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17:28:03
沃伦·巴菲特:日益沉重的贸易赤字(下)/而由于美国单月的出口额约为800亿美元,所以我们也将发行等额的‘进口凭证’,也就是800亿美元的IC,并让它们可以在自由市场上流通,自由竞争将会决定到底是哪些人想要把东西卖给我们,同时要付多少代价,(而我个人也预视到‘进口凭证’的有效期限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六个月,以避免有不肖商人蓄意囤积居奇)进一步说明,假设每张IC的交易价格为10美分,也就是每出口一美元的东西,将附赠价值10美分的凭证,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原则之下,这意味着任何一位美国厂商若能把货物外销到国外,则单靠领取10美分的IC,就可多赚得10%的利润。 我个人认为,大部分的出口商会将这种优惠视为成本的下降,这将有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削价竞争,尤其是一般消费型商品更是如此,比如说,国内现在铝金属每磅的报价约为66美分,则国内铝金属生产厂家将可以以每磅60美元(外加运输成本)的价格把货品销到国外市场,同时还能保有原有利润,在这种状况下,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因此大增,出口金额也将大幅成长,接着国内的就业机会也很会跟着增加,同时在另一方面,外国人想要把东西卖给我们就变得很不容易,不过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必须由他们自己想办法,不论如何船到桥头自然直,(就像Herb Stein说过的,如果某件事情无法持久,就一定会停止),此外,IC方式将可以让出口东西到美国的国家更多弹性,因为这个方案并不打算对特定产业或是产品给予惩罚,因此到最后,自由市场将会自行决定谁以及何种东西可以被卖到美国来,IC制度只做总量管制。.接下来看看进口面,会发生什么状况,假设进口一部车到美国的成本原本为2万美元,则在新制度下,(假设IC的市场价格同样为10美分),则进口商的成本将增加为2万2千美元,而假若市场对进口车的需求特别强烈,则进口商一定有办法将多出来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通常的情况之下,供需的竞争关系将促使外国厂商吸收部份多出来的成本负担。 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对于美国人来说,IC制度不免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效应,首先大部分进口商品的价格肯定会增加,而国内制造厂商进口原料的成本也会上涨,IC的成本或多或少都会变成对消费者实施的一种税负,这是一大缺点,但不论是坐视美元逐步下跌或是对特定产品实施关税惩罚或配额管制,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何况我认为这些方法成功达到目的的机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总的来说,我认为相较之下,进口物价的上涨所引发的痛苦比起我们可能面临举国资产渐渐流失的后果要轻微许多。.而我相信一旦IC制度开始实施,不用多久的时间,就可以让美国达到贸易平衡的境界,其均衡点将介于现在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IC凭证将有助于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虽然最后还是要由自由市场来决定何者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另外,一般净出口国很难复制IC制度,因为他们的IC根本就一文不值,那么出口国会不会采取什么报复措施呢? 会不会引发另一次的慕德? 哈利关税大战呢? ? 我想很难,在慕德? 哈利法案推出的当头,我们正尽力想要维持贸易出超,至于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应该立刻修正严重的贸易赤字。 数十年来,全球贸易盛行,种种贸易手段,诸如惩罚性关税、出口补助、配额、锁定美元汇率等纷纷出炉,许多主要出口国运用这些鼓励出口、避免进口的贸易措施来累积大量的外汇盈余,但即便如此也没有真的发生什么世界贸易大战,当然不会有人会因为一个单纯为了促进当今全世界贸易最大债务国的帐面平衡而引发危机,主要出口国过去的表现一向相当理性,我想他们仍将继续维持此一态势,虽然基于本身的利益,他们一定会设法说服我们相信他们会改进原有的做法。 IC制度实施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出口国在初期作出几个的反应动作之后,会回复到其本能,鼓励进口美国的产品,以中国来说,他们一年出口1,400亿美元的产品与服务到美国,但却只进口250亿美元的物品回中国,如果IC制度一旦实施,中国可能会采取直接购买1,150亿美元的进口凭证以填补差额,但他们也有可能直接减少对美的出口或是增加对我们的采购,而后者可能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做法,而这也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做的。 而如果我方的出口额增加,IC的供给也会增加,进一步压低IC的市价,一旦我国出口额足够,IC也将变得一文不值,整个计画也就功成身退,有了这项法宝压阵,主要的出口国也可能很快地就取消各种禁止进口美国货品的措施。 当然一旦决定采用IC计画,我们也会采取渐进式的做法,来逐渐缩小贸易赤字,好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可以配合调整,直到达到最终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考虑利用拍卖或直接增予的方式给开发中国家进口凭证,以促进其出口,而后者也等同于达到国际援助的效果。
2025-04-07 09:13:55
2025-04-07 05: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