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台湾“心战大队”18人悬赏公告】 在台湾承诺强化防务隔日,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周六悬赏1万元人民币,征求关于18名台湾军方心理作战人员的线索,称他们散播“分裂”信息。 🇨🇳厦门公安局表示,这18人是台湾军方“政治作战局心里作战大队”(简称“心战大队”)的核心成员,并公布了他们的照片、姓名及台湾身份证号码。声明指其“长期策划实施煽动分裂国家活动”,并补充指出,若提供有效线索,将提供最高1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新华社在报道中称其“ 架设反宣网站抹黑攻击,制作反动游戏煽动分裂,伪造影音内容混淆视听,运营反动电台反宣渗透,调度外部力量诱导舆论,迷惑两岸民众,真实目的就是宣扬‘台独’谬论和煽动分裂国家”。 🇹🇼台湾国防部发表声明称,相关指控反映出“以极权政体之霸道顢顸思维”,意图分化人民、矮化台湾政府,“实施认知作战之意图明显,手法粗糙拙劣”。 台湾国防部指出,中共一再透过官媒发布此类报道,利用台湾自由民主社会资讯流通之特性,拼凑、伪造个人资料,“意图分化台湾社会、打击民心士气”。声明还强调,“捍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安全福祉,是每位国军官兵责无旁贷的职志”。 由于台湾情报人员不会公开赴中国,且中国法律体系对台湾无管辖权,这份通缉公告主要具象征意义。 👉台湾总统赖清德周五在国庆演说中,誓言将更加努力强化台湾防务,并呼吁中国停止扭曲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并放弃以武力及胁迫方式改变台海现状。中国外交部则回应称,赖清德“老调重弹兜售‘台独’分裂谬论”,是“麻烦制造者”“危险制造者”与“战争制造者”。 今年6月,中国曾发布类似悬赏,寻求逮捕20名台湾“资通电军”,称其涉嫌对中国网络进行攻击。台湾国防部回应称,“中共此种老调重弹卑劣行径,不会动摇军心士气”。
美国总统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觊觎享有盛誉的诺贝尔和平奖,在其两届总统任期内都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这一荣誉的渴望。 昨天(9日),在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公布的前一天,特朗普表示:“他们(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必须做他们该做的事。无论他们做什么都行。我知道这一点:我不是为了这个才这么做的。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尽管特朗普获得了多次提名,但其中许多提名都是在2025年诺贝尔奖2月1日的截止日期之后获得的。 美联社指出,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可能会认为,不授予他该奖项的决定是对这位美国领导人的蓄意侮辱,尤其是在总统参与促使以色列和哈马斯启动结束这场持续两年的毁灭性战争的第一阶段之后。 历史上曾有三位美国总统在任时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西奥多·罗斯福(1906年)、伍德罗·威尔逊(1919年)和巴拉克·奥巴马(2009年)。吉米·卡特于2002年获奖,此时距离他卸任总统已有整整二十年。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于2007年获奖。 奥巴马在其总统任期初期就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昨天在谈到奥巴马时说:“他什么都没做就获奖了,他们把诺奖颁给了奥巴马,因为他除了摧毁我们的国家什么都没做。” 特朗普经常说他结束了七场战争,这是他应得诺奖的理由之一。尽管他声称已经解决的一些冲突仅仅是紧张局势,而他是否在缓解这些冲突方面发挥了作用仍存在争议。 曾正式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国家和政要包括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柬埔寨首相洪马奈和巴基斯坦政府,他们都称赞特朗普在帮助结束各自地区冲突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截至发稿,特朗普尚未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对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公布的结果发表评论。
德国联邦政府任命的一个科学顾问组近期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为了避免养老金体系崩溃,经济学家们建议到2060年在德国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3岁。 据《图片报》报道,经济学家们认为,多年来德国经济产出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增长不足和人口的结构性问题。 此前,德国经济部长凯瑟琳娜·赖歇呼吁将退休年龄延长至70岁,引发了争议。科学顾问小组的新提案则更进一步,认为应该将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的提高联系起来。 今年5月,丹麦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决定,到2040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该规定适用于所有1970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丹麦公民。自2006年以来,丹麦一直在根据预期寿命调整退休年龄。当时,丹麦的退休年龄仍为65岁。 据德新社报道,德国经济部长赖歇的经济顾问也发出了警告。德国正处于严重的结构性危机之中,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可能会导致去工业化和国际竞争力的丧失。他们提出的战略包括大幅提高退休年龄这一备受争议的要求。 拟议将退休年龄提高至73岁可能会对德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德国金属工业协会(IG Metall)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已经显示,67岁的退休年龄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是无法实现的。超过一半(55%)的行业员工认为自己无法继续从事目前的职业直到67岁。即使是很多企业本身也对这一变化感到措手不及。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匈牙利媒体《游击报》访问时称,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负有部分责任。 默克尔在访问匈牙利的时候接受了这家媒体的采访。她在采访中表示:“2021年6月,我感觉普京不再认真对待《明斯克协议》,因此我希望建立一种新的形式,让我们能够以欧盟的名义直接与普京对话。” 《明斯克协议》签署的目的原本是为了结束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顿巴斯战争。 