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

sitin
1个月前
推荐一个出海调研这块,我常用的工具之一 Wappalyzer ,这是一款浏览器插件,用来识别任意网站所使用的技术栈。 简单讲,它的作用就是:一眼看穿一个网站背后用的是什么技术。 比如说你在研究竞品、分析潜在客户、找合作网站,这个插件能让你直接看到: ·对方是不是用 Shopify、WordPress 搭的? ·用了什么框架,比如 Next.js、React、Vue? ·CDN 是不是 Cloudflare? ·支付是不是用 Stripe? ·甚至连他们有没有装 Google Analytics、Hotjar 这些分析工具,它都能识别出来。 安装也非常简单: 在 Chrome、Firefox、Edge 或 Safari 的插件商店里,搜索 “Wappalyzer”,点“一键安装”就行。 装好之后,浏览器右上角会出现一个小图标。 然后你访问任意网站,点一下图标,它就会自动分析,弹出窗口告诉你这个网站的技术栈。 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我的博客网站() 解读一下就是这个网站是基于 WordPress 搭建的,用 Elementor 做页面设计,Nginx 做服务器,SEO 和数据分析都做了。 换句话说,这个插件能帮你“透视”整个网站的底层结构。 用处非常多: 做 出海选品 / 竞品调研:看看别人网站技术路线 做 建站接单 / 合作谈判:提前了解客户技术环境 做 SEO 分析 / 外链建设:看同行用哪些优化插件 很多老外网站看起来高大上,其实背后用的就是 WordPress + 一堆插件。Wappalyzer 一扫,真相立马出来。 一句话总结:它是出海人做调研时的显微镜。用它,你能看得更深、更准,也能学到别人网站是怎么搭建、怎么优化的。
Y11
1个月前
GitHub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其Issue板块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着开源项目的真实状态——用户的困惑、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产品迭代的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想做一款基础设施产品,第一步往往是竞品分析。 但竞品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功能对比,更要深入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中。 这时候,GitHub Issue就是最直接的信息来源。 你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是操作复杂导致学习成本高? 还是某些功能缺失影响了效率?甚至是产品稳定性偶尔出现问题,让用户头疼不已。 这些零散的抱怨和建议,其实是用户用脚投票的真实反馈,是最有价值的“市场调研数据”。 进一步想,我们不仅要知道“竞品做得怎么样”,更要思考“现有产品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 开源项目的Issue中,常常会有用户提出的功能建议、bug报告,或者对性能优化的期待。 这些内容就像一个个路标,指引着我们去发现市场的空白点。比如,当看到多个用户抱怨某个核心功能“不够直观”或“响应太慢”时,这可能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我们能针对这个痛点进行优化,打造出更易用、更高效的产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直接从GitHub上手动筛选、整理这些Issue数据,效率太低,而且容易遗漏重要信息。 这时候,一个Issue爬取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化地收集目标项目的Issue数据,按照关键词、时间、状态等维度进行筛选,然后将结果导出成Excel表格。 有了这份清晰的数据,我们就能更有条理地进行梳理:哪些是高频率出现的问题?哪些是用户明确提出的功能需求?哪些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痛点?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优先级排序,我们就能找到自己产品的切入点,实现局部创新。 基础设施产品的关键在于解决“卡脖子”问题,而用户的真实反馈正是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钥匙。从GitHub Issue中挖掘这些隐藏的需求,用数据驱动决策,不仅能让我们的产品更贴近市场,还能让我们的创新更有针对性、更具价值。毕竟,最好的产品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用户的真实困境中生长出来的。