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中国司法
关注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一审死缓,涉案14亿】5月14日,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贪污、为亲友非法牟利、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数罪并罚对其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紫光集团
#赵伟国
#贪污案
#死刑缓期
#中国司法
分享
评论 0
0
谷风
1个月前
除非得罪共产党,否则法院为了打掉你寻求公正的意志,几乎都采取和稀泥式判决,或者判决后不执行,特别是交通事故和医患纠纷。以共产党的执行力,已经定于一尊的习近平若真想司法机关公正严明,绝对可以做到。
#中国司法
#共产党
#习近平
#公正
#交通事故
#医患纠纷
分享
评论 0
0
覃永沛律师
2个月前
若是有人说,当下是中国几千年司法最黑暗的时代,许多人或许难以想象。只有亲身经历中国司法的人才最有发言权,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司法
#司法黑暗时代
#亲身经历
分享
评论 0
0
悉尼奶爸 SydneyDaddy 雪梨奶爸 🇦🇺
3个月前
川普政府跟马斯克披露怎么对中国作战? 美国拟对中国产船舶进港收费 沃尔玛Costco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 中国处决了四名加拿大人
#川普政府
#马斯克
#中美关系
#美国经济政策
#国际贸易
#中国司法
#国际关系
#成本降低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3个月前
中国依法对加拿大籍毒贩执行死刑后,外国网民的评论亮了
#中国司法
#加拿大毒贩
#死刑
#国际评论
#法律执行
分享
评论 0
0
今日质疑网
3个月前
四判死刑、囚禁31年,陈国清案揭开中国司法黑幕! 系狱31年,河北陈国清“刑满释放”,但正义何在? 2025年3月9日,身陷囹圄31年的河北陈国清终于走出承德监狱,但他并未迎来自由,而是带着满身冤屈回到家中。31年的牢狱生涯,四次死刑判决,终被改判死缓,他的冤情却始终未能平反。 在监狱门外,陈国清面对亲友寡言少语,似乎已经不认识眼前的世界。而当他回到家中,与年近八十的母亲王秀芹抱头痛哭,人们才意识到,这个男人的生命已经被彻底摧毁。 然而,这真的是“刑满释放”吗?一个可能无辜的男人,在法外囚禁31年后,仅仅因为“服刑期满”而被放出,公理正义在哪里? 承德劫杀案:四次死刑、四次驳回,司法黑幕重重 1994年,河北承德市双桥区发生两起出租车司机抢劫杀人案,警方迅速锁定陈国清、何国强、杨士亮、朱彦强四名嫌疑人,并依靠刑讯逼供迫使他们认罪。 然而,这起案件的侦办过程疑点重重: •证据全靠“口供”,无实质性物证:警方在缺乏实质性物证的情况下,仅依靠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定罪。 •四名被告当庭翻供,指控刑讯逼供:1996年庭审时,四人集体翻供,控诉自己在侦查阶段遭受酷刑折磨,被逼认罪。 •河北高院四次推翻死刑判决:1996年承德中院判处四人死刑立即执行,但河北高院以“事实不清”为由撤销判决,发回重审。如此反复三次,最终2004年,河北高院才改判死缓,避免了又一起冤杀案。 四次死刑判决,四次推翻,31年牢狱之灾,这是一场怎样的司法闹剧? 更荒唐的是,至今该案仍未启动再审程序,河北司法机关一再拖延,刻意回避责任,试图让时间抹去这个司法耻辱。 刑讯逼供:中国司法的黑暗底色 陈国清案不是个例,而是中国司法系统对“刑讯逼供”长期依赖的缩影。 •以“破案率”为政绩,警方逼供造假:中国公安系统长期依赖刑讯逼供,“破案率”成了衡量政绩的关键。河北警方为了尽快结案,对嫌疑人进行酷刑,甚至不惜逼供无辜者。 •法院沦为维稳工具,枉法裁判:尽管四名被告人多次翻供,证据漏洞百出,法院仍然一再宣判死刑,显示出司法系统的官官相护和对死刑的滥用。 •“刀下留人”不是司法进步,而是司法羞辱:当一个人需要经历四次死刑判决后才免于被处决,这不是“司法纠错”,而是彻底的司法丑闻! 中国司法体系已经被维稳逻辑吞噬,个体权利沦为政治工具,正义根本无从谈起。 河北司法黑幕:冤案制造机 河北长期以来都是冤假错案的“重灾区”: 1.聂树斌案(1994):河北农民聂树斌因“强奸杀人”被判死刑并迅速执行,直到2016年才被确认无罪。 2.张焕枝案(1995):河北女子张焕枝被警方认定“投毒杀人”,遭受酷刑逼供,最终改判无罪,但已在狱中度过了12年。 3.王书金案(2005):真实杀人凶手王书金主动自首,却因河北司法机关害怕“翻案”而拒绝承认他的供述,企图掩盖原本的错误判决。 河北司法机关的腐败和黑幕昭然若揭,多少无辜者在这里被冤杀,被折磨,被迫“认罪”? 江苏暴力维稳:司法腐败正在全国蔓延 不仅是河北,江苏近年来的暴力维稳和司法腐败也正在加剧。 •南京司法迫害异见者:2024年,江苏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数名异见者重刑,企图以法律手段打压言论自由。 •苏州、无锡警察动用黑社会手段:对维权人士进行非法拘禁、威胁,甚至使用酷刑逼供,暴力手段屡见不鲜。 •江苏高院“枉法判决”:多起涉及官员腐败的案件,法院都以“证据不足”为由轻判,甚至让贪官逍遥法外。 陈国清案的司法黑幕,不仅仅是河北的丑闻,更是整个中国法治体系崩坏的缩影。 冤案未平,司法未亡,我们能做什么? 今天,陈国清走出了监狱,但他的冤屈仍未昭雪,正义仍未到来。 •要求最高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纠正冤案。 •呼吁独立媒体和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司法腐败问题。 •推动废除死刑,杜绝刑讯逼供的土壤。 如果不追究冤案的责任人,如果不惩罚制造冤案的警察和法官,那么下一个被冤判死刑的,会是谁? #司法腐败 #刑讯逼供 #冤案昭雪 #中国人权
#陈国清
#司法冤案
#中国司法
#刑满释放
#冤屈
#死刑判决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3个月前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据报近期可能开庭审理中国公民记者张展二度被控「寻衅滋事罪」一案。中国检方建议判处张展4至5年有期徒刑。 张展去年5月13日才因报导新冠疫情坐牢4年刑满出狱。但仅3个月后又因前往甘肃营救被捕社会活动人士张盼成而被上海警方带回,并再次遭到羁押;9月初因涉嫌寻衅滋事罪遭刑事拘留,关押在上海浦东新区看守所。
#张展
#寻衅滋事罪
#中国司法
#社会活动人士
#新冠疫情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
4个月前
国际人权组织发布《在中国失踪》指南,揭露中国司法黑幕。国际人权组织 “保护卫士”调查揭示中国政府如何以政治动机任意拘捕外国人,并提供家属应对策略。指南指出,中国司法系统缺乏正当程序,涉案人员遭秘密关押,限制律师会见,拒绝家属探视,几乎100%被定罪,外籍人士沦为"人质外交"工具。指南汇总多位曾被关押人士的经验,并建议家属采取法律与国际援助措施,以应对中国司法体系的严重不公。
#国际人权
#中国司法
#任意拘捕
#人质外交
#政治动机
#司法不公
分享
评论 0
0
美国之音中文网
5个月前
两名于去年11月犯下无差别杀人罪的樊维秋和徐加金已于1月20日双双执行死刑,距离他们犯行仅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消息一出,中国网民一片叫好。对此,分析人士说,死刑案速判速决凸显中国司法体制的草率,而民众盲目崇拜“以暴制暴”,除满足报复心态外,“毫无司法价值”,也错失从悲剧中汲取教训的机会。
#死刑
#无差别杀人
#中国司法
#民众反应
#社会评论
#法律争议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5个月前
十几年前有法学家建议设立死刑犹豫程序,至今仍然没有任何进展,很可惜中国司法反而出现了倒退,即使是证据确凿,也不应该这么快完成审理和处决,这种程序本身就意味着中国司法失去了纠错功能,不存在纠错程序。呼格吉勒图案过去多少年了?中国司法一点进步都没有。 中国政府的执政效率是非常低下的,但是经常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显得相当草率,给普通民众一种错觉,以为中国政府执政效率很高,其实恰恰是一种错觉。从政治学角度来看,在重大事件上反应过快只能说明这种政治体制缺乏纠错机制。因为存在正常纠错机制的国家,凡事在重大事件上都会出现反复拉锯战,以便减少错误决策风险以及抵消决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执政如此,司法判决也是如此。判决和执行这么快,只能说明缺乏纠错机制,这是灾难性的体制缺陷。但是缺少法律意识的中国民众感到“大快人心”,这是盲目的以暴制暴崇拜,不是正常的法律意识。这种事情满足普通民众的报复心理之外,没有任何司法价值。
#死刑犹豫程序
#中国司法
#纠错功能
#呼格吉勒图案
#中国政府执政效率
#政治学
分享
评论 0
0
纽约时报-王月眉
1年前
该严惩还是宽恕?未成年人犯罪在中国引发争论
中国对未成年犯罪相对宽容的处置与成年刑事被告有限的权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近年来中国未成年人杀人案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人呼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
#法律争议
#宽恕与惩罚
#中国司法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