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下台

3周前
胡耀邦感嘆:若葉劍英在世不會下台 1986年10月22日,中共元老葉劍英逝世。同年底,八六學潮爆發,在受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反自由化不力」的嚴厲指責後,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想到學潮將被鎮壓,一大批知識分子和好乾部將受到牽累,他徹夜難眠」。 為了顧全大局,胡耀邦向鄧小平寫信提出辭職。1987年1月4日,鄧小平在自己家中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罷黜胡耀邦。胡耀邦未被邀請參加。兩天後,鄧小平同胡耀邦談話。鄧小平建議舉行一次「解決胡耀邦同志問題的黨內生活會議」,對胡的錯誤進行批評,也要他在這個會議上做出自我批評。 1月10日至15日,民主生活會在中南海懷仁堂連開六天,胡耀邦受到他不遺餘力為其平反的幾個元老的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然後違心檢討。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接受胡耀邦辭去總書記職務,推選趙紫陽代理總書記。當晚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會議公報說,胡耀邦「在擔任黨中央總書記期間,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的政治原則上有失誤」。 隨着胡耀邦的中箭落馬,一場「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運動,迅速席捲全國。 多年以後,胡耀邦的老部下、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撰文披露,1988年秋,胡耀邦在與人談起辭職之事時,曾經感嘆:「當時葉帥(葉劍英)不在了,老帥講一句,可能就不是那個樣子了。」言下之意是,如果葉劍英還在世,他不至於辭職下台。 胡耀邦此言不虛。葉劍英比胡耀邦年長18歲。對胡耀邦來說,葉劍英是革命長者。胡耀邦對葉劍英十分敬重,葉劍英對胡耀邦關懷支持,愛護有加。中共建政後,胡耀邦在兩次遭受政治劫難時,身處逆境中的葉劍英都曾出手相救。 ,,,,,, 文革結束後,葉劍英在舉薦鄧小平復出的同時,竭力舉薦胡耀邦出任中央領導工作,胡歷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中組部部長、中紀委第三書記、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部長、中共中央總書記等要職。 另外,葉劍英與胡耀邦的政治主張一致,兩人都對「左」深惡痛絕。當公開議論毛澤東的功過,要求言論自由、民間辦報、保護人權,主張「第五個現代化」(政治民主化)、呼籲警惕出現「新的獨裁」等內容的西單民主牆出現後,與鄧小平斥責其搞亂中國不同,葉劍英曾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內民主的典範,西單民主牆是人民民主的典範。」胡耀邦也認為西單民主牆是人民出自內心的呼聲,是人民新的覺醒。「我始終支持任何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希望大家都在憲法的保護下享有最大的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葉劍英比鄧小平年長,資格比鄧小平老,又是鄧小平文革後復出的恩人。如果葉劍英在世,鄧想罷黜胡耀邦,恐怕不能不先徵求葉的意見。 基於以上原因,假如八六學潮爆發後葉劍英還在世,胡耀邦可能不至於辭職。 趙紫陽曾經說過,鄧小平與胡耀邦分手的根本原因,是政見不合,主要表現在「反自由化」上。鄧小平曾說過,「反自由化」不力,是胡耀邦作為總書記的根本弱點;鄧小平在這個問題上對胡耀邦越來越失望,說自己「看錯了人」;所以即使沒有八六學潮,鄧小平也會讓胡耀邦體面下台。 1986年10月29日,葉劍英追悼會在北京舉行。中共黨史刊物披露,葉劍英追悼會第二天,即10月30日上午,三名最有權勢的中共元老鄧小平、李先念、陳雲曾在陳雲家中進行一次長時間秘密談話。 談話是秘密的,除了他們三人外,外人無法知曉,連身邊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內情。鄧小平在80分鐘內抽完6支香煙,由此可見談話內容必定涉及黨和國家的重大問題。緊接着,中共黨史刊物這樣寫道,「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發生重大人事變化,胡耀邦辭去總書記職務。」似乎在暗示,這次三名元老秘密談話,已經決定了胡耀邦後來的命運。 ---被鄧小平罷黜後,胡耀邦感嘆:若葉劍英在世不會下台 撰文:關岭