默克尔在采访中说,2021年6月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会议上,她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与其他领导人进行直接谈判,以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集结。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这一举措,尤其是波罗的海国家,波兰也反对。”她说道。 默克尔说,这些国家“担心”“我们不会制定共同的对俄政策……无论如何,(与普京的对话)并没有发生。后来我卸任了,普京的侵略开始了。” 她还暗示,新冠疫情也是普京决定发动全面入侵的原因之一。她表示,封锁意味着欧盟领导人与普京之间定期的面对面谈判“无法实现”,“如果不能会面,如果不能面对面讨论分歧,就无法找到新的妥协方案。” 默克尔的这番言论引起华沙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不满。长期以来,波罗的海地区一直为德国对俄罗斯构成的主要安全威胁的自满态度感到不满。 据Politico报道,拉脱维亚前总理克里什扬尼斯·卡林什说:“我一直告诉她(默克尔),你不能‘真诚地’与普京打交道,但她认为波罗的海国家错了。” “我很清楚默克尔的观点,但令我惊讶的是,在乌克兰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她竟然仍然这么想。” 爱沙尼亚外交部长马尔古斯·查赫克纳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俄罗斯对这场冲突负有全部责任。“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唯一动机只有一个:它拒绝接受苏联解体的事实以及它永不放弃的帝国主义野心。” “俄罗斯应独自对此次侵略负责。” 波兰前总理马特乌斯·莫拉维茨基也在X上表示:“安格拉·默克尔通过她一次轻率的采访,证明了她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对欧洲最具危害性的德国政客之一。”
“不符合新加坡国家利益” 香港活动人士罗冠聪被拒绝入境 香港民主活动人士罗冠聪周六晚间在新加坡樟宜机场被拒绝入境,并于翌日被遣返回旧金山。新加坡政府表示,他的入境与停留“不符合国家利益”。 罗冠聪持有英国难民旅行证件,原定前往新加坡出席一场非公开、仅限受邀人士参与的活动。 他在声明中指出,自己约三周前获得新加坡签证,并在申请时提交了活动邀请函等资料。他搭乘由旧金山出发的航班抵达后,在机场通关时被扣留,接受盘问及安全评估,四小时后被通知入境遭拒,但没有告知理由。罗冠聪在新加坡停留约14小时后于周日搭乘最早的班机返回旧金山。 罗冠聪表示: “我认为拒绝我入境的决定是出于政治考虑,但我不确定是否涉及外部势力,例如中国,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他未进一步透露细节。 新加坡内政部证实此事,并强调签证持有人在入境时仍须接受额外审查。声明同时指出,香港警方已依《国安法》对罗冠聪发出拘捕令。新加坡内政部表示: “罗冠聪入境与停留并不符合新加坡的国家利益。” 新加坡过去亦曾多次拒绝外国活动人士入境,理由是该国不能被用作政治活动的平台。 罗冠聪于2020年香港《国安法》颁布后流亡海外。 2023年,香港警方对罗冠聪及其他流亡活动人士发布通缉令,并悬赏100万港元缉拿。罗冠聪被指控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煽动分裂国家,理由包括呼吁对港制裁并主张香港独立。 罗冠聪在2014年与黄之锋一同担任“雨伞运动”学运领袖而声名大噪。2016年他当选立法会议员,但因在宣誓时提高声调,使效忠中国的誓词听来像疑问句而被取消资格。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鉴于特朗普总统有意在未来一年与中国达成经济协议,中国领导人正计划敦促美国总统正式表态,美国“反对”台湾独立。 报道指出,自2012年底上台以来,习近平一直将“统一台湾”作为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要义。如今,在其第三个任期中,他反复强调“统一”是必然的,外部势力无法阻挡“两岸统一”。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的看法,习近平已不再满足于拜登政府时期“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这一表态虽曾一度安抚了北京方面,但并未偏离美国战略模糊的“一个中国”政策:即知晓北京对台湾的主张,但并不予以认可。 但对习近平而言,不支持台独和明确反对台独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这将标志着美国政策从中立立场转变为主动与北京站在一边,反对台湾主权——这一转变可能进一步巩固习近平在国内的权力。 特朗普政府并没有继承拜登时代不支持台独的言论。相反,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表示:“我们长期以来的立场是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中国是台海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 与拜登不同,特朗普大体上避免明确表示若中国入侵台湾,美国是否会进行军事干预。他称公开表态会削弱自己的谈判地位。今年8月,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曾向他承诺,在他担任总统期间,中国就不会入侵台湾。特朗普未说明这一承诺作出的具体时间,但提到习近平补充道:“但我很有耐心,中国也很有耐心。” 特朗普政府最近推迟了一些对台军援,并拒绝允许台湾总统赖清德过境美国。此举导致赖清德取消了对拉美国家的访问。这一系列举动让华盛顿和台北都产生疑问:美国是否把与中国的贸易协议置于对台支持之上。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接近白宫的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重点是阻止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并鼓励台北增加在无人机和弹药等方面的支出,以增强其自卫能力。他们表示,最近拒绝过境的决定是为了避免在台湾立法委员大罢免过程中显得支持赖清德的政党,从而将美国拖入台湾国内政治。 知情人士还透露,在今年1月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通话中,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私下重申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保证。北京随后在未经美国许可的情况下,在官方通报中公开了这一表态,此举令鲁比奥感到不满。 美国对1月份的通话纪要重点是卢比奥向王毅表达的对北京对台湾采取“胁迫行动”的担忧。而在今年2月,美国国务院更新的美台关系资料页中,甚至删除了拜登时期“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表述。 美国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说:“美国对台政策不会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中国会坚持不懈地、反复地推进其立场,以逐步取得进展,并在此过程中削弱台湾对美国承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