺激卧病的高老汉,我们赶紧改变话题,问起当年毛主席来到王家湾的情景。这一问,老人忽然张大了模糊的泪眼,闪出了感奋的神色,说:“那时候好啊,比现在好多啦。” “1947年4月13日后晌,来了一支俺们的部队,大约三百来人。俺那会当代表主任,有几个军人就来找俺,说部队要在这里住几天,看看有啥困难?俺说吃的粮没麻达(不缺的意思),酸菜也有,就是你们牲口多,草料怕供不上。一位被大家叫罗大队长(后来才知道他是罗青长同志)的说:只要有米有菜就行,柴草我我们自己解决。后来,部队一住住了五十八天。头二十多天,部队就吃自己带来的一点米和俺们筹的粮,等到5月初蟠龙镇打下了,大部队才送来了洋面。那会子王家湾村十七户人家,一百多口人,能容下这么多人吃饭,你们想,要是俺们没有余粮咋能成?就说俺家,那会八口人,在村里是穷户,一年也要打十四五石粮,洋芋还不算在内,腌的酸菜,晒的干瓜片、干红豆角也吃不完。 ---1980年新华社内参:延安已经饿了十好几年
#贫困
#安塞县
#毛泽东
#革命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社
5个月前
遵义会议90周年|贵州:《遵义会议放光辉》唱响校园
遵义会议90周年|贵州:《遵义会议放光辉》唱响校园-
#遵义会议
#90周年
#贵州
#校园活动
#革命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