1个月前
政治局的批胡“生活会” 朝中的保守派得知老胡要倒台,欢呼雀跃。他们精心准备了一个专门针对老胡的“生活会”,其目的是:不光要让老胡下台,还要把他的名声搞臭。因此,朝廷中的保守派事先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写了很长的发言稿,罗织了种种罪名;而朝廷中的改革派(比如习仲勋),很多都不知情,直到会 议前一天才被通知去开会。 在元旦过后的1月10日到1月15日,中央政治局的部分委员和中顾委的几个老家伙,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针对胡耀邦的“生活会”。老邓大概是考虑到他和老胡长期的私交,拉不下面子,没有参与此会。陈云和李先念,不知何故也未参加。最终由另一个元老薄一波主持会议。 前面的帖子俺介绍过,老胡这个人比较耿直。因此,他没有想到保守派会玩花样。生活会的第一天,他按照安排,首先做了自我检讨,并提出辞职。他的发言一结束,那几个准备很充分的保守派元老,就纷纷站出来,声讨胡耀邦的种种罪行。声讨最起劲的,当属保守派的干将邓力群,唾沫横飞地讲了5、6个小时。    保守派针对老胡罗织的罪名,主要是政治立场问题,包括: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没有强调“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政治立场方面,不光保守派同老胡有分歧,老邓作为改革派的头头,同老胡也是有分歧的。俺在之前的《胡废帝是如何失宠的》有专门介绍。显然,政治立场问题是废黜皇上的主要依据。    除了政治立场这个主要罪名,还有其它一些捕风捉影的事,也被拿到台面上来说。比如老胡长期主持团中央的工作,自然会提拔很多年轻干部。(俺写这篇博文的时候)当今皇上是胡面瘫,当朝宰相是温影帝,这俩都曾被老胡提拔过。于是保守派就以此为罪名,说他“提拔亲信、组织小团体、搞小帮派...”还有其它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名,俺就不一一列举啦。    长达6天的生活会,对胡耀邦的精神打击非常大。据说某次散会后,老胡在怀仁堂门口大哭了一场,这是从未有过的。可见他内心的痛苦和委屈。这种精神上的压抑,想必持续了很长时间,并最终导致老胡过早去世。 ---编程随想:胡耀邦被废的经过
2个月前
赵紫阳又对胡耀邦下台和万里中的一些事进行解释。他说,重要人事问题不是我这一层所能定的,耀邦时也是如此。有时连参与意见的机会也没有。“六人小组” 也没有决定权。他们只能到几个老人那里听取意见。小平、陈云两人达成一致意见以后就能定下来。邓小平认为这个人不错,就调上来,认为不行,就让下去 。毛主席当年也是这样。“赵孟能使贵之,亦能贱之。”这是东方政治,也是中国政治的特点。这是无法改变的。 我当总书记,组织部长我能动吗?宣传部长我能动吗?不能。对宣传部长王忍之我很不满意,我还骂了他一次。我只能骂骂而已,我换不了他,因为有人支持他。耀邦一下台,他很快提出“第二次拨乱反正”。我问他:“拨谁的乱?反谁的正?拨胡耀邦的乱?不能全算是胡耀邦的问题吧?”我还说:“我知道,这话不是出自于你。”他急忙说:“是我说的,是我偶尔失言。”我批评他:“听到小平说‘主要是反左’,你们宣传部如丧考妣。这是什么精神状态?”和他在一起听批评的还有王维成。我骂他时胡启立也在场。 这一层人都不是在前台的人所能决定的。总书记耀邦不能决定我能不能当总理。在最高领导层的人事上我们前台的人没有发言权。真正有发言权的就是两位老人 (邓、陈)。第三位(先念)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只要两位老人达成了一致,就成了。稍微了解中国政治的人,不会相信耀邦下台我起了作用。 ---《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附录三《二访赵紫阳》 作者杨继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