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行情有币和没币氛围迥然不同,聊一下同时在HL社区和Aster社区的感受。 1 Hyperliquid社区,涨的时候热闹,跌的时候都在打气或者找话题,就是增长社区的氛围,发红包发礼物,上次这样是PEPE社区,PEPE涨得好得时候,你在里面待着是舒服的,不管是大户小户。 身份认同/希望/友谊/前沿文化的一部分/归属感/集体想象的现实/讲述故事和传说/价格走势和情绪积极向上/人们是否愿意成为其中一部分,传染力,感染力,全都有所表现,社区愿意去推广,而推广有正反馈。 2 而同期Aster没发币,也有发礼物,但体感上则都是怨气多,讨债多,DC里吵架占比居多,虽然我也发表过不少正向发言,希望大家在理性的情况下讨论和督促,试图把氛围转变成正向的讨论里,但确实对于归属感这块没找到,或者是没找对群,后面再看看。 现在Aster确实处在一个尴尬的境界,没有和时间做朋友,反而和时间做敌人了,TGE拖着会持续增加中间层用户的怨气,把控好最关键的几块,细节可以后面补,可能方案不是最完美也要先出来,完成比完美重要,要意识到天时>地利>人和,毕竟发了币小问题都可以被补救,持币了有预期了,才能被天时和地利作用到。 无币哪怕用户看好,但不确定性在增高,会去考虑万一项目方背刺了怎么办,而过去有段时间这个问题压根就不会被考虑,投入资金亏钱事小,顶多算眼光认亏,但投入的心血和时间建立起来的信任纽带,则是难以被衡量的,这个信任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是属于哪怕你穷困潦倒,我也愿意陪伴左右支持你东山再起的那种信任。 原因在于在币圈,个体是双重属性的,你像在WEB2,我是淘宝,B站的用户,我就是用户,消费者,我压根不会在意人家股价怎么波动,但在WEB3,个体即是用户又是投资者(股东),团队必须两块都要照顾才有可能进入一个增量的正反馈循环,不容易进入但如楞次定律,进入后也不容易退出来,就如同现在的HL,势能带着币价跑,天时(牛市)地利带着HL自动进入增长,人和反而是最小的用功点,这个原因是人家做好了前期的工作,发了币,波动过一轮(2-30-10-40),所以现在该享受红利的。 这个确实属于AST团队对天时的判断不够,人和板块不是最TOP,事后诸葛亮来看,最好是上涨那一刻即已经TGE或者宣布TGE,但有时候无法事事尽如人意,导致天时的红利无法作用到项目的增长上,尽管如此,当下并不是死刑宣告,要回到当下来看。 好在支持AST的一批用户里是愿意陪伴的,用户愿意在去年第一期参与AST的交易挖矿,愿意在今年3-4月份参与AST的交易挖矿,肯定不会在这个阶段选择离开。 好在AST数据整体来看仍是增长的,核心用户的基本盘仍在,tge之前,乾坤未定。 好在行情的持续性是有的,这波行情不是那种一时半刻的,哪怕回调也是看涨的,所以留给币圈的时机段还是有的,降息实际落地后都还会有行情。 我看好Aster的逻辑是其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来看 天时未变,牛市背景,流动性仍在upupup 地利未变,perpdex红利,Hype的币价仍在新高 人和稍减,社区氛围变差,但TGE和后续手段未出 DC说周一会有消息,希望是好消息吧
为什么央行行长潘功胜多次谈及稳定币? 是因为稳定币本身是一国货币当局的信用扩张工具, 未来会强化一个国家的货币霸权和财政实力。 USDT这玩意怎么成长起来的? 老韭菜都知道当年可以人民币直接炒币的。 那时候直接银行转账就能买币。 后来非要清退数字货币交易所,而且禁止RMB直接兑换比特币。 但是人家炒币需求又没消失。 于是USDT这个美元代币,就在当时突然成长起来了。 顺带一提,币安也是那时候成长起来的。 然后当年国内各路媒体一天到晚宣传稳定币是骗局。 当年甚至还有很多交易所搞出RMB代币,比如BTCH的QC,但是毕竟你东大整天喊打喊杀的,于是RMB的稳定币就一直没有什么生存土壤。 反而USDT以后BUSD(随着币安认怂已经消失),USDC,林林总总一堆美元代币。 作为美元代币的稳定币,一定程度上是消解了超发货币的负面影响的。 毕竟相当于多了蓄水池。 而且当年确实有RMB搞稳定币的土壤,很多交易所也确实搞了,不是你自己喊打喊杀给弄死的么? 当年弄死了,现在看人家稳定币开始消解货币超发的负面影响,又想要了? 咱就是说很多行业,他得一点一点发展起来。就好比你当年非要搞游戏机禁令,现在就别抱怨显卡被卡脖子。你当年要土地财政给公务员超高福利,现在就别抱怨房地产绑架经济过深。 你当年要宁可血流成河不能多生一个,现在就别抱怨生育率低到负的。 事物的发展是需要土壤的,不是你想要就能马上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