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沃伦·巴菲特
关注
勃勃OC
1天前
对冲基金正在疯狂买入UNH: 沃伦·巴菲特买入 503 万股 Dodge & Cox 买入 473 万股 大卫·泰珀买入 227 万股 Renaissance 买入 135 万股 迈克尔·伯里买入看涨期权 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买入看涨期权 ....
#对冲基金
#UNH
#沃伦·巴菲特
#股票
#买入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1天前
周四盘后,联合健康集团(NYSE:UNH)股价飙升 7%,此前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已新建仓持有这家陷入困境的医疗保健提供商 500 万股股份。按周四收盘价计算,这笔持仓价值约 13.7 亿美元。
#联合健康集团
#伯克希尔·哈撒韦
#沃伦·巴菲特
#股票
#医疗保健
分享
评论 0
0
洛克船长
3天前
杰夫·贝佐斯: "你的投资理念如此简单。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照搬你的做法呢?" 沃伦·巴菲特: "因为没有人想要慢慢变富。"
#杰夫·贝佐斯
#沃伦·巴菲特
#投资理念
#慢慢变富
#财富积累
分享
评论 0
0
JS profift maximist
4天前
写得真好啊,时刻警醒市场永远有机会,但你不一定有本金重新来过 买入美国,我就是在买 发表于2008 年 10 月 16 日《纽约时报》 作者:沃伦·巴菲特 美国和海外的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问题已蔓延至实体经济。短期内,失业率将上升,商业活动将萎缩,媒体头条仍旧令人焦虑。 所以,我开始买入美股——我是指我的私人账户,之前那里只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不包括那些预定捐赠的伯克希尔持股)。如果价格仍具吸引力,我私人资产很快将全部转为美股。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规则告诉我:当别人贪婪时应恐惧;当别人恐惧时应贪婪。当前恐惧已蔓延至包括经验丰富的投资人。虽然对高杠杆或竞争力弱的公司保持谨慎无可厚非,但对许多基本健康公司未来的长期繁荣表示怀疑却毫无道理。 长期来看,多数大公司将在 5 年、10 年、甚至 20 年后创下新高。 请明确一点:我无法预测市场短期走势,无论是一月还是一年后市场会涨或跌皆不可得知。但很可能,在信心或经济回暖之前,市场已先行上涨。若你等到“知更鸟啼鸣”,春天恐已结束。 回顾历史:大萧条期间,道琼斯于 1932 年 7 月 8 日触底至 41 点,经济持续恶化直到 1933 年 3 月罗斯福就职,但市场已先升 30%。二战初期,美国处境不利,但市场于 1942 年 4 月触底,远早于盟军转运。1980 年代初,通胀高、经济低迷时正是买股时机。简言之,坏消息是投资者的好友,让你能低价买进美国的未来。 长期而言,市场新闻必趋向乐观。20 世纪美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多次衰退与危机,甚至总统丑闻下台,但道琼斯仍从 66 点涨至 11,497 点。 你也许以为这么大的涨幅下没人亏损,可是有人亏了——他们通常只在感觉安心时买进,看到危险新闻就卖出。 如今拿现金让人觉得安心,其实不该如此。现金是一种糟糕的长期资产,几乎不产生回报且必然贬值。为应对危机政府采取的政策恐使通胀加剧,加速现金价值下滑。 未来十年,股票很可能明显胜过现金。那些紧抱现金的投资者,赌的是他们能抓住时机,但在等待好消息的同时,他们忽略了 Wayne Gretzky 的名言:“滑冰要滑向冰球将去的地方,而不是它曾经在的地方。” 我不爱讲市场走势,但再强调一次,我不知短期市场会怎样。然而我会效法那家在旧银行大楼开餐馆的广告——“把你的嘴放到你钱在那里。”今天,我的钱和我的嘴都支持股票。
#沃伦·巴菲特
#买入美股
#市场恐慌
#长期投资
#价值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3个月前
沃伦·巴菲特说: “如果我今天出生,我会一直待在子宫里,直到我能出生在美国”
#沃伦·巴菲特
#投资
#美国
#经济
#居住环境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3个月前
据《财富》杂志报道:“沃伦·巴菲特称自己‘抠门’,因为尽管身价高达1680亿美元,他仍住在那套花了3.15万美元买下的老房子里。”
#沃伦·巴菲特
#财富杂志
#老房子
#节俭
分享
评论 0
0
头条热点
4个月前
沃伦·巴菲特说:关税是“战争行为”
#沃伦·巴菲特
#关税
#战争行为
#经济影响
#国际贸易
分享
评论 0
0
蔡慎坤
4个月前
