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资源

德潤傳媒
1个月前
10/12/25👀👉上周五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突袭战,不到72小时就结束了!中国商务部表示出口管制是针对将稀土用于武器生产,对全球稀土供应链冲击将非常小。又是一场“逗你玩儿”。 在川普发推表示要在11月1号将中国关税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后,中国商务部周六马上澄清: 稀土出口管控不等于出口禁令,合法的申请仍然可以放行,他们有信心最近的稀土管制只会对全球生产和攻击链产生“极小冲击”。稀土的出口管制主要用于控制武器生产。 川普总统也发表了软化目前冲突的Truth:“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的!备受尊敬的习近平主席只是有一时的不快。他不希望自己的国家陷入萧条,我也一样。美国想要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中国!!! —— 美国总统 川普” 其实,中国利用稀土控制来在贸易谈判中制约美国这步棋是越来越明显了。不但如此,这次出口管制还波及了那些进口稀土加工设备的国家。目前中国在全世界的稀土供应量占2/3。但是自从2018年以来,美国稀土产量正在增加。此外,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稀土产量正在加速。美国已经将稀土列为战略资源,预计未来几年,美国的稀土将不在依赖中国。中国的稀土供应量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川普总统将计就计,利用中方的阻击战,成功为美国股市降温。这对于一直在上冲的股市是健康的,否则,股市最高冲到2026中选年,突然来个崩盘,这将对共和党是个多大威胁?本次股市回调,也会对美联储月底的降息决策形成一个压力,促其降息。墙国在关键时刻,给川普送来一个小礼物。 所以,川普今天的Truth,充满了对墙国的关爱。
产品同质化的“新常态” 前些天去行业里最大的展会逛了下,偌大的展厅里,依然热闹,但与前几年相比,人流量还是肉眼可见的减少了。 近距离上手体验了几家头部品牌的新品后,我在心里暗叹,产品越来越像了,甚至都谈不上大同小异,至多就是些性能参数上的差别,若非刻意比较,很难察觉。 这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那个常常被客户和自己反复拷问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和竞品相比,差异点到底在哪?优势又是什么?” 面对展会里这一片“致敬”与“看齐”的景象,我愈发觉得,在当下这个创新似乎有些失速的时代,单纯寄望于产品本身的优势,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一厢情愿的幻觉。(这里特指传统行业,不包括AI) 技术的S曲线总会走到平缓的顶端,任何曾经领先的技术或设计,一旦被验证为“最优解”,便会迅速被市场“趋同”,最终,产品本身的同质化,或许才是无法回避的必然终点。 毕竟,当所有产品的核心功能都已“足够好”,用户对那细微参数差异的感知也会逐渐钝化。 于是,当产品本身难以拉开差距,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维度:服务与体验。这似乎成了短期内可以发力、并聚焦竞争的新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口号也被前所未有地放大。 当硬件利润趋薄,通过服务开辟新的利润区(比如增值服务)便显得顺理成章;通过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流程,可以巧妙地建立和用户情感的锁定,无形中提高了用户的迁移成本。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果有一天,极致的服务和卓越的体验也如同今天的产品一样,成为了行业的“标配”,大家都做得足够好,那时,真正决定企业生死的“核心差异”,又会是什么呢? 我粗略的猜想,那时的焦点,可能是对稀缺战略资源的掌控能力,比如: 1. 顶尖的、能够创造“非共识”价值的人才 2.不可替代的数据资产 3.强大的用户入口与平台生态 ...... 回到最初逛展带给我的感受,我们需要接受产品同质化这个“新常态”,接受这种阶段性宿命,并将其视为战略思考的起点。 服务和体验是重要的“破局点”,但不是终点,每个组织都需要构建系统性的、难以被轻易模仿的深度服务能力,但更要思考如何超越服务,触及更根本的价值层面。 所有竞争的终局,在于你(组织)能否为用户提供一种持续进化、与之共鸣的“综合价值”——它不再是产品、服务、数据、生态等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后,能触达用户意义层面、赋能其自我实现、并能适应环境动态演进的解决方案。 而在这所有竞争要素和能力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关乎组织“生成”与“进化”的元能力。实质上是对那些能够洞察本质、打破常规、创造出真正“非共识”价值的人才及其激发、联结、升华机制的争夺与构建。 拥有这样的人才与机制,或成为这样的人才并融入这样的机制,才有可能在看似已经“卷”到极致的竞争中,持续创造出真正难以模仿的、决定性的差异,甚至重新定义赛道。 这,可能才是同质化浪潮下,破局的关键。 To be the one. To choose th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