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蛙
13小时前
这个辩论还是很有意思。 画师表达的观点是,既然锤项目就锤,不能抱怨kaito。 以及对闻月取关后,没有了yaps这件事怀疑是被团队针对是没有根据的,并不是数据操纵,这只是声誉算法在起作用的表现。 我回应一下,以下是理性观点探讨,不是吵架,更不是针对画师本人。 1、我讲一个逻辑,我不知道你认同不,如果我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里,我是不是可以质疑,尽管这个质疑可能不一定对。 质疑是否成立,和质疑是否被允许是两码事,我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就像yuhu回应了我,它点明了没有财富分配逻辑,我也明确讲了,我道歉。 2、你说的是,既然锤他就死里锤,彻底离开平台,这样就不会感到沮丧。你的观点是,锤的同时就不要抱怨没有Yaps了。 言外之意是,你一边用它,那就不能抱怨它,你应该默认这一切是合理的。否则就是自我矛盾。 那么我要反问的是,为什么一定要退出,才能维权,才能锤呢?Yap又不是施舍,大家是交换关系。平台不是慈善机构,那我作为用户也不是奴才啊。 简单例子,我在推特发帖子骂推特算法,质疑它不公平。所以你给的建议是,你退出推特吧,这样就不至于抱怨了。 或者一个更典型的例子,你不满意公司可以辞职啊,何必埋怨呢。 说实话,我很难认同这个逻辑。我之前回复的其实很简单,我可以参与,我自然也可以批评,这件事情再正常不过了,而不是一定要非此即彼,搞二元对立。
冰蛙
15小时前
其一,我没有期待给我高权重。接受,但我不认可。所以,我自然可以表达对它的批评。 其二,从我的角度,我不认为维权就是负面。立场不一样,你站在项目方/平台的角度,自然一切都是合理的,那么我站在更多的散户角度,维权只是争取利益的方式,它就是正面的。特别是,你所讲的只能讲”正面宣传“的广告逻辑下,普通用户本就弱势。 其三,如你所说,平台是为项目方做推广,金主是项目方,所以你要拿这个利益,就不能去负面宣传。所以,它只是一个有金主的广告渠道?那么,这里面的问题是渠道选了一个作恶项目,我是否可以去质疑? 我举个例子,这就相当于,你要是拿工厂的工资,你就不能去质疑公司是黑工厂是一个道理。另外,KOL拿广告也好,也并不是说,我推广了就无限替它站台,作恶,照样要维权。 其四,你讲关闭X上面 Kaito的授权,每日获取0分,就能代表我的态度。我也不认可且也不是我的态度。 “要么顺从,要么闭嘴退出”的规训和强权逻辑我并不认同。按此逻辑,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被质疑。 这就好比:你维权物业,反过来有人告诉你,你不喜欢,你可以搬走啊,没人强迫你。于是,所有的缺陷和问题都会被合理化,所有的问题都变成了受害者自己。那所谓公平正义的意义在哪里?毕竟你不玩,可以走。 这种常见的稻草人逻辑谬误,我相信你应该比我清楚。 我参与是我的自由,批评当然也是。选择一个东西,不代表我就要认同所有。如果每一个批评都被视为破坏,把所有问题都可以简化为“你可以不参与”。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说:如果你不认同我,那么你最好闭嘴并且不要参与我这个帖子的讨论,这是不是也是你画师应有的态度??(没有针对画师的意思🫡)
冰蛙
17小时前
《我被K平台优化了,精心设计的数据操控真的有未来吗?》 是的,在我数篇质疑K平台(不提名字)的文章之下,我得到了平台的“特殊照顾”。 官方人员闻月9月6号取关我之后,这个分已经连续多日为0,少量的只是推荐分涨的。 我之前也看到有不少人反映说平台人工干预严重,其实也没有实际证据,这一次,我亲身体验到了。 K平台的确存在严重人工干预的情况,但在平台的话术里,这叫优化算法。 所谓优化,其实就是把不听话的给优化掉。一个月以前,我已经预演过这种结局。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本质的矛盾在于在利益分配上,算法只是实现工具,被包装成所谓中立的态度而已。 它本应该为项目方和内容创作者搭建桥梁,但逐渐的,所谓排行榜有了平台自身的偏好,但这个偏好并非是项目方想要,更不是用户真实需要表达的。 规则你定的,仲裁也是你,代币还要按照你的标准发放,创作者还要去猜你的喜好。我不明白这和所谓聪明的分发有什么关系? 那么自然而然,你能看到很多项目方陆续开始建立自己的榜单,而不是K平台的结果。 在Web3,没有透明度,就没有信任。 我一直讲,我从不反对嘴撸赚钱,我反对的是,打着公平分发的名义,干的是不透明黑匣子生意,把一切的不公都推给算法决策。 这部分恰恰是技术精英最擅长的伎俩,用看起来复杂、超前、聪明的技术概念,用所谓算法中立,去掩盖一个最贪婪的原始目的: 财富的再分配,必须由他们来掌握。
冰蛙
3个月前
认真读了你的回复,想了很久要不要回,还是回一下吧。 如果你讲述的经历属实,我不会轻易否定,也不会质疑你靠自己的方式走出压抑的努力。我理解你为何将“赚钱”视为掌控的象征,那种“终于能赢回来”的情绪,我从不轻视。 我从未说过你应该原谅,我也绝不会劝你原谅。原谅不是义务,愿不愿放下,是你的自由,我们都无权指点。 我理解你为何执着于“赢”,因为你曾失控、被羞辱、被压制。在那种深渊中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但我仍然必须坦白地说:在价值观层面,我不认同“赚钱是最终反击”的逻辑,也不认为“踩回去”能治愈那段伤。 老师当年的错,是侮辱,是践踏,是不该发生的暴力。这种错的成立,与后来谁赚得多、谁过得好,毫无因果关系。哪怕你今天一贫如洗,他依然是错的。 因为人的尊严,不该也不能靠金钱来定义。 如果我们用“我今天比你有钱”来回击这段羞辱,其实是变相承认了他当年定义你方式的合理性。这只是报复而已。 我认为真正的胜利,是你不再需要通过“踩谁”来证明“我行”,而不是只是换了个角色羞辱回去。 赚钱当然可以成为修复的方式,但它不能成为衡量一切的工具。它可以买来掌声、权力、话语权,但买不来人格的完整,也买不来他人对你最深处的尊重。 你可以继续坚持你的世界观,我不继续指责,但我也无法认同。你活得努力,我敬重这一点。但我仍然认为,你不应该活在谁对你说了什么、看不起你什么、你要“赢回来”的执念中。 愿你终有一天,不是“赢了他”,而是彻底不需要“赢他”来确认你是谁。 那一天,你才真正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