沃伦·巴菲特:日益沉重的贸易赤字(下)/而由于美国单月的出口额约为800亿美元,所以我们也将发行等额的‘进口凭证’,也就是800亿美元的IC,并让它们可以在自由市场上流通,自由竞争将会决定到底是哪些人想要把东西卖给我们,同时要付多少代价,(而我个人也预视到‘进口凭证’的有效期限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六个月,以避免有不肖商人蓄意囤积居奇)进一步说明,假设每张IC的交易价格为10美分,也就是每出口一美元的东西,将附赠价值10美分的凭证,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原则之下,这意味着任何一位美国厂商若能把货物外销到国外,则单靠领取10美分的IC,就可多赚得10%的利润。 我个人认为,大部分的出口商会将这种优惠视为成本的下降,这将有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削价竞争,尤其是一般消费型商品更是如此,比如说,国内现在铝金属每磅的报价约为66美分,则国内铝金属生产厂家将可以以每磅60美元(外加运输成本)的价格把货品销到国外市场,同时还能保有原有利润,在这种状况下,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因此大增,出口金额也将大幅成长,接着国内的就业机会也很会跟着增加,同时在另一方面,外国人想要把东西卖给我们就变得很不容易,不过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必须由他们自己想办法,不论如何船到桥头自然直,(就像Herb Stein说过的,如果某件事情无法持久,就一定会停止),此外,IC方式将可以让出口东西到美国的国家更多弹性,因为这个方案并不打算对特定产业或是产品给予惩罚,因此到最后,自由市场将会自行决定谁以及何种东西可以被卖到美国来,IC制度只做总量管制。.接下来看看进口面,会发生什么状况,假设进口一部车到美国的成本原本为2万美元,则在新制度下,(假设IC的市场价格同样为10美分),则进口商的成本将增加为2万2千美元,而假若市场对进口车的需求特别强烈,则进口商一定有办法将多出来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通常的情况之下,供需的竞争关系将促使外国厂商吸收部份多出来的成本负担。 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对于美国人来说,IC制度不免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效应,首先大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肯定会增加,而国内制造厂商进口原料的成本也会上涨,IC的成本或多或少都会变成对消费者实施的一种税负,这是一大缺点,但不论是坐视美元逐步下跌或是对特定产品实施关税惩罚或配额管制,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何况我认为这些方法成功达到目的的机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总的来说,我认为相较之下,进口物价的上涨所引发的痛苦比起我们可能面临举国资产渐渐流失的后果要轻微许多。.而我相信一旦IC制度开始实施,不用多久的时间,就可以让美国达到贸易平衡的境界,其均衡点将介于现在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IC凭证将有助于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虽然最后还是要由自由市场来决定何者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另外,一般净出口国很难复制IC制度,因为他们的IC根本就一文不值,那么出口国会不会采取什么报复措施呢? 会不会引发另一次的慕德? 哈利关税大战呢? ? 我想很难,在慕德? 哈利法案推出的当头,我们正尽力想要维持贸易出超,至于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应该立刻修正严重的贸易赤字。 数十年来,全球贸易盛行,种种贸易手段,诸如惩罚性关税、出口补助、配额、锁定美元汇率等纷纷出炉,许多主要出口国运用这些鼓励出口、避免进口的贸易措施来累积大量的外汇盈余,但即便如此也没有真的发生什么世界贸易大战,当然不会有人会因为一个单纯为了促进当今全世界贸易最大债务国的帐面平衡而引发危机,主要出口国过去的表现一向相当理性,我想他们仍将继续维持此一态势,虽然基于本身的利益,他们一定会设法说服我们相信他们会改进原有的做法。 IC制度实施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出口国在初期作出几个的反应动作之后,会回复到其本能,鼓励进口美国的产品,以中国来说,他们一年出口1,400亿美元的产品与服务到美国,但却只进口250亿美元的物品回中国,如果IC制度一旦实施,中国可能会采取直接购买1,150亿美元的进口凭证以填补差额,但他们也有可能直接减少对美的出口或是增加对我们的采购,而后者可能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做法,而这也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做的。 而如果我方的出口额增加,IC的供给也会增加,进一步压低IC的市价,一旦我国出口额足够,IC也将变得一文不值,整个计画也就功成身退,有了这项法宝压阵,主要的出口国也可能很快地就取消各种禁止进口美国货品的措施。 当然一旦决定采用IC计画,我们也会采取渐进式的做法,来逐渐缩小贸易赤字,好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配合调整,直到达到最终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考虑利用拍卖或直接增予的方式给开发中国家进口凭证,以促进其出口,而后者也等同于达到国际援助的效果。
#沃伦·巴菲特
#贸易赤字
#进口凭证
分享
评论 0
0
蔡慎坤
4个月前
沃伦·巴菲特:日益沉重的贸易赤字(中)/原载于《财富》杂志2003.10.26 /而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我是勤俭村的居民,会选择直接持有浪费村的土地所有权,而非其政府发行的债券,因为一般政府对于外国人持有债券,通常比较不会负道义上的责任,俗话说的好,与其强抢还不如用暗偷,那么这岛所打的算盘又与美国何干? 简单地说,从二次世界大战至1970年代初期为止,我们基本上系处于类似勤俭村的勤勉状态,销到国外的东西比买进来多得多,同时还将结余投资到海外,这使得我们的净投资额,也就是持有的海外资产扣除外国人持有我们国内资产后的净额,持续增加,从1950年的370亿美元一路成长到1970年的680亿美元,总的来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国的净财富,除了美国境内所有的财富外,还加上一部份财富系位于世界上其他地方。 此外,总的来说,由于美国持有其它国家部份所有权,除了原本的贸易结余外,我们还可享有额外的投资收益,这又是可投资资金的另一个来源,这种景况就好像是一个有薪阶级,一方面可以把薪水存下来投资,一方面又可以将投资所收到的股利再进行转投资。 只是好景不常,1970年代后期,整个局势开始逆转,生产与消费开始出现差距,一开始短差约占国民生产毛额1%左右,当时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因为那时还有净的投资收益做为弥补,事实上,拜投资复利的魔力所赐,我们的净资产甚至在1980年代创下3,6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不过从那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而过去五年下滑的速度尤其惊人,现在我国每年贸易赤字占国民生产毛额已超过4%,更惨的是,外国人拥有我国的资产已比我们拥有其他国家的资产多出惊人的2.5兆美元,其中除了部份资金投资在美国债券(包含政府公债以及私人公司债)之外,其它则遍布在不动产及股票证券之上。 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就好像是一个拥有大笔田产的富家子弟,为了消化每年多出来4%的贸易赤字,我们逼不得已靠变卖祖产渡日,同时不断将拥有的财产拿去抵押。 至于2.5兆美元到底是多少? ? 目前美国上市公司股票的总市值约12兆美元,全国不动产的总值也约当12兆美元,至于美国举国的总资产,按照我个人估计总共约值50兆美元,这些数字在在显示我们绝对不能再低估资产流向海外的严重性,毕竟5%的总财产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若贸易赤字的问题迟迟不改善,外国人拥有我国资产每年将以5,000亿美元的速度继续成长,也就是说外国人拥有我国的净资产,每年将自动递增一个百分点,且随着金额的累积,每年流到海外的投资收益也会跟着增加,这又将使得我们每年必须负担的股利以及利息支出更形沉重,这跟过去身为净收入的景况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如今我们已深陷复利的深渊当中,在告别过去的欢愉之后,迎接我们的却是无止尽的痛苦。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绝对无法长期背负不断成长的贸易赤字,因为总有一天,这些消费过度的国家会面临本国货币在汇率上的调整,而这又会促使其债权国不再接受这位大债主所开出一张又一张的欠据,这本来就是目前国际上习以为常的现象,看看近几十年来,多少挥霍无度的国家在面临信用额度紧缩后,所得到的悲惨下场即可知。 当然美国在某些方面,享有特殊待遇,事实上,也因为过去我们拥有堪称模范的财务记录,再加上我们实在是太有钱了,使得我们几乎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人会怀疑我们还钱的能力以及意愿,因为我们有堆积如山的宝贵的资产可以用来交换消费品,换言之,我们国家拥有一张超级信用卡,可以让我们大刷特刷,只可惜这张信用卡额度并非完全没有上限。 我认为现在是马上停止这类疯狂消费行为的时候,而且我个人也准备了一套计画,这套解决方案看起来或许有点取巧,事实上它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关税,但这种关税仍将保留自由经济市场的本质,既不保护特定产业,也不对特定国家实施惩罚,同时也不会引发贸易战争,这套计画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出口,同时还可能增进全球的贸易,更重要的是它将能够自动平衡我们的贸易赤字,避免美元币值下滑,而我认为这也是能够解决这项问题的唯一办法。 想要弥补贸易赤字,我们可以发行一种名叫‘进口凭证’,简称‘IC’的东西,给所有外销货物到海外的美国本地出口商,其数量按照其出口金额计算,而这些出口商可以将这张凭证再转卖给想要出口货物到美国的国外贸易商或是想要进口货物到美国的本地进口商,举例来说,假设有厂商想要进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到美国,则他必须先找到有人出口等值货物到海外所获得的‘进口凭证’,在这样的机制之下,我们终将得到最后的结果-贸易赤字平衡。
#沃伦·巴菲特
#贸易赤字
#美国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小蛋糕(日本勇者村)
5个月前
突发‼️ 沃伦·巴菲特称 川普总统正在做出“50 年来对美国最好的财务决策”! 好了,这下估计一大批人破防要开始骂巴菲特了🤣🤣🤣
#沃伦·巴菲特
#川普总统
#财务决策
#美国经济
#突发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